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古诗词课本对接比较鉴赏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课本对接比较鉴赏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②烟雨。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蘋洲:长满水草的沙洲。
③镜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
B.上阕“独去作江边渔父”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
C.轻舟低篷在蘋洲烟雨中非常渺小,词人却用“占断”一词,尽显独享风光的惬意。
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何必”两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称自己是“闲人”,请分析两者有何异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②。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②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蜀僧弹琴,首联说明琴师来自四川峨眉山,简短的十个字,把弹琴者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B.三、四两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琴者与听琴者的友情。
“挥手”是抚琴的动作,描写出了蜀僧抚琴姿态的潇洒。
C.颈联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借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李白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率真直白,毫不艰涩。
D.尾联两句写音乐结束后,作者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4.音乐是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但许多大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描绘过音乐,像同学们熟悉的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李白又是如何描绘琴声之美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
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
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运用典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
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C.“原上草,露初晞”一句用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由此下文“新垅”就不显得突兀了。
D.“旧栖新垅两依依”,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依依”二字,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思,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6.这首词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古代悼亡诗双绝。
有人认为,苏词抒情感染力更强,贺词抒情更加细腻,请结合两首词各自的最后两句分析。
(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
B.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环境的喜爱之情。
D.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8.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 进行比较,分析写景手法的相同点和意境的不同点。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风入松①
刘克庄
归鞍尚欲小徘徊。
逆境难排。
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②。
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③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
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
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注】①此词作于刘克庄从建阳罢官归莆田,途经福清之际。
②金罍:金质的酒器。
③鼓缶:据《庄子·至乐》,、庄子妻死后,庄子“箕踞鼓缶而歌”。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瑟捣衣时候”是运典写景,兼点时令。
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悼念。
B.“野店犹开”四字,似乎带有某种有节制的欣喜,使词情稍稍扬起,将前词所表现的悲哀稍稍冲淡了一些。
C.“多情”一句是说自己于旅店住宿,虽然孤独寂莫,但有店主守灯陪伴,勉强可以得到安慰。
D.“今回老似前回”,重在一个“老”字,这一形貌上的变化,是通过逆旅主人的眼光反映出来的。
10.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
”同是悼念亡妻,苏轼在梦中都想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而现实中的刘克庄“归鞍”却“徘徊”?请结合诗句分析刘克庄“归鞍”却“徘徊”的原因。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冬夜
陆游
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
云迷野渡一声雁,雪暗山村千树梅。
宴坐何妨面庵壁,长吟且复画炉灰。
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①回。
注:①北斗七星中,第五至七颗星,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
它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
宋代陆佃解《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表明自己家风良好,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不会改变高洁志节,有君子固穷的操守。
B.“云迷野渡”“雪暗山村”景物描写低沉压抑,营造了一种凄迷荒寒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孤寒寂寥的心情。
C.颈联写冬夜闲坐、面庵壁、长吟、画炉灰等行为,充分表现出诗人长夜寂寥、无所事事的状态。
