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目录
一、微电子技术专业前期建设成果 (1)
1.创建微电子技术专业,填补国内高职院校专业空白 (1)
2.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专业建设的“I NTEL模式”,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3.创建了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引领高职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3
4.编写核心课程教材,填补国内高校专业教材空白 (4)
5.构建了“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成为四川省唯一微电子技术省级教学团队 5
6.产学研结合,创建实训基地 (8)
7.专业定位准,学生就业质量高 (9)
8.多元化社会服务,影响力大 (10)
二、专业建设总目标和基本思路 (12)
1.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布局 12
2.指导思想与总目标 (12)
3.基本思路 (13)
三、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15)
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5)
2 .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5)
3.建设师资队伍 (16)
4.构建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7)
5.建设实验实训基地 (18)
6.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9)
四、专业改革的主要举措 (21)
1.建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 (21)
2.建设微电子可视化模拟教学工厂 (21)
3.加大与英特尔校企合作力度 (21)
4•将“ INTEL-CEC先进电子制造工程中心”建成“产学研用”的教学科研基地 21
5.加强与国际半导体协会( SEMI)的联系 (22)
6.设立微电子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 (22)
7................................................................................................................................................................. 完善兼职教师队伍. (22)
五、专业改革的保障措施 (23)
1 .项目的组织保障 (23)
2.项目的质量保障 (23)
3.项目的质量服务 (24)
4.项目的监控机制保障 (25)
六、专业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 (26)
微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将以四川省和成都市在“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布局对微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对特色引领型专业的建设要求,继续以英特尔、德州仪器、京东方世界500 强企业为重要支撑,实现校企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 Intel 模式”,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为地方培养微电子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优化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架构;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生产型教学工厂和先进电子制造工程中心;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工程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构建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一体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把该专业打造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引领全国高职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办学方向,成为同类专业的典范。

一、微电子技术专业前期建设成果
1.创建微电子技术专业,填补国内高职院校专业空白
2002年以前,高职院校中微电子技术专业尚属空白,2003 年英特尔公司宣布进驻成都,在建厂选址时特地来校考察,双方达成了为其培养专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意向。

2003 年学校为英特尔公司特定设置“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 专业,四川省教育厅当年批准了该专业设置并报教育部备案,填补了高职院校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技术领域的专业空白,该专业后更名为“微电子技术专业” ,成为全国高职院校首个创办该专业的学校。

八年来,高职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同,形成了微电子制造业人才培养“ 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的特色,引领了我国高职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创新。

2.
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专业建设的“
In tel 模式”,获得四川省教
学成果一等奖
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继为英特尔公司特定开设“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专业以后,
2005
年又与英特尔公司以法律文本形式签订了“校企联盟、创新职教”合作备忘录; 共建“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共同开发专业系列教材,按照英特尔产品(成 都)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职责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2006年在全国高职院校创办微电子技术专业“英特尔实 验班”,采用企业和学校双班主任制度共同管理;
2007年与
英特尔公司共同开发“员工培训可视化学习系统”,建成了虚
拟的“先进封装测试工厂” ;2009年与英特尔公司共建“先 进电
子制造工程中心”,承担了英特尔公司员工岗位技能培训 (ESAP 任务;2010 年与英特尔公司共建全国首批“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时承办了英特尔公 司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电子制造专业群建设年会暨首届微电子技术学术 论坛”
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承办“英特尔杯”职业知识技能大赛机器人比赛, 11所中高职院校参加,培训指导教师达 40余人,受益学生超过10000人以上
2011年7月23 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Shelly 女士访问学校,并向学校“先 进电子制造工程中心”捐赠2台价值50万元Automate-200设备。

这种共管“英特尔实验班”、共享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校企联盟、创新职教
(intel)
英特尔畀验班 Inert CH K
才十KM A *# *
的运行机制,具有“量身定制”和“共建、共管、共享”的特点,创造高职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的“In tel模式”。

《“ In tel模式”高职微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于2008年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于2009年参加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四川省排名第一)。

3.创建了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引领咼职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微电子产业的岗位职责是专业定位、制订人才
培养方案的依据。

学校聘请了由英特尔公司、德州仪
器、京东方和电子科技大学的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专
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制订了教学计划、教学大
纲。

明确微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
培养具备扎实的微电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
能,具有良好外语能力,掌握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及工艺方法,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按照英特尔(成都)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优化公共课程,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保证实验实训课时。

该课程体系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强化了基本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

这些特点体现在课程上,如: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开设了“半导体化学”、“专业物理”、“真空与薄膜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等;核心课程开设了“微电子产业概论与单晶硅材料”、“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原理与技术”、“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等。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开设了专业认知实习、课程设计、工程素质训练专周、毕业实习等生产实践环节的课程。

对各类课程的教学大纲补充修订,完善了课程标准。

2008年3月,在桂林举办教育部首届高职高专电子制造工程骨干教师高级
进修班,该专业带头人李可为副教授作了《封装技术与专业建设》专题讲座;5月,在教育部高教司召开的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开发与构建研讨会
上,又作了《封装与测试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专项课题报 告,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4. 编写核心课程教材,填补国内高校专业教材空白
八年期间,共编写印刷核心课程讲义6本、出版核心课程教材8本。

