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有意思的中药名,你听说过吗,汉语博大精深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个有意思的中药名,你听说过吗,汉语博大精深啊
只上植物的图片,其他的图片,有兴趣自查~~
1、夜明砂
这名字咋一看,让人想起“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之感,想必是海里一种闪闪发光的砂粒吧。

弄明白真相才知道:夜明砂,原名天鼠屎,生药为蝙蝠类动物的干燥粪便。

主治:青盲;雀目;目赤肿痛;白晴溢血;内外翳障;小儿疳积;瘰疬;疟疾
2、海金砂
海金砂和大海没有任何关系。

是海金砂科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砂的成熟孢子。

功效: 利尿通淋。

海金砂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功专利尿通淋止痛,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用於各种淋症。

3、五灵脂
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寒号鸟)、飞鼠或其它近缘动物的粪便。

“灵脂”与“凝脂”二字谐音。

李时珍释其名曰:“其粪名五灵脂者,谓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气也”。

可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
如妇女崩漏经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

既可单味炒研末,温酒送服,又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4、红娘子
关于红娘子有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大将军上战场身披穿山甲,下联是:红娘子坐花轿头戴金银花。

“大将军”药名蜣螂,江湖人称“屎蛒螂”,同样“穿山甲”“红娘子”“金银花”也是药名。

大将军上战场作战披穿山甲保护自己,红娘子坐在花轿中戴金银花为了出嫁。

实际红娘子为蝉科昆虫红娘子的干燥全虫,跟妖娆妩媚没有半点关系,不知道为何得了这名。

攻毒,通瘀,破积。

外用治瘰疬,癣疮;内服治血瘀经闭,狂犬咬伤。

红娘子含斑蝥素等,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5、人中黄
听起来没什么特别。

让人以为只不过象牛黄之类的长在人身上或肚子东西,其实应是大便了,啊啊,我们的老祖宗太有才鸟,取个这么含蓄的名称。

人中黄,中药名。

是一种加工制品。

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

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

《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

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发斑吐衄。

人中黄清热凉血,治疗温热病高热烦渴,可单以该品兑白糖开水冲服,或与石膏、黄连等药同煎服,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功;治热毒发斑,烦躁便秘,可与犀角、生地、丹皮等清热凉血药相伍;若治血热妄行之吐血心烦者,可配伍茜草根等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作用。

此外,人中黄有清热解毒作用,常与银花山栀等清热泻火解毒药同用,以治疗疮疡、丹毒等外科疾患。

性状鉴别,该品品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较粗糙,可见甘草纤维纵横交错聚集,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剥落。


特殊气味。

6、人中白
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

性味:咸,寒。

归经:入肝、三焦、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血。

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

用法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

外用适量。

对于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等症,可配合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要,研末外敷。

对血热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治劳热、肺痿、衄血、吐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

书上说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可用人中白研末外敷。

不过对于不明真相地人来说,人中白和冰片、硼砂之类没啥中区别,以为都是矿物类物质。

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字真是博大精深,无论多么恶心的东西,取出的名字都这么幽宛曲折,令人费解。

7、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又称麦蓝子、麦蓝菜、留行子、大麦牛、不留子等,它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功效,据说,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妻子曾服过此药。

相传,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妻子产后乳汁不下,婴儿饿得哇哇叫,左思正欲外出寻求催乳良方,忽然听到山外传来歌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左思急忙来到山上,原来歌者是位民间医生,他告诉左思,这两味中药是他家的祖传秘方,凡产妇无乳,服之非常灵验。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这首歌谣。

他说,由此可见,王不留行的特性就是“行而不住也。

”还有人强调说,之所以叫王不留行,是因为此药使产妇乳汁长流,即使是帝王也不能使其停留,仍然源源不断,通
行无阻。

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王不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

