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评语的几个注意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文评语的几个注意点
篇一:评论写作的几个注意点
文学评论写作的几个注意点:
1.不要写成读后感。
直接对作品进行分析,不要加入个人的感性评论或抒情,也就是说,要分析,要理性。
最好不要出现“我”“本人”等字眼。
2.尽量写得专业,多用专业术语,如“至此……”“值得注意的是”“文本”“注脚”“遮蔽了……张扬了……”“昭示了……样的哲理”等等,这些专业术语可以在平时看评论文章的时候有意积累。
评论家的名言名句同样道理。
3.题目要写的出彩,开头出彩,结尾出彩。
平时可以多关注评论文章的题目,有些词语可以用来借鉴。
4.关于结构,7段左右就可以了,选取一个切入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语言特色?叙述结构?等等,着重写一个方面,一般来说,刚接触评论写作的人,写的最多的是人物形象(延伸到当代意义)和思想内涵,另外的角度很难有话可说。
开头一般表达观点,这时候可以用一个由很多专业术语组成的长句,会提高文章的“档次”,如下面这篇文章开头中的“对自己的艺术视野进行了多向度的开拓”“毕飞宇十分执著地将艺术触角伸向早已湮没了的岁月,在历史的回溯和重构中表现他对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生的领悟”,就很有水平,阅卷老师看到
这样的句子会眼前一亮。
观点表达后就可以对文本讲述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
然后就是重点分析了,最好引评议相结合,陈述观点,引用原文的句子,评论,引申,等等。
最后是结尾,“总之”怎么样,这段话要写的精炼出彩。
也有很多评论文章没有结尾。
5.字迹工整,绝对重要。
6.三个小时,最好留一半时间来写评论写作,前面的简答论述题和论述题要尽量快,不可拖拉。
如果觉得时间不够了,可以把字写大点,试卷周边留的空白大点,也就是说,字要居中。
到最后时间不够了不要慌,也不要一直写,要留足够的时间结尾,结个好尾。
童心观照下的悲悯
——评毕飞宇《彩虹》的人文关怀
作者:方忠(山师博导)
以《玉米》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毕飞宇近年来在创作视角上有了新的变化。
这位以擅写“文革”期间苏北里下河地区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而著称的作家
对自己的艺术视野进行了多向度的开拓。
新近发表的短篇小说《彩虹》(载《北
京文学》20XX年第5期)是其中的一个显著成果。
在以往的小说创作中,毕飞宇十分执著地将艺术触角伸向早已湮没了的岁
月,在历史的回溯和重构中表现他对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生的领悟。
《上
海往事》虚构了旧上海黑势力之间的倾轧?争斗。
《玉米》《平原》则浓墨重彩地建构了地理学?政治学?文化学意义上苏北小乡村王家庄,展示了“文革”时期一群生活在这一个相对封闭地区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的命运,他们的呻吟?挣扎和无奈;《青衣》则正面描写了两代艺人的恩恩怨怨,等等。
上述这些代表性作品充分显示了毕飞宇重构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在重构中激情四射的浪漫情怀。
《彩虹》则将艺术触角有力地伸向了当下的生活,呈现出作者异乎寻常的现实关怀精神。
作品对当今社会愈来愈严重的青年问题和儿童问题进行了富有深度的挖掘和表现。
铁树和虞积藻是一对高校的退休教师。
他们一辈子最大的建树是“三个孩子,个个争气,都是读书和考试的高手。
该成龙的顺顺当当地成了龙,该成凤的顺顺当当地成了凤,全飞了”。
现如今,大儿子在旧金山,二儿子在温哥华,小女儿在慕尼黑,两位老人则仍在南京,一家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家庭。
在常人看来,老铁夫妇是值得羡慕的,他们教子有方,儿女有出息,他们应该感到快乐和幸福。
人们往往不会去考虑表面风光背后所隐藏着的老铁们的情感和心理需要。
如果说老铁夫妇退休前因忙于工作,时间被各种正事和琐事填充得满满登登,无暇顾及其他的话,那么退休后,他们从工作的漩涡中挣脱出来,却感到有无数的时间难以打发,有许多精力无从挥洒,他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空虚和无聊。
老铁原本放言退休后“就在地球上走走”,但老伴因摔了一跤瘫痪了,他只得推着轮椅“在校园里走走”。
其他时间,老铁在自家二十九层楼的房间里不知所措,“就趴在阳台上,打量起脚底下的车水马龙。
它们是那
样的遥远,可以说深不可测”;“老铁有时候就想,这个世界和他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真的没什么关系了。
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看着,站得高高的,远远的,看着”。
而虞积藻瘫痪在床后,因无所事事脾气大变,“睡得太多,夜里睡不着,脾气又上来了,凌晨一点多钟要‘操’老铁的‘妈’”。
老铁夫妇越来越想念孩子了,为了慰藉思念,老铁买来四只石英钟,“把时间分别拨到了北京?旧金山?温哥华和慕尼黑,依照地理次序挂在了墙上”,“夜深人静的,虞积藻盯着那些时钟,动不动就要说‘吃午饭了’?‘下班了’?‘又吃午饭了’。
