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第三章之二,分子热运动能量和速度的统计分布律
分子热运动能量和速度的统要点
重力场中微拉按高 度的分布 *沙尘暴 *大气污染的治理 **阿伏伽德罗常量 的测定
*大气标高 *等温大气标高 *等温大气中粒 子的平均高度与平 均重力势能
*均质大气 *均质大气高度 大气粒子总数 44 (N大气 = 1.074010 ) 大气总质量 *大气的总重力势能
*大气的热运动总能量 *世界对初级能源的年 消耗量 **能源问题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 用
1/2 (2kT/m) ,
f(v)dv =
2 exp(x )dx
1/2 2 4 x
=F(x)dx. 但要特别注意: 1/2 2 2 F(x) = 4 x exp(x ) f(v).
麦克斯韦速率 分布曲线出 现极大值的 点的轨迹
1/2 3/2 f(v)=4 [m/(2kT)] 2 2 exp[mv /(2kT)]v .
随机事件 与概率
随机现象:有可 能出现多种结果的 现象。 随机事件:随机 现象的每一表现或 结果。
频率:某事件出 现次数对总次数的 比率。 概率:某事件频 率在总次数趋于无 限大时的极限。
不可能事件 的概率为零。 必然事件的 概率为一。
概率加法定理: 互不相容(互斥) 事件出现的概率的 和等于出现其中任 一事件的概率。
泻流 分子束 *泻流条件 麦克斯韦发射分布 *分子束中分子的平 均速率与方均根速率
麦克斯韦速率分 布律的实验验证 密勒和库士实验 葛正权实验 *葛正权简介
*扩散法分离核素 *电磁法分离核素 *核燃料的生产 *核能的利用 *中国的核科学技术
等温大气 等温气压公式 兰州市区的大气压 *珠穆朗玛峰的大气压 *气压计和高度计
考虑到地面的凹 凸不平时,得干洁 大气粒子总数为 N干 = N N 44 = 1.0696210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麦克斯韦大约于1855年开始研究电磁学,在潜心研究了法拉第 关于电磁学方面的新理论和思想之后,坚信法拉第的新理论包含着 真理。于是他抱着给法拉第的理论“提供数学方法基础”的愿望, 决心把法拉第的天才思想以清晰准确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他在前 人成就的基础上,对整个电磁现象作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dNNf(v)dv
v
速率位于 v1v2 区间的分子数
N v2 Nf (v)dv v1
速率位于 v1v2 区间的分子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S N (v N 1 v2)v v 1 2f(v)dv
二、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麦氏分布函数
f(v)4π(2πm kT)32em 2kvT 2v2
dN4π( m )32em 2kvT2v2dv N 2πkT
§1.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
一、速率分布函数
分子速率分布图
N/(Nv分)子速率分布图
N :分子总数
S
o
vvv v
N 为速率在 v vv 区间的分子数.
S NN
表示速率在 v vv区间的分
子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
分布函数 f(v )li m N 1li m N 1d N v 0 N vN v 0 vN d v
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
凭借他高深的数学造诣和丰富的想象力接连发表了电磁场理论的三篇论文: 《论法拉第的力线》(1855年12 月至1856年2月);《论物理的力线》 (1861至1862年);《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1864年12月8日)。对 前人和他自己的工作进行了综合概括,将电磁场理论用简洁、对称、完美 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经后人整理和改写,成为经典电动力学主要基础的麦 克斯韦方程组。据此,1865年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只可能是 横波,并计算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同时得出结论:光是电磁波 的一种形式,揭示了光现象和电磁现象之间的联系。1888年德国物理学 家赫兹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于1873年出版了科学名著 《电磁理论》。系统、全面、完美地阐述了电磁场理论。这一理论成为经 典物理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方面麦克斯韦也作出了 重要贡献,他是气体动理论的创始人之一。1859年他首次用统计规律—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从而找到了由微观两求统计平均值的更确切的途径。 1866年他给出了分子按速度的分布函数的新推导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分 析正向和反向碰撞为基础的。
