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象》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能够运用文中句子结构进行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黄河象》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上下文线索来预测和理解生词的意思。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古代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介绍《黄河象》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分析文中描绘的黄河象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黄河象》中的重点生字词。

练习使用生字词造句,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黄河象》的主要内容和生字词。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文中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对文中描述的古代生物和生活环境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提供阅读材料和补充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造句练习和写作活动,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5.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生物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象与现代动物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6.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部分。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6.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黄河象》教案

《黄河象》教案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绘画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同时,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太熟悉或者缺乏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对于黄河象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其在环保中的启示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高兴,说明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需要我在一旁适时引导,帮助他们聚焦关键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黄河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黄河象,或者类似的古代生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象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黄河象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其在环保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象的形象、特点以及它在黄河流域的生活场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黄河象历史文化和环保意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黄河象》,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的描述,想象画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通过课文描述,想象画面,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课件。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谈论对黄河象的了解,导入新课。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

(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黄河象的生活场景。

3. 写一篇关于黄河象的小短文。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通过课堂互动、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收集与黄河象相关的资料,进行分享。

2. 开展黄河象主题的绘画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象及其生活环境。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黄河象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象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黄河象》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黄河象的成因及其在地质学上的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黄河象的成因及其在地质学上的意义。

2.教学难点:黄河象的形成过程及地质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黄河象相关资料3.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外观特点。

(2)简要介绍黄河象的发现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效果。

3.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象的成因:由于地壳运动,黄河象陷入地下,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演变,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2)讲解黄河象在地质学上的意义:黄河象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的重要依据,对研究地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4.案例分析(1)展示黄河象化石挖掘现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挖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讨论黄河象化石的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5.写作训练(1)以“黄河象的自述”为题,让学生进行想象作文创作。

(2)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写作技巧。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地质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著名古生物化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黄河象的成因、地质学意义以及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地质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想象力丰富,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地质学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了解更多的古生物化石。

2.开展户外实践活动,观察地质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3.邀请地质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黄河象是如何形成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正如你们所说,地壳运动是主要原因,但具体是怎样的过程呢?我们可以想象,象群在喝水时,地面突然崩塌,它们就陷入了地下,随后被泥沙掩埋。

《黄河象》教案

《黄河象》教案

黄河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象的起源、沿革和现状;2.掌握黄河象的生物特征以及其在环境中的生态作用;3.了解人类与黄河象的关系,并对保护黄河象及其生境有所认识。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黄河象的起源和沿革通过课件、图书、影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黄河象的起源、沿革和历史变迁。

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2. 黄河象的生物特征及生态作用通过讲解、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黄河象的生物特征及其在环境中的生态作用。

建议采用生态板块、植物板块、动物板块等多个板块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黄河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人类与黄河象的关系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人类与黄河象的关系,并让学生了解黄河象对人类的价值和生态意义。

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黄河象、维护其生态平衡。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黄河象的起源,引导学生学习黄河象与人类的关系。

2. 阅读教材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黄河象有关的课文,通过回答问题、解释课文、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黄河象的知识。

3. 观察实验操作在课堂上进行黄河象的观察实验操作,并邀请学生亲自参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黄河象的生态作用。

4. 讨论环节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人类与黄河象的关系,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黄河象及其生态环境。

5. 总结复习对本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对黄河象的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评价1.教育教学观点:主体性、启发性、实践性;2.教学方法:讲述、展示、操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答题、观察、实验、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及目的。

2、评价科学家的假想,渗透科学的态度及思维方式。

3、归纳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拓展《我是电》和《尘埃的自述》,使学生在读法和写法上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1、重点感受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及目的。

2、评价科学家的假想,渗透科学的态度及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一、在比较中体会黄河象的“完整”1、在比较中找到两文结构的不同(1)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

