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测定与临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容量及其组成
肺容量曲线
IRV
I VC
TC
L
VT
C
F ERV R
C RV
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 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安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安静吸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安静呼气后能继续呼出的最大气量。 安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气量。 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
〔七〕、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
➢ 肺总量是指在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总气量。由 VC+RV构成。
➢ 肺部或胸廓限制性疾病如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 气胸、胸腔积液以及神经肌肉疾病等可导致肺总 量减少;阻塞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可 引起肺总量添加。
➢ 临床上常用RV/TLC%来判别有无肺气肿以及肺气 肿的程度〔需残气量绝对值添加〕。 普通以为:正常人RV/TLC%≤35%,
MVV%Pred 60-79% ——轻度降低 40-59% ——中度降低 <40% ——重度降低
引起最大通气量减低的常见的缘由有: 1、气道阻力添加:如支气管哮喘等。 2、胸廓畸形或神经肌肉病变:脊柱后侧凸、 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3、肺组织病变:肺水肿等。
气速指数
气速指数=
最大通气量占估计值百分比 / 肺活 量占 预 计值 百分比
FEV1 /FVC%能敏感发现气流阻塞, FEV1 %pred 有助于判别气流阻塞的程度。
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轻重程度 进展分级时,普遍采用FEV1 %pred这一目的。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GOLD), 2019年4月我国慢阻肺会议提出COPD的分级:
➢ 0级:危险期 特点:〔1〕肺功能正常 〔2〕慢性病症〔咳嗽,咯痰〕
➢ 补吸气量〔IRV〕是指在安静吸气后,用力吸 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它是深吸气量中的一 部分。
➢ 反映了肺和胸廓在静态时的最大膨胀度。深吸 气量是最大通气量和肺活量的主要成分〔约占 肺活量的75%〕,因此足够的深吸气量方能保 证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正常。
〔三〕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
时间肺活量 ➢ 1961年〔吴绍青〕:<肺功能检验在临床上的
运用>
用记纹鼓 记录肺容量
早期的肺量计
运 动 心 肺 功 能 实 验
临床运用
➢ (1)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肺功能损害 的性质和程度。
➢ (2)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伴肺功能损害治 疗的疗效评价。
➢ (3)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 (4) 手术前平安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的预测。 ➢ (5)重症抢救监测。 ➢ (6)劳动力鉴定。
肺功能测定 与临床应用
肺功能开展简史
➢ 肺功能开展已有300余年历史,从水封式—— 楔型式——滚筒式肺计量——电子计算机配合
➢ 1679年——BORELLI首先进展肺容量测定 ➢ 1846年——HUTCHINSON提出肺活量概念 ➢ 1919年——NIANSTROHL提出用力肺活量
[FVC] ➢ 1967年——DOLLFUSS提出小气道疾病概念
➢ Ⅰ级〔轻度COPD〕: 特点:〔1〕 FEV1 /FVC < 70%
➢ 〔2〕 FEV1 %pred ≥80% 〔3〕伴或不伴慢性病症〔咳嗽,咯痰〕 ➢ Ⅱ级〔中度COPD〕:
特点:〔1〕 FEV1 /FVC < 70% ➢ 〔2〕 30%≤FEV1 %pred <80% 〔 Ⅱ A: 50%≤FEV1 %pred <80%
补呼气量是在安静呼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 出的最大气量。
补呼气量反映了呼气肌和腹肌的力量。
〔四〕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
➢ 肺活量是指深吸气后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由IC+ERV构成。
➢ 肺活量个体差别较大,故临床判别时均以实测 值占估计值的百分比作为衡量目的。
➢ 分级规范:
2、由病理变化引起功能残气量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肺组织损害 〔2〕胸廓或肺限制性疾患
〔六〕、残气量〔Residual volume, RV〕
➢ 残气量是指在深呼气后,肺内剩余的气量。
➢ 其生理意义与功能残气量一样。
➢ 临床上必需结合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 〔RV/TLC%〕进展综合分析以排除体外表积 对残气量绝对值的影响。任何可引起残气量绝 对值的添加,或肺总量减少的疾患都将导致 RV/TLC%的增高。
2、评价通气功能妨碍: 阻塞性疾病FEV1 /FVC%减少,曲线坡
度平坦,而限制性病变FEV1/FVC%正常 或增高,曲线峻峭,时间肺活量通常提 早完成。
阻塞性
容量(升) TLC
FEV1 FVC
RV 时间(秒)
012345
限制性
容量(升) TLC
RV
FEV1 FVC
时间(秒)
012345
1s FEV 1