D.尾联除了写身处寒冬的诗人对春天的盼望,也抒发了诗人想要扶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豪情壮志。
12.本诗与王湾《次北固山下》都写到岁暮腊残、冬春交替,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②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③
倚马见雄笔④,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年),作者时在长安闲居;临洮,边塞重镇,在今甘肃境内。
②二毛:花白头发。
③阳谷、陇山:均为赴临洮所经之地。
④倚马:晋代桓温北征时,曾令袁虎倚马草拟告捷文书,袁虎毛不辍笔,不久就写成了。
后以“倚马”指文思敏捷。
13.下列对《送蹇秀才赴临洮》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蹇秀才渴望事业顺利而不得的情状,暗示不得志也是其赴边的原因之一。
B.第二句颇有意义,其中有同情,有遗憾,也隐含着对友人年高而不丧志的赞赏。
C.“莫厌陇山高”在批评友人畏难情绪的同时,也巧妙写出陇山山高难行的特点。
D.全诗虽然重在写送蹇秀才赴边,但字里行间也暗含作者对建功边塞的向往之意。
14.《送蹇秀才赴临洮》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但两首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情感却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节选)
岑参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歌开篇描写秋季边地独有的特征来表现边塞的苦寒荒凉,以营造出送别的悲凉气氛。
B.第三句用“月欲斜”来点明时间,与上文联系紧密,说明寒气逼人,北风猛烈的原因。
C.第六句写诗人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但因云遮雾障而望不见,流露出诗人的惆怅之情。
D.诗中的“萧关”“天山”“昆仑山”泛指边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气氛,饱含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16.诗中的“向月胡笳谁喜闻”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都写到了边地的乐器,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请从手法、情感上,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
谒巫山庙
薛涛①
乱猿啼处访高唐②,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来能忘宋五,水声犹是哭襄王③。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注】①唐代著名女诗人,遭受人生打击后,迫于生计,16岁无奈加入乐籍。
这首诗写于贞元初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早闻薛涛大名,第一次见面,就让她当场赋诗,目不限。
薛涛略微思索,就写出了这首诗。
②高唐:观名,此即指巫山庙。
③裹王:楚裏王。
楚裏王与神女遇于巫山之阳,神女谓裏王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猿类的叫声常被诗人用于表达悲伤的情感,诗中“猿啼”开篇就营造了凄凉的气氛。
B.宋玉与楚襄王同是楚国人,此处引用二人的典故,更增加了高唐观的历史韵味。
C.神女朝朝夜夜为云为雨,楚襄王最终亡国,诗人对此既有慨叹又暗含规劝之意。
D.诗歌用语对仗工整,富有音韵的美感,感情表达直白,“惆怅”一词表明心迹。
18.本诗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景物描写都如入画境,两位诗人写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9~20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
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
②黄华:菊花。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
“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将”,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不仅意指鬓发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
20.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1~22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注]。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
飞盖,状车辆之疾行。
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碎”两字凝练地写出春景的生机盎然,但其中又隐约有乐景衬哀情之感。
B.“碧云暮合空相对”一句,既写了时间的缓慢流逝,又凸显了诗人的形单影只。
C.曾经西池会上的好友,而今谁在?这里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朝廷的不满。
D.诗人由春景触发对个人际遇感慨,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思想容量极大。
22.“愁”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绪,古人喜欢用“水”来喻愁,本词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都有此类诗句,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异同。
十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23~24题。
春归唐庚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
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但由于愁绪作者觉得这些景象都是黯然失色的。
B.颔联用工笔勾勒局部之景,画面渐渐收拢、移近,突出了“小市”“孤城”两个特写镜头。
C.颔联和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的着色和氛围都大不相同。
D.“禽声”“江色”是诗人所闻所见,再引出诗人潜结心绪,显“起承转合”之“转”之妙。
24.本诗尾联愁绪的写法与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写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25~26题。
秋兴八首①(其三)
杜甫
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
②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③抗疏: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沉醉在大自然中忘却了忧愁。
