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无机化学_教材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3期(总第101期
)
[作者简介]康诗钊(19682),男,副教授,博士;穆劲(1963-),男,教授,博士。

《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康诗钊,穆 劲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上海200237)
[摘要]本文对国内《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笔者在编写《高等无机化学》教
材过程中的认识与体会。

在总结《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对今后《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
Reflection on Text book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Kang Shizhao ,Mu Ji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uild -up of the textbook for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is reviewed.Based on our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book for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build -up of the textbook in the future.K ey w ords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Textbook ;Build 2up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对高级研究人才的需求。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等学校掀起了以素质教育为旗帜的改革高潮。

在这次浪潮中,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教师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为教材建设带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为此,笔者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搞好该教材建设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国内《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概况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基本无自己编写的无机
化学教材,一般选用国外出版的原版教材。

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编写了一批很有影响的本科教材,如戴安邦、张青莲编著的《无机化
学教程》(1956),天津大学编著的《无机化学》
(1961)等。

[1,2]但针对无机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基本上仍是空白。

改革开放之前,《高等无机化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大都是各个学校自编的讲义。

20世纪80年代,一批国外教材被翻译出版,填补了国内无《高等无机化学》教材的空白,此时国内专家所编著的教材也开始出现。

以下是目前国内常见的《高等无机化学》教材(表1)。

1
01
表1 目前国内常见的《高等无机化学》教材
教材名称作者或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年份高等无机化学 F. A.科顿等著,北京师范大学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高等无机化学R. B.赫斯洛普等著,北京工业学院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高等无机化学钟淑琳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高等无机化学岳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高等无机化学关鲁雄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高等无机化学陈慧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我们由上表可以看到,可供教师选择的《高等无机化学》教材的种类还不够丰富,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少。

教材建设的进展也比较缓慢,20世纪90年代,《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并且,这些教材基本上都是为理工科研究生学习所编著的,模式比较单一。

针对其他学科要求所编写的《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在国内仍是空白。

此外,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高等无机化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元素化学以及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

尽管它们填补了我国在《高等无机化学》教材方面的空白,并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教材的内容已显得比较陈旧,已不能反映当今无机化学最新进展和热点研究领域。

进入21世纪后,由于无机化学的飞速发展,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些教材已不能满足当今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因此,国内专家已开始新一轮《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最近出版的《高等无机化学》教材仍大多沿用老的模式,还是以无机化学基础理论为主线,对当今无机化学最新进展和热点研究领域介绍得不多。

最近,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内专家的注意,并开始试图将基础理论与当今无机化学最新进展结合起来。

但是,目前的教材对当今无机化学的研究热点介绍得还不十分充分,不能完全应对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综上所述,编写新教材是当前高等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应加快《高等无机化学》教材的建设,尽快使其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层次、多规格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
《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媒介,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落脚点。

[3,4]一本优秀的教材可以充分体现编写者的教育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活跃思想、启发思维。

为此,我们认为应把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贯穿于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之中,处理好基础知识与最新进展、广度与深度、教与学等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要体现出教材的创新性、基础性、先进性、实用性。

教材的编写需遵循以下原则:解放思想、强化基础、反映前沿、通俗易懂、联系实际、适合国情。

总之,《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应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研究人才为目标。

既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又要体现出无机化学的特色,将课程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
《高等无机化学》教材编写原则
当前的研究生的培养应包括三个层次,即通过培养使学生:一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二是具有进行科学研究的动手能力;三是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在教学观念上,应提倡开放、民主;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基础,强调自主学习;在教学效果评价时,应采用多种评价体系。

为了使这个教育思想能够转化为教师和学生具体的教和学的行为,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原则:
(一)强化基础理论,优化和重组教材内容
精选教材内容,用准确、简明的阐述突出最基本、最通用的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增添无机化学的最新理论和最新成果,以使教材内容能够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出无机化学特色
从教材内容、习题、例题等各个环节突出无机化学特色。

系统地向学生展现无机化学研究的方法、手段以及科学探索的背景与过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初步具备利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
201《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立足现实,关注热点研究领域
在教材内容中体现当前的科学热点问题如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等,以增加《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的时代感、前沿性,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联系实际,渗入应用
利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形象地说明科学知识、理论、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活生生的例子不仅能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基础理论的能力。

(五)立足国情,大胆借鉴
教材编写过程中应立足我国国情,坚持改革。

以教学内容与改革的目标为指导,积极参考国外有关教材,编写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有自己特色的教材。

(六)通俗易懂,有利于自学
教材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此外,教材还应满足多层次和多模式培养的需要,要考虑教学对象,而不能脱离教学实际,更不能盲目拔高。

四、构建教材内容体系时需解决好的几个关键问题
《高等无机化学》课程是无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内容十分庞杂,综合性和应用性也比较强。

根据这个特点,要编写一本合适的《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必须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对教材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全民的教育。

它充分体现了当代教育对知识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5]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如何将素质教育的方针融会到具体的教材内容中去。

