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干害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蛀干害虫
蛀干害虫有天牛、木蠹蛾、吉丁虫、小蠹、透翅蛾、螟蛾等。

成虫期补充营养和交尾产卵时暴露外,均隐蔽生活
一、天牛类
鞘翅目天牛科。

天牛在蛀干害虫中占有重要地位,危害健康木或衰弱木,成虫补充营养啃食树皮,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造成生理上和工艺上的损失。

(一)、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oh)
分布广,危害杨柳榆、槭、刺槐、苦楝、桑等,是目前我国杨柳等最主要害虫之一,能造成毁灭性危害。

1、形态:长形,20-35mm,漆黑有光泽,前胸两侧各有一刺状突起,鞘翅肩部光滑,各有白色毛斑20个左右。

卵乳白,长椭圆。

幼虫长筒形,乳白,前胸背板黄白,后半部有“凸”形黄褐色硬化斑纹
2、习性:
河北1年1代或2年1代,以卵及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

6、7月出现成虫,啃食叶片或嫩皮补充营养,5-7天即产卵,多产于2年生枝条上,7月为产卵盛期,椭圆形刻槽,坑道不规则,S形或U形。

(二)桑天牛Apriona germai (Hope)
南北各地均有发生,危害多种林木果树,尤以桑、无花果、毛白杨、构树危害重。

1、形态:体长34-46mm,黑色被黄褐色绒毛,头顶中央有一纵沟,触角各节基半部黑褐,端半部灰白,前胸有横皱纹,有侧刺突,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小颗粒。

卵乳白,幼虫乳白,圆筒形,前胸背板硬化,有3对尖叶状纹,腹部1-7节背面有步泡突。

2、习性:2-3年一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

6月出现成虫,有补充营养习性,U形刻槽,每槽一卵,卵期2周。

坑道通直,多个排粪孔。

成虫啮食桑、柑
橘、苹果、梨、无花果、柳等的树枝及树皮。

幼虫蛀害树干,形
成孔道,使桑树容易衰老、枯死。

(三)青杨天牛Sdperda populnea(Linnaeus)
分布于东北、华北,南至湖北,危害杨柳枝梢,形成纺锤形
虫瘿,以苗木和幼树危害重
1、形态:体长11-14mm,黑色,被黄色绒毛间杂黑色,鞘翅多
点刻,各有4个黄色毛斑。

2、习性: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

3月下旬化蛹,
蛹期20-30天,成虫羽化后经5-8天在5-9mm枝上产卵,马蹄形
刻槽。

卵期7-11天,孵化后10-15蛀入木质部,形成虫瘿。

(四)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
分布于内蒙古、东北、上海。

主要危害杨、柳、桦、枥属、椴属、榆属等植物。

近年危害日益严重,在东北泛滥,大片防护林等被害致死。

1、形态:体长11-22mm,体黑色。

雄虫触角长达鞘翅基部,雌虫触角略短。

额至头顶有2条平行的黄纵纹。

前胸球形隆起,密布不规则细皱脊。

背板具2条不完整的淡黄色斑纹。

鞘翅密布细刻点,具淡黄色模糊细波纹3或4条。

幼虫老熟长30-40mm,黄白,头淡黄褐色,缩入前胸内,前胸背板上有黄褐色斑纹。

2、习性:在沈阳1年1代,10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越冬。

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

成虫活跃,能做短距离飞行。

成堆产卵于老树皮裂缝中。

幼虫孵化后在皮层及木质部群栖蛀道,虫粪不向外排出,外部难于发现。

幼虫逐渐向木质部深处蛀入,形成不规则坑道。

只危害健康木,中老龄树危害重,林缘木、孤立木、粗树皮木危害重。

同一植株,干比径、下部比上部受害重,干径越粗受害越重。

天牛防治:
1、利用假死性人工捕杀成虫,以锤击卵或幼龄幼虫,钩杀幼虫
2、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适地适树,选育抗虫品种;进行多数种合理配置,,设置诱饵树(复叶槭、合作杨等)、高抗树种(新疆杨等)、免疫树种(白蜡、刺槐、臭椿等);剪除被害枝梢,防蛀入大枝,或早期伐除零星被害木;伐除严重被害木及时运出林外水浸或熏蒸。

