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在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进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古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1世纪的教师,要在每一节课上得到生命创造的满足,体验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
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去接受知识,明白事理,领悟内涵。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赏识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真正做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主导主体和谐愉悦兴趣赏识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激情传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站在语文新课改旗帜下,语文教师应当怀着自己对于文学的虔诚和生活的热爱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置身文本之中,亲身感悟,把我们思考的智慧和发现的喜悦以丰富的手段传达出来,并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用我们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一起发现去问题,一起去解决问题。
要感动学生,教师应该自己先受感动;要学生有激情,教师最好自己先有激情。
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我激动地告诉学生,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学而优则仕”,学而不优则什么也不是,并结合专题活动“谈读书”,让学生畅谈己见。
教学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我自己是被作者那种深沉而一咏三叹的爱国感情感动了,进而强化诵读感染了学生,并举行了一次名为“祖国颂“的专题活动,同学们都很踊跃地参与,有的自己写作品交流,有的作朗诵或演讲,有的搞图画创作,有的介绍祖国风物,有的直接歌唱……纷纷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是齐头并进的两驾马车,真善美是它的三个轮。
没有热情,难以成大事。
2.创造空间,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在表面的、外在的问题上去图热闹,而要让学生围绕所学的知识、所探索的内容、问题积极地去思考、交流,因此教师的“导”显得犹为重要。
这就如同“放风筝”,既要让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给它已足够的空间,又不能彻底放手,失去控制。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讨论不起来或者对某个问题“浅尝辄止”,不能深入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学生认知冲突和讨论欲望。
当学生讨论时候出现了因知识缺乏而出现理论上障碍时,教师要适时疏导。
如在《马说》一文拓展延伸时,让学生思考讨论:a、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理想能否实现?b、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联系当今社会,谈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怎样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尽其才?c、你准备怎样让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被“发觉”?第一个问题,学生都知道不能,但是他们不能说出具体的原因何在,能说到的也就是科举制度,因此,这时老师要给学生适当讲解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用人制度等社会因素,让学生能与现代社会相对比,能更深入认识第二个,从而解决第三个问题,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懂得“推销自己”。
新语文课程标准再次明确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并着重培养让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尽可能调动学生发挥一切语文学习的手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超越语文知识,展现个人智慧。
老师可按照学生个人爱好不同设置一些探究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如结合新闻,可让学生走向田埂地头,去写农村新人新事;如有一老师上完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老师让学生去探究本地的风俗习惯,上完《秃鹰之死》去写一篇以环保为话题的文章,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和美好,继而升起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这样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然这个大课堂,在实践中去探究生活真谛。
3.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
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
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再也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学生也不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教学活动也不是教师教、学生记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和权威,参与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讨,成学生的伙伴,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学生的发现,为学生鼓劲加油。
老师要及时把偏离学习轨道的学生引入正轨。
在一篇课文中,老师要多问这篇文章有何优点,有何不足,如果你写,应如何构思,不断设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老师也尽可能地为学生探究提供资源,提供各种便利。
“学生力所能及的,老师避之,学生所难及的,老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老师为之”就是学生能解决的,让学生解决,老师不干涉,学生难以解答的,老师相机点拔,学生不能解决的,老师说出自己的见解,但也不排除有些学生的理解。
老师用自己丰厚学识和智慧,该启发的启发,该点拨的点拨,该诱导的诱导,以此来照亮学生求知的道路。
4.赏识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安丘四中成功的三大经验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赏识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赏识教育。
而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赏识性的语言教学是实现赏识教育的重要手段。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一旦对这种渴望充满信心,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尽可能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有了成功喜悦,变得精神振奋,教师适时给予鼓励表扬,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班里有个学生叫付少杰,他是一个非常内向的男孩子,上课从不主动发言。
有一次,展示课上被小组同学硬推出来讲题,一时间,他脸涨得通红,小声嘀咕了几句,同学们嚷着说听不清。
这时,我安顿好同学们,清晰地重复了
他的发言,并鼓励他说:“你能勇敢地站出来,让我们大家感到惊喜,但大家更希望听到你的声音。
”我话音刚落,他鼓足勇气又大声地说了一遍,顿时,课堂上爆发出一阵掌声。
从此,同学们发现他变了,课堂上经常出现他主动展示自己的身影。
5.激活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要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同样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光要看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而且侧重于过程性评价,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善始善终。
我对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的计分方法就采用“课堂发言+课外实践+书面作业+测验考试”的积分制。
实践证明,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自觉注意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即从单一教师评价转向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平时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出色表现,我经常让表达能力强的某个同学,尤其是异性同学来评价,因为同学的评价有时比来自老师的赞扬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告一段落,我总会让学生对近期的学习做自评和互评。
通过这一举措,学生能更为客观、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方向,更为主动努力地学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说过:“教育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不仅使教员感到烦忧,或使学生发生厌恶的心情,它能使教员与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
”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使学生真正产生兴趣,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更有活力。
我将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参考文献:
张鸿苓《现代语文教育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翟启明《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孔锴《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张尧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