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同步课件: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 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数量词有虚数词和确数词。运用虚数词,虚化烘 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词,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虚词往往有疏 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因此,学 生可以在记住各词类作关键词时的作用后结合诗句直接套用。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 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某字的表达效 果,首先要解读诗句的内涵。“常”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寒山”“斜阳”景色 的习以为常,“偏”字则是表现了诗人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其次点出 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1)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 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 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 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 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梳理]
课程内容
知识精要
1.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 意思的那个词语。
2.生动: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 一、选词:准 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确、生动 3.选词的其他要求: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形象生 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 “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 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
舒 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找到要比较的内容, 即比较原诗颈联中的“健”“明”和题干中的“弱”“昏”哪两个字效果比较 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每组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区别。用“健”“明”,诗句 的意思是虽然时过三十年,但“我”的手臂还很强健,目光依旧敏锐,还具有冲 锋陷阵的能力,表达了作者虽老之将至,但犹存报国之念。“臂弱”“眼昏”表 明作者年事已高;“尚嫌”“犹识”话锋一转,强调“我”虽已年老,但拉弓射 箭臂力不减,仍能辨识阵云,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精神。在本诗中,不管用哪 两个字,都能表达作者杀敌报国之心。答题时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作 具体分析。
上一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 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词人心境。D 项,“朴素自然”不正确,应 为“清婉雅丽”。
【答案】 CD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方法·指导] 突破古代诗歌“炼字”题 4 法 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常以“炼字”来命制试题,有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可以采 用以下四种方法。 1.套用法。 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化很多,而在考题中常见的“炼字”有两种。 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 象生动或具有动态美。二是修饰语,修饰语包括形容词、数量词和虚词等。
(2)本题考查鉴赏词句,借以理解作者的情感。“起舞闻鸡”说的是晋代祖逖 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的典故。这里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描绘了一幅“中夜微醺, 伴着浪潮声和清冷的江风闻鸡舞剑”的画面。“潮落秋江冷”这一景色描写,营 造了秋夜清冷萧索的氛围,“秋江冷”暗示着内心的凄凉,“潮落”暗示着国家 的衰败,表达了作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挽回颓势的悲愤愁苦与无奈之情。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典例·探究]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 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 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
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
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 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 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词人 内心的凄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 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 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 【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 ,宋代爱国词人。
万古只青天,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 手法。“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 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 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 实中有虚。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游子之情。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阶
阶
段
段
二
四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
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
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
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
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变式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考点·聚焦] 本节内容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炼字”“炼句”这个考点。赏析诗歌 的语言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而“炼字”属于赏析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因 此要加以重视。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 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 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 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 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 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 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月 圆①
[唐]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 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朴素自然,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 词中的佳作。
E.本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 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对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解析】 C 项,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 联想而得。这一“寒”字,又从视觉感受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炼句”指锤炼诗句,试题中通常要求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前人论诗有 “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如我们所熟悉的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 一点通”,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湿”,是“打湿”的意思。 “迷”,迷失。风露水汽浓重,似乎打湿了行云,使其凝滞不前;沙溪上,迷蒙 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这两句描写的环境是阴冷潮湿的,营造的氛围是朦 胧迷茫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环境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前途渺 茫的抑郁、忧虑之情,作者的心情也是凄凉、沉重、迷惘的。
4.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 语,恰当使用修饰词语,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简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
二、炼句: 简洁、连
贯
2.连贯:上下文一个中心,上下句意思要统 一衔接,前后要相互照应。 3.在文学写作中选择句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 种句式之间的关系: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
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
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
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
不禁拍掌称妙。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 “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 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 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 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 力,真是一字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