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学(全套课件117P)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通络、滑利关 节、兴奋神经、消除疲劳。 应用:颈、肩、腰、
背、臀部及四肢肌肉较丰
厚部位。
2.揉法
以手掌或手指紧贴 于皮肤上或穴位,作直 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揉 动,分为掌揉法和指揉 法。用力均匀,动作协 调,速度不宜过快。用 力较大时,作用力直达 深部肌肉,手法操作后 皮肤表面不应发红。
作用:松解粘连、缓解疼 痛、促进血液循环 应用:各部位、各伤病。
3、调和五行、平衡阴阳:
“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 乃绝”。
按摩手法分类
由于不管哪种手法,均是通过力来实现, 故根据“力”可将按摩手法分为: 1、垂直用力:如按、压、点、掐、踩法等。 2、平面用力:摩、擦、推、抹法等。 3、对称用力:拿、捏、拧、挤、搓法等。
4、对抗用力:拔伸、牵引法等。
生理效应——对皮肤的作用
(1)按摩直接作用于皮肤,能清除局部 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的呼吸,有利于汗
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2)按摩能促使体内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
物质,能活跃皮肤的毛细血管和神经,使皮肤
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从而改善皮肤
的营养,使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3)提高皮肤的温度。
生理效应——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使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脏工作。
(2)按摩能直接挤压淋巴管,促使淋巴液回流,
有助于渗出液的吸收,对局部水肿的吸收有良好作用。
(3)按摩能使血液重新分配,调整肌肉和内脏 的血流量,以适应运动时的需要。 (4)长时间按摩,可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 增加。
生理效应——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按摩腹部,通过机械作用和反
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四、柔和——动作 (一)变换——自然协调 (二)用力——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医宗金鉴》:“法之所施,使患者
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五、深透——目的 (一)病人的感应——由外入内 (二)治疗效果——《小儿推拿广意》 “外呼内应”。触之于皮肤,动之于肌肉, 应之于脏腑,要达到此目的,手法练习 须持之以恒。
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二、有力——力度 (一)手法操作必须具有一定力量。
(二)手法的力量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
(三)力量大小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部位
等确定。如肌肉丰厚处(臀、腰部)
可重,肌肉浅薄处(胸腹部)可轻。
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三、均匀——节律
(一)幅度——大小一致
(二)速度——快慢一致,相对均匀 (三)力量——轻重一致
(1) 压力
(2) 延展力
机械力可产生: (i) 流动的效果 机械力可影响淋巴、静脉血、肺分泌 液、小肠内容物的移动。 (ii) 增加柔软度 机械力可促进肌肉纤维、肌肉硬块、 肌腱组织、皮肤及皮下组织、疤痕部位等 的移动度、增进其柔软性。
生理效应——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按摩是一种良性物理刺激,对神经系统可起 兴奋和抑制作用,并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各器官的 功能。叩打、重推器兴奋作用;抚摸、轻柔起抑制 作用。 (2)同一种手法,由于应用方式不同,对神经系 统起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缓慢而轻柔的手法有 镇静和抑制神经的作用。 (3)按摩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平衡转化有促 进作用。 (4)按摩可减少感觉神经冲动的传入,从而起到 止痛的作用。
按摩的分类
1.医疗按摩:常见病按摩;急症的按摩。 2.运动按摩:局部的按摩;全身按摩。 3.美容按摩:面部美容按摩;全身健美按摩。 4.保健按摩:局部按摩;全身按摩。 5.情景按摩:夫妻按摩;美发按摩。
按摩作用的机制
机械效应 生理效应
心理效应
机械效应
按摩最直接的效应为对柔软组织产
生机械力,包括“压力”与“延展力”。
四、叩击类 1.叩击