第 三 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第 三 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3-1 设有一群粒子按速率分布如下:试求(1)平均速率V ;(2)方均根速率2V (3)最可几速率Vp解:(1)平均速率:18.32864200.5200.4800.3600.2400.12≅++++⨯+⨯+⨯+⨯+⨯=V (m/s)(2) 方均根速率37.322≅∑∑=ii i N V N V(m/s)3-2 计算300K 时,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解:s m RTV P /395103230031.8223=⨯⨯⨯==-μs m RTV /446103214.330031.8883=⨯⨯⨯⨯==-πμs m RTV/483103230031.83332=⨯⨯⨯==-μ3-3 计算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设氧气的温度为100K 、1000K 和10000K 。
解:μRTV P 2=代入数据则分别为:T=100K 时 s m V P /1028.22⨯= T=1000K 时 s m V P /1021.72⨯= T=10000K 时 s m V P /1028.23⨯=3-4 某种气体分子在温度T 1时的方均根速率等于温度T 2时的平均速率,求T 2/T 1。
解:因μRTV32=πμ28RT V =由题意得:μRT3πμ28RT =∴T 2/T 1=83π3-5 求0℃时1.0cm 3氮气中速率在500m/s 到501m/s 之间的分子数(在计算中可将dv 近似地取为△v=1m/s )解:设1.0cm 3氮气中分子数为N ,速率在500~501m/s 之间内的分子数为△N ,由麦氏速率分布律:△ N=V V e KTmN V KTm ∆⋅⋅⋅-22232)2(4ππ∵ V p2=2KTm,代入上式 △N=VV V pP peV V V N ∆--⋅⋅222214π因500到501相差很小,故在该速率区间取分子速率V =500m/s ,又s m V P /402102827331.823≅⨯⨯⨯=- △V=1m/s(vv p =1.24)代入计算得:△N=1.86×10-3N 个3-6 设氮气的温度为300℃,求速率在3000m/s 到30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1与速率在1500m/s 到15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2之比。
第 三 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第 三 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3-1 设有一群粒子按速率分布如下:试求(1)平均速率V ;(2)方均根速率2V (3)最可几速率Vp解:(1)平均速率:18.32864200.5200.4800.3600.2400.12≅++++⨯+⨯+⨯+⨯+⨯=V (m/s)(2) 方均根速率37.322≅∑∑=ii i N V N V(m/s)3-2 计算300K 时,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解:s m RTV P /395103230031.8223=⨯⨯⨯==-μs m RTV /446103214.330031.8883=⨯⨯⨯⨯==-πμs m RTV/483103230031.83332=⨯⨯⨯==-μ3-3 计算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设氧气的温度为100K 、1000K 和10000K 。
解:μRTV P 2=代入数据则分别为:T=100K 时 s m V P /1028.22⨯= T=1000K 时 s m V P /1021.72⨯= T=10000K 时 s m V P /1028.23⨯=3-4 某种气体分子在温度T 1时的方均根速率等于温度T 2时的平均速率,求T 2/T 1。
解:因μRTV32=πμ28RT V =由题意得:μRT3πμ28RT =∴T 2/T 1=83π3-5 求0℃时1.0cm 3氮气中速率在500m/s 到501m/s 之间的分子数(在计算中可将dv 近似地取为△v=1m/s )解:设1.0cm 3氮气中分子数为N ,速率在500~501m/s 之间内的分子数为△N ,由麦氏速率分布律:△ N=V V e KTm N V KTm∆⋅⋅⋅-22232)2(4ππ ∵ V p2= 2KTm ,代入上式△N=VV V ppe V V VN∆--⋅⋅222214ρπ因500到501相差很小,故在该速率区间取分子速率V =500m/s , 又s m V P /402102827331.823≅⨯⨯⨯=- △V=1m/s (vv p =1.24)代入计算得:△N=1.86×10-3N 个3-6 设氮气的温度为300℃,求速率在3000m/s 到30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1与速率在1500m/s 到15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2之比。
热学-统计物理3 第3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v v pv v 2
讨论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中最概然速率 vp 的概念
下面哪种表述正确?
(A) vp 是气体分子中大部分分子所具有的速率. (B) vp 是速率最大的速度值. (C) vp 是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最大值.
(D) 速率大小与最概然速率相近的气体分子的比 率最大.
