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例分析》例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政环境
案例1、贫困县的”摆谱症”
1、本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官场上较为流行的“政绩工程”(超大豪华广场),职务消费(超标准的公车消费),绩效评估指标单一,不根据具体经济与社会环境,高调消费的公共行政现象。
2、“摆谱”的基本内涵是无实质内容,表面上风风光光,摆阔绰,讲排场,爱面子的浮夸做法。
从行政环境的原理看:⑴政治环境,①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着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②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着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⑵文化环境,行政道德,由此可以看出”摆谱症”的原由,首先在于制度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缺乏规范,缺乏必要在监督;其次在于文化环境,如行政道德失范、行政风气不良。
3、①进行必要的财政预算制度,并且最大限度地财务公开,避免铺张浪费②后勤体制改革,如公车货币化、社会化改革③加强行政管理外部监督、公民舆论等。
案例2、GDP数据疑局
1、本案例反映的是政府部门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夸大GDP统计数字、追求“政绩”的行政现象。
2、主要原因:⑴压力型的领导体制。
上级政府为了有效地驱动下级政府完成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系列经济发展指标,往往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再层层下达,并以完成经济指标的好坏作为对其政绩评价的主要评价的主要依据,在压力型领导体制下,有些地方政府片面地为求政绩,往往弄虚作假,虚报数字。
⑵对政绩的理解与评价发生了转移,政绩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一些地方官员热衷于数字指标的浮夸,用形式代替实质。
⑶缺乏严格的评价机制与惩罚机制,如果虚报浮夸被严厉查处,政绩评价有一套科学的标准也不至于”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3、危害:⑴导致决策失误,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影响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从而破换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⑵降低政府威信,动摇执政基础。
⑶在政府内部发生官僚主义,当浮夸得不到制止、惩罚,行政的重心便会逐步偏离为人民服务的轨道。
对策:⑴变压力型领导体制为合作型领导体制,制定政策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指标方面的作用。
⑵制定具有操作性、公开性的政绩评价体系。
⑶切实转变领导作风。
⑷建立干部责任追究制、对浮夸干部予以必要惩处。
案例3、跨国公司在华环保危机
1、案例反映了由于法制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利等原因造成的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污染环境、引发环境危机。
构成要件:跨国公司、监管部门。
2、原因:⑴政治环境:相关法规不健全,对企业对政府缺乏惩处措施,甚至发现政府被企业收买、绑架的现象。
⑵政府监管不到位。
⑶文化环境:政府官员发生惯性思维,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经济挂帅,以至于为发展经济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
⑷政府在其中有时甚至起着保驾护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作用。
3、经验与教训:⑴严格立法、规范监管措施及惩处制度。
⑵政府应该持中立态度,严格扮演监管者角色。
案例4、小姐培训班引发的纷争
1、案例反映的是某市疾控中心对性服务者采取“疏”而不是“堵”的做法,通过开展培训预防性病、艾滋病。
构成要件包括:疾控中心、性服务者、预防预防性病、艾滋病教育宣传宣传。
2、目的、预防。
理由,多年来我国采取的高压政策打压卖淫嫖娼成效并不好使的卖淫嫖娼成为性病、艾滋病传播的主渠道,引发争议的原因在于文化与观念。
3、经验与启示:行政观念的转变,自上而下,唯我独尊转变为切实提供服务。
第二章行政价值与目标
案例1、消费者维权行动的无奈
1、本案例反映的是消费者所买热水器爆炸,想维护权益但被高额检测费吓退,安全、自由价值难以彰显。
2、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属于政府下属事业性质的机构,但主要是用企业化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职能目标提供科学、公正、高效、准确、满意的技术报务,承担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消费者的权益很难的到应有保障原因:⑴维权成本高(2)政府的执法能力,消费者权益保障服务意识,措施、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4、可能的举措:由政府财政解决一部分经费,绝大部份经费可由出的不良企业支付,加大对不良企业的惩处力度;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从源头上打击伪劣产品。
案例2、陕北油井民间投资者之痛
1、案例反映的是民间投资者在政府号召下投资油田,在政策变化情况下血本无归。
构成要件:
主体包括D县,陕西省省,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政府部门;
主观方面:故意或过失,很显然政府并不是故意使事态发展为这样。
客体:民间投资者。
客观方面:投资血本无归。
2、国家发改委的职责是宏观调控,陕西省的职责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D县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发展地方经济。