她说的当然不是自己,而是时差里的孩子”。
毕飞宇在这里揭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老年问题。
老人奋斗了一辈子,退休后该享清福了,他们渴望得到儿女们的关心和照顾,尤其是由于疾病等原因,他们这方面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便更为强烈。
然而,此时的儿女们却因事业而奔忙,或在外地或在国外,即便在同一城市也对老人关心甚少。
这就出现了所谓
的“空巢”现象。
这是时代的问题。
在这一时代,传统社会里的那种儿女绕膝?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生活越来越难以见到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人劳燕分飞,相隔数千里乃至数万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歌曲《一封家书》《常回家看看》才能激起无数人的共鸣。
毕飞宇从自己的视角对老年人的情感和心理进行了剖析。
与此相对应,毕飞宇还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另一问题,即儿童问题。
现代人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同样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发展。
人们往往以为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教育条件,就算尽到了父
母的责任,于是幼小的独生子女们便被封闭在一个个孤立的环境里。
他们敏感而孤独,空虚而无聊,渴望与人交流而又有着强烈的戒备心理。
他们过于早熟的心灵感受不到童年应有的乐趣。
毕飞宇在作品中描写的无名小男孩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小男孩住在老铁家隔壁。
老铁站在阳台上,发现隔壁窗户的背后时常有一个小男孩趴在玻璃的背后朝远处看。
“老铁望着小男孩,有时会花上很长的时间,但是,很遗憾,小家伙从来都没有看老铁一眼。
”某一天,在望远镜里,“老铁无比清晰地看见了小男孩的目光,冷冷的,正盯着自己,在研究”。
素昧平生的这一老一少虽然近在咫尺,但他们中间却隔着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
在以后的日子里,两人的关系一直僵持着,直到“肥皂泡事件”发生后,才有了变化。
面对来访的老铁,“小男孩堵在门缝里,脖子上挂着两把钥匙,两只漆黑的瞳孔十分机警,盯着老铁”。
在孤独中长大的小男孩对外界保持着足够的警惕,他的穿着打扮乃至心理都过早地成人化了。
“小男孩很小,可样子有些滑稽,头发是三七开的,梳得一丝不苟,白衬衫,吊带裤,皮鞋,像一个小小的进口绅士。
”要知道,这只是一个呆在家里玩耍的小男孩。
从他的过于一本正经的穿着打扮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本该充满童真?童趣?无忧无虑的孩子却太多地受到成人世界的影响,失去了原本属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幸福和快乐。
他与老铁的对话很充分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社会人与人的隔膜和冷漠。
当老铁讨好地问
他:“一个人在家干什么?这你总可以告诉我了吧。
”小男孩在防盗门后面的回答迫使我们深思:“干什么?有什么好干的?生活真没劲!”这哪像
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的话,这分明是饱经风霜?历经磨难?在生活中摔打过多少回的成年人的口吻,人们在哭笑不得的同时,不能不去思考现代儿童的心理问题。
在小说中,人物的关系没有到此为止。
孤独的孩子事实上非常渴望与人交流。
小男孩通过“一一四”问到了铁树家的电话号码,主动打电话过来,当然电话内容只是向老铁要泡泡液。
他还主动地从防盗门里走了出来,来到了老铁家。
于是我们看到了滑稽的一幕:“小男孩敲门来了。
老铁弓着身子,十分正规地和
他握过手,却没有松开,一直拉到虞积藻的床前,有点献媚了。
”同样孤独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小男孩的到来,给一潭死水般的老铁家带来了欢乐。
久病在床的虞积藻“笑了,十分开心地笑了”,“满脸的皱纹像一朵砰然绽放的菊花,全部挂在了脸上”。
“虞积藻手忙脚乱了起来,她寻找吃的,她寻找玩的,她要把这个小家伙留在这里,她要看着他,她要听见他说话。
”作者情不自禁地写道:“这个小家伙真是个小太阳,他一来,屋子里顿时就亮堂了,虎虎有了生气。
”
至此,《彩虹》的主旨昭然若揭。
老年问题和儿童问题是困扰着现代人的两大问题。
由空巢而引发的老年人的孤独?寂寞?空虚?无助是老年问题的核心内容;而在另一极,被父母封闭在家的孩子同样失去了与人正常的交往和沟通,他们孤独?敏感?脆弱,心灵被一道无形的门紧锁着,变得早熟而易碎。
毕飞宇通过老铁夫妇和小男孩的关系,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这两个问题共同反映出的是现代人需要打破樊篱,加强沟通和交流,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氛围中促进人性的
和谐发展。
