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效能建设的研究视角与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效能建设的研究视角与实践探索
学校效能建设的研究视角与实践探索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中学 洪仙瑜
摘要:学校效能,是目前用于评价学校的一种新的综合质量指标与方法的统称。

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质量问题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关键问题,也是管理效益的基础。

对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学校来说,学生质量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

本文对学校效能建设的理念及实践成效进行了初步分析,对一所综合高中进行了学校效能评价,为进一步在我国开展学校效能评价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效能建设 学校教育 质量管理
一、理论背景
理论背景
学校效能评价的研究趋势
(一)学校效能评价的研究趋势
学校效能研究最早起始于美国,该领域的开创者是美国学者克勒麦。

他于1996年做
了一项关于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调查性研究。

在研究结果中,他发现当时美国的部分学校对其学生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很低,仅能解释学生成绩变化10%的部分,远远小于来自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对于学生成绩的变化可做出解释的部分。

他的研究,为教育管理和评估提出一个富有诱惑力的问题。

继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展研究。

到90年代末,学校效能研究还出现了一个国际性组织“学校效能研究国际现场协会”,而且还创办了学术杂志《学校效能与学校的改进》。

这种方法给我们构建新的评估机制有一定启迪。

学校效能评价着眼于学校管理工作中效能,着眼于管理环节的效益,尽量避免对学校的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社区或学区里容易导致评价的不公平潜在假象,因
为学校的师资、经费、地理位置、学生的家庭背景等因素,学校自身不能控制的,学校间出现教学质量的差距并非完全是由于学校工作不力造成的。

将社会、历史等原因造成的办学质量上的不平等归咎于学校,这种做法最容易引起部分学校对评价指标和方法的不满意。

评价人员,应该在考察某学校的教学质量时,充分考虑到这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即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的关系。

能的一般理解
(二)学校效
学校效能的一般理解
能的一般理解
所谓效能,就其字义解释,是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作用。

效能和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效能重视组织目标的达成,效率则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有效率不一定有效能,效率仅是效能的必需而非充要条件。

效能是组织成功的基础,效率则是组织成功之后,其生存所需的条件。

效率注重短期成果,效能强调长期的发展。

学校效能,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如英、美、荷兰等国家中用于评价学校的一种新的综合质量指标与方法的统称。

学校效能可以较科学公平地评价学校的综合质量。

学校效能是一项综合指标,是通过对多项指标进行折算后得出的,每项指标的折算结果,都反映了影响学校工作质量的一个侧面。

对学校效能进行评价,既是对学校的整体水平的考察,又是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诊断,同时还可以总结出较明显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学校特征。

如一所高效能的学校是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了显著的作用而不依赖于学生的文化背景及社区环境的学校,即学校通过其教学实践、管理而增加本校学生的读写能力、学术能力和社会技能[1]。

也就是说,学生的高质量不一定来自学校管理的高效能,它可能是更好更多的学校资源和投入的结果。

它可能来自高质量的学生来源、高质量的人员、更好的设施和设备、更好的师生比以及更多的财政支持。

由此可见,教育的质量受
到除了管理因素之外的更多因素的影响,学校的效能就是学校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换句话说,学校发挥了作用,学校就有了效能。

效能有成效、作用之意。

效果、效益是效能作用的结果,正效率表现出效能作用的快慢和大小。

通俗的理解,学校效能就是学校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有没有起到作用,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起到的作用越大,学校的效能就越高。

从理论上较为具体的阐述学校效能的含义的有以下四种看法。

香港学者郑燕祥从组织理论和Parsons的社会系统论来分析有效能学校的特征和定义。

他认为,一所有效能的学校应具有四项功能:
(1)适应性(adaptation):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革新生长,发展人才及设施;
(2)目标进取性(goal achievement);不断提高师生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争取更佳的成绩和资源;
(3)整合性(integration):校内能维持融洽开放的气氛,师生相当愉快满足,旷课及缺席者甚少;
(4)维模性(pattern maintenance):师生校长对学校忠心耿耿,以学校为荣,学校形成良好的规范和校风,无形地激励个人努力工作。