3、化学防治:
毒杀幼虫:毒签(磷化锌和草酸)或毒泥堵孔,或80%敌敌畏500X注入虫孔,或用磷化铝片塞入虫孔熏;或用棉签蘸白僵菌和BT(1:1)插入虫孔。

树干涂白防止天牛产卵:石灰10kg、硫磺1kg、盐10g、水20-40kg。

用50%杀螟松乳油、40%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200X,喷树干
4、保护天敌,招引啄木鸟。

二、白杨透翅蛾Parathrene tabniformis Rottenberg
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危害各种杨柳。

1、形态:体长11--22mm翅展22--38mm,头半球形,下唇须基部黑色,密布黄色绒毛;头和胸部之间有橙黄色鳞片围绕;前翅狭长,黑褐色,中室和后缘略透明;后翅全部透明;腹部青黑色,有5条橙黄色环带。

幼虫体长30-33mm,淡红至黄白,臀节背面有2个深褐色翘起的钩,趾钩单序二横带,臀足为单序横带。

2、习性:1年一代,以幼虫在枝干虫道内越冬。

成虫白天活动,幼虫在小枝上形成纺锤形虫瘿,,蛹壳留在羽化孔处。

防治方法:
1、及时剪除虫瘿,集中销毁。

毛白杨、银白杨抗性差,大官杨、沙蓝杨、小青杨等抗性强,营造混交林。

2、幼苗被害后,可见侵入孔处排出虫粪和木屑,可用刷子蘸50%杀螟松乳油40倍液,或50%磷胺乳油40—60倍液,在被害处1—2厘米范围内涂一环状带,以毒杀幼虫。

3、用防虫锥在虫瘿上3—5厘米处钻孔,然后用磷化铝颗粒剂堵孔,或40%氧化乐果或敌敌畏50倍液注入蛀孔内杀虫,效果良好。

还可用敌敌畏棉球堵塞虫孔,毒杀侵入的幼虫。

三、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
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新疆、云南等地。

筑坑于松树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坑道一般为一上两下的复纵坑。

寄主:落叶松,红松,云杉。

1、形态:成虫体黑褐色,有光泽,体长4.4-6.3mm,
呈圆柱状。

鞘翅凹面两侧各有4个齿,其中以第
三齿最大,第2、3齿之间无共同的基部,且间距
大。

2、习性: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年1代,主要以成虫
在枯枝落叶层、伐根和贮木场原木的皮下越冬。

一般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
全部飞出,成虫有在原坑道或新蛀道内有补充营养的习性。

危害全株,其坑道为复纵坑,很
长,在立木上为一上两下。

子坑道为横向。

每年成虫先蛀侵入孔,在树皮下筑交配室。

在树干上以胸高2米范围内最多。

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 云杉八齿小蠹与落叶松八齿小蠹之间的区别是:云杉八齿小蠹额下面中央有瘤,鞘翅斜面第一齿细小,第1和2齿间距离最大,鞘翅末端斜面凹面蜡膜状;而落叶松八齿小蠹则为额下面中央无瘤,鞘翅斜面第一齿不小,第2和3齿间距离最大,鞘翅末端斜面正常光亮。

防治方法:
1. 营林防治在该虫发生区卫生伐,清除虫害木,处理伐根,消灭虫源基地及其滋生条件。

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提高树木生长势,保持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增强林木本身的抗虫能力。