”夸张地说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两味中药的通乳作用。

8、徐长卿
徐长卿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

祛风化湿,止痛止痒。

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损伤,荨麻疹、湿疹。

徐长卿治毒蛇咬伤。

民间叫蛇痢草。

相传在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

御医们用了许多贵重药材,均不见效,急得团团转转,只得张榜招贤:“谁能治好皇上的病,重重有赏。

”民间医生徐长卿看见榜文,便揭榜进宫为皇帝治病。

徐长卿把自己采来的“蛇痢草”取三两煎好,一日两次让李世民服下,余下的药液用于外洗。

第二天病情就有了好转。

再连服三天,症状就完全消失。

李世民高兴地说:“先生名不虚传,果然药到病除,但不知所用为何药?”李世民被蛇咬伤后,下了一道圣旨,凡是带“蛇”字的都要忌讳,谁说了带“蛇”字的话就要治罪。

情急之下,站在一旁的丞相魏征灵机一动,连忙为他解围:“徐先生,这草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徐长卿会意,忙说:“秉万岁,这草药生于山野,
尚无名字,请皇上赐名。

”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是徐先生用这草药治好了朕的病,既不知名,那就叫‘徐长卿’吧,以免后人忘记。


9、刘寄奴
很喜欢这个名字,颇有古意。

感觉一个胖乎乎穿红兜肚的小儿,在眼前晃来晃去。

《唐本草》:刘寄奴,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总觉得这句子里的寄奴和这味药有某种关系。

查查资料,果其不然
《南史》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宋武帝刘裕,字寄奴,原为东晋大
将,在他称帝前,有一次率兵出征新洲,敌军主力被消灭后,其残余人马逃奔山林。

刘裕在带兵追剿中,被一条横卧路上的巨蛇挡住。

刘裕弯弓搭箭命中巨蛇,巨蛇负伤而逃。

第二天,刘裕带兵到林中继续搜查敌军残余。

忽闻山林深处有杵臼之声,便派士兵前去查看。

士兵循声寻去,只见几名青衣童子正在捣药。

士兵正欲举刀杀之,众童子伏地哀救说:“只因昨日刘将军箭中我主,我主疼痛难忍,命我等捣药敷伤。

”士兵们将此情回禀刘裕,刘裕甚觉诧异,乃前往察看,发现青衣童子不见了,只见地上有草药数束,遂命士兵将草药带回试敷金疮,甚是灵验,于是在军中推广使用。

那时,不知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大家认为是刘裕将军射蛇得药,便以刘裕的字命名“刘寄奴”。

刘寄奴,别名六月雪。

夏日开花,每当夏日,这种开白色小花的植物就会一簇簇开遍山野。

因为它喜欢聚生在一起形成小片的群落,远远望去好象在绿色的草丛上铺满一层厚厚的“白雪”,所以民间又叫“六月雪”。

刘寄奴为菊科多年和草本植物奇蒿的全草。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苦,具有破血通经,敛疮消肿的功效。

刘寄奴为治疗跌打损伤的传统中草药,外伤出血局部肿胀可用本品煎汤淋洗疮口,能消炎止痛,防止感染。

10、望月砂
又称明月砂。

看到这三个字,就令人不由想起海上什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好画面。

露冷桂花,皓月当天,佳人独坐,对酒感怀,盘中有珍馐美味,当在一盘望月砂。

望月砂:为兔科动物野兔的干燥粪便。

“望月”之名,乃出自嫦娥奔月的故事,因嫦娥是与玉兔一同登月的。

野兔常站立起来东张西望,观察周围动静,古人以为它是敬拜随嫦娥奔月的祖先;野兔的粪便也由此而引申得名为望月砂。

望月砂性味辛平,入肝、肺经,主要用于明目杀虫,治目暗翳障、痨瘵、疳疾、痔漏等症;
11、紫河车
会不会想到一个紫色的小船在水上飘荡呢?
那不过是人类干燥的胎盘。

12、没药
阿拉伯语murr或波斯语mor的汉译。

这是古代西方最重视的香料和药膏,以波斯、阿拉伯及非洲东北地区最为著名,味芳烈而苦。

宋代传入我国,宋代文献中的没药,主要是由阿拉伯人输入到中国的。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又名末药。

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等地。

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的白色油胶树脂,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而坚硬的圆块。

打碎后,炒至焦黑色应用。

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

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

若与酒调和饮用,可达止痛的功效,固此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有“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他却不受”的记载。