3、国家发改委极力贯彻国家法规,陕西省政府既要贯彻中央政府政策又要照顾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4、可能的结局:由石油、中石化等集团接手、收购中给予一定补贴,民间投资者要蒙受一定损失。
经验与教训:政府要依法办事,实现职能转变,身份转变,由经济经营者转变为服务者,培育良好大环境,而不是事事亲历亲为;切忌为了部门利益最大化而朝令夕改,令政府权威受损。
案例3、S市暂住证风波
1、案例反映了政府提供社会管理服务,却引发政府部门利益之争。
涉及到了外来人口、劳动局、公安局、人事局等。
监管领导、劳动部门解决劳资纠纷、办理劳动手续等公安局进行治安管理、人事局组织劳务培训、劳务派遣、职位评聘等。
2、本案例说明部门利益之争、导致政府存在不合法性理由,即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在次要地位实有本末倒置之嫌。
发生原因在于协调性、服务性、法制性等行政目标没有得到彰显,部门利益冲动。
3、用制度严格规定收费标准,取消暂住证。
案例4、广电、电信话语权之争
1、本案例反映的是广电、电信职责不清,并且出于利益考虑产生恶意相争。
2、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是广电总局制定政策监管,电信具体运营。
第三章行政功能与职能
案例1、广州不明病毒危机
1、本案例政府辟谣采取措施是在广州市遭到非典袭击,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市民哄抬抗生素药品及相关生活用品,不法商家趁机哄抬价格严重干扰市场次序。
恐慌一时成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决定因素:⑴事态发展显示升级态势⑵政府责任维护社会安全提供公共服务。
2、职能主体:卫生局、卫生厅、市政府,市政府和卫生厅都是市卫生局的领导(双重管理体制),市政府和卫生局先自行解决通过调查、分析、辟谣,辟谣制止了留言的进一步蔓延,但政府部门应该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及早观察危机的可能性,另外危机应对不仅是卫生部门的事情应该形成相关的机制。
3、实现安全、公开、透明是行政管理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从运行职能看,决定、组织、协调、控制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漏洞。
案例2、内蒙T县政府“护污”事件之后
1、本案例反映的是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用群众利益和污染环境为代价。
2、T县政府”护污”事件是在无良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到农田,导致农民蒙受巨大损失,双方发生冲突,政府出面暴力”护污”,其原因有:⑴政府方面强调其经济职能⑵出于政府自身经济利益考虑”提水费”。
3、举措:⑴制定科学全面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⑵切实实现职能重心转移:由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
⑶职能方式: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为主。
⑷职能关系:政企关系。
案例3、我国政府应急预案的紧急启动
1、案例反映的是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事件。
2、I级(特别重大)—国务院;II级(重大)—省政府;III级(较大) –县政府;IV级(一般)—县政府。
应急预案启动后成立领导小组,联动机制。
⑴预警机制:①制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②制订健全预案体系③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④完善各项基本资源储备⑤加强公共危机应对的培训。
⑵决策机制。
⑶应对机制:①先期处置(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②信息报告(国务院办公室),③应急响应(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为主),④应急结束(国务院或国务院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批准),⑤善后处理(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⑥调查评估(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⑦恢复重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⑷新闻发布机制⑸善后机制
3、经验与启示:⑴做好预警机制,具有危机意识,尽量避免类似事件发生,⑵沟通渠道畅通,⑶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避免事态升级。
第四章政府间关系
案例1、五陵源规划困局
1、政府内部关系包括上下级之间,平级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求坚持统筹全局,坚持分层运行,行政组织纵向结构表现为层级节制体系,坚持动态协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政府执政的一方面,本案例涉及政府部门众多,关系复杂:⑴五陵源区政府。
⑵张家界森林公园管理处持反对态度。
⑶省政府有关部门。
⑷权势部门。
从层级之中,有上下级,也有平行职能部门,各部门从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推诿扯皮,以至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利益则被至于脑后。
3、影响:⑴保护大局被破坏,人与之然的和谐难以实现,从而影响可持续发展,受害的将是民众。
⑵推诿扯皮及内讧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行政效率降低,从而影响政府公信力。
案例2、湖北X市财政债务危机
1、本案例反映的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由于关系没有理顺,地方政府背上财政包袱的事件。
2、促成因素:⑴缺乏必要的公共财政体系,如预算制度、监督制度,案例中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负责人盲目投资血本无归。