2. 饵木诱杀在清理林内卫生之后,可设饵木诱杀成虫,一般每公顷设2-3处,每处设3-5根饵木。

在新成虫羽化前,用1∶500倍20%菊马乳油或80%敌敌畏等药剂喷干;或用硫酰氟、磷化铝等药剂熏蒸及剥皮处理均可达到90%以上的杀虫效果。

3. 化学防治可在该虫离开越冬处前喷洒100倍的敌百虫、20%菊马乳油喷洒越冬处,均可收到良好杀虫效果。

在该虫扩散前可用20%灭杀死、速灭杀丁等药剂喷6m以下树干,可防止该虫侵入。

4. 生物防治该虫主要天敌有红胸郭公虫(Thanasimus substriatus)、褐小茧蜂(Coeliodes sp.)及寄生微生物等总杀虫率可达30%-40%,在防治中应注意保护天敌。

四、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e
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主要为杨、柳。

1、形态:成虫黑褐或暗红褐色,全体密被灰褐色鳞片,其间散布白色鳞片形成若干不规则的横带。

前胸背板两侧,鞘翅后端1/3处及腿节上的白色鳞片较密,并混杂直立的黑色鳞片簇。

喙弯曲,中央具1条纵隆线。

2、生活习性:
该虫在我国一年发生一代,以卵或初孵幼虫在枝干韧皮部或木质部越冬,第二年5月中旬才开始活动,卵也相继孵化。

主要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取食为害,蛀孔处常常有红褐色的树液流出,虫道也如油浸状,并且该处的树皮常常裂开,形如刀砍状,有时树皮脱落形成伤疤。

成虫具假死性,成虫羽化后在嫩枝或叶片上取食补充营养。

卵产于叶痕,树皮裂缝或皮孔的木栓层中,产卵前先咬1个产卵孔,每孔产卵1粒并排泄黑色分泌物将孔口堵住。

防治措施:
1、杨干象主要依靠苗木传播,因此必须加强检疫,特别是杨树苗的调入或调出检疫工作。

2、对于非疫区发现有虫,就地剥皮或用溴甲烷或硫酰氟熏蒸处理,用药量30g/ml,在20℃温度下熏蒸48h,处理合格后方可调运。

对严重被害的树干,应沿根际处伐除并烧毁。

如果条件许可,可利用成虫假死性,于早晨震动树干,捕杀震落的成虫。

3、对带有杨干象越冬幼虫或卵的苗木可在春季掘苗、起运前,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久效磷乳油50-1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200倍液向树干进行全面喷洒。

4、发现携带有2-3龄幼虫的苗木,可用4.9%氧化乐果微胶囊剂、2.5%溴氰菊酯LD缓释膏,2.5%溴氰菊酯BD缓释膏和25%灭幼脲Ⅲ号油胶悬剂点涂坑道表排粪处。

老龄幼虫或蛹期宜采用56%磷化铝片剂,放入虫孔道内,每孔0.05g并进行密封虫口或用40%乐果柴油(1∶9)液剂涂虫孔。

五、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Cossus cossus orientalis Gaede
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山东,主要危害杨柳榆,也危害丁香、槐树等。

1、形态:雌虫体长30-37mm,雄虫较小,色暗,体粗壮,灰褐,多毛,前翅散布许多黑褐色横纹,中足胫节有1对距,后足胫节有2对距。

幼虫粉红,头部小,黑色,前胸背板深黄,有倒凸字型黑纹。

2、习性:2年一代,以幼虫在树干(第一年)和土中(次年,幼虫老熟后入土)。

6月出现成虫,有趋光性,产卵于4cm以上粗枝树皮粗糙处。

幼虫孵化后蛀入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广阔连通坑道。

防治方法:
1、林业技术措施选育抗性品种,如树皮光滑的毛白杨、欧美杨等。

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避免在木蠹蛾产卵前修枝,剪口要平滑,防止机械损伤,或在伤口处涂防腐剂。

2、灯诱成虫或性引诱剂诱粘。

3、化学防治喷雾防治初孵幼虫,50%倍硫磷乳油、50%久效磷乳油1000-1500X;药剂注射虫孔,50%久效磷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300-500X注入虫孔;磷化铝片剂熏蒸。

