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11月考试卷(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唐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份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1-40每小题1分,41-45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的绝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C.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原等各种物质
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B.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则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动作电位增大
D.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主要依靠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转运释放的神经递质
3.对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产生兴奋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低于外侧
C.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D.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4.下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1时前仅进食了早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C.b点时,为维持血糖正常水平,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激素只运输给靶细胞且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
C.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6.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
下列有关人体对抗EBV 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在对抗EBV的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中均起作用 ( )
B.抗EBV抗体与EBV结合,可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
C.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EBV侵染的细胞
D.被EBV感染后,人体只能通过体液免疫产生一种抗EBV的特异性抗体将之消灭
7.下列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8.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
9.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0.右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11.下列对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大都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12.右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
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 )
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特征的结构
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④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神经递质、受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
下列
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 )
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
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14.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
C.顶端优势现象与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均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生理作用特点
D.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15.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6.某农场种植粮食作物、果树,饲养家禽、家畜等。
下列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 )
①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②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③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④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 ( )
19.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
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 点显著高于B点
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第19题图第20题图
20.如上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其对秸秆充分利用的流程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图中有5条食物链
C.秸秆利用后的废渣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CO2和矿质元素均可被农作物利用
D.建立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21.研究人员对某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血糖水平、体温、内环境的pH三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项生理指标均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排汗增加以加强散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C.三项生理指标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都直接参与了调节
D.HCO3-、HPO42-等离子对维持血浆pH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2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3.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24.如图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
A.①能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②上双向传导
C.③和⑤往往包含多个突触
D.切断④不影响感觉的形成
25.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敏现象是由于过敏原刺激机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而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2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图1 图2 图3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27.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
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图 1 图2
28.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
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能量
C.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第28题图第29题图
29. 上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 ( )
A.②③ B.④ C.⑥ D.⑤⑦
30.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 )
A.这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31.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 ( ) A.(a+b)×20%B.(c+d)×20% C.(a-c)×20% D.(b+d)×20%
32.下面是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戊代表不同的生物。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戊和丁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调查图1中的甲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
C.丁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时,数量变化可能如图2中的曲线X
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要得到丙的最大持续捕获量,应选在图2中的b点,图3中的t
2时刻
图1 图2 图3
33题图
33.如图为某地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b+c+e
B.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a增加
C.丙中的生物可组成多条食物链 D.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样方法
34.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35.如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刺激X→结构Y→胰岛A细胞→激素Z→靶细胞
A.正常人体内激素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
36.假设牧草固定的能量为2.0×108kJ,牛羊同化的总能量为3.6×107 kJ。
牧民为了增产,从外地引进了一种饲料。
已知饲料的总能量为0.5×108 kJ,牛羊同化饲料的能量为0.4×107 kJ。
那么草
原生态系统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 A.18% B.16% C.12.8% D.14.4%
37.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分泌抗体
3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B.达尔文在利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材料观察到向光性后,提出了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乙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D.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脱落和种子的萌发
39.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向后传播 B.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相关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过大,不足以引起神经元兴奋
40.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
41.兴奋在传导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下图表示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乙酰胆碱和G1y均表示神经递质
B.A处b点时膜内为正电位
C.离子通道甲表示钠离子通道
D.抑制G1y释放将阻断兴奋由A到B的传导
42.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
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
C.图乙d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43.下图为下丘脑与内分泌腺之间激素调节的示意图,请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1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3反馈调节作用的靶细胞一定包括图中的内分泌腺2的细胞
B.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所以分布在内环境中的激素仅作用于靶细胞
C.图中C结构合成的直接模板可以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
D.题图所示过程可以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44.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信息分子A~E中不属于激素的是A、E B.信息分子B和C都是由垂体分泌的
C.成年人体内信息分子D过少时表现为精神萎靡,身体臃肿
D.信息分子E能够促进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5.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是通过a→b→e来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
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下丘脑、胸腺、肾上腺和甲状腺
二、非选择题
46.据下图回答问题(每空1
分,共8分)
图甲为某病毒侵入机体
被杀伤过程图解,请回答:
图甲图乙
(1) 细胞①为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
(2)靶细胞裂解后,要进一步清除抗原往往需要与免疫相结合。
(3)乙图细胞为___________细胞,与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它直
接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的。
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47. (每空1分,共8分)下图是人体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
请分析回答:
(1)胃泌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运输到胃黏膜壁细胞。
(2)通过“①→②→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和胃蛋
白酶分泌过程中,兴奋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
化是______ ______,作用于胃粘
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
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
(4)胃泌素分泌增加促进盐酸分泌,盐酸增加又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是一种____________调节。
胃液中的盐酸能杀死进入胃中的病菌,这属于人体免疫的第____道防线。
(5)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内存在着许多兴奋性或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若使用某种药物处理下丘脑,其作用是使分解某种神经递质的酶失活,则会使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__。
若另一药物能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的传递,已知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_______________的结合。
48.(每空1分,8分)
(1)某大豆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
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①能量从植物传递到田鼠的效率是________ (保留一位小数)%。
②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决定的;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5只。
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
若标记的部分田鼠能主动逃避陷阱,这样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
对捕获的田鼠进行性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其性比例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③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除了流入下一级外,还有可能是________和未利用。
(2)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点:a—大豆萌发;b—株冠形成;c—开花结实;d—植株萎蔫)
①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猛禽除了捕鼠外也会捕食鼬,此时猛禽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49. (除标注外,每空2分,18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
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图1 图2
(1) (每空1分)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微量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自变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
(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
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d.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e.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50.(每空1分,共8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酸奶等食品的历史悠久,遍布民间,一般称作传统发酵技术。
根据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酵母菌是酿制葡萄酒不可缺少的微生物,如果要获得优质野生酵母菌最好在葡萄园的土壤中采样,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要控制的温度为________。
果醋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接种时升高温度到________________,且需要通气。
(2) 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上长出的白色菌丝主要来自空气中的___________。
它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 ____。
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________。
(3)在腌制泡菜过程中,关键是温度不能太高、盐不能加得太少、_ _,否则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对人体有害。
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色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