例1 计算在 27 C 时,氢气和氧气分子的方均
M
3.方均根速率 v2
v2
N
0
v2dN N
0
v2Nf N
(v)dv
o
v
v2 v2 f (v)dv 4 ( m )3 2 e mv2 2kT v4dv
0
2 kT
0
v4ev2 dv 3
0
8 5
v2 3kT m
v2 3kT 3RT
2kT
v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 f (v) dNv
Nd v
既反映理想气体在热动平衡条件下,分布在速率 v 附近单
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又表示任意
一分子的速率出现在 v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概率。
如果以速率为横坐标轴,速率分布函数为纵坐标轴,画 出的一条表示f(v) —v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气体分子的麦 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 ,它形象地描绘出气体分子按速率 分布的情况。
大量分子的速率的算术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速率.
v
vNf (v)dv
0
vf (v)dv
v 4 (
m
)3 e2 mv2 2kT v2dv
N
0
0
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和速率统计分布规律
f (v )
C
o
vo
v
解:
0
f (v)dv Cdv Cvo 1
0
vo
1 C vo
v vf (v)dv
0
vo
0
vo 1 v vo 2 2
2 o
2 vo Cvdv C 2
v v f (v)dv
2 2 0
voΒιβλιοθήκη 01 2 Cv dv vo 3
S1
Ag
例:利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求:V
m 3 2 ) e 解: f (V ) 4π( 2πkT m 2 V 2 kT
p
V2 V
V2
kT 1.41 m
1.60 kT m
df (V ) 0 dV
2kT 2 RT Vp m M
8kT 8RT V πm πM
V V 2 f (V )dV
5
P 1.013 10 25 -3 N n 2.7 10 m -23 kT 1.38 10 273.15
M 28 10 kg mol
-3
-3
-1
M 28 10 -26 m 4.65 10 kg 23 N A 6.022 10
2 m N N e 2πkT
2 y
) g (v
2 z
)
2
+ v
2 y
g (v ) e
2 -av x
F (V ,V ,V ) Ae -aV
x y z
2
常数的确定:
---
F(v ,v ,v )dvdv dv 1
x y z x y z
工学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2)概率相乘法则:
同时或依次发生的,互不相关(或相互统计独立) 的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个事件概率之乘积,简称概 率相乘法则。
• 把一个骰子连续掷两次,掷第二次出现的概率与第一 次掷过否,第一次出现的哪一面向上都无关,则连续两 次掷骰子是统计独立的。
2. 等概率性
等概率性——在没有理由说明哪一事件出现概率更 大些(或更小些)情况下,每一事件出现的概率都 应相等。
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概率相加法则:
n 个互相排斥事件发生的总概率是每个事件
发生概率之和,简称概率相加法则。
• 所谓n个互相排斥(简称互斥)的事件是指,出现事 件1,就不可能同时出现事件2,3…n,同样对2,3…n
N : N
表示速率在 v v v 区间的分
子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
N : N V
表示单位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数的 百分比 .
分布函数 f (v) lim N 1 lim N 1 dN v0 Nv N v0 v N dv
dN f (v)dv N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3-0 概率论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一 实验
小球在伽尔顿 板中的分布规律 .
每个小球落入哪个槽是 偶然的 少量小球按狭槽分布有 明显偶然性 大量小球按狭槽分布呈 现规律性
............ ........... ............ ........... ............ ........... ............