无论是闲居在家的老年知识分子还是深锁高楼的学龄前儿童,他们都渴望心灵的沟通和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
毕飞宇将这些问题艺术地表现了出来,其中蕴含着的深长意味值得人们认真地思索。
值得注意的是,《彩虹》对人物关系的表现和人物心理的描写充满着童真。
小男孩穿着打扮一本正经,在老铁面前说话也想充大人,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因此言谈举止便不时表现出种种充满童趣?令人好笑的地方。
比如他本来隔着防盗门与老铁说话,完全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然而他终于抵御不了泡泡液的诱惑,主动走出家门到老铁家讨要泡泡液。
又比如他初次来到老铁家,瞪大眼睛四处张望,最后却盯上了虞积藻的电动轮椅,于是他便爬了上去,驾驶着在房间里开了一圈,还又试刹车又摁喇叭,末了老气横秋地得出结论:“我爸爸的汽车比你的好。
”令人忍俊不禁。
而老铁夫妇也完全是老顽童的心态。
无聊至极的老铁在阳台上看到隔壁的小男孩用舌尖不停地舔玻璃,好像玻璃不再是玻璃,而是一块永远都不会融化的冰糖,于是他竟然也孩子气地伸出舌头去舔了一回。
为了引逗小男孩,他去超市买回一瓶泡泡液,拉开玻璃,顶着炎热的气温,竟然吹起了肥皂泡。
及至小男孩登门,老铁夫妇仿佛迎接贵宾一样地招待他,滑稽中更透露出浓浓的童心和童趣。
也正是在这种童心观照下,作者的人文关怀更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人物关系中呈示出的滑稽可笑其实包孕着作者的悲悯,这是基于对人生的澄澈观照而来的深切的同情和理解。
这是一种含泪的微笑。
篇二:作文评语应具备的几个特点
作文评语应具备的几个特点
作文评语是师生沟通常用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从事作文教学多年,总结了评语应该具备的几个特点,和大家交流探讨。
一、评语要有?鼓励性?。
写好作文,对多数学生来讲,不是件容易事。
然而,作文不论优劣,总是学生思想和感情的表达,是他们劳动成果的体现,教师要懂得欣赏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要真心实意地把眼光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即使文章很差,只要态度认真,也要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苏霍姆林斯基语)。
在我给学生的评语中,我经常这样写道,?运用‘迫不及待’写出了焦急的心情,很好。
??你的字写得很棒,老师都羡慕你??你的写作水平见长了,坚持下去一定能成为小作家!?这样的评语,给学生充分肯定,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强烈欲望。
当然表扬不能无根据地乱表扬,对学生作文的缺点,应婉转地指出,使?良药不苦口?。
一个孩子作文句子重复罗嗦,我这样写,?孩子,文章写得很充实、内容很丰富,如果你能再‘精兵简政’,作文就更精彩了。
?这样的评语,学生乐于接受,也便于修
改。
二、评语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一是评语宜实不宜空。
教师应紧扣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的
作文要求,中肯地写评语,不说如?中心不明确,语言不通顺?之类的废话套话。
第二方面意思是宜小不宜大。
每次习作训练,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训练人物心理描写,或是训练叙事表达,或是训练想象能力,批改时要把既定的训练目标作为点评焦点,抓住学生习作中问题的主要方面,有的放矢,给学生指明修改方向,使学生有所收获。
第三,因人而异,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对不同作文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批改标准和要求。
如学生作文水平一般,但学生本次作文和上次作文相比有了进步,就应当给予肯定,让人人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针对不同性格学生写出不同态度评语。
对性格内向、内心脆弱的学生,教师评语要委婉。
如?你很会用比喻手法形容事物,这很不错,但是我觉得还应该努力尽量少写错字呀?等等。
三、评语要有?示范性?。
评语,是展示教师形象和教师写作水平的平台。
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教师自己却?龙飞凤舞?,学生难以辨认,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清楚便很难有说服力。
教师的评语,是反映教师阅读水平、欣赏水平的窗口。
好的评语,应该是一段美文,短小精悍,让学生读后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从中感到教师的写作魅力,受到教师的艺术熏陶,产生对教师的崇拜和钦佩之情,学生?爱师?
自然更乐于?学师?。
四、评语要有?平等性?。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百个林黛玉?,读者不同,对作品的感受不尽相同,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提示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