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称,也就是案例中所讲的财政倒挂现象。
形成原因:改革不彻底,不配套。
3、政策依据:中央文件
由地方政府全部承担显然不合理,中央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来解决问题。
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体系,是公共财政追求的目标。
4、分税制,实行分税制后,税种和各税种形成的税收收入分别按照立法、管理和使用支配权,形成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存在问题:⑴事权与支持范围越经。
⑵部分财政收入划分不合理。
⑶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
⑷转移支付不规范。
原因:⑴市场经济发展快速,地区差距大。
⑵市场体系不够健全。
案例3、浙江“强县扩权”改革进行中
1、反映了上下级关系的调整,权力重心下移。
2、改革动机,调动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积极性,浙江省的支持及浙江县城经济的发达县其主要的推动因素。
阻碍因素,市级政府、权力大挪移会架空市一级政府。
3、县级政府进一步扩权,甚至有可能在行政区划改革方面有所突破。
经验:①有政府倾斜与支持。
②切实实现职能转变,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第五章政府与社会关系
案件1、村公章集中保管试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第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的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这说明,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上下级的行政命令关系。
2、集中保管村公章,不具有合法性
3、存在问题,一些乡镇仍然把村委会当做自己的行政下级或派出机构,仍然习惯于传统命令指挥式管理方式,对村委会和村民自治进行行政干预。
未来走势:摒弃
案例2、浙江瑞安外来工自治尝试
1、体现了一种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理顺在我国刚刚起步,以往几乎社会的一切功能和事务矛盾集中在政府肩上。
市场经济体制则要求改变政府的管理范围,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切实实现政社分开,把过去属于政府的权力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行使。
2、自治组织。
成立原因:⑴政府摆脱派出所自身困境举措。
⑵外来人口维权或服务需要。
对派出所来讲,缓解了管理压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对其他当事人来讲,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3、意义较大,但也存在保障,如经费问题、行政单位挂靠问题。
案例3、“厅级会长”难产记
1、本案例反映了一个由于行政干预,一个自治性质的协会会长难以产生的事件。
2、性质:自治的行业组织,对其产生与管理政府应给予充分自治空间。
3、基本原因:政府职能未实现根本转变,在当前的环境下,政府应还权于社会、还权于民众。
第六章政府与企业关系
案例1、“常乐”申办定点屠宰厂受阻记
与涉及政府企业关系调整的行政事件
2.屠宰办(相当于贸易局的一个部门)贸易部门是肉联厂的股东和主管部门,常乐(民营企业)主管部门为贸易局。
“常乐”的申请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的引进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3.原因:政府没有也不愿意退出微观经济领域,毫无服务意识,政府和企业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两大平等主体。
对策①保证企业对政府有完整的法律诉讼权这也是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必然要求。
②树立政府意识。
③政府不当行为(挤出效应)必然受到约束。
案例2、D市农民自建变电站的合法性危机
1.本案件反映的是农民自建变电站,打破政府垄断,引来服务竞争,却被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为违法。
大部制改革后,我国的电力管理体制进入了国家能源委员会(决策权)负责研究拟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国家能源局(执行权)电监会(监督权)
2.审批难题:①触犯政府利益。
②电力行业属于县有独特技术经济特征和服务特征的自然垄断性产业,历来是政府干预最多的领域,加上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管理部门集政策制定、执行、监督于一身。
3.解放思想:①诉讼法律途径。
②争取主管部门支持。
③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改为备案制度,严禁繁琐的审批制度。
案例3、M集团的经营危机
1.反映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导致企业陷入危机。
原因①政府与企业地方不对称。
2政府过度干与。
3.基本思路:①政府切实退出微观经营领域,还权于企业。
②政府主要在宏观调整领域发挥作用。
③保证企业拥有独立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确保其市场主体地位。
第七章行政组织与偏制管理
案例1、一个贫困县的十二个“县官”
1.反映了副职虚职过多,主体:县政府,客体:机关公务员,客观方面,副职过多,机构臃肿。
2.肯定多原因:①“官经”。
“权力崇拜”致。
②政治体制改革不彻底
影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推诿扯皮,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提升。
3.副职虚职过多,副职设置缺乏严格的制度控制,领导班子职位数量要贯彻最低数量原则,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这一直是行政体制改革追求的目标,副职过多,政府将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以规范,如现在有很多地方推广“一正二副”模式交叉任职。