用手指指腹、指尖或握 空拳,双手交替或单手击 打身体。根据手形的不同, 可分为空拳盖击、空拳竖 击、指尖叩击、掌侧击和 拍打五种。空拳盖击、竖 击和掌侧击,多以双手交 替进行,动作快而迅速。 指尖叩击和拍击则常用单 手操作,动作稳准,速度 适中。拍打可用单手或双 手交替操作。
2.擦法
用拇指或手掌 在皮肤上作直线或 回旋形的快速摩擦。 摩擦力大而均匀, 动作快而灵活,连 续不断,使肌肉皮 肤有舒热感。
功用及适用症:温经散寒、活血通 脉、行气消肿。多用于腰、背、四肢、 脊柱僵痛、月经不调、遗尿。 要点:压力适中,不伤皮肤而产生 热。往返必须在一条线上。距离必须 始终一致,不可长短不一。要使用介 质。
(1)按摩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扩张和 后备毛细血管开放,使局部的血液供应加强, 营养改善。 (2)按摩可加速疲劳肌肉中乳酸的排泄, 从而消除疲劳,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3)按摩能增加韧带的柔韧性和大关节
的活动范围,有利于运动,并能预防损伤。)
生理效应——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1)按摩可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促
5、运动关节:摇、背、扳法等。
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手法操作要遵循持久、有力、均匀、柔 和,从而达到深透的目的。强调力的运用与 手法技巧结合。
按摩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一、持久——时间 包含二个方面意思。
(一)手法操作要持续运用一定时间,动作
与力量保持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二)某一部操作应维持一定时间。
3.推法
手掌或拇指紧贴皮 肤作直线向前的单向推 压动作。操作时有节奏 地作间断性的一推一压, 或连续缓慢向前推动, 动作沉稳有力,不宜过 快过猛。推法也常沿经 络循行方向进行。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等。 应用:胸腹部胀满等。
4.抹法
以指腹、掌根等部位作 着力点,在患者颜面部作单 方向直线运动,“推之轻 也谓之抹”。 功用及适用症:镇静安 神、解痉止痛、醒脑明目。 颜面部。用于治头痛、失 眠。 要点:实中有虚,轻柔 和缓。单方向用力。
抚摩力量轻,只作用于皮
肤。
功用及适应证:和中理气,消积导滞。 多用在腹部。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 病,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 腹胀、便秘、腹泻。 要点:半径大小视病情病证而论,小摩 腹以脐周。作用是调节小肠蠕动促进吸 收,而腹外周运动为大摩腹,主要调节 结肠蠕动,控制结肠排泄速度。用于腹 泄、便秘。
3.一指禅法推法
要点:沉肩、垂肘、悬 腕。指骨为力距以腕关 节带动前臂作左右摆动, 手握空拳,拇指盖住拳 眼。着力点处要实,其 余部分要虚。速度超过 200次/分。
功用及适用症:头、面、胸、腹。常用
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系率的、有节律性的
轻重交替的冲击刺激、持续作用 人体的一类手法;
射机制,能提高胃肠的分泌机能和加强
胃肠的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2)实验证明,在做腹部按摩时, 人体的需氧量增加10-11%。
生理效应——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1)推拿直接作用于胸部或通过神
经反射使呼吸加深。 (2)增加CO2排出量。
心理效应
(1)身体松弛 (2)降低焦虑及压力 (3)刺激身体活动
(4)减缓疼痛
3.各种溃疡性或传染性皮肤病;
4.开放性损伤、新伤骨折脱位、急性软组织
损伤初期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不能按
摩患部;
禁忌证
5.各种传染疾病; 6.妇女月经期腰骶部、腹部,妊娠期或产后 未恢复健康者; 7.严重内脏疾病患者不作按摩;过饥过饱过 劳或酒醉者; 8.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按摩体位
1.仰卧位:面部向上仰卧,可作头面部、 胸腹部及四肢的推拿。 2.俯卧位:面部向下俯卧,可作头部、 腰背部及下肢的推拿。 3.侧卧位:面部向左或向右,可作身体 两侧部位、背部上侧及筋骨推拿。 4.坐位:可作头面部、肩背部、颈部及 上肢推拿。 5.站立位
中医按摩学
( Chinese massage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
Massage 文字起源
massa 希腊 masso masser
触摸推揉 触摸推揉 揉按
mass’h
轻轻按压
中医按摩 Chinese massage
按摩,是我国最古老的医治疾病方法。早在 《内经》中就有记载。 按摩又称推拿,是以人体的手、肘、足或器械, 主动或被动地使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身体的特定 部位,通过“推而行气血,摩而顺其气,拿而舒其 筋,按而调其经,点而理其络,揉而活其血”等产 生的物理作用,改变人体的特定部位或全身的生理 病理过程,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之目的的一 种医疗方法。