与电子 工业出版社签订了微电子系列教材编写出版协议。

其中《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 是英特尔公司资助出版的国内高职第一本封装技术教材
,教育部首届高职高专 电子制造工程骨干教师高级进修班选定为封装课程教材
,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作为专业教材 使用,国内多所院校相关专业选用该教材,中国半导体协会
IC 分会已将其作为
行业协会封装技术培训教材,《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技术》被指定为英特尔公 司推荐教材。

已编写出版的教材和讲义一览表
教材/讲义名称
编 者 出 版 社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
李可为(独撰) 电子工业出版社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技术 李可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光电检测技术
吕国皎吴非(参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弼
J
FMm 耳观y
■抽就 渔弘鼻包 札血ft* 物机戏克qnn 袪卡
阴It* 丄丿实另S 皆理
JUS 斗 tt 计
JRt
微电尸帼W 汁 集議中卑魂计jftJDH* 白动負讥推* U 虚血故脾 M U «^I (L TFsjw^rr 工厂轴话丹
IB 刊末屍
■HRitA
申■井軌 梆鴉啊Fit*
鷲攻叩李It*暝*」 *威巾崎
竊述怙#吃7
砂也亶易片・ifrti.* 整必,骅血片拥韭牲车 嶽而覇書抽来 丰#荐协出■汨P 制琵设話 ■电fH4^»
首MJF 姬fA 歼戟讦
勺*认・*习
下*厂」
5.构建了“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成为四川省唯一微电子技术省级教学团队
微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主要依托微电子技术教研室,同时吸收了全系优秀
专任骨干教师以及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高级管理技术人员。

组建的“双师型”专业教学队伍共有28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22人,占79%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6人,占21%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工)9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12人,有2人是校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和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占80%
获得教育部电子制造工程高职骨干教师培训证书3人;美国微电子专业MATEC
课程培训师证书3人。

另外,聘请了日本信越半导体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曲伟峰、电子科技大学杨邦朝、张开华两位教授作为专业建设顾问。

目前,该团队已发展
成为一个以高职称和高学历为主体、年龄梯队和学术结构合理、双师型和专业方向明确的联合教学(科研)团队。

2010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

6.产学研结合,创建实训基地
产学研结合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集成电路企业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特别是高洁净度的生产环境带来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困难。

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利用毗邻成都高新区的区位优势,采取“先外后内”、“先软后硬”的方法: 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再逐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先开发可视化培训系统,再逐步购置专业仪器设备,建立实验室,逐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解决了专业建设的“瓶颈”和难题。

(1)2004年将英特尔公司、中芯国际、宇芯公司、必盛半导体等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2)2005年与英特尔公司签订了“校企联盟、创新职教”合作备忘录。

同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制造工程实训基地”挂牌成立;
(3)2006年共建“ INTEL—CEC可视化培训系统开发联合实验室”;
(4)2007年建成微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
(5)2010年建成“ INTEL—CEC先进电子制造工程中心”(一期工程);
(6)2010年建成“ INTEL—CEC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英特尔产品(成都)公司开发“员工可视化培训系统”,建成了虚拟的“先进封装测试工厂”,为相关人才培养和课程的展开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学习支撑平台,该横向科研项目的鉴定结果是:“在与英特尔公司开展合作的几十所职业、本科院校中尚属首例,居国内领先水平”
7.专业定位准,学生就业质量高
由于紧密结合微电子产业的人才需求,专业方向针对性强,深受企业欢迎学生五年平均就业率99.28%。

该专业目前已有五届毕业生。

英特尔产品(成都)公司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调查显示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良好综合素质,在英特尔公司所招录的各校学生中获得综合评分最高的成绩,“是高职院校中录用率最高、成绩最好的” 。

5 年共为英特尔产品(成都)公司输送了201名优秀毕业生,占公司2000余名生产技术人员总数的十分之一,按可比口径计算,我校毕业生每年为公司创造数十亿产值。

8.多元化社会服务,影响力大
依托实验实训基地,开展多元化的社会服务。

八年以来,除了完成微电子专业“封装与测试”双证书培训与鉴定外,还为高职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学生专业实习,为合作企业的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承办英特尔杯职业技能知识大赛,承办微电子学术论坛,为学校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广泛赞誉,社会影响力大。

、专业建设总目标和基本思路
1.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布局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继续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等。

四川省的“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我省科技和产业基础,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尽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我省重要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和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四川省信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扩大和提升电子信息类大专院校发展规模和层次、扩大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使我省成为全国最大、专业最齐、水平最高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

集成电路被列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其发展方向是: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引进国际大公司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

成都市将以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和光伏为主要方向,加快建设西部信息制造业基地。

随着英特尔入驻成都,吸引了德州仪器、戴尔、联想、仁宝及富士康等国际巨头,使成都成为国内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2.指导思想与总目标
指导思想: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四川省和成都市在“十二五” 期间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布局对微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并依据四川省教育厅对特色引领型专业的建设要求,将继续以英特尔、德州仪器、京东方世界500 强企业为重要支撑,实现校企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 Intel 模式”。