案例2、S与市政府驻汉办谢幕
1.本案例反映了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行政系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机构撤销应变更是必要的。
2.主要依据《宪法》及《组织法》无体现带有明显的人色彩。
案件3、陕西黃龙机构改革困局
1.本案例反映的是县级政府机构改革陷入困境,力求实现的人员分流机构精简,开支下降等目标没有实现。
2.改革原因:(1)内部原因机构过度膨胀,臃肿代替了精干,低能代替了高效,随之而来则是财政供养人员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难以保障,财政压力大。
(2)外部原因: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机构改革,只有进行了机构改革,给政府松绑,才能落实正常的服务职能,减少与民争利的现象发生。
机构改革的结果不尽理想:原因:①改革上下不配套,不统一,没有进行相应的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
②缺乏良好的宏观大环境,缺乏各级政府支持,改革受到具有全面性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制约。
③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的人员难以分流出去。
④没有抓住职能转变这个关键。
3.阻力:①分流人员阻力,②上级政府
可能出路:机构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按照行政组织设置的科学原则进行改革才会有成效,改革的成果这才能巩固。
①中央有政策支持,如对于分流人员办企业进行政策支持。
②地方政策也要积极稳定地推进改革:如完善行政组织法规,健全预算约束机制把宪法和组织法中有关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机构设置和编制法,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控制机构的膨胀。
第八章、行政领导与责任
案例1、女教师之死
1行政领导不力,导致命案发生2杨某是刑事责任,公安局与司法局局长承担行政责任3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与约束行政行为,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迫使相关行政人员及时有效地处理关键事件,加强监督与教育。
1.材料反映了行政领导被赋予了一定的职位而有了一定的名位,被赋予了一定权力而有一定的支配性影响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约束条件的消灭,在一定职位上的领导者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领导的责任指行政领导与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然承担的法律后果。
材料反映的是公安局、司法局,有关人员没有及时组织求援导致的一场惨案的发生。
2.公安局局长承担的是工作责任,政治责任领导人实施的政治方针政策等行为不能为民众接受时应当承担的责任,反映的是民众的意愿,与法律规定无关,司法局局长单某、民警杨某则承担的法律责任,我觉的不应该承担,司法局局长、民警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公务员,另一方面也是普通公民制止姜某杀人是道义上的见义勇为,他们当时身份与参观者一样,他们应当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3.措施:(1)良好社会风尚的创设,如奖励、鼓励、见义勇为。
(2)完善110等报警机制,提高反映速度。
案例2 、山西临矿大爆炸后的合为幕后
1.案例反映的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主政的一方县长,职能部门一把手工作,一筹莫展,政府承担的管理、服务、监管,稳定,发展难以实现。
2.原因:(1)行政环境复杂各方面关系难以协调。
(2)安全生产监管滞后。
(3)责任追究不到位。
王县长应付政治责任,他主导成立服务中心,便为该县私采乱采金矿的行为变的。
“合法”,并且作为行政首长,首长负责的规定下,王县长应该为这次事故承担相应责任。
3.思路:目前各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工作只能是充当救火员的角色,工作重心只能放在事后监管上。
(1)尽快明确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补充方法,提高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效率。
(2)中编办、财政部等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机构,特别是乡镇一级机构存在的走项监察经费、监察用车等问题联合制定相关政策,为综合监管工作开展提供支持,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3)完善基层监管力量,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案例3、一个中部贫困县长的履行模式
1.基本素质要求:(1)政治素质,(2)能力素质,(3)知识素质,(4)身心素质。
2.基本模式:开拓进取型,敢想敢干有魄力。
3.从材料结果看,我非常认可其领导行为,中国太需要这种具有实干精神的领导者了。
第九章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案例1、听征会企业成了“走过场”
1.案例反映的是本应反映民意,贯彻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的听征会作为一种形式。
2.行政听证会是现代民主社会普遍推行的用于保证各方利益平等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以实现决策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及法制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
本案例中,听证会实质上作为某些利益集团操纵价格、压制民众利益诉求的工具。
3.存在的问题和健全对策:
(1)听证会组织的独立性问题有待解决。
只有独立超脱、具有权威性的机构主持听证,才有保证听证会不会流于形式,不会相关利益集团操纵。
