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浪潮的持续推进,陕西省的新高考将于2022年正式实施,值此之际,我有幸参加了由宝鸡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省培计划(2021)----新高考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地理)"活动。虽然时间只有短暂的五天,但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理论与实践的提升,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新高考骨干教师培训,所有的专题讲座与报告也都是围绕新高考展开的。

首先是来自重庆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刘万军老师,他从高考综合改革背景的三个文件分析、全国新高考改革的推进情况、重庆市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政策解读、新高考面临后机遇与挑战四个维度讲述了现阶段我们正面临的新政策、新高考、新机遇和新挑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抓住新高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是来自福建大学的袁书琪教授通过腾讯视频给我们做的有关《高中地理新教材解读》的报告,他从三个"直

面"分析了我们面临的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一是“直面高中地理课改相向而行”。袁教授综合了历年高考真题分析了考查方向,发现历年高考考查中均渗透了国家政策等相关内容,比如十九大报告、家国情怀的体现,进一步证明了高考与新课程改革是相向而行的,我们只有研究认识了新课程改革,正确把握新课程改革内容和方向,才能更加促进现在的教学工作;二是“直面高中地理新课程及核心素养”。袁老师通过举例分析了高考题中渗透的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明确了现在的高考题更加凸现了考查核心素养的要求,从而指导我们要加强实践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培养;三是“直面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新教材”。袁老师通过将新旧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用数据分析出地理今后的难度是增加了,并且考试要求也提高了,这给我们从事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袁老师还利用四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课程标准,发现了每一个版本都会在某一课表现的更好,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就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形成以课程标准为主而不能以某一教材为主。再次是宝文理的郭俊理教授,他独特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为我们分享了中国的变化、世界格局的变化,让我们从狭小的课堂和教育工作者的视角中跳脱出来,开拓视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时代变化、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以及我们生存的自然地球系统的一系列

变化,强调我们正处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升级、知识信息爆炸的新时代,教学先觉比新知更重要,我们教师要能够觉察新事物,探索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同时,郭教授也提出了地理课的课程思政功能比其他科目的思政更有实时性、现实性和务实性,这就对地理老师的素养、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最后,沈涛老师作为一名来自甘肃的年轻有为的地理教学工作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工作的激情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还有他见多识广的远见,感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国情下的教育存在很大差异。今天中国教育正处于大变革的深水区,而我们正是推动教育改革的使者,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创新思维,不断进步。

这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高中地理老师,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主阵地是课堂,所以学院也为我们安排了一天的跟岗课堂实践活动。先后观摩了石油中学妙蓉、阙涛两位老师关于对《太阳高度角的应用》的同课异构课,渭滨中学林娜老师的《热力环流》示范课,从理论走向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课堂改变观念,改进教法,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渗透培养的重要意义,为今后课堂落实新课标,迎接新教材新高考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对即将到来的新教材新高考有了更加清楚全面的认知,也感受到它将带给我们地理教师各个方面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多了解,重思考,勤探索,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正如郭俊理教授所说,关注时的变化,认清时代特征,融入时代发展,用新时代新高考的视角思考改进我们的教学,提升自身素养,将来才可能不会被新一轮课程改革淘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