芳香木蠹蛾
发布时间:2008-8-15 14:19:39 浏览人数:46
芳香木蠹蛾
类别
虫害
形态特征
芳香木蠹蛾(Cossus cossus Linnaeus),属鳞翅目木蠹蛾科,主要分布于上海、山东、东北、华北、西北。

主要危害杨、柳、榆、槐树、白蜡、栎、核桃、苹果、香椿、梨等。

为害特点幼虫蛀入枝、干和根颈的本质部内为害,蛀成不规则的坑道,造成树木的机械损伤,破坏树木的生理机能,使树势减弱,形成枯梢或枝、干遇风折断,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4~40 mm,翅展80 mm,体灰乌色,触角扁线状,头、前胸淡黄色,中后胸、翅、腹部灰乌色,前翅翅面布满呈龟裂状黑色横纹。

卵近圆形,初产时白色,孵化前暗褐色。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80~100 mm,初孵幼虫粉红色,大龄幼虫体背紫红色,侧面黄红色,头部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淡黄色,有两块黑斑,体粗壮,有胸足和腹足,腹足有趾钩,体表刚毛稀而粗短。

蛹长约50 mm,赤褐色。

发生危害
发生规律华北地区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木的木质部或土里过冬。

在土里过冬的老熟幼虫于次年4、5月份化蛹,5、6月份成虫羽化外出,成虫有趋光性,产卵于树皮裂缝或根际处,卵成块状,50至60为一块。

5、6月间幼虫孵化,常10余头小幼虫群集钻入树皮蛀食为害,在树木裂缝处排出均匀细小的褐色木屑。

幼虫先在树皮下蛀食,长大后便蛀入木质部。

10月下旬幼虫在木质部的隧道里过冬,翌年4月继续为害,一般向上蛀食者多。

第二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老熟幼虫爬出隧道到树木附近根际处、杂草丛生的土梗、土坡等向阳干燥的土壤里结茧过冬。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伐除虫源树并及时烧毁,结合秋季整形修剪,锯掉有虫枝烧毁。

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

3、树干涂白:用树干涂白涂剂防止成虫产卵为害。

4、喷雾防治:对尚未蛀入树干内的初孵幼虫,可用50%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乐果乳油1500倍液,5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3000~5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毒杀,效果均好。

5、磷化铝熏杀:用磷化铝片剂堵塞虫孔,熏杀根、干内幼虫,将磷化铝片剂(每片3.3克)1/20或1/30片(即每虫孔0.11克或0.165克),填入树干或根部木蠹蛾虫孔内,外敷粘泥,熏杀根、干内幼虫(同时可杀天牛幼虫),杀虫率均能达到90%以上。

6、对于做绿化的树木,在早春季节可以使用呋喃丹根部埋施,持效期达半年。

7、注意保护和利用啄木鸟等天敌。

椰心叶甲
发布时间:2008-8-13 15:15:52 浏览人数:38
椰心叶甲
类别
虫害
形态特征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属鞘翅目叶甲总科铁甲科。

别名红胸叶虫、椰子扁金花虫、椰子棕扁叶甲、椰子刚毛叶甲。

主要危害椰子、西谷椰子、
大王椰子、华盛顿椰子、亚历山大椰子、雪棕、槟榔、棕榈、卡喷特木、鱼尾葵、假槟榔、山葵、刺葵、蒲葵、散尾葵、省藤等。

其中椰子是最主要的寄主。

分布椰心叶甲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现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群岛及东南亚。

也括中国(台湾、香港)、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萨靡亚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新赫布里底群岛、俾斯麦群岛、社会群岛、塔西提岛、关岛、马来西亚、斐济群岛、瓦努阿图、新加坎、法属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马尔代夫。

