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秦末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B.民族矛盾尖锐
C.秦统治者的暴政D.戍边遇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2.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同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三国鼎立局面出现 C.社会动荡不安D.江南条件优越4.西晋时,封王相互混战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史称()
A.七国之乱B.党卫之争C.安史之乱D.八王之乱
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B.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6.辨析史料可以接近历史真相。

研读以下资料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纸是两汉时期唯一的书写用品
C.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7.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宣政院的设置D.西域都护的设置
8.《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
期的历史现象是()
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
9.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曹操是“能臣”的有
①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②官渡之战后,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建立魏,定都洛阳
④赤壁之战,打败孙权、刘备联军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10.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到汉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釆取了宽刑薄赋的政策。

其原因在于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君
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11.穿越时空,假如你来到浙江余姚河姆渡聚落,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
A.有几个老年人在一口木结构水井前汲水
B.一个小孩骑着水牛吹着骨哨
C.几个妇女在一起用纺轮、陶埙做手工活
D.一位老人正在精心雕刻象牙
12.1973年,在山东省威海市苘山镇出土了一个秦代铁权(秤砣),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

”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统一了六国②统一了度量衡③用行书书写④确立了皇帝称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

追根溯源,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法治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D.墨子
14.某一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无坝引水,从根本上说是非常好的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该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红旗渠
15.“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王室衰微
1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A.隶书B.金文C.小篆D.甲骨文
17.小明暑假准备去考察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活动遗址,你准备推荐他到哪里?()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云南元谋D.河姆渡人遗址18.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西周的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19.某班历史学习小组为七年级上册每个单元出了一期板报,其中一期有这样几幅图片,请根据图片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D.中华文明的起源
20.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为强化中央权力,汉景帝进行了“削藩”,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汉景帝的“削藩”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的相同点是
A.都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封国问题B.都得到了各诸侯国的热烈欢迎
C.都对解决封国问题起到重大作用D.都有利于改变丞相位高权重局面
二、材料分析题
21.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商君”代表哪个阶级利益?“法令”中使土地私有
合法化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4)材料四反映的制度由谁创立?其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材料二
(2)图一人物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是谁?
(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二①处应填写什么?
材料三
(4)根据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时天子问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向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

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

道必更
(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史记・大宛列传》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

其他如独孤氏政姓为刘,步六孤氏政姓为陆。

当时鲜卑族改姓一百多个。

——摘编自中新网材料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

这种完整性、廷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招募到的出使月氏的人物是谁?派此人出使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出使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24.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和开放包容的心态,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

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

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

“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见下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殷代文字的名称和影响分别是什么?请写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名称?
(2)请写出材料二中A对应的地点。

源于“身毒”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是什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图一中的发明家对文化发展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图二中的著作在中国农学史上的有何地位?图三中的人物被誉为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赋税、劳役沉重,刑法严酷,这些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故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民族矛盾尖锐使秦朝修筑长城;戍边遇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故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解析: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东汉以后所形成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虽然使统一的国家出现了分裂,但三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实现了局部统一,也为以后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后来三国最后由晋朝统一,西晋皇朝短暂的统一,于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后分裂瓦解,政局再度混乱,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南北再度分立。

东晋最后于420年被刘裕篡夺,建立南朝宋,南朝开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因此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相关,排除A项;统一国家的建立,与秦汉时期相关,排除B项;繁荣开放的社会,与隋唐时期相关,排除D项。

故选C。

3.A
解析: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可知体现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A项正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江南地区较为安定,排除C项;江南条件优越不是当时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A项。

4.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西晋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国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D正确;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排除A;党卫之争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B;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排除C。

故选D。

5.B
解析:B
【详解】
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来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实现了地区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故选B;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以后,战乱比东汉未年的军阀混战少了,同时,三国为了自己不被消灭,进而为了实现统一,都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与东汉末年相比,三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A错误;三国鼎立是一种“政权割据,国家分裂的局面”,但是这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错误;三国时,局部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同时,民族关系的破坏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D错误。