它仅是分子质量及气体温度的函数,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规律
(c)曲线下面积的物理意义
A.在 ~ +d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f()
dN f d
N
o
+d
B.在1 ~ 2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N 2 dN 2 f ( )d
0.865N
50 o
6
例: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求单位时间碰到单位面积容 器壁上的分子数N及碰壁分子的速率分布函数。
解:1)计算dt 时间时间内碰到dA面积容器壁上速 度在v 附近dvx dvy dvz区间的分子数。设z轴方 向垂直于dA 向外,则打到dA上的分子数为:
n • F(vx2 vy2 vz2 )dxdydz • vzdAdt
一般说来,某次测量值与统计平均值之间存在的偏离, 这种偏离就是涨落。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子间存在 频繁的碰撞,分子在各时刻分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完全是偶然的,无规律的。
然而在平衡态下,就大量分子而言,分子的速 率分布却遵循一个确定的统计规律。即1859年提出 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二、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
(2)处在f()> C 的粒子数:
2
由C
sin
o
>
C 2
sin 1 o 2
o 5o
6
6
f()
所以f()>
C 2
的粒子数:
5 0
5 0
6 0
dN
6
0
Nf ( )d
6
6
C 2
o 0
热学-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分布
等概率性
在平衡态下,系统从任意一个微观状态转移到另一个 微观状态的概率相等。
宏观态与微观态等概率性的意义
平衡态是系统内部最混乱的状态,即系统内部各个分 子运动状态的分布最均匀,没有明显的有序性。
热力学概率与宏观态的等概率性
热力学概率
宏观态等概率性与热力学概 率的关系
在平衡态下,系统处于各个宏观态的概率相等,即 热力学概率相等。
了解气体分子的能量分布和速度分布有助于深入理解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温度 、内能、熵等概念。
03 气体分子的碰撞和动量传 递
气体分子间的碰撞频率
总结词
气体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与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和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是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重要参数。
详细描述
气体分子间的碰撞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两个分子相互碰撞的次数。由于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和分 子间的距离不同,碰撞频率也会有所差异。在理想气体中,碰撞频率可以用公式计算,它与气体分子 的平均自由程和分子速度有关。
定义
气体分子在热运动中具有的 平均能量是指所有气体分子 的总能量除以分子总数。
计算公式
平均能量 = (总能量) / (分子 总数)
影响因素
温度和物质的种类会影响气 体分子的平均能量。
气体分子的最可几能量
01
定义
气体分子在热运动中具有的最可 几能量是指一定温度下,占据一 定数量的分子的主要能量的值。
熵与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
熵与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密切相关,因为高熵状态对应于无序程度较高的状态,低熵状态对应于有序 程度较高的状态。
在自然过程中,由于熵增加原理的作用,系统总是向着高熵状态发展,即从有序向无序发展。因此,许 多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例如,物体受热会膨胀,但自发地收缩;化学反应会进行到底,但自发地逆向反应很困难;生物体衰老 和死亡后不能自发地恢复青春等。这些都是由于系统内部熵增加导致的不可逆过程。
第3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
v vxi vy j vzk
速度空间体积元
速率分布是速度矢量大小被限制在一定区间
满足此条件的速度矢量其端点位于半径为 v,厚度为dv的球壳内
球壳体积为
17
用球壳体积
代替
并注意 v2 vx2 v2y vz2 得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dN 4π(
n n 1 n
•分子数∆n 越大,涨落的百分数就越小,涨落现象越不显著。
•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只对大量分子组成的体系才成立。 9
三、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求平均值
平均速率(算术平均值)
离散型
v v1N1 v2N2 viNi vnNn i viNi
N
N
连续型
N
v 0 vdN 0 vNf (v)dv
•当R 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铋分子由S3到达G需用一段时间。 • 这段时间内R己转过一角度,铋分子不再沉积在板上P处。 • 不同速率的分子将沉积在不同的地方.速率大的分子由S3到G所需
的时间短,沉积在距P较近的地方,速率小的分子沉积在距P较远 的地方。
34
•设速率为 v的分子沉积在P’处以s 表示弧PP’的长度。 表示R的
N1, N2,…, Ni, …
小球在槽内的分配情况,称为一种分布。
总数足够大,槽内的小球的数目与小球总数之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共40页文档
f(vx)N dv N xx dv(2m kT )12emx2v/2k T
同理 f(vy)(2m kT )12emyv2/2k T
f(vz)(2m kT)12emzv2/2k T
14
五、误差函数
由于 dvN x N(2m kT )12emx2v/2kd T xv,速度的x分量在0~vx
f (v)
vp
2kT m
2RT1.41RT
M
M
最概然速率
o
vp
v vdv
v
6
f(vp1)
f(v) T1
f(vp2)
T2
f(vp3)
vp
2kT m
T1<T2<T3
T3
vp
v
7
涨落现象:对于统计规律的偏离现象。
若统计平均值为 n ,涨落幅度为: n 涨落百分数为: n 1
n n
在平衡态下,分子的速度分量限制在 vx~vxdxv, vy ~vydvy, vz ~vz dvz 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为:
d NN (2m k)T 32e2m k(T vx2 vy2 vz2)dxd vyd vzv
vz
dv dv z
x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v
y
dwdvxdvydvz
vz
vdv
15
泻流问题:
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求每秒碰到单位器壁上的气体分子数。
取器壁面积dA垂直x轴。 设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为n
单位体积内速度在vx~vx+dv之间的分子数为:nf(vx)dvx
这些分子中在dt时间内能与dA相碰的分子数为:nf(vx)dvxvxdtd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热学
14
讨论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中最概然速率 vp 的概念
下面哪种表述正确?