在东方,没药被推崇为芳香的物质、香料和药物,古代埃及人在庙中燃烧没药,并用以裹尸;犹太人也用没药来膏抹尸体。

在希伯来人眼中,没药是一种贵重的香料。

13、蚕砂
蚕砂:蚕砂又名蚕矢,是家蚕的干燥粪便。

性味甘温,入肝、脾、胃经,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之功。

常用于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吐泻等症。

古人将蚕砂炒热后装入袋中,趁热敷患处,可治诸关节疼痛,半身不遂。

民间用蚕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痛。

用于腰膝关节疼痛,月经过多,腹痛,皮肤风疹。

想想蚕宝宝终日吃桑叶,拉的屎倒也不臭,况且桑叶本身也有清肝明目的功效,蚕砂亦有桑叶的某些作用。

最后得出结论:凡是药名叫XX砂的中药,大多跟便便有关系。

夜明砂,蝙蝠粑粑
望月砂,野兔粑粑
蚕砂,蚕粑粑
五灵脂,鼯鼠粑粑
百草霜野牛粑粑
14、何首乌
因为它的藤牵连交缠,故名夜交藤。

这个名称有些暖昧香艳,引人无限遐想。

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

植物的块根、藤茎及叶均可供药用,中药名分别为: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叶。

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生首乌功能解毒(载疟)、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相传在汉朝浙江某县,有姓刘、姓阮两位青年,为医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远离家乡上天台山采药,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而药仍未采到。

后来,他们打听到这种药产在桃源洞一带,就向该洞奔去。

走过一道山岭,只见前面水潭边有两个少女,一着红衣一穿绿袄,朝着他俩微笑,还叫着他俩的名字,两人非常惊奇,忙问:“彼此素不相识,姑娘怎知我俩名字?莫非是仙女?”两位姑娘点点头。

穿着绿袄的姑娘说:“我叫碧桃,她名红桃,家住桃源洞,今日特来请你们前去做客。

” 刘、阮二人随俩仙女进入桃源洞后,才知这姐妹俩是天上司药的仙女,奉命在此看守仙药——乌药。

他们彼此间一见钟情,相亲相爱,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

一天,刘对阮说:“我俩入山已久,药还未采到,如何是好?”两人正在发愁,只见仙女捧着仙药走来,说:“两位专来采药,历尽艰辛,现特以此乌药相赠,可治心口痛。

”第二天一早,两位仙女送他俩上路,难分难舍,依依惜别。

刘、阮二人回到家乡,村里已景物全非,全村父老均不相识。

后找到一位百岁老人,他说在儿时听祖辈说过村里有两位祖公上天台山采药,后来音讯全无。

刘、阮听后,大吃一惊,想不到入山才半年,人间已七世。

他们将乌药种到园中,一夜之间已是满园翠绿,稍后将乌药分赠众乡亲治病,疗效猴岛。

三个月后,刘、阮又返天台,桃源洞已是岸壁生
苔、雾锁洞口,仙女不见了,而洞边却多了两座山峰,形似仙女,这就是现在的“双女峰”。

15、白头翁
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

《唐本草》:“白头翁,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

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

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有诗曰:“苦温味性白头翁,主入心经与肾经,温症发狂为主治,并消积聚瘕和症。

瘿瘤瘰疬皆能散,鼻衄金疮亦可平。

阴疝痊兮偏肿愈,秃疮膻腥治亦能。

腹痛骨病牙痛止,红痢能将毒性清。

肠垢搜刮堪竭净,佐之以酒效尤灵。


16、使君子
书本上看到使君子这个名字,感觉极佳,翩翩君子,玉树临风,不知什么样的一味药,能获如此佳名?
使君子是如此美丽的一种植物,高大繁茂的绿叶间开满一朵一朵红色小花,明媚娇艳,甚是动人,有种惊艳的感觉。

使君子入药用是果实。

它的果实有些像桅子,两头尖尖,有5条纵棱。

《本草纲目》:凡杀虫药多是苦辛,惟使君、榧子,甘而杀虫,亦一异也。

凡大人小儿有虫病,侵晨空腹食使君子仁数枚,或以壳煎汤咽下,次日虫皆死而出也。

或云七生七煨食亦良。

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

相传北宋年间,潘洲有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而且乐于救助穷苦百姓,深受乡邻的尊敬。

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蘑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

