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小米这个典型案例必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如何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小米这个典型案例必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各类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企业外部生存环境日益艰难,在面临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同时,还需要应对来自国外市场环境竞争的压力与冲击。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背景下,创造核心竞争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不得不提高自身经营发展能力,以期有效应变市场经济中的风险和机遇。
加强成本管理则是企业增加经营利润,提高发展能力的核心关键因素,也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必然选择。
—1—
案例:小米集团
小米公司的创始人在企业运行初期便意识到公司的短板是现金流不足,因此为了弥补不足,小米公司从进入市场开始便确定了成本领先战略,从增收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并且把节流作为压缩成本的主要方式。
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小米公司实现营业额反超,这无不彰显着互联网公司在当代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体现了运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企业游戏规则的重大成功。
而战略成本管理是小米公司得以开拓一片蓝海市场的重大战略。
小米长期战略:通过巩固中低端市场扩大高端市场,投入研发核心产品;继续发展小米手机的线下体验中心,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售后服务;丰富营销手段,增加消费者购买体验;继续建设全产业生态链。
小米商业模式主要是铁人三项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
虽然小米重要的用户入口是硬件,但管理者并不希望硬件成为小米利润的主要来源。
其通过高效的线上线下零售渠道交付用户,以新零售打造全新布局。
轻资产模式,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弱,容易出现缺货断货现象;积
极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在印度市场表现突出。
小米公司基于内部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全力助推开放式创新,降低研发成本
小米公司在研发团队组建及相关生产开发工作上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及人力服务。
让顾客参与开发过程,可以使公司充分了解用户的产品需求,增强用户参与感,不仅减少了公司研发创新团队的测试成本,还避免了未来产品不符合顾客购买理念的风险,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创新研发能力。
2、严格管控价格和数量,降低采购成本
小米公司在零部件配置的价格方面,与不同的生产供应商保持合作,选择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并且报价较低的上游企业,如小米手机的CPU采购来自于高通,屏幕则选择夏普为主要供应商。
小米公司在产品数量方面严格进行库存管控,避免产品积压带来的沉没成本和滞销风险。
同时雷军还特别关注零部件的材料质量,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管控,保障了产品的生产质量。
目前,小米公司的主要战略还是成本领先战略,而未来小米公司则要向差异化战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而成本控制的方法也要随着竞争战略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对战略成本管理有以下看法:
1、成本意识要从公司创建开始建立
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资金成本比较低,创业公司比较容易就融到了钱,有些创业者就开始「豪华型」创业。
这类创业者没有过苦日子的经历,以为未来会一帆风顺,就开始大把烧钱,租用奢侈的办公室、举办铺张的会议、乱砸市场费用等等。
一旦遇到困难,或者市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这类的公司很容易就倒闭了。
所以如果创业者平时没有养成成本意识,等到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再去建立是非常困难的,由奢入俭非常难。
2、成本意识只有从老板开始,才有可能贯彻全员
如果老板不以身作则,不反复强调,不建立成本控制的体系,整个公司成本管理一定非常混乱,这样的公司也不容易成功。
比如李嘉诚,一块普通的手表一戴就是二十多年,李嘉诚的公司成本控制一定会非常出色。
再比如联想,柳传志认为联想的成功在于把毛巾拧干,这就是说联想的成本控制也做得非常出色。
3、省钱就是赚钱,省一块钱就是赚三块钱
遇到现金短缺的时候,所有管理者的方案都是增收节流。
我们都知道增收和节流两手都要抓,但增收谈何容易,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短期见效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而对于节流则相对容易办到,只要自己努力,强化管理控制,成本是很容易就降下来的。
你可以告诉所有同事:省钱就是赚钱,每省一块钱至少相当于赚三块钱。
原因很简单,一般企业赚来的钱需要支付销售成本、生产成本等,还需要交销售税等,还剩下三分之一就非常不错了。
在成本管理上严格把控
控制成本实施的要领是: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花。
省钱不是不花钱,不花钱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所以,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这是不能打折的事情。
比如,办公室可以租用便宜的,但不意味着办公室非常拥挤混乱。
如果办公室非常不舒服,员工的工作可能没有效率,这是更大的浪费。
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能花,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很多创业者觉得一起创业的员工很辛苦,在报销电话费、出租车费和请客吃饭费等方面非常大方,甚至基本不管。
这些钱在一开始的时候的确不多,但这种风气一旦养成,很难改善。
人一多,再遇到个别不自觉的人,这几项成本就是天文数字了。
其实,回报员工的方式很多,比如给予更好的报酬或者更多的股票等,但不应该在成本管理上放松。
把费用分成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块
企业的费用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固定费用,每月都必须支付的,比如人员费用、房租、水电费用、办公设备等;另外一类是变动费用,比如差旅费、电话费、招待费、市场费用等。
战略成本管理强调的是知己知彼,揭示企业同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成本地位,并寻求成本持续降低的途径。
也可以说是为了获得和保
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成本管理。
—2—
战略成本管理盲区
盲区一:质量和成本是一对矛盾
全世界的中级车里,质量最好的是凯美瑞,而成本最低的也是凯美瑞。
所以哪怕新能源汽车如火如荼,但是丰田依然是2021 年全世界最挣钱的汽车公司,我们不要因为成本管理能力不足,把质量和成本就对立起来。
今年外部环境如此多变,但那些绝冠全球的公司,都同时把质量和成本兼顾的很好。
一个企业同时拥有质量和成本两项能力时,便会更快更长久的征服客户,征战全球。
盲区二:夸大行业/业务差异性,认为成本不重要
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公司的定位是中高端,有很强的品牌溢价,所以成本没有那么重要。
但是同样的产品,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高。
那么,最终在这个市场里,它的市场份额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侵占,利润也比对手低。
长远来看,企业萎靡是直接的结果。
我们总是放大差异化,而忽略成本是企业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小米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者,但是小米总是把产品的成本放在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证明极致成本管理与追求创新模式,并不冲突,而且还同样重要。
通过以上两点,大家可以认清两个成本认知的误区:
第一,质量和成本其实不是一对矛盾,需要同时做好;
第二,不要夸大了行业和业务的差异性,合理化企业不降本的事实。
由于传统成本管理注重短期经营利润,忽视了企业的长久发展,所以战略成本管理的出现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环境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另外,战略成本管理是从企业整体宏观角度出发,企业单方面注重某一生产环节已不足以帮助企业建立起长久的竞争优势,只有基于
战略层次的管理方法,合理运用战略方法制度,才有助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还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活动决策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策略手段,从而更好更快地抢占市场份额。
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求得在持续发展中的增长和回报这两个关键。
也就是所谓的“向管理要效益”。
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成本管理已经替代传统的成本管理,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
(声明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