总目标:优化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架构;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生产型教学工厂和先进电子制造工程中心;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工程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构建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一体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把该专业打造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微
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引领全国高职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办学方向,成为同类专业的典范。

3. 基本思路
(1)深化“ Intel 模式”人才培养的内涵
所谓“ Intel ”模式,是指英特尔公司在中国开展校企人才培养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它是英特尔公司中国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特尔公司不局限于自身的需求,而以培养整个产业共同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与高等院校合作构建服务于整个产业链的人才输送管道,避免业内的恶性人才竞争,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其产业领袖地位并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其具体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员工招聘培训与考核认证体系。

由于Intel 公司的行业特殊地位,这种模式具有五个特点:
1)合作理念的先进性,不仅影响学校,也影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2)深入参与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环节,并体现出高水平、国际化;
3)实训基地建设方式、运行机制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4)员工招聘、培训、考核、认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
5)高校合作方式的灵活性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性。

综上所述,“ In tel ”模式是一种理念,是一个系统,是一门技术,是一个创新运行机制,更是一个与高校合作的实践过程。

(2)建设“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打造微电子国家级教学团队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一个微电子技术省级教学团队,将继续以“双师型”素质要求为目标,打造具有产业背景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造就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的专兼职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在职培训和进修,坚持实施并落实企业调研和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计划;加大专业教师队伍国际化的建设力度,通过引进具有国际背景的教师,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或培训,接受国外合作院校派遣的教师、专家来校工作和研修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力争使我校的微电子技术省级教学团队升格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使我校成为国内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训中心。

(3)推进“INTEL-CEC先进电子制造工程中心”建设在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上,立足于合作,以“互惠共赢”的方式吸引包括企业、学校和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同时完善实训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通过资源整合,建立微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型工厂和工程中心。

通过与英特尔(成都)基地、德州仪器成都公司、京东方成都公司、中芯国际合作建立具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真空射频实训室” ,并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建设防静电车间、洁净室等,形成教学、生产、实习、科研、经营服务的一体化。

( 4)整合微电子教学资源,巩固校企合作成果,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多样化以服务为宗旨,以ISO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走出一条多种形式并举,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

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基础上,计划进一步完善订单式培养模式,推出符合企业需要的短期培训课程,引进职业资格认证,为地方经济服务;通过技术服务、资源共享、师生交流等方式,为兄弟院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三、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在充分认识理解“ Intel ”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注重基础知识、强化工程应用、突出能力培养” 的专业建设思路推进专业建设,将微电子产业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和培训体系带到学校中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校企一体化的专业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全面的实际操作技能并积累相关经验;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专业的发展变化与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起来,努力缩小学校所学与企业所需的差距,实现零距离接轨;具有一定的专业前瞻性,帮助推动四川高科技电子制造业产业的发展,为整个产业界输送具备高技能水平的人才,改善产业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高技能人才瓶颈问题,使得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为我国的微电子产业发展发挥最大的作用。

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集成电路制造和封装与测试基本理论、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IC 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或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监督管理以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根据岗位职业能力,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坚持与微电子行业相关企业深入合作,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托,确定其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

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流程,并以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体现“工学结合” 特色的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形成课程教学模块。

以学做结合、案例教学、项目导入等多种方式,将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

(2)围绕核心职业能力,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优质核心课程和“工学结合”特色课程的建设力度。

同时,结合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通过对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企业的深入调研,收集能体现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实例,再建设配套的教材或讲义、多媒体课件、实物或模型,应用于专业教学中,最终形成工业案例库,使之成为本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师资队伍
根据学校专业发展和建设规划,结合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适应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战略发展需要,突出建设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团队、科研开发团队。

三年内,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2名,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3名, 聘请10名来自行业协会、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选派2名有潜力的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造就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的专兼职专业教学团队。

4.构建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根据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由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
(1)建立校企合作质量评价制度
(2)建立学生专业实习质量考核制度
(3)建立微电子职业冈位技能质量标准
(4
)建立微电子专业设备技能质量标准
(5)建立微电子专业人才评估标准
(6

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监测办法
通过设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建
5.建设实验实训基地
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英特尔(成都)基地、德州仪器成都公司、京东方成都公司等企业合作新建具有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洁净实验室。

巩固与英特尔公司、德州仪器、京东方等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和制度建设,与实训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师资培训、课程开发以及技术交流等各领域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在对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硬件投入的同时,不断加强内涵建设:
(1)加大实训实习基地制度建设力度,制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与评估、实训教学课程管理、实训室开放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企业文化,吸收企业管理模式,将先进电子制造工程中心建成教学工厂型实习基地,不断提高管理水
平,保证工程中心的良性运转;编制各实训实习项目的指导书,根据岗位职业要求制定实训实习规范,确保生产性实训实习的顺利进行。

(2)根据微电子技术专业由低到高的岗位能力要求,梳理其内在的核心技术价值链。

按照“电子组装工艺一半导体封装一电子产品测试与维修一IC设计” 的递进关系进行整合,以适应不同层级岗位能力训练要求;以先进电子制造工程中心为平台,整合全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