这种果实形状很像中药山栀,又有些像中药诃子。

他将果实的外壳剥去尝了尝,发现其味道甘淡,却有芳香之气,于是摘了一些带回家。

因采回的果实尚未干透,他担心药物放久了会变质发霉,便将果实放在锅中炙炒。

不一会儿,锅里溢出一股芳香之气,馋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

郭使君无奈之下,只得拣出炒熟的四五枚给孙子吃。

谁知道,第二天早晨孙子在大便时竟然排出几条蛔虫。

郭使君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又取出十余枚果实让孙儿吃了。

不料未到一个时辰,孙儿一个劲地打嗝、呕吐,郭使君忙用生姜、陈皮、甘草等药来解毒。

几天后,他又减半量给孙子服用,这次孙子又顺利地排出几条蛔虫。

从此,郭使君凡遇到虫积、疳积的患儿,就酌量使用这种果实去医治,多获良效。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医生,就给这种药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使君子”。

17、女贞子
和使君子一样,令我过目不忘的是女贞子这味药。

女贞子,该是位容颜清丽,贞静秀美的年轻女子。

品性坚贞而高洁,神情坚毅。

心底常常将她和使君子配在一起,真是天作之合。

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阴养血之功。

功效: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
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
虚发热等。

本品能补肝肾阴,但药力平和,须缓慢取效。

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菟丝子,枸杞等同用,治须发早白,常配墨旱莲,桑葚等同用,治阴虚发热,常配地骨皮,生地黄等同用。

女贞子是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女贞,俗名叫冬青的果实。

冬青,就是我们常在路边看到一年四季常绿的冬青树的叶子。

古人为它取名女贞,是因取其凌冬不凋、四季常青之意。

18、重楼
别名:七叶一枝花,又名七叶莲、重楼、铁灯台,因为七叶轮生顶部开一支黄绿色花朵而得名,算是植物中的异类。

七叶一枝花是一味清热解毒草药,药用历史悠久,向来被誉为蛇伤痈疽药。

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民间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咽喉肿痛、乳腺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疮痈肿毒等。

它对亚洲甲型流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痢疾菌、副伤寒杆菌、副大肠杆菌等,都有抑菌作用。

“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男的治疮疖,女的治奶花(乳痈)。

”中医有“七叶一支花,百毒一把抓”之说,对虫蛇咬伤、无名肿毒均有效。

19、景天
确切的说,景天不能说是一种药物,只能算一个种属。

就像白菜分大白菜、小白菜、圆白菜一样,景天科有上百种植物。

能够入药的有两种:一个为我们所熟知的,红景天。

红景天是景天科多年生草木或灌木植物,生长在海拔800——2500米高寒无污染地带的珍稀野生植物。

由于其生长环境恶劣,如缺氧、低温干燥、狂风、受紫外线照射、昼夜温差大,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适应性。

红景天的适应原样作用,能提升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低抗力,加强机体的适应性。

透过增强体内细胞的氧气扩散,或氧气运用效益、或抗氧化的能力,红景天有助提高身体对缺氧刺激的适应力。

去过西藏旅行的人都会对红景天很熟悉,备上几盒红景天口服液或红景天胶囊,用来消除疲劳和预防高山反应。

两千多年前,西藏高原的人就以它入药,以强身健体,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

民间常用来煎水或泡酒,以消除劳累或抵抗山区寒冷。

同时还防病健体和滋补益寿,因其扶正固体、补气养血、滋阴益肺的神奇功效,历代藏医将其视为“吉祥三宝”。

人体氧气含量不足,就会出现缺氧症状,包括头痛、疲倦、呼吸困难、眩晕等,严重或是突发性的则会引致昏迷甚至死亡。

一般来说,这个现象常发生于高原地
区,导致高山症,甚至一些致命的并发症。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我国西部边陲地区少数分裂分子举兵叛乱,康熙大帝御驾亲征。

岂料将士西出阳关,刚抵达西北高原,一下子很难适应高山的缺氧环境,不少人便出现了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茶饭不思等现象,战斗力也因此大大减弱。

康熙正一筹莫展时,恰好当地藏胞献来红景天药酒,士兵及时服用后,高原反应竟神奇般地消失了。

于是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把叛乱分子打得溃不成军。

康熙大喜过望,将红景天称为“仙赐草”,并把它钦定为御用贡品。

我国古代第一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将红景天列为药中上品,服用红景天轻身益气,不老延年,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能补肾,理气养血,主治周身乏力、胸闷等;还具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解热,并止带下的功效。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红景天,本经上品,祛邪恶气,补诸不足”是“已知补益药中所罕见”。

