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践行和发展中国军事文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膑践行和发展中国军事文明文化

其二、孙膑践行和发展中国军事文化文明

孙膑,齐国人,孙武的后代。大约与商鞅、孟子同时。

孙膑,继承和发展《孙子兵法》,传承他祖先的优良传统文化,他认真总结了自己与当时社会上军事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著有《孙膑兵法》。

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刻有《孙膑兵法》的竹简。它是继《孙子兵法》之后,又一部兵家杰作。史书说:《孙膑兵法》“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学术。”《简明社会科学词典》425页。

孙膑在《纂卒》中书契道:“恒胜有五:得主专制(将帅有指挥全权),胜;知道(懂得战争各方面的情况如天道、地理、民心、敌情、战阵等),胜;得众(得到群众拥护),胜;左右和(将帅同心协力),胜;量敌计险(正确判断敌情、估量地形险易),胜。”这是孙膑获得战争胜利的经验性总结。

若是跟姜子牙初创雏形军事文化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这是对姜子牙所提“全胜不斗,大兵无创”的具体创新与发展。(引文见《武韬·发启》)在《龙韬·王冀》中,姜子牙回答周武王提问时讲:“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应变,以为纲纪。”

在《八阵图》中,孙膑书契道:“便势利地”,就是说:利用不同的地形,创造有利的作战条件;“易则多其车”,是说:地形平坦,可以多用战车;“险则多其骑”,是说:地势险阻,可以多用骑兵;“厄则多其弩”,是说:两旁高峻中间狭窄的地形,多放弓箭手;“居生击死”,说的是,占领有利地形,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上述各条做到了,就能够取得战斗的胜利。

130

在《十问》中,孙膑在竹简上书契:“攻其所必救,使离其固,以揆其虑,施伏设援,击其移庶。”上述引文见《简明社会科学词典》

425页。

大意是说:对于交战的敌人,要攻击其必须给以救援的方面,逼迫其离开险要的地形和坚固工事,将帅要时时揣摩敌方的意图,设伏以诱惑敌人进入预先设好的陷阱,攻击正在移动的敌人,做到出奇不意,攻其不备,必能获得胜利。

若是追溯始源的话,就可以发现,这是姜子牙回答周武王提问时所讲:“腹心一人,主赞谋应卒,揆天消变,总揽计谋,保全民命”的具体拓展。

凡是了解姬周王国中期和末期历史的人,都知道,上述“五胜”、《八阵图》、和《十问》所提,既是孙膑对军事理论的具体应用与提升,又是对“围魏救赵”和“攻魏救韩”两败魏军,所经历的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例一、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将庞涓领兵八万”,将赵国都城邯郸包围。赵主派使者到齐地(史称齐国)求救。“次年十月(公元前353年10月),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36计与商战》8页。注:有不少书籍文字显示:围赵年为“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请专家学者勘误。

在当时,田忌认为,齐军应当直奔邯郸,与魏军主力决战。孙膑认为,跟庞涓硬碰硬,奋力拼杀,双方伤亡惨重,很难解除赵国之围。只有“攻其所必救”,迫使魏军撤军,在魏军必经之地设伏,给以打击。这样,赵国之围可解。

孙膑告诉田忌,“魏军围攻邯郸已有年余”,国内一定空虚,若是进军魏都大梁,庞涓必定撤军回救,在途中找机会给以打击,就能大获全胜。田忌听孙膑言之有理,同意进军大梁。于是,齐军直逼魏都,魏王急忙传令庞涓回师,解救大梁之围。

庞涓接令,火速回军自救。齐军按照孙膑的安排,预先选择好有利地形,在桂陵地区(今山东省菏泽县东北)屯兵,以待庞涓到来。

魏军撤军,风风火火回救大梁,行至桂陵,疲惫已极。齐军以逸待劳,迅速出击,魏军措手不及,大败而逃。有史书称这是:围魏救

赵;有史书称其为:桂陵之战。

这一战,既解了赵国之围,又大伤了魏军元气。直到11年后,即公元前342年,魏国才有能力出兵攻打韩国。

这一围魏救赵的战例,被作为优秀范例传承至今。其军事文明的主要表现是:只一仗打垮了魏军的主要有生力量,致使魏国修生养息了11年,才恢复了元气。即是说,迟滞魏国对外发动战争的时间达11年之久。

