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上册十大易错题
【易错题1】判断:在直线上,距离0点越远的数越大。
( )
【错因分析】这道题不少同学打√,认为本题正确。
【思路点拨】学生以往的学习接触的都是正数,在数轴上,0点右边的正数是距离0点越远的数越大,可是,刚刚学习了负数,负数在0点的左边,是距离0点越远的数反而越小。
在数轴上,从左往右数,数越来越大;而从右往左数,数越来越小。
【易错题2】算式2.56÷0.15,商是17时,余数是()。
【错因分析】由于受竖式的影响,不少同学错误写出余数是1。
【思路点拨】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反之,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56-17×0.15=0.01,求出余数是0.01。
我们再来看看列竖式计算如何得出余数,竖式如下:
计算时,我们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将原式2.56÷0.15转化成256÷15,这样就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此时商不变,余数表面上看是1,但其实不是。
怎么找准余数呢?我们看竖式,把原被除数的小数点落下来,看看1在原被除数的什么位上?1在百分位上,那么余数就是0.01。
我们来检验一下,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带入数字17×0.15+0.01=2.56,余数0.01正确。
【易错题3】计算:6.28×4.3+62.8×0.72-0.628×15
【错因分析】少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简算,没有发现乘数之间的关系。
【思路点拨】本题中含有三个乘法算式,但是没有相同的乘数,好像不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我们仔细观察算式可以发现,三道乘法算式中的第一个乘数存在倍数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积不变的性质,将其中的两个乘法算式进行转化,从而得到相同的乘数,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我们以第一个乘法算式中的6.28为相同的乘数,转化第二、三个乘法算式。
此算式就转化成了
【易错题4】今年淼淼a岁,妈妈b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是淼淼年龄的10倍。
再过10年,爸爸比妈妈大()岁。
【错因分析】本题信息量大,同学们不知道如何思考,填(10a+10-b)岁
【思路点拨】认真读题,由已知条件“爸爸今年的年龄是淼淼年龄的10倍”,可知爸爸今年是10a岁,今年爸爸比妈妈大(10a-b)岁。
题目中问的是“再过10年,爸爸比妈妈大()岁”,我们知道,每过一年,每个人都会长1岁;过了10年,爸爸妈妈就会都长10岁,但是不变的是他们的年龄差,所以再过10年,爸爸比妈妈还是大(10a-b)岁。
【易错题5】
如图,一个三角形的底长5米,如果底延长1米,那么面积就增加1.5平方米。
那么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错因分析】此题计算原三角形的面积需要先求三角形的高,很多同学忘记乘以2了,1.5÷1×5÷2=3.75(平方米)。
【思路点拨】这道题原来的三角形和阴影三角形高相等。
根据阴影的三角形底1米,面积1.5平方米,可以求出高是1.5×2÷1=3(米)。
重点理解一下:为什么面积×2,因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是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反之,一个三角形的面积×2是底×高,再除以底就是高。
这样原三角形的面积就是3×5÷2=7.5(平方米)。
另辟蹊径:此题原来的三角形和阴影的三角形高相等,而原三角形的底是阴影三角形的5÷1=5(倍),那么原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是阴影三角形面积的5倍,就是1.5×5=7.5(平方米)。
【易错题6】一个正方形,它的对角线长10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把10厘米当成正方形边长:10×10=100(平方厘米)
【思路点拨】这道题我们首先要理解“对角线”,对角线是连接正方形两个不相邻顶点的线段,它不是正方形的边长,从图也可以看出,所以不能用10×10求此正方形的面积。
我们可以在图形旁边添辅助线巧妙转化一下,请看下图,
再旋转一下,看下右图,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出10厘米是红色正方形的边长,把红色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原正方形面积相当于红色正方形的一半。
因此原题中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2=50(平方厘米)。
【易错题7】爸爸骑自行车,经过一段下坡路时,以每秒3.5米的速度开始下坡,以后每秒行驶的路程都比前一秒多4.5米,经过5秒后,爸爸到达坡底。
这段下坡路有多少米?
【错因分析】这道解决问题文字多信息量大,部分同学不理解“以后每秒行驶的路程都比前一秒多4.5米”,把第5秒行驶的路程当成所求问题,3.5+4.5+4.5+4.5+4.5=21.5(米)。
【思路点拨】仔细读题我们发现爸爸5秒骑行完这段路程,因此这段下坡路的长其实就是爸爸5秒骑行的总路程。
“以后每秒行驶的路程都比前一秒多4.5米”,是第二秒钟骑行的路程比第一秒钟多4.5米,第三秒钟又比第二秒钟多4.5米(如图)……故我们先求出第二秒钟、第三秒钟、第四秒钟、第五秒钟爸爸骑行路程,数据较多,我们可以列表梳理数据。
由上表可知,爸爸5秒钟共骑行了62.5米,也就是这段下坡路长62.5米。
【易错题8】一个等腰三角形中,相邻的两条边分别长5.6厘米和11.2厘米。
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错因分析】同学没有思考第三边的长度不仅要满足等腰三角形,还要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列式为5.6+5.6+11.2=22.4(厘米)。
【思路点拨】我们可以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草图,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我们要判断到底是两个5.6厘米为腰,还是两个11.2厘米为腰。
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6+5.6=11.2,并不大于11.2厘米,因此两腰不可能是5.6厘米,只能是11.2厘米,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1.2+11.2+5.6=28(厘米)。
【易错题9】一列“复兴号”高铁在苏州与南京之间往返行驶,中途经停无锡、常州两站,高铁站共需准备多少种不同车票?
【错因分析】同学们没有考虑“往返”,列式是3+2+1=6(种)。
【思路点拨】仔细读题,已知条件“一列高铁在苏州与南京之间往返行驶”,说明苏州和南京分别是起点与终点,加上中间停靠2站,此路线共有4站,如下左图,就要准备车票3+2+1=6(种)。
还要考虑“往返”,准备的车票应是6×2=12(种)。
【易错题10】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15.6米,第二根用去47.1米,余下的绳子第一根的长度正好是第二根的4倍,这两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对此题没有思路,不知如何思考。
【思路点拨】仔细读题,抓住关键词“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可以通过画图来梳理已知条件。
从图上可以看出,第一根剩下的部分比第二根剩下的部分长
47.1-15.6=31.5(米),由“余下的绳子第一根的长度正好是第二根的4倍”可知,31.5米对应的是4-1=3(倍),那么第二根剩下的就是31.5÷3=10.5(米),第二根绳子原来长是10.5+47.1=57.6(米)。
因两根绳子一样长,所以第一根也是57.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