因此,学校效能是指学校适应内在及外在的限制,并长远地成就(达成)不同有关人士所追求之目标的能力。

学校的组织学习(organization change)能力应是学校效能的重要指标[2]。

这种观点偏重于从组织学的角度,把学校视为一个教育组织,来讨论维持学校效能的条件。

学校效能评价的意义
(三)学校效能评价的意义
通过效能评估,使用权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由原来的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
变为客观管理、间接管理。

构建区域学校效能评估体系,建立区域性教育发展水平监控制度,以教育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区域内教育发展水平监控数据库。

学校效能评估,既是对学校的整体水平的考察,又是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诊断,效能评估不仅仅评估学校目前取得的成绩,同时还关注学校原有的基础,使学校管理者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效能评估从单一的终端性评估走向过程评估,关注教育的投入和产生管理流程效能的评估,客观地分析学校原有的基础和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从而测评学校每个管理环节的效能,引导管理者不断持续改正管理措施,调整管理者的行为,从而提高管理体制效益,提高各类别学校教育品味,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提升椒江办学水平。

1.理顺政、校关系
教育管理部门关心学校的效能问题,有几个方面的理由:一、控制对学校的投入规模,
避免对部分学校的投入超额或不足;二、了解和支持学校进行工作的重点和要点,使有限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产生最大的效果;三、鼓励办学条件属中等或中下等而效能较高的学校,对这类学校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学校发展的平衡性;四、监测学校的发展状况,及时对出现异常发展趋势的学校采取有效的措施。

2.提升教育效能
关注学校原有的基础以及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变化的程度,特别是在这种发展变化过
程中学校采取的有效措施和付出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校都得到公正的评价,才有利于鼓励不同水平的学校都努力进取。

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
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它们的经验。

3.促进学校发展
对学校效能进行评价,既是对学校的整体水平的考察,又是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
诊断,同时还可以总结出较明显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学校特征。

从学校效能中,不仅能了解有效能学校的特征,而且也可了解影响学校效能的因素,这些信息正可导引学校的改革,使所拟定的改革方案或计划更能符合学校的特性和需求,有助于发展有效能学校。

因此,学校效能研究结果,可供学校改革计划之参考;而学校改革的结果,正可提高学校效能,两者可谓相辅相成,关系至为密切。

洪家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建设的实践及成效
二、洪家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建设的实践及成效
洪家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农村学校,自1956年创办至今,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之路,几经坎坷,几经繁荣。

在50年的办学史上,一代代洪中人心存忧患意识,坚持改革、锐意创新,不断地应时应势而变,积极实行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效能,作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1.借鉴企业管理制度,引入ISO9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
实际应用于教育。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组质量管理保证标准的总称。

其本质就是通过对一个组织的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大量应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

但其基本理念和本质特征契合学校本身的管理规律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
要,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首先,ISO9000是从观念上突破,建立一种与国际接轨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转变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服务意识,它将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

新的动作模式通过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从软件上完善和规范学校管理,保持其责任的可追溯性,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其次,ISO9000重视人的管理。

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机会较多,而提升管理能力的机会较少。

ISO9000强调所有的人都参与管理,并且使各级人员具有充分的实现各自目标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管理的绩效。

引入ISO9000标准,将为学校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教育管理平台,以培养和加强师生的规范意识,在规范管理中提升能力,形成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

再次,ISO9000有助于学校文化的建设。

通过引入ISO9000管理体系,可将以往教学中的经验方法提升为对教育过程、教育目的的有效、科学、细化管理,从而能够按标准严格衡量教育质量,使教育程序有章可循,更制度化。

通过管理的规范,来实现行为的规范,使之上升为一种学校文化。

洪家中学自2000年引入ISO9000体系,并获得了认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着力点,相应进行学校内部体制改革:
(1)确立教育是服务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尽一切可能关注学生的需求是学校的核心功能。