藏《四部医典》也有关于红景天的记载,言其“性平、味涩、善润肺、能补肾、理气养血。

主治周身乏力、胸闷、恶心、体虚等症。

《晶珠本草》言“红景天活血清肺、止咳退烧、止痛,用于治疗肺炎、气管炎、身体虚弱、全身乏力、胸闷、难于透气、嘴唇和手心发紫”。

20、瓦松
除了红景天,还有一味药,也是景天科植物,瓦松。

瓦松,生于古旧屋顶瓦缝中或岩石隙间。

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或晚红瓦松,耐旱耐寒。

别名:昨叶荷草(《唐本草》),屋上无根草(《经验良方》),向天草(《庚辛玉册》),瓦花(《摘元方》),石莲花、厝莲(《福建民间草药》),干滴落(《东北药植志》)……
瓦松具备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治吐血,鼻衄,血痢,肝炎,疟疾,热淋,痔疮,湿疹,痈毒,疔疮,汤火灼伤等功效。

21、龙葵
龙葵为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

《纲目》:龙葵、龙珠,一类二种也,皆处处有之。

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渐高二、三尺。

茎大如箸,似灯笼草而无毛,叶似茄叶而小,五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出,黄蕊,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中有细子,亦如茄子之子。

但生青熟
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

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

22、飞蓬
飞蓬这两个字,有种飘落无依的感觉,总和飘泊、离乱、颠沛流离联系在一起。

飞蓬生于河滩、渠旁、路边或农田,易形成大片群落。

和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外壳包着毛绒绒的小球,借助风的力量,随风飘散,不过借着风播种的一种方式。

但在人眼里,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飞蓬在古诗文中有两个意义:其一,形容人的头发很乱。

如《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心爱的人离开了,打扮给谁看呢?成语“蓬头垢面”里的“蓬”也是这个意思。

其二,形容人的漂泊无定。

潘岳《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飘萍浮而蓬转。


飞蓬属菊科飞蓬属小飞蓬。

以全草或鲜叶入药
热利湿,散瘀消肿。

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胆囊炎;外用治
牛皮癣,跌打损伤,疮疖肿毒,风湿骨痛,外伤出血;鲜叶捣汁治中耳炎,眼结膜炎。

23、萱草
萱草属于百合科萱草科萱草属植物。

百合花有很多种颜色,但只有黄色称之为萱草,可入药。

萱草别名众多,有“金针”、“黄花菜”、“忘忧草”、“宜男草”、“疗愁”、“鹿箭”等名。

当食用时,多被称为“金针”。

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

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
《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

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所以又称忘忧。

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萱草又名‘宜男草’,《风土记》云:‘妊妇佩其草则生男’,故称此名。

这个作用,看来似乎扯了些。

毕竟竟《风土记》不是医书,不可
当真。

萱草性味甘凉,具有利湿热、宽胸、消食的功效。

治胸膈烦热、黄疸、小便赤涩。

中医认为:萱草根具有利水,凉血之功。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黄疸、衄血、便血、崩漏、乳痈、男妇腰痛等症。

内服煎汤10—15g;外用捣敷。

《本草求真》谓:“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


24、紫萱:
25、杠板归
叶片呈三角盾牌形,叶柄、茎具有逆刺,果实为球形浆果,成熟
后会成蓝黑色。

《万病回春》:“扛板归,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无。

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

有子圆黑如睛。

”“治蛇咬伤,又宜扛板归,不拘多少。


“治蛇咬伤,又宜扛板归,不拘多少。

”这句话我琢磨好久,还是不甚明了。

后来看到一段文字,总算明白了。

以前有个人上山的时候被毒蛇咬了,躺在地上快死了,同伴们回村子去拿门板,准备把他抬回去。

回来的时候发现,留下来守着他的人把一种草药斩碎了涂在伤口上,他竟然就好了,就让他自己把门板扛回去了。

所以这种植物就叫做“扛板归”。

扛板归又名:贯叶蓼,为蓼科属植物贯叶蓼的全草。

别名老虎刺、烙铁。

草,为双子叶植物药蓼科蓼属多年生蔓性草本,南方广为分布,生于荒坡路边地头。

全草药用,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其有化瘀补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动物实验表明对肿瘤有抑制作用。

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

叶片呈三角盾牌形,叶柄、茎具有逆刺,果实为球形浆果,成熟后会成蓝黑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