B.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景,描绘渔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
C.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D.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一起。
26.请比较诗歌尾联中塑造的“同学少年”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形象有何不同?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7~28题。
谒巫山庙
薛涛①
猿啼处访高唐②,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③。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注】①唐代著名女诗人,遭受人生打击后,迫于生计,16岁无奈加入乐籍。
这首诗写于贞元初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早闻薛涛大名,第一次见面,就让她当场赋诗,题目不限。
薛涛略微思索,就写出了这首诗。
②高唐:观名,此即指巫山庙。
③襄王:楚襄王。
楚襄王与神
女遇于巫山之阳,神女谓襄王日:“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猿类的叫声常被诗人用于表达悲伤的情感,诗中“猿啼”开篇就营造了凄凉的气氛。
B.宋玉与楚襄王同是楚国人,此处引用二人的典故,更增加了高唐观的历史韵味。
C.神女朝朝夜夜为云为雨,楚襄王最终亡国,诗人对此既有慨叹又暗含规劝之意。
D.诗歌用语对仗工整,富有音韵的美感,感情表达直白,“惆怅”一词表明心迹。
28.本诗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景物描写都如入画境,两位诗人写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9~30题。
破阵子①
辛弃疾
地刘郎玉斗②,挂帆西子扁舟③。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④元出兜鍪⑤。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注释】①该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当时辛弃疾的内兄范如山被征召担任辰州泸溪县令,范如山担忧官小势微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迟迟不肯赴任,词人在其寿宴上写下此词。
②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
范增十分生气,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置于地,用剑击碎而去。
③挂帆西子扁舟:此处化用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携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④貂蝉:待从皇帝的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
⑤兜鍪:战士戴的头盔。
2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使用鸿门宴上范增击碎玉斗的典故,表现范如山的才智和胆识有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B.词人用“鸿鹄”喻范如山,“燕雀”喻世俗小人,在对两者的对比中,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C.“貂蝉”句主要写词人告诫范如山要成就大事,必须从普通的事情做起,积累“战功”。
D.“牛刀”比喻大材,结尾反用典故激励范如山应一试身手,治理泸溪,以此证明自己的才能。
30.同为辛弃疾所作《破阵子》词,该词上片后三句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后三句在表达技巧和抒发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
1.B解析“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分析错误。
根据“谁记当年豪举”,“又何必君恩赐与”流露出的愤慨不平之气可以看出他依然想有所作为,并不是怡情山水、隐逸闲适。
塑造的是一个壮志未酬而只能无奈隐居的闲散的江边渔翁形象。
故选B。
2.同:从处境来说。
陆游和苏轼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
异:苏轼自称“闲人”除了有被贬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
陆游自称“闲人”,表现出的则是不屑、愤慨不平之气,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解析:在两部作品中,陆游与苏轼都自称“闲人”,之所以如此称呼,与当时二人的处境有关。
陆游当时告老还乡,在乡间闲居。
而苏轼则是被朝廷贬谪到边远的地区担任一个可有可无的官职。
所以二人都自称“闲人”,是因为两人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
虽然都自称“闲人”,但二人在其中所表露的情绪却有所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因此说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表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豁达,虽然有被贬的郁闷,但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
与苏轼不同,陆游词中的“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一句,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
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君恩(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3.B 解析A.诗歌写的是听琴,不是弹琴 C.应该是含蓄自然的D.“诗人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尾联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烘托出弹奏者技艺高超。
4.①比喻。
“如听万壑松”,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状写琴声之铿锵有力;“客心洗流水”把乐声比喻成流水,状写琴声的清越。
分析“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时,学生如果答成正面描写,想象或者把听觉诉诸视觉的形象都可给分。
②侧面烘托。
听琴时“客心洗流水”,这如流水般清澈的琴声能洗涤人的尘心俗念,使人心旷神怡,以诗人听琴后的感受来表现琴声之美。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因听琴入迷而忘记了时间,不知天暗云重,以时间之快表现琴声之美。
(2 分)(两处分析任意一处都可以)
③用典。
“余响入霜钟”,“霜钟”二字点名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琴声终止以后,作者依然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借此来表现琴声之美。