(A) vp 是气体分子中大部分分子所具有的速率. (B) vp 是速率最大的速度值. (C) vp 是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最大值.
(D) 速率大小与最概然速率相近的气体分子的比 率最大.
N
N
v
v f (v)dv
8kT
0
πm
v 1.60 kT 1.60 RT
f (v)
m
M
3)方均根速率 v2
o
v
v2
N
0
v2dN N
0
v2
Nf
N
(v)dv
v2 3kT m
热学
8
vp v v2
vrms
v2
3kT m
3RT M
v 1.60 kT 1.60 RT
m
M
vp
2kT m
为清楚起见 , 从正面来
观察。
铁钉
隔板
热学
28
统计规律和方法
伽尔顿板 再投入小球: 经一定段时间后 , 大量小
球落入狭槽。
分布情况:中间多,两边少。
重复几次 ,结果相似。
单个小球运动是随机的 , 大量小球运动分布是确定的。
大量偶然事件整体所遵 循的规律 —— 统计规律。
热学
小球数按空间 位置 分布曲线
v2
dN 4π(
m
)3
2
e
mv2 2 kT
v2
dv
N
2πkT
热学
5
反映理想气体在热动 平衡条件下,各速率区间 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
热学 (3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率)
f ()d dN
N
dN
2
=
f
( )d
N 1
表示速率分布在→+d内的
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概率
表示速率分布在1→2内的分
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概率
N
0
dN N
0
f
d
1
归一化条件
应注意的问题:
分布函数是一个统计结果,以上各种讨论都是建立在众多分子微 观运动基础上的,分子的数目越大,结论越正确。所以:
1、作速率分布曲线。 2、由N和vo求常数C。 3、求粒子的平均速率。 4、求粒子的方均根速率。
f (v)
C ( vo> v > 0) 0 ( v > vo )
f (v)
解:
f (v)dv
0
vo 0
Cdv
Cvo
1
C
C 1 vo
o
vo v
o f ()d o Cd C o2
3. 方均根速率
2
2
f
d
0
3
2
4
m
2 kT
2
e
m 2 2kT
4
d
3kT
3RT
0
mM
2 3kT 3RT
m
M
4. 三种速率的比较
最概然速率
p
2kT m
2RT M
平均速率
8kT 8RT m M
方均根速率
一、速率分布函数
气体分子处于无规则的热运动之中,由于碰撞,每个分子的速度都
03 热学讲义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v vf v dv
0
1 即 v N
0
vNf v dv
当分子速率满足麦氏分布时
v
0
m v 4π 2 π kT
32
ve
mv 2 2 2 kT
dv 8kT
m
8RT M mol
3、方均根速率
v v 2 f v dv
N
0
dN f v dv 1 0 N
归一化条件
应注意的问题: 分布函数是一个统计结果,以上各种讨论都是建立在众多分子 微观运动基础上的,分子的数目越大,结论越正确。所以: 1)少数分子谈不上概率分布 偶然事件少了,或分子数少了,就不能表现出稳定的统计特性。 2)统计规律表现出涨落 3)“具有某一速率的分子有多少”是不恰当的说法 f (v)是针对v附近单位速率间隔的,离开速率间隔来谈分子数 有多少就没有意义了。 4 )气体由非平衡到平衡的过程是通过分子间的碰撞来实现的。 因此,分子间的碰撞是使分子热运动达到并保持确定分布的决 定因素。
f (v)dv
(v)dv
速率在v-v+dv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速率在v-v+dv内的分子数
(2) Nf
v2
(3)
v1
v1
f (v)dv 速率在v1→v2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速率在v1→v2内的分子数
v2
(4)
Nf (v)dv
练习 在平衡状态下,已知理想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 布函数为 f (v ) 、分子质量为 m 、最可几速率为v P ,试说 明下列各式的物理意义: (1)
2
v p 1.41 v 1.60
《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热运动分布律
《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热运动分布律当我们谈到分子热运动,仿佛进入了一个微观而神秘的世界。
在这个微小的领域里,有着一套独特而奇妙的统计规律,它们支配着分子的行为和分布。
想象一下,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充满了气体分子。
这些分子以极高的速度在四处乱撞,就像一群疯狂的小弹珠。
它们的运动看似毫无规律,但实际上却遵循着一定的统计规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分布。
分子的速度并不是都一样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分布状态。
有的分子速度快,有的分子速度慢。
这种速度分布可以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来描述。
简单来说,就是速度较小和速度较大的分子数量较少,而速度处于中间某个范围内的分子数量较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呢?这是因为分子之间的碰撞。
当分子相互碰撞时,它们会交换能量和动量,导致速度发生变化。
经过无数次的碰撞,分子的速度就会逐渐形成这种特定的分布。
分子热运动的能量分布也有着类似的规律。
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它们的总能量也呈现出一种分布。
在一定的温度下,大部分分子的能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只有少数分子具有非常高或非常低的能量。
那么,这些统计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宏观世界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它们与许多宏观现象密切相关。
比如,我们知道气体的压强是由分子撞击容器壁产生的。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它们撞击容器壁的方向和力量也是随机的。
但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大量分子撞击容器壁产生的平均效果就表现为一定的压强。
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速度越大,撞击容器壁的力量也越大,从而导致压强增大。