学校功能由被动保障转换为主动服务,学校工作的重点、各方面工作的规划与实施均紧紧围绕不断改善、提高服务质量的基本点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强调。

(2)注重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学校教育的过程将分为德育过程、教学过程、
后勤保障、督导与评估等环节。

借鉴ISO9000对各项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监控,做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凡事有负责。

以此为前提,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的质量管理倾斜。

(3)注重质量管理的全员性:把学校中各级各类人员都作为“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

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和培训,人人都持有“服务于别人,让被服务者满意”的先进教学理念,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强列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注重质量管理的全程性: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阶段工作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5)注重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主要通过日常管理、内部质量审核、认证机构的审核系统活动,评审学校的质量方针、质量保证目标达成度,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正预防措施,使学校的管理始终处于受控、有效、持续改进与提升的状态。

ISO9000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教育就是服务,学校是服务者,做到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管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2.构建扁平式管理模式,推进学校效能建设
巴纳德提出,组织设计的“效力”与“效率”的原则,以此为基础,提出组织平衡理论。

洪家中学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权衡了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弊端,仔细设
计了职权范围,进行了管理模式上的改革。

很明显,在改革前,洪家中学采用的是传统的科层式管理模式,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组织中权力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机构体系,每个成员既要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对上级负责,又要为自己下级的决定和行为负责。

虽然科层式管理模式强调权责分明,规章制度严明,强调以行政命令为主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它能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志与权威,但教师往往处于听命执行的被动状态,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精神、动力和思路,这与学校和教师工作所要求的创造性特点不相符合。

再者,科层制注重的是上下级领导,很少有科室之间的平行沟通。

由于科室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沟通障碍,便会造成学校管理的不协调性。

改革后,取消了中层干部这一级别,代之以咨询机构,既可以承接原来的各种决策的商议,又不至于降低效率。

这种扁平式管理模式有着它不可忽视的优势,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管理效能大大提高。

(1)权力下移,与普通教师联系紧密
据调查:新任教师普遍感觉到缺乏来自学校和其他老师的团队支持,他们的专业成长仍
主要靠自我摸索、自然成熟。

而急剧变化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显然容不得教师慢慢成长的,要使学校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学校效能的提高,本着“教师第一”的观念,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学校构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它从上面的决策层到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转移,让基层单位(如教研组)或成员(如普通教师)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

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上下层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强调教师的集体合作、对话与分享,减
少教师职业的孤独感,增进教师对组织的投入效能,教师彼此成为专业发展的伙伴。

这样易于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校园文化。

(2)以人为本,柔性管理
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强调用命令和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管理对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是有效的,但是过分强调制度管理而忽视人的情绪、情感、道德的因素,反过来又会制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所以,针对科层制的这一弊端,扁平式管理更强调柔性的人体管理。

学校决策层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会考虑到是否有利于教师、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在发出指令时,会设身处地考虑到是否有利于教学,是否会成为教师的负担,从而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使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少做一些形式主义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钻研课堂教学,与学生彼此心灵沟通上来,这样才是切实提高学校效能的最佳措施。

洪家中学实行扁平式管理模式以后,学校教师的工作激情重新被唤起,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来,且根据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开创了各种各样的班级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大为提高。

3.积极实施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所以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核心要素——教
师的管理尤为重要。

即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从学校实际出发,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本,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一直以来,传统的学校教师管理停留在简单的人事安排上,即根据学校的岗位设置及本人的专业特长来分配教育教学任务,并仅以考试成绩高低来单一地评价教师,使教师的成长处于停滞状态,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手段落后,很难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很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尽管对教师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模式与实际相脱节,难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发展需要。

基于上述的教师管理与培训中存在的的问题,我们几年来在教师的管理与培训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变传统的单一人事管理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本培训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

校本培训即校本化教师继续教育,是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实践为内容的教师培养方式。

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对教师现状和潜力进行系统评估与分析,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自行规划设计并与专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合作,积极开展旨在满足学校发展教师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