中医按摩 Chinese massage
按摩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法,也是中医
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按摩治疗必须在中 医基础学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诊断学、 内科学和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辨证施治 达到 “治病必求其本”的目的。
按摩起源
按摩手法起源于——劳动(日 常生活) 如:肢体受冻——摩擦取暖
外伤肿痛——抚摸、按压——
(5)增进舒适感
中国医学对按摩作用的认识
1、疏通经络:
《素问.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 内属胀腑外络肢节。” 《素问.调经论》说:“神不足者,视
其虚络,按而致之以通……其经,神
气乃平。”
2、流畅营卫气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卫气营血的充足,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什么情况下需要接受按摩治疗
1. 需要全身或局部的放松时 2. 需要降低疼痛时 3. 特殊情况的治疗: 慢性水肿 瘢痕组织 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的病变 血肿 慢性便秘 促进动作 预防变形
禁忌证
按摩的禁忌证是指按摩治疗后产生不良
反应或后果严重的某些疾病和症状,主要有:
1.恶性或良性肿瘤的病灶区;
2.急性炎症及任何部位的脓肿;
5.搓法
两手掌自然分开,五指并拢,两手夹住肢体对 称部位,相向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或肢
体。动作轻快、协调,双手力量均匀、连贯,始终
保持一定的对向压力。双手对向移动距离短,频率 快,150-200次/分钟。
作用:使皮肤、肌肉放松,血
液畅通、消除肌肉酸胀、疲劳,提 高皮温和肌肉的工作能力。
应用:常用于按摩后阶段。
主要包括:振法、抖法、颤法等。
1.振动:
操作要领:一手掌贴于皮肤上,另一手握空 拳有节奏地击打贴于皮肤上的手背。频率为 60-80次/分钟。 作用:间接刺激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 应用:胸、腹、背部深层组织损伤等。
2.颤法
操作要点:上肢放松、作腕及掌指关节 快速小振幅倔伸运动。 功用及适用症:活血化瘀、消食祛瘀、 散结止痛。多用于消化不良、便秘、泻 泄、生殖及泌尿系统病变,月经不调、 乳腺增生、阳萎、遗精消渴;
挤压类和摇转类五类手法
一、摩擦类手法
以掌、指或肢体的其它部位作着力
点,在按法的基础上,在患者的体表上 作有半径的环转运动或直线运动,使医
患皮肤之间产生摩擦转移的一类手法。
1.摩动法
用手掌或手指在皮肤
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
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 动。 操作时手不离开皮肤, 动作轻缓、柔和、用力均
匀,使被抚摩者有舒适感。
小结
摩擦类手法,医者皮肤与患者
皮肤之间有相对的位移和摩擦运动
存在。
二、摆动类
1.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或小指、 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 起部和小鱼际,贴于治疗部 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屈曲, 通过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 的协同动作,产生轻重交替、 持续不断的力作用于治疗部 位。手法操作时,压力须均 匀,动作协调而有节律。
疼痛减轻、肿胀消失、功能改善。 打呃、咳嗽——拍打胸背部等。 以上事实是为按摩手法的萌芽 和雏型,且至今被人们保存与沿用。
按摩起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发现:手法用力的 方向不同,对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各 种用力方向不同的手法。 如:从最原始的按(向下用力)发展为摩(四周 用力)。 向上用力——拿法 向前用力——推法、擦法 旋转用力——揉法 向里(对称挤压)——捏、搓法等 综上:按摩手法起源于——劳动(日常生活)
颤法
3.抖动
操作要领:用手握住患者肢 体远端,在向远端拉伸的基
础上,将肢体用力作连续的
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的颤动。 抖动时幅度小,频率快。 作用:滑利关节,纠正解剖 位置异常等。
应用:关于功能障碍,骨错
缝,腰椎间盘突出等。
小结
要求医者先要完全放松, 患者平心静气、配合。 动作快速、均匀,不要停
顿,速度不宜忽快忽慢。
按摩的基本手法
1.推法
2.擦法 3.揉法 9.抖法 10.运拉法 11.拿法 12.滚法 13.刮法 14.掐法 15.弹筋法 16.拨法(分筋、弹筋) 17.理筋法(顺筋法)
4.揉捏法
5.搓法
6.按法
7.摸法 8.拍击
常用手法
中医手法的流派较多,形成了各种 手法特点,但总体上来看,不外乎按操 作特点分类摩擦类、摆动类、振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