再比如,热传递现象。
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高温物体中的分子热运动更剧烈,能量更高。
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能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的温度达到平衡。
这也是由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所决定的。
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还能帮助我们解释很多其他的现象,比如扩散现象。
当我们在房间里喷香水时,过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
这是因为香水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逐渐扩散到整个空间。
《分子的热运动》热运动速率分布
《分子的热运动》热运动速率分布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物质的存在和变化都有着其内在的规律。
其中,分子的热运动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而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分布,则是理解许多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关键。
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下,假如我们能够把自己缩小到分子的尺度,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会看到周围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就像一群没有指挥的舞者,各自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跳跃、旋转。
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并不是均匀一致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
这种分布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运动速率也就越快。
为了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速率分布,我们需要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它就像是一张地图,告诉我们在一定温度下,不同速率的分子所占的比例。
在低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普遍较低。
大多数分子都慢悠悠地移动着,只有极少数分子具有较高的速率。
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情况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分子获得了更高的能量,运动速率加快。
想象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室内的温度较低,空气分子的热运动相对缓慢。
我们可能不会感觉到强烈的空气流动。
但当夏天来临,温度升高,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变得更加剧烈,我们就能更明显地感受到风的存在。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呈现出一个独特的形状。
它有一个峰值,表示最概然速率,即在这个速率附近的分子数量最多。
同时,还有一个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最概然速率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
它告诉我们在特定温度下,哪种速率的分子最常见。
比如说,在某个温度下,大多数氧气分子的运动速率接近最概然速率。
平均速率则是所有分子速率的平均值。
它能让我们对分子整体的运动速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方均根速率则与分子的动能有着更直接的关系。
通过计算方均根速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分子能量的分布情况。
分子热运动速率分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化学中,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方向。
不同速率的分子在相互碰撞时,发生反应的可能性也不同。
《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 知识清单
《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知识清单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热运动是指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到,但通过一些宏观现象可以间接证明分子热运动的存在。
例如,扩散现象,就是指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在气体中,扩散现象最为明显,液体次之,固体最弱。
二、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1、无规则性分子的热运动是杂乱无章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和轨迹。
每个分子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
2、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虽然单个分子的运动速率是不断变化的,但对于大量分子来说,它们的速率分布却遵循一定的规律。
在一定温度下,大多数分子的速率处于某个特定的区间内,而速率特别大或特别小的分子所占比例较小。
3、统计平均性在研究分子热运动时,我们通常关注的是大量分子的统计平均行为,而不是单个分子的具体运动情况。
例如,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分子对容器壁碰撞的统计平均结果。