(如果学生分析“客心洗流水”这一句也可以,但必须紧扣描绘琴声去分析,照抄15题C选项不给分)(每个要点2分,满分6分)
5.C(贺词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之景,是为比”错误。
兴比颠倒。
)
6.苏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对面落笔,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眷恋人世、难舍亲人,柔肠寸断。
(2分)“明月夜,短松冈”二句,月色短松,以景结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使全诗定格在凄清哀伤的画面中,哀思绵长。
(2分)从情感抒发上来说,更加感性动人。
贺词:细节描写,通过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用平实的细节与意象表现妻子的贤惠勤劳,表达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情感抒发比较细腻平静。
(2分)
7.D.“以空间为顺序”错。
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这是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故选D。
8.①相同:在写景角度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
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
陶诗从视觉角度描写村落、炊烟,从听觉角度描写“鸡鸣”“狗吠”。
②不同:在意境上,刘诗颈联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
而陶诗描绘的是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解析:先看两诗的写景手法,都采用了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这是视觉所见;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这是听觉描写。
而“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黯淡的山影随云、水而动,这是视觉描写;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这是听觉描写。
两诗在意境上有不同之处。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暧暧,是模糊不清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
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
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
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
整个画面是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而“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描写暗淡的山影,悠长的钟声,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晩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廖,意境幽暗空寂。
抒发了诗人独居山中的孤独寂寞及思乡之情。
9.C(词中“灯前影”是指作者自己的影子,“老翁”指的是作者自己,不是店主,“多情”句意在表现形影相吊、形单影只的境遇。
)
10.①“萧瑟捣衣时候”,正是捣衣的时节,作者回想起了妻子为他捣衣的情景。
但如今唯有萧瑟秋风,却再无捣衣之人,再不闻捣衣之声。
由此勾起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渴望回乡悼念亡妻。
(或“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词人身处孤馆,唯有一盏寒灯作伴,那位陪伴着作者“同去同来”的夫人己经不在了,勾起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渴望回乡悼念亡妻。
)②“逆境难排”,作者因削职归来,政治上陷于逆境,仕途失意,使他困扰,使他彷徨。
③“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酒是解忧之物,然而病余之身不宜饮酒,作者无法借酒消愁,忧闷如绳索缚住他的内心,难排难解。
(共6分,每点2分)
11 A 【解析】B颔联理解不全面,断章取义。
“一声雁”与“云迷野渡”,“千树梅”与“雪暗山村”构成两了对由环境的压抑到内心的强大的转换。
陆游在这里用环境的低沉压抑反衬自己内心世界的高远宏阔;C颈联“面庵壁”、“长吟”、“画炉灰”都不是无所事事的表现,“何妨”“且复”等词中也隐含着递进、进取的意味。
故C不对;D尾联“欲挽天边斗柄回”与上句“尚恨新春远”的意思相结合,应该理解为想要调整时令,好让春天早点到来,不能理解为挽狂澜、匡扶社稷,故D项错误。
12.【答案】王湾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岁暮腊残、冬春交替”表达了以新代旧的欣喜和思乡之情(2分)。
陆游借“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回”(1分)中的“岁暮腊残、冬春交替”表达了对新春未临的遗憾和期盼之情。
(2分)
13.C 【详解】C项,“‘莫厌陇山高’批评友人畏难情绪”,表述错误,根据诗句“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可知,蹇秀才久沉下僚,想到战场上去争取功名,“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意思是“还想奔赴阳谷,不嫌陇山山高”。
全诗并没有畏难情绪。
故本题选C。
14.(同)两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宽解之意。
(异)高诗用“雄笔”“宝刀”,肯定友人的文武之才,相信友人凭自己的努力会在边塞建功立业。
王诗站在“同是宦游人”的角度,将心比心,劝民友人放宽胸怀,不因一时失意、别离而伤感。
【14题详解】
相同点:《送蹇秀才赴临洮》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标题里都有“送”字,交代这是送别诗,都是送别友人,“与君离别意”和“料君终自致”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宽解之意。
不同点:从风格来看,高诗选取了“雄笔”“宝刀”等意象,雄浑大气,符合边塞诗的风格,感情慷慨激昂,表达了希望友人凭文武之才在边塞建功立业的祝愿;王诗既有豪迈又有凄恻,站在“同是宦游人”的角度,将心比心,劝友人放宽胸怀,不要因一时失意、别离而伤感。
15.B.“说明……的原因”因果推论错误。
第三句诗表现的是环境的悲凉,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把胡笳之声安排在“月欲斜”之时,将刺骨的寒气、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声音融为一体,使得胡笳的声音更加悲凉,而不是为了说明寒气逼人,北风猛烈的原因。
16.相同点:都通过边地特有的乐器----胡笳来表达戍边将士的情怀,营造悲凉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