6.D
解析:D
【详解】
材料一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纸;材料二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蔡伦纸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所学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两汉时期是帛、竹、木、纸等书写用品并行时期。

故D符合题意;造纸术诞生于西汉,说法片面,故A不符合题意;纸是两汉时期唯一的书写用品,说法片面,故B不符合题意;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说法片面,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D
解析: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正确;A排除;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往来的商道,B排除;宣政院的设置管辖西藏地区,C排除;故选D。

8.C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可知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选C;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9.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唯才是举,重视农耕,大兴屯田;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曹军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在赤壁打败曹军;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所以可以证明曹操是“能臣”的有①②,D项符合题意。

③④项排除,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0.C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由此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养生息政策。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百姓失去土地,吃不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死亡人数超过一半。

为尽快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并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故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故选C;汉武帝开始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A错误;B说法绝对化,排除;D是汉初经济政策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

11.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因此在河姆渡聚落可能出现老年人在木结构水井前汲水,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有简单的乐器骨哨,因此在河姆渡聚落可能出现小孩骑着水牛吹骨哨,所以B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的遗址中出土了纺轮和陶埙,因此河姆渡聚落不可能出现妇女用纺轮、陶埙做手工活,所以C项符合题意;河姆渡人会象牙雕刻,因此河姆渡聚落可能出现老人雕刻象牙,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解析:B
【详解】
依据题文的“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可知,材料中可获得的信息是:统一了六国,确立了皇帝称号;从“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 ),嫌疑者皆明壹之。

”获得的信息是统一了度量衡,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而③用行书书写在题文材料中不能获得,且秦朝统一的文字是小篆,排除含有③的ACD三项。

故选B项。

13.C
解析: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依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C正确;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A排除;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B排除;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D排除;故选C。

14.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郡守李冰父子负责修造的大型水利综合灌溉工程,是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积极作用,材料表述的就是这一水利工程。

故选B;灵渠是沟通湘水和漓水的人工运河,今天已经年久失修,没有发挥巨大效益。

A错误;大运河开凿与隋朝,至今没有2200年,排除C;红旗渠是建国以后修建的,D错误。

15.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生产力的变化,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买卖禁令失效,逐渐转为私有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全面繁荣,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局面。

故C符合题意;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是当时社会现象的表现,与变革的原因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都江堰的修建,属于变革的一部分内容,而非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王室衰微,是当时社会现象的表现,与变革的原因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D项正确;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隶书起源于战国,不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排除A 项;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排除B项;小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不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排除C项。

故选D项。

17.C
解析: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

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C正确;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人;河姆
渡人生活在距今7000年左右,但都比元谋人晚,不是最早的。

ABD排除;故选C。

18.A
解析: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齐、鲁、燕等均是重要的诸侯国,后世将居住在原本这些诸侯国土地上的人称为“齐人”“鲁人”“燕人”等,A项正确;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排除B项;隋朝出现科举制,排除C项;元朝出现行省制,排除D项。

故选A 项。

19.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图片里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河姆渡、轩辕黄帝”等词语是解题的关键.从北京人到轩辕黄帝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走向文明的轮廓,所以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0.C
解析: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为强化中央权力,汉景帝进行了“削藩”,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削弱了封国诸侯王的势力,有利于中央对地方控制。

C正确;削藩常常引发政治动荡,甚至军事对抗。

由此可知诸侯国是反对的,AB排除;“削藩”、“推恩令”都是针对封国问题,与丞相地位无关。

D排除;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
21.(1)西周;分封制;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秦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秦始皇(嬴政);郡县制。


解析:(1)西周;分封制;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秦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秦始皇(嬴政);郡县制。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稳定西周初年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

(2)根据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
子,黥劓其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

“法令”中使土地私有合法化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根据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六国,材料二反映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创立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这一朝代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首先建立起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的实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2.(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秦始皇嬴政。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皇帝。

(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5)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功是建立了第一个
解析:(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秦始皇嬴政。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皇帝。

(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5)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功是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过是统治残暴。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可知,这是对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描述。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严明法度之外,还有一项就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图二①处应填写皇帝。

秦始皇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4)依据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可知,这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秦统一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