三、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我们引入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理想气体被假设为:1、分子本身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2、分子间除了碰撞瞬间外,没有相互作用力。
3、分子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即碰撞前后分子的动能守恒。
基于这个微观模型,我们可以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推导理想气体的宏观性质,如压强、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
四、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是描述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重要函数。
它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分子速率在某一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
函数表达式为:$f(v) = 4\pi \left(\frac{m}{2\pi kT}\right)^{3/2} v^2 e^{\frac{mv^2}{2kT}}$其中,$m$ 是分子的质量,$k$ 是玻尔兹曼常数,$T$ 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v$ 是分子的速率。
通过对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中间多、两头少,即速率较小和较大的分子所占比例较小,速率适中的分子所占比例较大。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 讲义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讲义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物质是由无数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这些分子时刻都在进行着无规则的运动,这就是分子热运动。
想象一下,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充满了气体,比如氧气。
这些氧气分子并不会整齐地排列在那里,而是以极高的速度四处乱撞。
它们之间相互碰撞,又与容器壁碰撞,这种碰撞是完全随机的。
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分子的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二、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实验研究为了了解分子运动速率的分布情况,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其中一个著名的实验是利用蒸汽通过小孔进入一个真空容器。
当蒸汽进入真空容器后,它们会逐渐扩散。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蒸汽密度,就可以间接得到分子运动速率的分布情况。
另一个实验是利用射线照射气体分子,通过观察射线的散射情况来推断分子的运动速率。
这些实验都为我们揭示了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一些重要特征。
三、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分子运动速率分布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律。
在一定的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
也就是说,大部分分子的运动速率处于某个特定的范围内,而速率特别大或特别小的分子相对较少。
如果我们以分子的速率为横坐标,以具有该速率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就称为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这条曲线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曲线呈现出单峰的形状,峰值对应的速率就是最概然速率。
最概然速率表示在这个温度下,出现概率最大的分子速率。
2、曲线的两侧逐渐下降,但永远不会降为零。
这意味着无论速率多么大或多么小,都有一定数量的分子具有这样的速率。
3、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整体向右移动,最概然速率增大,同时曲线变得更加平坦。
这表明温度升高时,更多的分子具有较高的速率,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四、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为了更精确地描述分子运动速率的分布情况,科学家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vz z
=Cexp[−mvz exp[− (0)v ⋅n(0)vzdvz.∞ C=[m/(kT)]∫ C=[m/(kT)]∫0 vzf(vz)dvz. )dv n(0)vzdvz≠0, (0)v 2/(2kT)]. f(vz)=Cexp[−mvz (2kT)]. )=Cexp[− 再利用分布函数f 再利用分布函数f(vz)的归 一化条件就能确定C的值。 一化条件就能确定C的值。
但是,速度分量vz的分 但是,速度分量v 布函数f 布函数f(vz)应该仅由温度 T决定而与重力场强 g 或 无关。 高度 h无关。高处的 n(h) 之所以会比较小, 之所以会比较小,是由于 低处那些 vz小的分子不能 克服重力场而飞到高处。 克服重力场而飞到高处。
因此,正是分子的 因此, 速度分布决定了其在 重力场中按高度的分 两者密切相关, 布。两者密切相关, 据此可以推导速度分 的分布函数f 量vz的分布函数f(vz).
n(h)=n(0)exp[−mgh/(kT)]. )=n(0)exp[−mgh/(kT)]. mvz
2/2=mgh, 2=mgh,
m≠0, vzdvz=gdh.
在 h=0 处,速度分量 +dv vz 分布在 vz∼vz+dvz 区间 内的分子向上运动的通 量,应该等于在 h 处与 +dh 在h+dh处各种速率分子 向上运动的通量之差。 向上运动的通量之差。
*粒子数布居反转 *负绝对温度 **宇宙的有限与无限 **宇宙的有限与无限 *玻尔兹曼对速度分布 律的推导
玻尔兹曼对 速度分布律 的推导
1876年 1876年,玻尔兹曼提出以 下证明思路:在均匀重力场 下证明思路: 中海拔高度为 h 处的恒温理 想气体的分子数密度n 想气体的分子数密度n(h)为 n(h)=n(0)exp[−mgh/(kT)]. )=n(0)exp[−mgh/(kT)].