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韩国、泰国等。

危害症状:
椰心叶甲以成虫、幼虫2种虫态危害寄主尚未展开和初展开的心叶,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

该虫幼虫孵化后,沿箭叶叶轴纵向取食叶片的薄壁组织,在叶上留下与叶脉平行、褐色至深褐色的狭长条纹,严重时食痕连成坏死斑,叶尖枯萎下垂,整叶坏死,导致树势减弱、果实脱落、茎干变细,直至植株死亡。

成虫一般产卵于棕榈科植物未展开的心叶,卵上常覆盖排泄物或嚼碎的叶片。

形态特征
成虫,体细扁。

鞘翅宽约2.0mm。

触角粗线状,头中间部分宽过于长。

前胸背板红黄色,长宽相当,刻点粗而排列不规则,数量超过100。

鞘翅有时全为红黄色,有时后面部分(比例变化较大)甚至整个全为蓝黑色,刻点大多窄于横向间距,刻点间区除两侧和末梢外较平。

卵:椭圆形,褐色,长1.5mm,宽1.0mm。

卵的上表面有蜂窝状扁平凸起,下表面无此构造。

蛹:和幼虫相似,但个体稍粗,出现翅芽和足腹末仍保留1对卡钳状突起,但基部的气门开口消失。

幼虫:成熟幼虫体扁平,乳白色至白色。

头部隆起,两侧圆,前胸和各腹节两侧有一对刺头侧突,腹9节,因第8节和第9节合并,在末端形成一对内弯的钳状尾突,实际只可见8节,腹第8节侧突长小于尾突宽,两尾突外侧在基部大部分近乎平行,尾突逐渐尖细。

生活习性椰心叶甲每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

卵期为3-6d,孵化率92.5%,幼虫期为30-40d,预蛹期3d,蛹期6d;成虫期可达220d。

雌成虫产卵前期1-2月,每雌虫可产卵约100多粒。

从卵至成虫约为50天。

产卵前期18天,成虫有的每天都产卵,有的隔1-5天产一次卵,每次产卵多为1-2粒,最多6粒。

卵产在取食心叶而形成的虫道内,3-5个一纵列,卵和叶面粘联固定。

成虫惧怕阳光,白天多缓慢爬行,但早晚趋于飞翔。

具有一定的飞翔能力,有资料记载可飞翔300-500米,可靠飞行或借助气流进行一定距离的自然扩散。

远距离传播是借助于各个虫态随寄主(主要是种苗、花卉)调运而人为传播。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新的椰心叶甲疫情发现后,要严密封锁疫区,禁止一切棕榈科植物的调运,禁止范围包括有疫情的县内、县与县之间和省际之间的调运。

2、保护利用天敌用椰心叶甲的天敌,寄生蜂——姬小蜂和啮小蜂进行防治。

姬小蜂释放法椰甲截脉姬小蜂晴天早晨或傍晚释放,每200平方米挂一个放蜂器,每个放蜂器放2天后将要出蜂的椰心叶甲寄生幼虫50头。

一个月后补充50头,连续3次。

啮小蜂释放法啮小蜂可于晴天早晨或傍晚释放,每200平方米挂一个放蜂器,每个放蜂器里,放2天后将要出蜂的椰心叶甲寄生蛹20头。

一个月后补充20头,连续3次。

挂放蜂器时,放蜂器可高可低,但放蜂器周围不要有任何枝叶,同时放蜂器悬挂线基部抹矾士啉,以免蚂蚁侵入。

3、生物防治:绿僵菌施用法晴天的早、晚,进行树冠心部洒药,一株树施药一包,该药包三分之二的绿僵菌粉剂均匀施于心叶及周边的1至2片新叶的中上部,主要用于灭杀棕榈科植物中上部的椰心叶甲。