VE=VT*RR
➢ 在静息形状时每分钟通气量正常值为5-8升,男性 约6.6升,女性约5.0升。
➢ >10L提示通气过度,<3L提示通气缺乏。
➢ 普通来说,限制性肺疾病患者表现为浅快呼吸,而 阻塞性疾病那么呼吸相对深缓,呼气时间延伸。
〔二〕肺泡通气量(VA)
➢ 静息形状下每分钟吸入气量中能到达肺泡进展有效气 体交换的通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Minute alveolar ventilatiaon, V A〕。
➢ 肺活量占估计值的百分比

> = 80%——正常

60-79%——轻度降低

40-59% —— 中度降低

<40% —— 重度降低
引起肺活量降低的常见疾病:
1、肺组织损害 如肺炎、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肺部宏大占位
性病变、肺水肿等 2、胸廓或肺活动受限
如胸廓畸形、肥胖、气胸、胸腔积液、广泛胸 膜增厚、气腹、腹水等 3、气道阻塞 如慢支、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泡通气量的大小因人而异,普通为3—5.5 升。
正常人无效腔量/潮气量比值为0.13-0.40。
肺泡通气量反映了有效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降 低或者死腔比例添加都可导致肺泡通气量缺乏, 从而可使肺泡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深慢呼吸的死腔比例较浅速呼吸为小,因此潮气 量大,呼吸频率小,对提高肺泡通气量有利。
肺功能测定主要工程 肺容量 通气功能 换气功能 呼吸动力学
一、肺容量
➢ 肺容量〔Lung volumes〕是指肺内包容的气量, 是呼吸道与肺泡的总容量,反映了外呼吸的空 间。
➢ 肺容量共有四个根底容积,即潮气量、补吸气 量、补呼气量和残气量。根底容积互不重叠。
➢ 由其中二个或二个以上根底容积构成四个肺容 量,即深吸气量、肺活量、功能残气量和肺总 量。
➢ 停留在传导气道,如口腔、鼻腔、气管、支气管等的 气量,属于无效通气量,称为解剖死腔。
➢ 进入血流缺乏的肺泡中不能进展有效的气体交换的气 量,称为肺泡死腔。
➢ 解剖死腔与肺泡死腔总称为生理无效腔〔VD〕。 ➢ 肺泡通气量等于每分钟通气量减去生理无效腔通气量,
VA=〔VT—VD〕*RR
肺泡通气量(VA)
➢ 通气储量百分比(VR%)= 最大通气量-静息每 分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10 0%
〔四〕时间肺活量
➢ 1、时间肺活量 〔FVC〕是指深吸气至肺总量位,然后用
力快速呼气直至残气位。所测得的肺活量称为用力肺活量, 同时测定1,2,3秒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并分别称为第一 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二秒用力呼气量〔FEV2〕、 第三秒用力呼气量〔FEV3〕表示。
〔五〕、功能残气量〔FRC〕
➢ 功能残气量是指在安静呼气后肺内所含的气量。 由ERV+RV构成。
➢ 功能残气位时吸气肌和呼气肌都处于松弛形状, 肺泡内压为零。功能残气量在生理上起着稳定肺 泡气体分压的作用。
➢ >估计值120%为增高 ➢ <估计值80%为减低
功能残气量〔FRC〕
1、由病理变化引起功能残气量添加见于以下情况 〔1〕肺弹性减退:如肺气肿。 〔2〕气道阻塞: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PEF+最低PEF〕
1/2〔同日内最高
➢ PEF 经过监测流速反映气道阻力变化,有助于哮 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了解病情变化,判别病 情的轻重,察看用药疗效。
〔六〕通气功能妨碍评价
➢ 通气功能妨碍分为三种类型,即阻塞性、 限制性和混合性。
1、阻塞性通气功能妨碍
➢ 阻塞性通气功能妨碍系指气流受限或气道狭窄所 引起的通气妨碍,其改动为:
➢ 支气管舒张实验:
➢ FEV1改善率=〔用药后FEV1—用药前FEV1 〕
/
用药前FEV1
➢ 改善率>=15%且FEV1添加200ml为支气管舒 张实验阳性,思索哮喘能够。
〔五〕峰流速
➢ 峰流速是用力呼气时最大的流量〔PEF〕。PEF 昼夜动摇率测定方法:每日清晨、下午和睡前定 时测定PEF。
➢ PEF昼夜动摇率=日内最高PEF-日内最低PEF ×100%
〔三〕最大通气量
➢ 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mtary ventilation, MVV〕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以最深最快的呼吸所 得到的最大通气量,通常以每分钟计算。
➢ 最大通气量与肺容量、气道阻力、胸肺顺应 性以及呼吸肌力都有关。