n(0)vzf(vz)dvz (0)v )dv =dJ =dJ(0, vz∼vz+dvz) +dv =J0∼∞(h)−J0∼∞(h+dh) +dh =−dJ0∼∞(h) ∞ =−d∫0 n(h)vzf(vz)dvz )dv
=−d{n(0)exp[−mgh d{n(0)exp[− ∞ )dv /(kT)]}∫0 vzf(vz)dvz kT)]}∫ =−n(0)[−mg/(kT)] (0)[−mg/(kT)] ⋅exp[−mgh/(kT)]dh exp[−mgh/(kT)]dh ∞ )dv ⋅∫0 vzf(vz)dvz
*均质大气 *均质大气高度 大气粒子总数 44) (N大气 = 1.0740×10 1.0740× 大气总质量 *大气的总重力势能
*大气的热运动总能量 *世界对初级能源的年消 耗量 **能源问题 **能源问题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大气的温度结构 *大气的均质层 *大气的非均质层 *大气非均质层内 的重力分离现象
∞
现在分布函数f 现在分布函数f(vz)可以 =0(即无重力场) 用于 g=0(即无重力场) 时沿任何方向所选定的 z 换句话说, 轴。换句话说,加上或取 消重力场, 消重力场,都不会影响与 改变分子的速度分布。 改变分子的速度分布。原 来利用重力场只是手段。 来利用重力场只是手段。
绝热指数 γ =cp /cv =1.400
声音传播速度
1/2 c=(γRT/µ) -1 m⋅ m⋅ s
=340.29
大气标高 H=RT/(µg) RT/(
3 =8.4345×10 8.4345×
m
保守力场中微粒按 势能的分布 *热带风暴 *离心法分离核素 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玻尔兹 曼分布律
估算干洁大气粒子 总数时, 总数时,忽略了地面 的凹凸不平所造成的 误差为 42 =3.099866× ∆N=3.099866×10
考虑到地面的凹 凸不平时, 凸不平时,得干洁 大气粒子总数为 N干=N−∆N −∆N 44 =1.06962× =1.06962×10
大气中水分子 的总数为
41 N水=4.35×10 =4.35×
2/(2kT)] (2kT)]
2∫0 f(vz)dvz=1 )dv 1/2 =2C kT/(2m =2C[πkT/(2m)] 1/2. =C(2πkT/m) (2πkT/m) 1/2 f(vz)=[m/(2πkT)] )=[m/(2πkT)] 2/(2kT)]. ⋅exp[−mvz (2kT)]. exp[−
分子摩尔质量
-3 µ=28.9644×10 =28.9644× -1 kg⋅ kg⋅mol
气体质量 气体质量密度 质量密度 p/(RT) ρ =µp/(RT) =1.2250 -3 kg⋅ kg⋅m
分子数密度 n=p/(kT) p/(kT) 25 =2.5470× =2.5470×10 -3 m
第三章 分子热运动 能量和速度 的统计分布律
第三章之二
等温大气 等温气压公式 兰州市区的大气压 *珠穆朗玛峰的大气压 *气压计和高度计
重力场中微粒按高 度的分布 *沙尘暴 *大气污染的治理 **阿伏伽德罗常量 **阿伏伽德罗常量 的测定
*大气标高 *等温大气标高 *等温大气中粒 子的平均高度与平 均重力势能
考虑到地面的凹 凸不平时, 凸不平时,得大气 粒子(含水) 粒子(含水)总数为 N大气=N干+N水 44 =1.0740× =1.0740×10
大气粒子总数为
44 1.0740× 1.0740×10
地球表面上 干洁大气的 典型数据
v
(当g=9.806 65
-2, m⋅ m⋅s
p=101 325 Pa, Pa, T=288.150 K =15.000 °C时)
*标准大气 *估算大气粒子 总数时忽略了地面 的凹凸不平所造成 的误差
用标准大气 模型估算大 气粒子总数
将大气分成一系列同 心球壳, 心球壳,利用标准大气 的数据可以求得每个球 壳里的大气粒子数, 壳里的大气粒子数,然 后求和, 后求和,就能够得到整 个大气的粒子总数。 个大气的粒子总数。
忽略了地面的凹 凸不平时, 凸不平时,得干洁 大气粒子总数为 44 N=1.100620×10 =1.100620×
=n(0)[m/(kT)]exp[−mvz (0)[m/(kT)]exp[−
∞ ∞ ={[m/(kT)]∫ ={[m/(kT)]∫0 vzf(vz)dvz} )dv
2
/(2kT)]vzdvz∫0 vzf(vz)dvz (2kT)]v )dv
⋅n(0)exp[−mvz (0)exp[−
2/(2kT)]v (2k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