三分之一的绿僵菌粉剂均匀施于心叶基部,用于杀死基部的椰心叶甲。

施药时最好避免干旱、高温和烈日当头的时间进行。

4、药剂防治:树高1米以下的植株,晴天,先用高效氯氰菊脂、溴氰菊脂、毒死蜱或吡虫啉等化学农药1000倍液全株喷雾,喷至药液下滴为止,杀死成虫,防止成虫受扰后逃逸,然后拔除集中烧毁。

树高1米以上的植株,晴天,先用高效氰菊脂、溴氰菊脂、毒死蜱或吡虫啉等化学农药1000倍液全株喷雾,喷至药液下滴为止,杀死成虫,防止成虫受扰后逃逸,然后锯除生长点以上部分集中烧毁。

植株生长点以上部分锯除后,在心叶上塞入椰甲清粉剂一包。

5、椰甲清挂包法如植株危害严重,心叶上部可发现20头以上的成虫活动,则该树挂药两包,一包置于第二片新叶(即未展开的心叶旁的叶片)上部,然后再用叶片将新叶或未展开心叶捆绑在一起,用于杀死叶片上部的害虫;另一包置于该叶片的基部,塞入该叶片与心叶之间,用于杀死藏于心叶中的幼虫、成虫和卵。

如心叶上部未发现成虫或成虫少于20头,则该树用药一包,该药包置于新叶基部。

挂药包法,须在药包上部淋水,使药包充分湿润为止。

挂药包时务必把挂包线与叶梗捆绑固定,以免被风吹掉。

6、根部埋药法早春季节结合浇水在寄主植物(用于绿化的植物)根部埋施呋喃丹进行防治。

红棕象甲
发布时间:2008-8-12 17:22:55 浏览人数:40
红棕象甲
类别
虫害
形态特征
红棕象甲,又名锈色棕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是一种外来高危性检疫害虫,在东南亚地区严重危害椰子、油棕等棕榈科植物。

主要危害椰子、油棕、枣椰、糖棕、甘蔗、龙舌兰。

以幼虫蛀食茎干内部及生长点取食柔软组织,造成隧道,导致受害组织坏死腐烂,并产生特殊气味,严重时造成茎干中空,遇风很易折断。

为害症状幼虫钻进树干内部,取食柔软组织,使树干成仅残留破碎纤维的空壳。

茎杆顶端渐次变细,叶色变黄,树冠缩小,生长势衰弱,受害严重的植株可导致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红褐,体壁坚硬,体长30毫米至34毫米,头部延长成管状,咀嚼式口器,口器着生于头管先端;触角膝状,端部数节膨大,着生于头管前部侧端。

卵长圆形,头端暗红色。

幼虫体肥胖弯曲,无足,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至60毫米,蛹为离蛹。

发生危害
生活习性雌虫每次产卵百粒。

幼虫期为14天至28天,刚羽化成虫先在蛹内停留8天至14天后才会钻出取食,并繁殖下一代。

每年4月至10月为虫害盛期,幼虫孵出后即从伤口或生长点侵入,成虫具有迁飞性、群居性、假死性,常在晨间或傍晚出来活动。

防治难点:
1.隐蔽性,红棕象甲大多从生长点侵入危害,蛀食,造成隧道,导致被害组织很快坏死腐烂。

而不少棕榈科植物在叶片发黄前很难发现被危害,一旦发现心叶发黄枯死,生长点及附近的茎干已坏死腐烂,严重时已无法挽救。

2.难度大,有不少棕榈科植物长得比较高大,而危害部位多在生长点,喷药时操作难度大,灌药防治难度更大。

药物难渗透,红棕象甲在化蛹前结茧,茧很厚,加上其在蛀食棕榈科植物时排出树屑、虫粪等3.堵住洞口,灌药时药液很难渗透到虫茧并浸泡虫蛹,因而红棕象甲的蛹还能存活,下一代又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在棕榈科植物调运前,仔细清查茎干是否被红棕象甲蛀食,防止引入有虫植株。

