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5.2伶官传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伶官传序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写给秋天 佚名 寂然的夜万籁无声,将睡未睡之际,窗外忽然响起了“唧唧”的虫鸣, 不似白昼的蝉鸣那么尖锐,也不像傍晚的蛙鸣那么嘈杂。“唧 唧”“唧唧”的虫声此起彼伏,婉转柔和,富有节奏,它们是秋天的精灵。 暗夜中我想象不出它们的模样,据说这种秋虫生命十分短暂,朝 生暮死。若真是这样,今夜的鸣叫,该是一曲挽歌了。这些小可爱 让人无端生出怜惜和一丝敬意,它们唱着歌和这个世界告别,同时 用歌声告知这个世界,秋天到了。 万物有灵,而这灵一定是被一颗心包裹着的,即使草芥一般的秋 虫,也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歌。
-3-
伶官传序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1.注字音 加点字 伶.官
锦囊.
仇雠.
读音 líng náng chóu
加点字 乱者四应. 困于所溺.
读音 yìnɡ nì
-4-
伶官传序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自主赏析
-1-
伶官传序
-2-
伶官传序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2.解多义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岂独.伶人也哉
独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动词,告诉 动词,祭告 动词,报告、禀告 副词,只有 形容词,独特 副词,难道
-13-
伶官传序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 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 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 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18-
伶官传序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5-
伶官传序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辨活用 (1)一夫夜.呼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装 (3)忧劳可以兴.国 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 4.分古今
-15-
伶官传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正反对比,说理鲜明 《伶官传序》采用正反对比推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使读者读 后深感道理确凿。
文章开篇采用反诘句式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 人事哉!”然后依据史实对比推理,自然得出结论:晋王临终授矢庄宗, 告以遗恨,叮嘱庄宗不忘世仇,实现遗愿。是时,庄宗重任在肩,兢兢 业业,用兵时负矢直前,唯恐有负先王,终于获得成功;及至如愿以偿, 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致政纲倾颓,衰败随之。文章以 成功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失败时“士卒离散”“泣下 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十分鲜明地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对此,作 者并未直陈己见,而是用反诘句式予以表达:“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揣测之中饱含感慨,增强了感染力。 文章到此,本可结束,但作者又用古训“满招损,谦得益”,追本求源,指 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照应上文,揭示了人事的含义。 最后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 哉?”着眼于历史教训,收束全文。
-9-
伶官传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几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 参考答案:(1)紧接这句话作者首先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 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 据。 (2)第2段叙述晋王三矢的事例,第3段从庄宗极盛时和极衰时两种 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 “人事”的内涵。 (3)第4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由 此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原庄宗之所.以.得 古义:……的原因。
天下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方其系燕父子以 古义:绳索。
组.
今义:组织或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
-6-
伶官传序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5.明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结构后置句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省略句 6.积名句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 《伶官传序》)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014·湖北高考)
-14-
伶官传序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有 些文不对题?
参考答案:不是,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 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 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 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 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 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10-
伶官传序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2.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强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参考答案: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这样强调既可以 扣住题目,又可以使事理推而广之,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 遍性: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 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 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 历史教训,意味深长。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8-
伶官传序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2.主旨归纳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 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 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12-
伶官传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1)语言委婉,气势充沛。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 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 文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发人深思;多用对称语句, 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 各种句式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 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 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 继而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 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 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17-
伶官传序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是秋天了。清晨的风带着宜人的清爽,阳光不似前些日子火辣辣、 亮晃晃地让人四处躲闪,而是蜜一般透过窗户上的栅栏涂抹在雪白 的墙壁上,给人亲近的愿望。洗漱间被这金色的阳光照得通体透亮, 垂直挂着的发梳底端,几根落发挂在肩头,摇摇欲坠,它们是另一个 秋天的见证。林荫小道上,一片落叶以和落发同样的姿势飘摇而下, 借着风力不偏不倚落在我的手上。落叶锯齿的边缘是枯褐色的Hale Waihona Puke 像 痊愈过后细细的伤痕。-7-
伶官传序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1.文脉图解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后唐庄宗史实
论证:
例 得:成则由人 失:败亦由人
理 盛: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衰: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 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发动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 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朝廷军队大败。庄宗亲征 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庄宗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一 百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 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11-
伶官传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二】 感受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论证方法 1.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1)例证法。本文论点来自史据,在论证时又重点通过“晋 王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 “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使人 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 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2)对比论证法。全文以“盛”“衰”二字贯串始终,从“盛”“衰”两个方 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 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 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 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 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杂志上一个中年人的感悟短文十分漂亮、隽永。中年人的心境 其实就像这浅浅的秋,热烈中有一抹妥协和内敛。像一条出了山涧 的溪流,注入平原的河道,不再跌跌撞撞,不再奔突跳跃,视野变得很 宽,心胸变得豁达。行走在秋天,对于生活和事业,有了一份释怀的 从容。对于心爱的人,不求全责备,唯在心里祈祷平安幸福。对于 所得不求完美,对于付出不问结果。
伶官传序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写给秋天 佚名 寂然的夜万籁无声,将睡未睡之际,窗外忽然响起了“唧唧”的虫鸣, 不似白昼的蝉鸣那么尖锐,也不像傍晚的蛙鸣那么嘈杂。“唧 唧”“唧唧”的虫声此起彼伏,婉转柔和,富有节奏,它们是秋天的精灵。 暗夜中我想象不出它们的模样,据说这种秋虫生命十分短暂,朝 生暮死。若真是这样,今夜的鸣叫,该是一曲挽歌了。这些小可爱 让人无端生出怜惜和一丝敬意,它们唱着歌和这个世界告别,同时 用歌声告知这个世界,秋天到了。 万物有灵,而这灵一定是被一颗心包裹着的,即使草芥一般的秋 虫,也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歌。
-3-
伶官传序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1.注字音 加点字 伶.官
锦囊.