正常人最大通气量应≥估计值的80%以上。 最大通气量损害分级规范:
阻塞性和限制性肺疾患最大通气量都 降低,因此常根据气速指数来鉴别。
正常人气速指数为1,假设气速指数 <1,提示为阻塞性通气功能妨碍; 气速指数>1,提示为限制性通气功 能妨碍。
阻塞性疾病患者作最大通气时,呼吸
通气储量百分比
➢ 通气储量百分比(Ventilation reserve%, VR%): 此系通气贮藏才干大小的目的。
➢ 〔1〕、肺活量早期正常,以后逐渐降低;补呼气 量递减;功能残气量、残气量均增高;肺总量正 常或增高,严重时肺活量降低超越残气量添加而 表现为肺总量降低。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
(一) 潮气量〔Tidal volume, VT〕
➢ 潮气量是指在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 出的气量。
➢ 正常人潮气量:8--15ML/KG体重 ➢ 潮气量与呼吸频率决议了每分钟通气量。
〔二〕深吸气量〔IC〕和补吸气量 〔IRV〕
➢ 深吸气量〔IC〕是指在安静呼气后,作最大吸 气所能吸入的气量,由VT+IRV构成。
和小气道功能特点 ➢ 1979年——美国胸科协会制定肺功能操作规范,
1987年修订
肺功能检查在中国的开展
➢ 我国开展肺功能检查六十余年历史 ➢ 1939年〔蔡 翘〕:大学生、中学生肺活量 ➢ 1951年〔吴秀锦〕:安康学生肺活量 ➢ 1956年〔吴绍青〕:通气功能检测及中国人正
常值 ➢ 1957年〔汪士等〕:分侧肺功能 ➢ 1958年〔吴绍青〕:残气测定〔氮冲洗法〕和
➢ 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EF〕临床意义与时间肺 活量或最大通气量类似,由于它弃去呼气初始与 用力有关的部分及呼气终末呼气速度明显减低部 分的肺容量,故能更敏感地反映气道阻塞情况, 并能反映小气道功能。
气道反响性测定
➢ 气道反响性测定包括支气管舒张实验和支气管 激发实验,通常用FEV1 的变化来察看气流阻 塞的存在和气流阻塞的可逆程度。
➢ 36-45%为轻度肺气肿, 46-55%为中度肺气肿, ≥56%为重度肺气肿。
二、肺通气功能
➢ 所谓通气是指肺泡气体与外环境进展气体 交换的过程。
➢ 通气功能的测定包括每分钟通气量、肺泡 通气量、最大通气量以及时间肺活量等工 程。
〔一〕每分钟通气量〔VE〕
➢ 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B: 30%≤FEV1 %pred <50% ➢ 〔3〕伴或不伴慢性病症〔咳嗽,咯痰,呼吸困难〕 ➢ Ⅲ级〔重度COPD〕:
特点:〔1〕 FEV1 /FVC < 70% ➢ 〔2〕 FEV1 %pred <30%
或FEV1 %pred <50%加上有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的临床征象
用力呼气中期流速
➢ 2、FEV1/FVC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率。
➢ 3、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将用力肺活量分四等 分,以呼出中间二等分容量除以呼出中间二等分容量所化 费的时间〔升/秒〕。
➢ 正常值范围:FVC%Pred ≥80%

FEV1%Pred ≥80%

FEV1/FVC% 83%
临床意义
1、正常人FVC与VC接近,但在阻塞性肺 疾病患者用力呼气时由于胸腔内压增高, 小气道提早闭合,可导致FVC小于V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