2、人工防治对于晨间或傍晚出来活动的成虫,可利用其假死性,敲击茎干将其振落捕杀。

涂封孔穴针对成虫喜欢在植株上的孔穴或伤口产卵的习性,可用沥青涂封或用泥浆涂抹,防止成虫产卵。

3、清除被害植株发现严重被害的植株,应立即挖除,避免成虫羽化后外出扩散繁殖。

4、药物防治在4月至10月的虫害盛期,定期喷药,杀死虫卵。

对于在茎干中危害的成虫。

先用长铁钩将堵在受害植株虫孔的粪便或树屑钩出,用乐果或氯氰菊酯500倍液进行整株淋灌,让药液浸透到茎干内杀死害虫(灌药时如有成虫或幼虫从虫孔爬出,立即捕捉集中烧毁),每7天进行一次。

然后在其叶鞘和心芽处放置5至8个用乐果200倍液浸泡的海绵药袋,每15天重新浸泡后再放。

也可在棕榈科植物的生长点放置15克呋喃丹小包,防止害虫从生长点入侵。

5、根部埋药平时可结合根部施肥埋入呋喃丹,使植株吸收足量的呋喃丹以达到预防作用。

臭椿沟眶象
发布时间:2008-8-4 18:09:42 浏览人数:69
臭椿沟眶象
虫害
臭椿沟眶象又名椿小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昆虫。

主要蛀食危害臭椿和千头椿。

初孵幼虫先危害皮层,导致被害处薄薄的树皮下面形成一小块凹陷,稍大后钻入木质部内危害。

沟眶象常与臭椿沟眶象混杂发生。

幼虫主要蛀食根部和根际处,造成树木衰弱以至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5毫米左右,宽4.6毫米左右。

黑色或灰黑色。

头部有小刻点,前胸背板及鞘翅上密被粗大刻点。

前胸几乎全部、鞘翅肩部及后端部密被雪白鳞片。

卵长圆形,黄白色。

幼虫长10至15毫米,头部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每节背面两侧多皱纹。

蛹长10至12毫米,黄白色。

沟眶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同臭椿沟眶象形态近似,但体形稍大。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 2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或土内越冬。

翌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化蛹,6—7月成虫羽化,7月为羽化盛期。

幼虫为害4月中下旬开始,4月中旬—5月中旬为越冬代幼虫翌年出蜇后为害期。

7月下旬—8月中下旬为当年孵化的幼虫为害盛期。

虫态重叠,很不整齐,至10月都有成虫发生。

成虫有假死性,羽化出孔后需补充营养取食嫩梢、叶片、叶柄等,成虫为害1个月左右开始产卵,卵期7—10天,幼虫孵化期上半年始于5月上中旬,下半年始于8月下旬—9月上旬。

幼虫孵化后先在树表皮下的韧皮部取食皮层,钻蛀为害,稍大后即钻入木质部继续钻蛀为害。

蛀孔圆形,熟后在木质部坑道内化蛹,蛹期10—15天。

受害树常有流胶现象。

与此虫合并发生的还有“沟眶象”。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禁调入带虫植株;清除严重受害株及时烧毁。

2、7月是成虫集中发生期由于成虫多集中在树干上,从根茎起向上下均有分布。

由于该虫不善飞翔,可人工捕捉成虫。

化学药剂可采用90%敌百虫晶体、75%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倍液。

3、用螺丝刀挤杀刚开始活动的幼虫。

4月中旬,逐株搜寻可能有虫的植株,发现树下有虫粪、木屑,干上有虫眼处,即用螺丝刀拨开树皮,幼虫即在蛀坑处,极易被发现。

这项工作简便有效,只是应该提前多观察,掌握好时间,应在幼虫刚开始活动,还未蛀入木质部之前进行。

4、药杀幼虫:在幼虫为害处注入 80%敌敌畏50倍液或40%久效磷100倍液,并用药液与粘土和泥涂抹于被害处。

还可试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3~5倍液树干涂环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