仇雠.
读音 líng náng chóu
加点字 乱者四应. 困于所溺.
读音 yìnɡ nì
-4-
伶官传序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自主赏析
-1-
伶官传序
-2-
伶官传序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2.解多义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岂独.伶人也哉
独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动词,告诉 动词,祭告 动词,报告、禀告 副词,只有 形容词,独特 副词,难道
-13-
伶官传序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 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 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 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18-
伶官传序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5-
伶官传序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辨活用 (1)一夫夜.呼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装 (3)忧劳可以兴.国 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 4.分古今
-15-
伶官传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正反对比,说理鲜明 《伶官传序》采用正反对比推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使读者读 后深感道理确凿。
文章开篇采用反诘句式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 人事哉!”然后依据史实对比推理,自然得出结论:晋王临终授矢庄宗, 告以遗恨,叮嘱庄宗不忘世仇,实现遗愿。是时,庄宗重任在肩,兢兢 业业,用兵时负矢直前,唯恐有负先王,终于获得成功;及至如愿以偿, 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致政纲倾颓,衰败随之。文章以 成功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失败时“士卒离散”“泣下 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十分鲜明地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对此,作 者并未直陈己见,而是用反诘句式予以表达:“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揣测之中饱含感慨,增强了感染力。 文章到此,本可结束,但作者又用古训“满招损,谦得益”,追本求源,指 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照应上文,揭示了人事的含义。 最后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 哉?”着眼于历史教训,收束全文。
-9-
伶官传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几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 参考答案:(1)紧接这句话作者首先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 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 据。 (2)第2段叙述晋王三矢的事例,第3段从庄宗极盛时和极衰时两种 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 “人事”的内涵。 (3)第4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由 此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原庄宗之所.以.得 古义:……的原因。
天下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方其系燕父子以 古义:绳索。
组.
今义:组织或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
-6-
伶官传序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5.明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结构后置句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省略句 6.积名句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 《伶官传序》)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014·湖北高考)
-14-
伶官传序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有 些文不对题?
参考答案:不是,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 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 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 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 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 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10-
伶官传序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2.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强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参考答案: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这样强调既可以 扣住题目,又可以使事理推而广之,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 遍性: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 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 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 历史教训,意味深长。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8-
伶官传序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2.主旨归纳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 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 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12-
伶官传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1)语言委婉,气势充沛。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 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 文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发人深思;多用对称语句, 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 各种句式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 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 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 继而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 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 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17-
伶官传序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是秋天了。清晨的风带着宜人的清爽,阳光不似前些日子火辣辣、 亮晃晃地让人四处躲闪,而是蜜一般透过窗户上的栅栏涂抹在雪白 的墙壁上,给人亲近的愿望。洗漱间被这金色的阳光照得通体透亮, 垂直挂着的发梳底端,几根落发挂在肩头,摇摇欲坠,它们是另一个 秋天的见证。林荫小道上,一片落叶以和落发同样的姿势飘摇而下, 借着风力不偏不倚落在我的手上。落叶锯齿的边缘是枯褐色的Hale Waihona Puke 像 痊愈过后细细的伤痕。-7-
伶官传序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Z Y K 走进新课 OUJINXINKE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1.文脉图解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后唐庄宗史实
论证:
例 得:成则由人 失:败亦由人
理 盛: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衰: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 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发动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 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朝廷军队大败。庄宗亲征 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庄宗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一 百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 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11-
伶官传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二】 感受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论证方法 1.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1)例证法。本文论点来自史据,在论证时又重点通过“晋 王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 “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使人 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 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2)对比论证法。全文以“盛”“衰”二字贯串始终,从“盛”“衰”两个方 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 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 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 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 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杂志上一个中年人的感悟短文十分漂亮、隽永。中年人的心境 其实就像这浅浅的秋,热烈中有一抹妥协和内敛。像一条出了山涧 的溪流,注入平原的河道,不再跌跌撞撞,不再奔突跳跃,视野变得很 宽,心胸变得豁达。行走在秋天,对于生活和事业,有了一份释怀的 从容。对于心爱的人,不求全责备,唯在心里祈祷平安幸福。对于 所得不求完美,对于付出不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