史例二、马陵之战

魏军被孙膑指挥的齐军大败,元气大伤。从公元前353(有书称前354年)年到公元前342年,计11年时间,魏国的元气刚刚恢复。魏王扩张领土之心,促使他要攻打韩国。于是,令庞涓为将,率兵进攻韩国。

公元前342年,庞涓带兵攻打韩国。韩国无力自救,向齐国求援。齐国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得知齐军直奔魏都,急忙撤回魏军,准备与齐军决战。

魏王“派太子申和大将庞涓带兵十万迎战”齐军,(《简明中外历史辞典》10页)齐军闻风撤退,驻扎在魏国与齐国交界之处。庞涓气急败坏,吹胡子瞪眼。发誓,一定要活捉孙膑,以雪上次败北的奇耻大辱。

孙膑与庞涓同出一师,所以,师兄弟俩彼此非常了解。上次败北,庞涓记忆

131

犹新,见齐军安营扎寨,也不敢贸然进攻,只得在齐军对面驻足寻机决战。

孙膑见解除了韩国之围,救援目的已经达到,无需与魏军进行拼死厮杀。由此,屯兵边境,静观其变。

魏兵多次叫阵挑战,齐军只是关紧营门,不予理睬。魏军进攻齐军,逼近营门,齐军万箭齐发,魏军死伤不少,无法进入。致使进攻的次数不断减少,叫阵骂阵的次数依然如旧。就这样,魏军与齐军在边界上竟然相持了一年。在中国古代军事作战历史上,这种两军对峙

时长达一年的史例极少极少。

庞涓一心想借机报复孙膑,下决心不消灭齐军誓不罢休。叫阵骂阵,齐军不出,攻打多次,均被弓箭手射得无法接近齐营,被挡了回来。搞得士兵胆怯怕战,庞涓见状,有些恼羞成怒。

孙膑深知魏军强悍,能打敢拼,不愿与其硬碰硬,要用智高一筹,减少损失,获取最大的胜利。但是,魏军从将帅到士兵,以为齐军若弱,不敢应战,骄气十足,轻敌思想严重。

于是,孙膑运用《孙子兵法》“计篇”中的“能而示之不能”,亦即姜子牙的“示弱”以迷惑魏军。使魏军主将庞涓产生误判,以为孙膑摄于魏军强大压力,惧怕魏军,不敢接仗,出战。由此,求战速胜的心态冲昏了头脑。

孙膑知道一年来与魏军对峙,使庞涓按不住急于决战求胜的心态,有可能会丧失理智。时机一到,便下令,神不知鬼不觉,撤军回师。

庞涓得知军情,急忙率领轻骑军,日夜追赶齐军。

孙膑怕庞涓追而回撤,用“减灶法”示弱。庞涓误判齐军兵士惧怕魏军,不断临阵脱逃,认为齐军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只要追上齐军,就能一举歼灭。于是穷追不舍,弃步兵未曾跟进于不顾,率轻骑兵快速急追。

孙膑得知庞涓穷追不舍,一再减灶示弱,将庞涓引诱到马陵道。

此地,杂草丛生,山路崎岖峡窄,两边都是悬崖陡壁。孙膑将齐军埋伏在路旁的半山腰,守株待兔似的等候庞涓钻套。

庞涓率军赶到马陵道峡谷,天已大黑,士兵打着火把,发现路边一棵大树上皮被剥掉的地方,写有“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文字,庞涓知道中计,急忙下令魏军调转马头,立即后撤。但,为时已晚。

这时,山谷中突然战鼓如雷,杀声震天,箭如雨下,魏军被射中者纷纷落马,死的死,伤的伤。一下子死伤一大半。庞涓自知生还无望,便拔刀自杀。上述资料,参阅《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大预言》16-17页。(笔者有一定文字加工)

马陵之战,魏军十万被歼,魏太子申被俘。魏国从此一蹶不振,直到被秦军击灭。《简明中外历史辞典》10-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