而我国的价格决策听证会制度设计时直接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而被听证对象往往是由其所主管或由另一政府机构所主管,这本身就决定了听证会的组织者与被听证会的对象之间存在利益联系。
(2)缺少成本监审程序。
成本不为公众所知,相关企业就凭借自身所具有的天然的垄断优势或行政资源优势随意提
供价格。
案例2、西路神殿被拆迁
1.案例反映了政府部门有关城市规划与建设,行政决策缺乏科学化和民主化。
2.原因:(1)违背了科学的决策原则,如民主原则、可行性原则等。
(2)不符合科学的决策程序,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也缺乏事后的反馈监督机制。
3.主要问题:(1)科学的决策程序准时落实,文物保护体现公共利益,应及时进行公示,听证。
(2)民主化、科学化的原则也难以实现,应加强监督机制。
案例3、轧硅钢的决策疑问
1.主体:国家经贸委。
客体:热轧硅钢片厂
客观方面:大多数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一片混乱。
2.不合理:①不具有可行性,打乱了市场秩序。
②对专家的作用重视不够,又难以保证科学对策
3.存在问题:①缺乏科学性民主性②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和确定目标。
思路:①深入调查研究,收集信息②集思广益,制订各种可行性方案③评估选优,制定方案。
案例4:怒江水电开发“大调整”方案方案的神秘纷争
1.本案例反映的是在大型工程上马前,也就是政府作出
行政决策前,各方力量的博弃。
主体: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
客体:当地居地,怒江生态。
结果:工程上马
2.公民拥有基本权利:情权、参与决策权、监督权。
但政府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很难保障这些权利的实现
动因:减少方案通过的阻力
3.一般要求:见前一面
①保障有关人士的知情权,通过媒体,政府公关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
②真正发挥专家的作用,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③在决策中贯彻系统、信息、可行性、民主服务等原则。
第十章行政执行的动力与阻力
案例1:城管困局
1.反映了一起暴力抗法事件
2.行政执法要求执法机关为保证行政决策能够顺利实施,应该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说服教育等行政执法手段。
本案例,李京生的工作就是应用强制的行政执法法手段整治城市环境,李京生的很显然是能够避免的,启示:
①行政执法方法有待改善,单纯依靠强制性的惩戒是不够的。
②城管思路应有改变,简单的显然不行,剥夺了很多人的生存权“堵”可以转为“疏“,如卫生检查或开辟专门的地方。
案例2、新疆棉花市场化路径选择
1.本案例所体现的是新疆两县采取不同的方式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2.案例中的的A县是彻底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用经济方法贯彻执行。
K县则用行政方法。
K县的理由是完全放开市场,风险太大,而且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
A县借助社会资源整合棉花产业激活市场。
3.影响因素:⑴执政者的执政思路。
K县还用老路的行政方法。
⑵政策的好与坏,对与错。
⑶资源。
4.资源配置市场化,政府不再直接参与经营,退出市场,只是制定政策提供服务,经营主体成为市场主体,存在竞争,优胜劣汰。
案例3 浙江“指标圈地”动力
1、本案例反映了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国土资源部采取措施控制建设用地,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巨大的用地需求,浙江省多种途径“指标圈地”,但存在盲目、无序、低效等问题。
2、“指标圈地”现象是在供需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发生的:土地作为稀缺性资源,同时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对土地进行有节制的使用和保护是必要的,但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多的建设用地,这样就形成了土地供不应求的局面,“指标圈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在这一过程中,中央政府力求统筹兼顾,力求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省级政府上下协调,市一级、县一级则积极行动,争取更多的土地资源,发展经济。
3、从行政执行角度来看,“指标圈地”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于政令不通,政策执行被异化。
地方政府的行为不太合理,为了眼前利益牺牲了长远利益。
4、可能对策:①产业转移,向西部、中部转移。
一方面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东部减负。
②禁止指标买卖,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
案例4 中西部一些乡镇“买税”现象调查
1、本案例反映了上级政府不切实际地下达高标准税收任务,下级政府违背常理完成任务的行政事件。
2、类似现象在中西部地区较为普遍,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则要好一些或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因为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往往能够完成上级政府的税收任务。
3、动因:完成税收任务,维持政府自身运转。
运行机制:买税实质上是上级政府—下级政府—买税对象之间的博弈,为获得更多的税收,上级政府通过施加行政压力给下级政府,下级政府在这种压力下不得已通过买税来完成任务,但总的来讲,受损的是国家,变相帮助企业逃税。
主要思路:①上级政府实事求是地制定税收任务,把下级政府从税收压力中解脱出来,切实提供公共服务②改变财政倒挂现象③完善监督机制,认真进行税源调查,杜绝买税
第十一章行政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