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权继振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
权继振
(蚌埠医学院外文教研室,安徽蚌埠 233030)
摘要: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全球文化也日趋多元。
而在世界文学上,英美文学又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和学习英美文学。
本文通过介绍英美文学中的人文主义,英美文学中的理性主义以及英美文学中的黑色幽默,深入分析了英美文学与个人人生、社
会发展以及作家之间的联系,并对学习英美文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美;文学;精神价值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199-02
东西方文化存有差异,而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与它的文化特征是息息相关的,文学能
借助于语言去反映其所承载的文化特征。
因此,我们可以透过研究英美文学,去发掘西方世界
的精神价值,使得我们拥有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更好地促进东西方交流。
一、英美文学中人文主义的价值
研究英美文学,我们不难发现英美文学中所呈现的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自己本身价值的
追求,它强调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相容性,人类价值与精神的沉淀正是人文精神演变而来的。
(一)英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
英国文学的发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成百上千的优秀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对
世界英语文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中莎士比亚可谓是世界级的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无疑是
英国文学的典范,对世界英语文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
研究他的文学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
是一个人文主义作家,他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本质是解放“人”,即人应
该有独立意识和主观意识。
薄伽丘等人强调的人文精神只是身体的解放,层次较低,而莎士比
亚则认为人是“万物的凌长,宇宙的精华”,拥有复杂情感,应该摆脱宗教神学的枷锁,追求
心灵的解放,重视今生而非来世。
以《哈姆雷特》为例,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是一个有
着爱恨情仇的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为了心灵的自由,他敢于与国王克劳狄斯长期斗争,
与之前的文学家所塑造的形象相比,哈姆雷特这个形象显得更为丰富和真实。
在哈姆雷特这个
角色身上,我们能清楚看到当时英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但正如莎士比亚所揭示的那样,哈姆雷特的思索多于行动,剖析偏于哲理。
导致他最后成了一
个悲剧人物。
因此,莎士比亚觉得人要通过实际的奋斗举措,才能实现理想的思想。
哈姆莱特
的反抗和国王克劳狄斯的残暴凸显出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他批判封建贵族以牺牲人民而
争权夺利,并认为只要改善人的道德就能产生明君,构建理想的社会。
另外,莎士比亚还极力
颂扬人世间的真挚感情,提倡纯洁的爱情。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
是一部文艺复兴晚期富有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
它诠释了人性中最真最纯的情与爱。
在
封建思想盛行的中世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君王们善用后代来“保存”自己,而不愿为后代放弃自己。
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自然而然地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有着人文思想的莎士比亚对此持强烈批判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放弃你自己吧,唯此
才能保存你自己。
”他认为后代才是人们永生的希望[1]。
而爱情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迫切需要,是黑暗势力无法抹杀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虽是旧时代的悲剧,却为一个全新的时代拉开了
帷幕,人们的自我意识自此觉醒,后继的青年人不会再重蹈他们的覆辙。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
思想虽然有阶级的局限性,不能站在阶级斗争的高度去认识社会现象,但在扼杀人性的封建社会,莎士比亚能发现美好的人性,倡导人文精神,也不失为一种思想的进步。
对于人文主义,不少莎士比亚之后的文学家也作了深入研究。
约翰·弥尔顿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敢于摆脱世俗的束缚,还倡导使用多种方式去认知事物。
以《失乐园》为例,在这
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敢于挑战上帝的魔鬼形象:“他握有雷霆,确实强大,谁知道这凶恶的武器竟威力无比呢?可是,那强有力的威力,那胜利者的狂暴,都不能叫我沮丧,虽然外表的光环消失了,但不移的信念和岸然的骄矜决不转变”。
此番言论出自魔鬼之口,表面上看好像是作
者在亵渎上帝。
而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很尊重上帝的,作者并没有反抗上帝的意思,作者只是
借魔鬼之口来表达自己对国王复辟的愤怒和内心的苦闷。
(二)美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
相比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的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封建贵权的束缚,美国文学作品中所呈现
出的人文精神的特点是追求个性和精神的解放[2]。
如美国民族诗人华尔特·惠特曼将自己的诗歌结集取名为《草名集》,其中“草”代表着一切平凡的人事,也代表惠特曼自己对民主和自
由的期许。
惠特曼的诗歌中有着“自我”的色彩,不过,诗中的“自我”并非诗人自己,而是
美利坚人民。
正如他在《我自己的歌》中写道:“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承担的你也
将承担,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诗人通过“自我”来赞扬众多建设美洲大
陆的劳动人民,抒发出一种大“我”的胸怀和气魄。
他的作品始终围绕民主精神,颂扬民主主
义先进思想,赞美自然人的价值观和人间真挚的情感。
而有着“美国莎士比亚”之称的小说家
赫尔曼·梅尔维尔,毕生致力于撰写冒险小说。
他认同邪恶的普遍性,对社会的进步持悲观态度,作品中常常带有悲剧的色彩。
如他通过在《巴特尔比:一名抄写员》一文中描写巴特尔比