我校明确“校本位”思想,在我校建立校本培训基地。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执行责任人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充实完善了原有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以促使教学处、教科室与校长办公室分工合作,将管理落到实处。

(1)校本培训的内容设置
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自培课程是校本培训的关键一环。

因而在实施校本培训转化模式
中,为了促使培训与知识迁移,管理者在培训前要分析培训者的需求,将工作任务布置给受训者,培训者则要系统设计好教学内容。

我们将校本培训内容设
置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师德师风培训;②教育教学理论培训;③教育教学技能培训;④教育科研能力培训;⑤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2)校本培训的具体做法
①自我反思。

无论哪种培训,自学是基础。

而校本培训更应提倡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提
高。

因为教师的提高,在于教师的自身,在于教师个体的内在驱动。

落实反思教学制度,要激发价值取向,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要提出自修要求和规划,引领教师努力钻研。

②结对帮带。

开展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学校还要针对培养青年教师的各个实践环节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促使青年教师不断不习、进步。

如举行座谈会、培训会,请老教师介绍怎样备课,使青年教师迅速适应教学工作;通过观摩、研讨、考核、评比等活动,给每位教师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长。

③参与互动。

所谓“参与互动”就是教师不是以“受训者”的身份去被动接受培训,而是一个以主体者、研究者的角色主动参与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

学校是研究中心,教室是研究室,教师是研究者。

在互助中,即使统一备课、集体备课,教师也要再进行整合、二度设计,同一课题的教学不要出现统一的教学思路。

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个性,让教学“个性化”。

④案例引领。

在培训前先给教师一个案例,开拓教师的思路,让教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⑤读书沙龙。

根据教师所从事的专业,以及兴趣爱好,组织若干读书学习小组,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读书、研讨交流等活动。

⑥行动研究。

这是专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的一种现场管理策略,体现了专家与被培训者、理论与工作的最佳结合。

⑦请进走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请专家或名师来校讲座、指导;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

⑧课题牵动。

“科研兴师”,利用科研课题来拉动教师学习,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几年的大胆改革与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准合格教师——合格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的师资梯队,师资力量大大增强,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六年来,学校通过引进ISO9000,构建扁平式管理模式,实行校本培训等一系列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尝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学校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办学品位显著提升,具体表现在: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从1998年的7个班,29名教师,253名学生,迅速发展到2005年的62个班,252名教师,3229名学生,成为地方为数不多的大校。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尽管学校生源处于椒江区中下水平,但近几年来的普通高校上升幅度均居全区前列;特别是2005年普通高校高考获得了上升幅度全区第一,文科重点人数全区第二的优异成绩,在椒江区杀出了一匹黑马。

学校的办学效果得到了社会的承认,骄人的成绩也显著提高了学校的社会信誉度,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可见,学校管理体制的正确与坚定,果然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能与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学校效能研究的未来与学校改进
三、学校效能研究的未来与学校改进
时下各国广泛展开了学校效能研究,说明了人们希望研究能有很好的发展前
景,能够为学校效能的提升提供积极的参考。

而已有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学校效能远比我们想象和通常所认识到的要复杂。

洪家中学在实施效能建设取得了成绩后,也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以下就是对其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人力资源是学校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主体。

在实行学
校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必然会打破原有的陈旧的利益分配。

这时,人力资源的开发,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转变观念”就可以解决的。

那么,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发现、发展和充分利用教师的士气和创造力;如何遵循教师人才的发展规律,对学校人力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将是摆在学校决策者面前的一个新挑战。

如何建立共同愿景,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还任重道远。

2、如何处理好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人文性”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相对于传统学校管理制度最大的区别便是它具有人文性。

较之冰冷
的、刚性有余的制度规范管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则是温情的、柔性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学校管理者如何用民主的方法制订学校管理制度,如何用学校的具体制度来保障民主,形成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

这需要学校管理者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从而使民主和制度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效能。

3、如何处理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与外部教育政策方针的统一
从管理制度的纵向关系而言,国家和上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是大系统,学校管理制度是小系统,学校管理制度必须置于国家、上级制度的大系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