的意见和建议,不能用自己的作文标准去衡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更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比如?您若把故事结尾重新设置
一下,效果会更好?,再如?您笔下得人物很生动,还能加上一些心理描写吗??等等。
学生读到这样的评语,产生强烈的作文主人翁责任感,?作文怎样改,老师很尊重我的意见!?这样一来,学生便自觉地投入到作文的写作中去了。
作者:快乐生活
作者单位:中学
电话:
篇三:撰写作文评语的妙招
撰写作文评语的妙招
老师对学生作文撰写评语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作文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不仅仅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扬长避短,能够更积极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有时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前途命运。
所以,老师撰写作文评语时应该谨慎下笔,绝不能敷衍塞责、马虎了事。
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注重塑造学生完美人生。
俗话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其可塑性很强。
他们在作文中流露出对一些事物及社会现象的看法比较肤浅,往往只看到其表象,而不能细加分析,深入其本质,所以常常会被其表象所迷惑。
如果不及时指出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这些错误思想就有可能在脑
海中根深蒂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我曾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当的时候》这样的作文题目,其中有一个学生就写了《当我很有钱的时候》这个题目。
当然,写这个题目本是无可厚非,但他写的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却应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
他在文中写道:他有钱是会尽情的去享受拥有金钱时所带来的富贵生活,尽力挥霍金钱。
还有就是他认为,现在这个世界只要有了钱,就什么事都可以做了。
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思想。
这时教师如果不及时指出他的错误认识并加以改正正确的引导,他就可能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在写作文评语时,教师要非常重视这一点。
这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其次,要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学生的能力会有差异。
老师在撰写作文评语时,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差的,都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
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私塾先生对他学生所写的文章进行评价,结果私塾先生打出了这三种评语:“打狗屁”、“狗打屁”、“打屁狗”。
虽然只有三个字,而且三个字相同,只是排列顺序不同,但评出了学生文章的等次。
尽管如此,他的学生不管是写得好点的还是写得差的都被他骂了,学生看后(或听后)都不舒服,感觉被羞辱了一番,他们以后写文章有兴趣那才怪呢!而现在的学生自尊心更强,因而,写作文评语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否则学生会丧失对写作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不同的学生所完成的作文会因个体差异而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老
师在撰写作文评语时一定要突出个性化色彩,避免千人一面,这样会让学生对你产生敬佩之情,从而会更积极努力学习,以便得到你更高的评价。
一是要注意评析学生个性化的语言。
比如,(1)刘焱同学在《习惯长大,习惯承担》中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成长过程。
我在旁边点评:这句
话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的成长。
我们一般认为由年少不谙世事到成年的成熟能坦然面对和处理自己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一切问题,这标志人的成长过程基本结束。
而小作者却能动态地看待人的成长经历。
其实,成人也还在继续成长。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就说明人的一生就在不断成长着,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成长过程,直至生命的终结。