题目《黄河象》《奇异的琥珀》体裁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提纲1、化石的样子2、假想化石的形成3、化石的发掘1、假想琥珀的形成2、琥珀的发现3、琥珀的样子(2)看看这两篇文章,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预设:《黄河象》先写了骨骼化石的样子,而《奇异的琥珀》在最后一段才写了琥珀的样子。

(3)为什么《黄河象》在第一自然段就比较具体地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2、要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就要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1)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黄河象骨骼化石样子的句子。

2、黄河象骨骼化石有怎样的特点?(特点:高大、完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出来的呢?(2)学生自学画批(3) 交流中,有重点地引导体会出示: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

看,前端是3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在100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这句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说明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它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的一具黄河象骨骼化石,越大越不容易保存完整,可是除了尾椎骨以外,其它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由此可见其完整程度。

“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运用举例的说明方法说明,那么高大的骨架却连这么小的舌骨、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真是完整,真是太不可思议、太罕见了。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材简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__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细致合理,描写生动形象,读后可以使我们思接千古,不仅增长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起热爱科学探索的兴趣。

【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实践,探究,经历。

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目标并非在于教教材让学生去弄清一个科学假想故事,接受书本知识,而是以教材作为一种凭借,引领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大胆实践,创编故事--文我比较,产生新的感受--发展改造原有知识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亲历,去发现,去探究,去完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⒈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观察大象化石,了解发掘经过,在现实基础上大胆推测,合理想象,培养创新精神与想象能力。

⒉在把自编故事与课文故事对比赏评中,领悟科学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严密,描写生动形象,培养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㈠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许多同学对现已灭绝的古生物挺感兴趣,特别是恐龙,因而对一年前去过的中华恐龙园是念念不忘,说说那次游园最令你难忘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在需要之一,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又紧接下面环节古生物化石及相关知识介绍,激发学生内需。

)㈡化石资料交流,丰富感性认识课前搜集了不少有关化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获所得。

(设计意图:资料搜集交流是开放式教育下对信息处理的一种学习,亦通过感性材料的积淀,丰富对化石这一科学知识的感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及反思篇1《黄河象》文章首先介绍了大象骨架的外观形态,叙述了科学家对大象化石来历的假想,最后交代了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范文一1.学科名称:黄河象教学设计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与语言感悟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并且初步具备了与他人合作识字的能力,但也有个别学困生,学习能力弱,需进一步加强。

3.教学内容分析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

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

4.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及假想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假想部分。

3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第二段,积累语言,体会语言,复述课文。

6.教学课时 2课时7.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1课黄河象。

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

三部分内容。

师:首先讲了什么?生:课文讲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陈设着一具黄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整(这具骨骼有什么特征?)-高大完整打出投影:谁能看着投影再结合书上内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黄河象怎样高大完整?生:说或读第一自然段。

师: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发现是很少见的,你知道为什么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吗?生: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

另外当地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强,发现后马上报告,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师:课文还讲了些什么?生:还讲了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成为化石的情景。

师:那么科学家的假想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发掘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掌握《黄河象》的基本内容,了解黄河象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1.1.2 培养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象的生物学特征。

1.2.2 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黄河象的存在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1.3.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2.1.1 介绍黄河象的发现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1.2 分析黄河象的形态特征,如体型、牙齿、骨骼等。

2.1.3 阐述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如饮食、活动范围、繁殖等。

2.2 教学拓展2.2.1 对比其他象类动物,探讨黄河象的独特之处。

2.2.2 介绍现代象类研究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通过展示黄河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简要介绍黄河象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黄河象的基本信息。

3.2.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河象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3.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3.4 课堂小结3.4.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3.4.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4.1.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1.2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2 练习题4.2.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2 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3 小组讨论4.3.1 教师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黄河象》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黄河象》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黄河象》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知识,增加他们的国家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教学内容本课《黄河象》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黄河的沿岸居民在洪水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学生了解到黄河的位置、流经地区、特点以及洪水的危害等基本知识。

