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旅行家笔下的喀什社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初期旅行家笔下的喀什社会

摘要:新疆喀什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由于喀什在新疆南部及整个中亚地区的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成为西方旅行家的“必经”之地。他们的游记、回忆录,他们以观察者的视角,大量记录了他们对当时喀什社会状况的详细记述,从而促进我们对该地区的了解。

关键词:喀什噶尔;游记;社会状况

Abstract

Kashgar on the Silk Road since ancient time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 important place, as Kashi in southern Xinjiang and the Central Asian region an important place in modern times to become the Western traveler's "inevitable" the land. Their travels, memoirs, they observer perspective, a large number of records of their soci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detailed account of Kashgar, thus contribut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ion.

Keywords: social conditions;Kashgar;Travel Record

绪言

今天的喀什是新疆的缩影,最具新疆特色和民俗文化特点。喀什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新疆西南部,三面环山,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东部为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方是喀喇昆仑山。其中还有诸山和沙漠环绕的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犹如绿色的宝石镶嵌其中。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关口,这里是过往商旅的必经之地和休息调整的理想之所;也是新疆最早的国际市场和门户之地,因而有着“丝路明珠”之美称。自古以来喀什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通过与本土文化生活的交流,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引人入胜的社会生活景象。其神秘的特性,千百年来始终吸引着掮客骚人驻足,探访。进入近代以由于西方势力野心勃勃的扩张势头,喀什也成为他们攫取和觊觎的重点地区。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观察的那样,如果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那么当时的喀什噶尔就是探险家的“世外桃源”。正因为喀什的独特性,几乎所有过往西域的外国探险家都曾品味过喀什的风韵,并留下深深的喀什情节。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喀什噶尔,西域探险史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自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由封建的专制国家改制为共和国后,包括新疆喀什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感觉到变革带来的深刻变化。透过旅行家笔下的追忆,我们可以部分地把握当时喀什社会的“景致”。

一、城镇、居民、集市和饮食

(一)城镇

1644年清军入关,在征服中原后不久,即挥师西进,开始了统一新疆的军事行动。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先后征服了准噶尔部和回部,于1759年统一了天山南北。

清朝统一新疆后,在军事、行政、经济、文化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其统治,但又同时在该地区实行严厉的隔离制度,清朝在新疆特别是在回人1聚集的回疆地区施行的隔离制度十分典型,它旨在隔离新疆回人与其他民族的接触,特别是与汉族的接触,人为地割断新疆与内地的联系,以确保回人对清廷的效忠和清王朝对该地区的绝对统治。“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体现出许多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特征。”2很明显,“在那些年代,喀什尔噶城被大约10米高的结实的城墙环绕着。城墙是用晒干的土块加上填满土缝之间的泥修筑成的。城墙顶部很

1参见杨恕、曹伟.《评清朝在新疆的隔离制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6月,第2期,第49页。清朝时期,尚无现代民族概念,一般认为国内存在满、蒙、汉、回、藏五族,而将现在的维吾尔族称为“缠回”

或“西回”,而将现在的回族称为“汉回”,统称为回族。本文所提及之“回人”系指维吾尔族.

2江平.近代外国来华人员对新疆社会的认识—对新疆文化的另一种阐释和解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03).

宽,足以行驶一辆马车”1同时“在某些小的居民点,仅是一些位于旧城镇旁其围墙仅及肩高的土围子。”2马继业的夫人凯瑟琳·马嘎特尼谈到:“喀什噶尔有两座城,一座旧城,也称为回城(Mohammedan City),有40000多居民,绝大多数是穆斯林,中国的行政机构就在回城……”。3汉城—即新城,又名“徕宁城”筑于清朝乾隆年间,“喀什葛尔新城在旧城以南7英里处,面积比旧城小。那里的居民大多数是汉族。两座城都被有雉堞的非常厚的城墙围护着……”。4两座城都有固定的开启时间,“城门暮闭晓开”。5在一些外国人眼中,喀什是完全的中世纪风物,仿佛是受到树木花草、山岗等多重包裹的森林,依然保有它完整的传统属性。城内的构造始终维持着固有的生活模式。喀什老城“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所谓的安集延区,是用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城命名的……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欧洲货,大部分是在俄国制造的,但经常也有印度出产的东西。”6这也许是喀什即将与它同时代的地区相链接的征兆,也可能是面临现代化需要经历的过程,但只是一种简单的迹象而已。“多少年来,新疆的城市面貌没有什么大的改观。街道和过去的一样,还是那样脏,乱哄哄的。除了一些富商,其他人还是过着若干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过着的生活。”7随着技术革新给西方人带来的便捷,来新疆的外国人都不由自主地以抱怨他们旅途的艰难。20世纪初,当橘瑞超来到新疆时认为,虽然各地旅店众多,但“店里很脏,”“有的房子里只有一盏灯,铺的东西连个床单也没有。不仅如此,在行李到来之前什么吃的东西也没有,做饭的用具也没有。”并且戏谑地说是“体验一下原始社会的生活。”8总之,喀什的城市处在近代化的边缘地带,与其所处的年代是极不相称的。(二)居民

喀什的主要居民是维吾尔族,接下来是汉族,柯尔克孜族等。鉴于中国新疆的特殊情况,近代以来喀什出现了许多外国居民。特别是在阿古柏时期,大量的中亚及印度等地的人员涌入。在20世纪初,喀什有较多俄国人的身影,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开始了在喀什的活动。“我在喀什噶尔的时候,那里没有几个可以交往的外国人。说外国人,我指的首先是欧洲人。这里还有一些印度人,在人流滚滚的巴扎上,他们很容易被认出来。另外还有阿富汗人和几个亚美尼亚人。

1(瑞典)贡纳尔·雅林.《重返喀什噶尔》.崔延虎郭颖杰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第59页.

2(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8页.

3(瑞典)贡纳尔·雅林.《重返喀什噶尔》.崔延虎郭颖杰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第59页.

4(瑞典)贡纳尔·雅林.《重返喀什噶尔》.崔延虎郭颖杰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第59页.

5(瑞典)贡纳尔·雅林.《重返喀什噶尔》.崔延虎郭颖杰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第59页.

6(瑞典)贡纳尔·雅林.《重返喀什噶尔》.崔延虎郭颖杰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第59页.

7(英)凯瑟琳·马嘎特尼.《外交官夫人的回忆》.王卫平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第170页. 8(日)橘瑞超.《橘瑞超西行记》.柳洪亮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第2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