优秀论文-多动症幼儿的教育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论文-多动症幼儿的教育问题
多动症幼儿的教育问题
摘要:儿童多动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多动症患儿也越来越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多动症患儿是我们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卑心理强,情绪不稳定。
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呵护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爱心;教育
儿童多动症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再陌生,每个人对多动症都有一点初步的认识。
由于这个病症现在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个病症,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
尤其是对患有儿童多动症的幼儿的教育问题!
一、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症的定义及特点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症(hyperkinetic syndron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有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minimal t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
这一类的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
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该症状的临床特点有: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
性格失和或行为障碍。
二、如何区分调皮的幼儿和多动症幼儿
调皮幼儿的各类表现都和多动症幼儿很相似,所以老师容易将调皮的幼儿看成是多动症的幼儿。
但是如何分辨调皮幼儿和多动症幼儿呢?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
(一)注意力方面
正常的幼儿虽然好奇、好动,但遇到感兴趣的新鲜事物时,不仅会聚精会神的去听、去看、去做,还讨厌别人的干扰;而多动症的幼儿几乎没有什么注意力,玩什么都是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
(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
顽皮的幼儿在陌生的环境里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等待,而多动症幼儿则没有这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坐不住,静不下来。
(三)行为活动方面
顽皮的幼儿好动一般都有原因,有目的的,他不会贸然去做某一件事,而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
(四)药物观察方面
顽皮的儿童服用镇静药物,可以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多动症儿童服用这类药物之后,不仅不会安静,反而更加兴奋
和多动,这也是两者最重要的区别。
所以教师在判定一个多动的幼儿是不是多动症儿童时要谨慎,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而伤了孩子,毕竟孩子也有自尊心。
有时候老师对孩子随意的一个判断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因此,我们要多关心好动的孩子,认真仔细的观察他们。
三、儿童多动症的部分数据资料
儿童多动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估计,全世界至少有4000万小患者,在美国学龄儿童中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六的幼儿患有小儿多动症,其中男孩患病的人数比女孩多三到四倍。
估计我国发病率更高,达到百分之四点三一到百分之五点八五,也就是说全国共有患儿1461万到1979万。
著名儿童心理健康医生蔡益明介绍,儿童多动症也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
如果长期不治疗,孩子长大后便会遗留人格障碍和情绪障碍,甚至会有反社会行为。
目前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患儿童多动症的孩子数目也在不断增加,5年已上升两倍,达到数万名。
有关资料显示,省市一家医院心理科儿童心理障碍疾病已占日常门诊量的15%,市调查了三千万名儿童,其中各类情绪发病率为18%,和儿童精神科门诊中儿童情绪障碍分别占21%和11.6%。
国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
国也认为学龄儿
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的1%到10%。
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根据以上资料显示,患小儿多动症的幼儿呈递增状态,患儿的人数越来越多,这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它,重视它。
患儿人数的不断增加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在教育这类孩子时,对我们的要求更多、更严,而且作为老师的我们压力和负担也会更大、更多。
我们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要有百分百的爱心、耐心、细心。
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
多动症患儿的症状不仅表现为活动多,注意力不集中,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烦躁,而且他们较比别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比较敏感,自卑心理也强,承受能力也较差,所以我们在做事时首先要先考虑他们,不要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或许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心灵受伤。
患有小儿多动症的幼儿,心地敏感,自卑心强,情绪变化快,仔细想想就能明白:从一开始这类幼儿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老师不管他,这让他的心灵很受伤,而且他本来就很自卑,所以经常会哭。
通过种种事例,我们以后不管做什么都先考虑他们这种情绪,把他们放在第一位,让他们感受被重视的感觉,以提
高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还鼓励别的幼儿多和他们手拉手做朋友,让他们感受到别的小朋友对他的关心!
四、作为家长在教育多动症患儿时应注意的情况
(一)切合实际
家长应该多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多动症儿童的要求切莫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严格,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身体的健康状况等,同时及时和老师联系沟通孩子在园情况,只要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操控在一个不太过分的围就可以了。
(二)把幼儿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
对这类活动过多的儿童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把过多的精力能充分发挥出来。
家长和老师要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如果有条件,应该安排他们做一些室外活动,让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
但是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应
该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三)加强他们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对于这类儿童应逐步培养其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在家里,家长可以通过数雨滴、听我说等游戏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并逐渐延长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如果儿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该及时表扬鼓励。
(四)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对于多动症幼儿应从小培养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要按
时饮食起居,让其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不要迁就纵容他们按自己的兴趣玩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五)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于这样的儿童,应该耐心的反复的进行教育和帮助,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所有存在的紧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
给孩子恰当的爱,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正是他们存在的重要性,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当他们有过错失败时,不要指责、嘲讽,更不要打骂、训斥。
作为家长还要和医生经常保持联系,帮助医生了解教育孩子的情况,征求医生关于治疗上的指导性意见,有条件的话,可以争取医生、家长、教师三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六)教育中多一些耐心和爱心
在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要冷静应付,切忌训斥和打骂孩子,而是要多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交流,时刻为孩子创设一种温暖和被信任的环境。
五、在幼儿园里,作为老师应如何教育多动症患儿
小儿多动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老师除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帮助他们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在多动症患儿的教育问题上,除了家长和社会的努力外,更重要的一环在于老师。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全托,在幼儿园里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要长,所以在教育他们的问题上,老师担有
重要责任。
作为多动症患儿的老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百分百的爱心、耐心、细心。
(一)百分百的爱心
对待孩子我们老师要有爱心,尤其是这类特殊的孩子。
他们心地敏感易受伤害,我们要用百分百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包容他们。
不管这些孩子做错什么事都不能斥责、打骂他们,让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的去感受我们对他的爱,鼓励他们让他们慢慢地打开自己的心门,走进正常的生活中来!
(二)足够的耐心
对待这样好动且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因为他们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
如果我们的耐心不够,不能容忍他们这些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随意对他们大呼小叫、斥责、打骂的话,那会让他们的自尊心备受打击,原有的一点自信心也会因为我们的训斥而丢失,让他们再次走进自己封闭的生活圈子中去,无法得到正常的发展。
(三)坚持不忘的细心
多动症患儿情绪不稳变化多端,作为他们的老师要对他们的情绪变化细心观察,当他们有什么不对劲的时候,老师要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去安慰他们、关心他们,别让他们有特别大的情绪冲动,以免吓到别的小朋友,引起不必要
的恐慌。
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开始,然后通过逐渐加长时间,使注意力不断集中起来。
也可以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经过老师细心的呵护会让多动症患儿紧的心里放轻松,减缓心里的压力。
作为老师平时也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彼此之间建立感情,用百分百的爱心、耐心、细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渐渐消除自己紧的心理状态,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他们成为亲密无间的知心朋友。
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其他的小朋友邀请他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们亲身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
平时的学习和游戏让他们和其他幼儿多做交流和互动,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体验同伴的关怀和成功的乐趣,
这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控制他们的自制力。
最后对他们在学习和游戏中的一些进步表现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要时立即给于奖赏,使幼儿精神上感到满足,就可以让幼儿把这种良好的行为保持下去,甚至增加。
老师百分百的关心体贴、家长百分百的关爱呵护,让多动症患儿在爱的环境里摆脱病症,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关注他们,共同为他们的教育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郭艳,施新宇.儿童多动症患儿家庭环境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人民卫生,2002:1947—50
由靖坤;邓碧尔;岚儿童多动综合征10年后随访,附75例报告[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1993(05)
《如何判定孩子是好动还是患有儿童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