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型。

2.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

3.学习黄河的地理知识。

教学难点1.加深学生对洪水的危害的认识。

2.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内容。

2.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黄河的特点和洪水的危害。

第一步:导入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黄河的话题。

2.调查学生对黄河的了解情况,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黄河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2.向学生展示黄河的流经地区和特点,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让学生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4.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型进行讲解和解释,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

5.教师采用图片展示法和课堂讨论法,帮助学生理解黄河的特点和洪水的危害。

第三步:复述课文1.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顺序,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并加上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2.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图表和概括的方式,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重点内容。

第四步:课后练习1.出示阅读理解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选择正确答案。

2.布置写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黄河的文章。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阅读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评估和学生自我评估。

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案-黄河象》

《语文教案-黄河象》

《语文教案-黄河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黄河象》。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如“黄河象”、“猛犸象”、“冰河时代”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黄河象》。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如“黄河象”、“猛犸象”、“冰河时代”等。

2. 教学难点:(1)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

(2)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黄河象》的文本。

2. 与黄河象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黄河象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2)引导学生思考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黄河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小组讨论,讨论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2)学生朗读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对黄河象的理解和想象,可以是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象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黄河象》的内容。

2. 学生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它写一个句子,并解释句子的意思。

3. 学生思考黄河象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黄河象的影响。

《黄河象》教学教案

《黄河象》教学教案

《黄河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黄河象》的主要内容,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

2. 对课文主题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黄河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黄河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黄河象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黄河象——六年级语文教案

黄河象——六年级语文教案

黄河象——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神话的河流。

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拥有着众多的美丽传说和歌颂之词。

在黄河流域中,有一种动物叫做黄河象,它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去了解这个生动的形象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河象——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学习黄河象的来源和形象特点;3.认识黄河象在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的价值和意义;4.培养学生爱国、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黄河象的来历和形象特点介绍;2.黄河象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黄河象在文学、艺术、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应用;4.黄河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黄河象的形象特点介绍;2.黄河象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学生的身临其境感受和互动交流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黄河象;2.讲故事法:通过典型的、生动的案例来讲述黄河象的来历、历史和文化内涵;3.阅读法:通过阅读对于黄河象的描述和注释,让学生能够体验黄河象的形象特点和意义;4.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黄河象的图片、雕塑等作品,让学生了解黄河象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于黄河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说故事:介绍黄河象的来历和形象特点。

黄河象是一个深受人民喜爱的守护神,它不仅有着巨大的体型和深棕色的皮肤,还拥有刚毛般的鬃毛和富有力量的前肢。

黄河象可以代表黄河的荣誉和勇敢,让人们更加知道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图片展示:展示黄河象在文学、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应用。

让学生认识黄河象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4.小组讨论:就黄河最近的污染问题与黄河象的关系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黄河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5.总结:让学生对于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关爱之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黄河象生活习性和特点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3. 运用课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作业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黄河象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象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象的特点,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突破难点字词。

(2)教师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教师通过举例、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实践练习:(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出示相关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3)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并结合课文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黄河象教案(通用9篇)

黄河象教案(通用9篇)

•••••••••••••••••黄河象教案黄河象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河象教案(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河象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合理想象的文章,要让学生充分感悟推想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从关键的词语去突破。

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扫清生字、词障碍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理清文章思路显得轻而易举。

我力图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感悟推想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推理。

其次,通过单独思考、表演、交流、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抓住重点词语,“炙烤、扑踏扑踏、”等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丰富、合理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自读感悟、合作交流、表演升华、推理感悟、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悟文字,体味老象是如何形成化石的学习本文合理的想象力和科学的推断力三、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熟悉课文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河象骨骼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2、难点:你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故事吗?五、教学过程(一)开篇点题,复习导入1、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你学习到了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3、你面对这样一具完整的骨骼,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二)学习第二部分1、学习2自然段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交流:点拨:大约—用词准确、严谨;碧空万里无云—天气晴朗;天气热(炙烤、蒿草、栎树、羚羊、鸵鸟);小河:弯弯的,缓缓地)2、学习3自然段教师:此时,我们的主人公“大象”在做什么呢?女生读,男生思考交流:(表演辅助理解)评议:老年公象(权威,首领);动作:扑踏扑踏;神态:疲劳、干渴)3、学习4自然段男生读,女生思考交流4、学习5自然段默读,思考交流拓展: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头象,你会怎样做呢?5、带着沉重的语气读6、7自然段(三)学习第三部分1、自学提示:默读2、交流3、点题: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在黄河边上出土,所以这头象,被命名为:黄河象(四)讨论1、完整的黄河象的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你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故事吗?2、点拨、交流(五)小结:课文可以按不同的顺序来叙述,但都必须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进行。