的无声抗争,对超验主义的乐观主义理论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任何事物的性质
都不是绝对的。
爱默生所信奉的超验主义乐观精神对庞大社会中的个人的发展并没有实质的作用,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根本无法与社会抗衡[3]。
二、英美文学中理性主义的价值
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是英美文学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在作品
中深入分析了当时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与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因此产生的精神隐患[4]。
以作品《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为例,“心碎”一词正是很多现代人心灵的真实写照。
对于处于崩
溃边缘的现代人来说,内心所受到的折磨比肉体上的痛苦危害更大。
作者通过描写美国工业后
期社会的消费情况,极力地抨击了“把消费作为重心”的消费主义。
再如作品《赫索格》,它
向人们揭示了工业社会后期扭曲的物质化,人们为追求功名利禄,而造成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亲情、爱情不再是人与人关系的主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完全变成了一种消费关系。
索尔·贝娄作品中人价值观的物质化是社会的悲剧。
一方面,索尔·贝娄认为科技的发展不一
定能为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快乐和幸福,另一方面,他也在反思工业进步和价值观弱化的潜在联系。
这两部作品是索尔·贝娄对人类社会发展、道德与价值观、个人与自然等重要问题的深刻
反思。
但是,从他在作品中提出拯救计划,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仍然对工业社会后期持积极乐观
的态度,正是基于这种情感寄托,他的整个作品都具有一种乌托邦式情感。
三、英美文学中黑色幽默的价值
黑色幽默是以大笑来代替悲苦感情,并以荒诞的方式来宣泄悲苦感情的新型文学艺术。
小说家通过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
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直至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以作品《第22条军规》
为例,故事以黑色幽默贯穿始末,期间穿插了人们对于“第22条军规”的各种无奈。
黑色幽默让整个作品显得荒诞有趣,但也让作品中的主人翁变得绝望。
作品对约塞连的描写有很多,包
括行为、思想等。
从无知到绝望的一系列描写让我们对“第22条军规”有了新的认识。
故事中“第22条军规”让主人公不断充满希望,又不断失望,,,,周而往复,最后,主人公彻底绝望,而这正是作者想表达的地方。
《第22条军规》中很少有对情感进行具体描写,但这些情感却无形地隐藏于那些荒唐可笑的情节中,这些情感之美既不在于热烈澎湃,也不在于纤细柔和,而在于它的“绝望”。
这种情感的“绝望”之美对人心灵的冲击力显得更加沉重和深远。
四、英美文学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时,除了感受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愉悦的阅读体验,还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5]。
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①文学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是英美作家对其人生
经历、社会现象的提炼和总结,英美文学既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有的留言方式,又可以看做是对
某些社会现实、情感经历的记录方式。
其笔下描述的西方社会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有别于其它艺
术形式的体验。
②英美文学能够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积
极性。
学生在阅读各种单词组合的同时,能得到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学的情感体验,体味西方社
会的酸甜苦辣。
③英美文学能帮助学生完善自我。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作家为了呈现某一社会
现象,将塑造性格色彩鲜明的人物。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号召力,给学生带来正面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审美情趣、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进入作品中的角色,受到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
效仿作品中的人物,以完善自身的性格特点。
不仅如此,英美文学还能促使学生探索和追求带
有英语文化特征的事物,获取美的感受。
④英美文学家作为语言大师,能够为学生带来急需的
语言文化,他们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精炼的语言去阐述自己的思想,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味英
语的内涵,进而提高自己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⑤英美文学有助于学生建立西方思维模式和理性
观念。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学生过多地将视线放在具有美感的画面上,而忽略了对语
言文学的学习。
英美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的纸质媒体,能很好地填补这个空挡,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习惯和能力。
五、结语
在物质文明急速丰盈、精神文明急需提高、文学影响力逐渐弱化的今天,学生的精神世
界急需多元化、高深的文学艺术来灌溉。
而英美文学作为多元化文化、包容性极强的文学艺术,其文学价值不可小觑。
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开发英美文学的文学价值,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丁礼兵,从莎士比亚悲剧浅析当时社会不公平现象——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J].群文天地,2011(22).
〔2〕田俊武,刘永杰.两次“文艺复兴”与美国文学的中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02).
〔3〕钟俊,张丽.梅尔维尔对超验主义的挑战[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08(03).
〔4〕赵丹,张焱.解读20世纪美国文学的多元化创作风格——从艾略特等几位文学巨匠谈
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5〕钟青芬.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J].大众文艺,2013(16).
(责任编辑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