那种把教材只看做是各种知识的集合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在保持必要的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应增加必要的自学和选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通过选择性介绍某些有争议的理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这样才能使教材成为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的严谨而又灵活的体系。

(二)基础知识与最新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教材编写中较难处理的问题是基础知识与最新研究进展之间的关系。

基础知识是新科学、新技术的基础和出发点。

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级研究人才就必须强化基础知识。

但如果教材内容中老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占了过大的比重,就会使反映当今科研成果的内容分量不足。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教材不能适应当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教材要推陈出新。

要想解决好教材推陈出新这个关键问题,就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严格审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对那些最基本、最通用的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应加以突出和强化。

而对于那些陈旧过时的、枝节性、衍生性、工艺性的基础知识应加以适当删节。

对于新原理、新概念、新成果,不是简单的添加,而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融合。

总之,教材的推陈出新不是简单的添加和删除,而要精心筛选新旧内容,重新加以组织,使其达到经典与现代的统一、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完美统一。

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衡量教材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三)分工与衔接
《高教法》明确提出研究生教育应符合下列标准: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6]按照这个标准和无机化学专业的业务规格,《高等无机化学》作为研究生教材要处理好与本科教材《无机化学》之间的教材功能分工与内容衔接。

就教材功能而言,《高等无机化学》主要侧重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内容繁多、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本科教材《无机化学》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在《高等无机化学》中不宜重复太多,应有所精简。

但也不能完全与《无机化学》割裂开来,而趋向于“专业化学”。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自学,编写时应考虑如何与《无机化学》很好地衔接起来,有限的重复是必要的。

(四)教与学的关系
过去的教材主要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如何用,而对于学生如何学考虑得较少。

[7]这反映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思想,就要在教材建设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材应是开放
301
《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的,不能让学生觉得教材内容是完备的,而不敢探索未知。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使教材充满研究与探索的气氛,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此外,文字应严谨简练、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单一学科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的关系
现代科学的最突出的特点是趋向综合和学科交叉。

如果教材中能带有启发性地反映这方面的内容,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十分有利。

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就能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渗透到本专业中,从而产生出创造性的灵感。

因此,在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应突出本学科特色的基础上,考虑使用相当的篇幅对相关学科与本学科的相互交叉进行介绍。

(六)广度和深度
教材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是教材编写过程中另一个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两者不可偏废。

只重广而不注重深,是科普书籍;而只重深而不注重广,则又变成了专著。

两者都不能算是好教材。

因此,组织教材内容时,应根据研究生培养对内容广度和深度的要求,深广适宜、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使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与课程的类型和功能相匹配。

(七)教材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当前的人才培养是多层次、多目标的培养。

各个学校对教材广度、深度、侧重点的要求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教材具有多样性、综合性。

教材建设时要结合人才培养对教材的要求量体裁衣,编写选材得当、各具特色的教材。

但这既包含了积极因素也包含了消极因素。

有可能造成教材适用范围窄、内容深广失宜等缺点。

因此,教材建设时要兼顾教材的共性与个性,在充分满足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教材的适用面,使其能尽可能多地被师生所选用。

五、展望
综上所述,《高等无机化学》的教材建设目前还很薄弱。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完善《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的紧迫性将日益凸现。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快《高等无机化学》的教材建设。

笔者在总结上述经验和体会的基础上,对今后《高等无机化学》的教材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加快内容的更新。

国外教材更新及时,基本上四到五年就会有新版本出版。

而我国更新速度太慢,出现一本教材由几代人学的现象。

这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要加快,出版周期应缩短。

2.教材建设要力争高起点、高目标。

教材是相应学科和专业水平的体现。

一个学科没有高质量的教材是无法跻身于先进行列的。

因此,教材建设应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

适当时,应考虑引进国外优秀教材。

3.突出特色,保持风格。

国外教材的作者多为1-2人。

此外,国外作者每隔几年就会对其教材进行修订。

因此在选材和撰写风格上前后一致。

反观我国教材建设,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几十年修订同一本教材。

这不利于经典教材的编写。

4.适当介绍国内外化学家的研究方法、思路,活跃学生思想、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5.加强对前沿领域的介绍,尤其是那些不完善的成果和有争议的结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张明德)
参考文献:
[1]姬鸿斌,续京,蔡克霞,朱桂花.理工科化学教材建设和内容更新[J].榆林学院学报,2004,14(3):59264.
[2]李向清,穆劲.国内外大一基础化学教材浅析[J].化工高等教育,2006,(2):58261.
[3]尹春玲,刘跃龙.应用化学专业配套教材的完善与实施[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16(2):1292131.
[4]甘孟瑜,曾政权,张胜涛.大学化学课程系列教材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5):1432144. [5]魏锡文,魏子栋,黎学明.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5):1632164. [6]孙汉文.教材建设的原则与实践2关于几个关系问题的处理[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062108.
[7]李远蓉.关于《现代化学教学论》教材建设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2,(7/8):48253.
401《高等无机化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