《黄河象》教学教案

《黄河象》教学教案

《黄河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黄河象》。

(2)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象的外形特征。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讨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黄河象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图片、视频资源: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象的外形特征。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5.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河象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黄河象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象的外形特征。

2. 小组合作法: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讨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 朗读教学法:培养学生朗读、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五、教学进程:1. 课堂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黄河象有初步的了解。

2. 图片、视频展示(10分钟):展示黄河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象的外形特征。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象》教案设计
《黄河象》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及其发掘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黄河象来历的假想及其根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骨骼化石的样子
1上节课,我们一起熟读了课文《黄河象》,了解了课文的叙述顺序,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化石样子→来历假想→发掘过程)[板书:化石样子→来历假想→发掘过程][出示课件二]
2指名读第一小节
3小组讨论,说说黄河象骨骼化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课件三]
小组启发:4米、8米有多高多长,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完整,找出字词
4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高大、完整?
(高大:用了例数字的方法,“高4米,长8米”、“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
完整:用了举事例的方法,“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在一百多块脚
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我们在读课文时怎样读,就可以读出化石的大呢?(重音读出数字)
哪些字词写出了化石的完整?(除了……;甚至……也……;连……也……)
5齐读第一小节
6如果你就在古生物大厅里参观,看到这样高大、完整的骨骼化石,你会有什么问题呢?
7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估计有:骨骼化石怎么这样大?它是怎
么来的?为什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
二、学习科学家对化石的假想
1这高大、完整的骨骼化石是怎样来的呢?科学家做出了大胆、
科学的假想。

时光,回到了200万年前。

2轻声读27小节,用自己的话比较概括地说说化石的由来
(200万年前炎热的一天,一群黄河象到河边喝水。

领头的老象
一不小心踩在松动的石头上,陷入淤泥中死去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黄河象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变化成了化石。

)
3从课文哪些地方的描写可以看出当时群象处于炎热的天气中
△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

炙:烤。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这两个小节怎样把它读好?(前半段读慢些,表现出天气的热,使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和群象的疲劳;后半段读轻快些,表现出它们见到河时喜悦的心情和急切的想喝水)
试读
4正当群象干渴难耐想喝水的时候,它们找到了小河,跑到河边喝水,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找出老象喝水、陷入淤泥的句子(老象的右脚正好……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试读[出示课件四,圈出其中的动词]
试读
5老象陷入淤泥后使劲挣扎,可它却越陷越深,其它黄河象吓得四散逃跑,可怜的老象被活活闷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的尸体渐渐腐烂了,它的.骨骼和大牙慢慢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成了化石。

200万年过去了,大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原变成了高原。

三、了解发掘过程
1当甘肃省的农民挖掘沙土时,发现了这具化石,它是什么样子?(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出示课件五]
2从化石的样子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什么?
△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
它的“姿势”指怎样的姿势?
△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
“可以想象出那一瞬间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情景?
3人们推想这只老象死后没被移动过,这又是根据什么来说
的?(各部分关联的情况;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
的;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板书:未被移动]
四、复述课文
这篇课文是按化石样子→来历假象→发掘过程的顺序来写的,除此以外,还能按什么顺序来写?(来历假想→发掘过程→化石样子;化石样子→发掘过程→来历假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