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酶促反应及影响酶作用速率的因素 第3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酶促反应及影响酶作用速率的因素第3课时示范

教案苏教版

导入新课

教师呈示情景:出示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或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细胞图,然后由学生回答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与核糖体等细胞器的作用。并思考,为何相关的细胞代谢只能在相应的细胞结构中完成或进行?

推进新课

板书:

(三)酶促反应与酶促反应过程

教师引导:

(1)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细胞内所有的代谢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细胞内各种结构的功能不同,其原因之一是它们的结构中所含酶的种类各异。

(2)如: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由于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的酶分布于此;核糖体中有合成蛋白质的酶存在使其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叶绿体内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

(3)细胞空间上酶分布的分隔性和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使错综复杂的代谢反应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协调统一。

(4)我们把这种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那么酶促反应与一般的化学反应有何区别呢?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甲

酶促反应通常是在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等温和条件下进行的。

生乙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因而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速率很快。

生丙

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往往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

在酶促反应中,酶究竟是如何产生催化作用的?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课文中“酶促反应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酶促反应示意图”中a、b两图的区别,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打开自制的Flash课件,动态模拟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我们建议在设置媒体技术时,要尽量符合“诱导—契合”模型,而非“钥匙—锁”模型)。

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但是,什么是酶的活性中心呢?

①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②酶的活性中心一般位于酶分子的表面,呈裂缝状。③酶活性中心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叫做结合基团,主要起到与底物结合的作用;另一部分叫做催化基团,直接参与催化反应。少数酶分子中的基团同时具有上述两个作用。

酶在酶促反应中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呢?

生甲

底物与酶的关系犹如钥匙—锁的关系。

生乙

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分子在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这种匹配可以通过酶与底物之间的诱导而产生;当酶与底物结合的时候,便启动化学反应。

生丙

在反应过程中,形成了酶—底物的中间产物,然后,酶与底物脱离,同时底物转变为产物。

……

“酶促反应示意图”中a、b两图各表示酶在何种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酶促反应示意图”中a图表示酶在合成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如酶可以催化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二肽;“酶促反应示意图”中b图表示酶在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如麦芽糖酶可以催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

酶作用机理的假说到底有哪些?

(1)关于酶的活性中心和底物结合的机理,早在1890年,德国化学家费休就提出了著名的“钥匙—锁”模型。他认为底物和酶分子的关系,就像钥匙和锁相配一样,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或是被在构象上相近的钥匙打开。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酶促反应的特性。

(2)但实际上,酶的活性中心并不像这个模型中所显示的那样,是固定不变的;并且这个模型不能解释可逆反应,因为底物和产物的结构是不同的。为什么这些不同的钥匙能开同一把锁?1958年,科仕兰提出的“诱导—契合”模型克服了“钥匙—锁”模型的缺点。按照这一模型,酶与底物结合时,底物能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使酶分子能与底物很好地结合,从而发生催化作用。酶的X射线衍射研究证明,酶与底物结合时,酶分子的构象的确是发生了变化。

(3)酶和底物相互作用而产生酶—底物复合物这一过程十分重要。在实验室内进行一个化学反应,首先需要给以活化能,所以需要加热。酶促反应不需要加热,不必给以活化能。

这是因为酶和底物的相互作用要释放一些结合能,使酶—底物复合物稳定。有了结合能的释放,酶就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了。

在我们上一堂课中,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用稀硫酸和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如对加入稀硫酸的试管进行酒精灯加热处理,再观察其实验结果,会发现淀粉水解的速率增加;而对加入稀释的唾液进行同样的处理,却发现被水解的速

率显著减慢,甚至完全不水解。说明了高温加热增加了H +的催化活性,却显著降低了淀粉酶

的催化活性,甚至会导致淀粉酶失去催化活性。那么,

温度对酶的催化活性究竟有什么影响

探究一:温度对酶作用速率的影响

实验假设

温度影响酶作用速率。具体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增加温度,酶作用速率升高;超过一定的温度范围以后,再增加温度,酶作用速率下降,高温导致酶失去活性。

实验器材

冰箱,烧杯,试管,量筒,温度计,酒精灯,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碘液等。 实验步骤

①取8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2、3、4、5、6、7、8;用量筒各量取2 mL 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上述8支试管;对上述8个试管分别进行0 ℃、17 ℃、27 ℃、37 ℃、47 ℃、57 ℃、67 ℃、100 ℃的温度控制5分钟;同时,取另一组8支试管,用量筒量取2 mL 稀释的唾液也进行同样的温度控制处理。

②取出上述两组试管,将稀释的唾液分别加入到对应温度的试管中,再水浴保持相应温度5分钟。

③取出试管,加入碘液2~3滴,观察颜色变化,用“+”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 实验数据与分析 1 2 3 4 5 6 7 8 加入I 2后颜色变化 +++ ++ + - + +++ +++ +++ 数据分析(酶作用速率) - + ++ +++ ++ - - -

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实验中,加入碘液后颜色变化越明显,直接表明淀粉被水解的越少,间接证明酶在该温度条件下的催化活性越低,酶作用速率降低;反之,则相反。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学生进行实验或讨论:

(1)假如实验中将步骤③换成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学生探究结果:在试管4中出现的砖红色沉淀最明显,而1、7、8试管几乎无沉淀。

(2)假如进行重复实验,在步骤②之后,将实验中的试管1、7、8再置于37 ℃的条件下水浴5分钟,有何现象?

学生探究结果:试管1中加入碘液无颜色变化(不显蓝色);而7、8试管加入碘液显蓝色。

(3)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在0 ℃时,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但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其活性会增加,说明这种低温导致的酶活性的降低是可以被恢复的;而在57 ℃、67 ℃、100 ℃时,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活性不再变化,说明高温导致的这种活性的降低是不可以被恢复的。

试 管 号 实 验 数 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