(2)周慧芳同学在《走出多疑的心理》文中写道:假想某件事就是某种人或某个人做的,越这样想就越像我们画一个圆圈,越画越粗,越画越圆。
点评:这句话小作者运用比喻很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多疑的人心理活动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先入为主的多疑心理将会给自己的判断产生误导,进而揭示了多疑心理的危害。
(3)田琼香同学在《选择读书》中写道:读书多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读书少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点评:这句话小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读书对人的性格气质乃至整个人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凸显出来,也启发人们深思读书的重要作用。
句子富有哲理性。
(4)周祖怡同学在《告别二00九》中有:那种称为“爱”的感情,就像是生动的颤动的彩虹,在我的心中褪色了。
那种恼恨一切的带煤气味的蓝色火焰越
来越经常地迸发出来。
点评:“爱”是高尚圣洁的,“爱”是热烈而五彩缤纷的,“爱”是鲜艳夺目美好的。
然而,当这美好的东西突然失去时,人的心理会变得极其痛苦而颤动不已,就像小作者所写的“像生动的颤动的彩虹”那样鲜活却又转瞬间即逝。
她从视觉和内心感受两个方面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失去“爱”时的痛苦情状和由此转化而来的愤怒和痛恨,它随时都会迸发出来。
小作者又从味觉和视觉(运用了比喻和通感两种修辞)两方面将这种心理状态形象地表达出来了。
它随时会燃烧甚至会爆炸而毁灭这一切。
这样个性化的点评对学生有强劲的激励作用。
学生会积累自己的生活和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尽力创写一些新颖而精美的句子,希望得到老师精彩的点评,这样学生写的文章就会越来越优秀。
二是要注意个人的风格,扬长避短。
因学生的性格、学识、修养不同,他们所写的文章各具特色。
有的同学用语泼辣、大胆,敢写别人不敢写的事,敢用别人不敢用的词,言辞犀利,极富力量;有的同学用语含蓄,显得温文尔雅,有的同学擅用各种修辞,联想力和想象力特别丰富。
写的语言新颖别致,极富表现力和文采;有的同学擅长于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富吸引力??教师点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文时,应指出其所呈现出来的特色是什么。
三是要侧重于学生的优点,委婉指出其不足。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应尽力去挖掘学生的优点,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评析。
哪怕一整篇文章一无是处,也要尽力去找出他(她)的优点。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不过学生作文中,如果存在某些问题,教师应委婉的指出其不足之处。
如有的学生一写作就去找范文仿写甚至抄写全文,我就曾指出他们在学电视里的节目“摹真人秀”有时摹仿得一模一样。
他们看完后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以后就会逐步改正这个缺点。
三、要注意点面结合。
一般学生的作文都要求老师写出眉批和尾批。
眉批就是针对学生作文中写的精彩的字、词、段或不好的作出精当的评价,以利于学生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使自己的文章变得越来越精美。
这就是我所说的点。
尾批就是对学生的整篇作文从文章的主题思想、选材、写作手法、谋句布篇、语言风格等方面选取几点作出总体性的概括性的评价。
这就是我所说的面。
如果老师们对学生作文注意了点面结合,尽管学生一整篇文章写得不怎么样,但个别的词句却得到了老师的赏析。
他们的心里也是很高心的。
这样就不会使他们丧失写作的兴趣。
四、要避免老师的成见对学生作文评价时的干扰。
学生写作的题材和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都会与学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好词丽句的积累,新颖鲜活词句的创写训练有关。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平常训练有素的学生,不管在哪里,不管写什么样的文章,都相对要好一些”。
这种思维定势会影响到老师对学生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特别是平常作文就不怎样的学生,如果写出好的文章来时,老师一般都会认为是抄写别人的,而很少有老师会根据实际情况细加分析,再对学生的作文作出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这就是老师的成见对撰写学生作文评语的干扰。
大家一定知道“尺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