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全册)-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第一节食物
一、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四十中学秋菊
教材分析
人生活在生物圈中,并从中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对物质与能量的需求。
怎样健康饮食呢?第一课时“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本册的开篇章节。
考虑到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中,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所以,本节课安排了淀粉的探究实验、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实验,最后归纳总结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这样处理教材比原来直接讲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更符合课标的要求。
此外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正是新代过程的起始部分,为下面课程的讲解做了准备。
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验证食物中是否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
难点是“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一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书中已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做过探究活动。
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也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表达能力也较好。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给学生想的空间、做的时间、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形成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出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正确使用生物实验用具。
2.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性目标
参与小组活动;养成实事的态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
溶液准备包括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蛋清液)、橘汁、碘液、10%的氢氧化钠、3%的硫酸铜溶液、清水、蒸馏水等;
实验用具包括研钵、试管、解剖剪、解剖针、刀片、纱布等。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安排学生课外搜集材料“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制定一份营养全面的午餐食谱,并在课上带来食谱中的食物(每样食物少量即可)。
教学过程
市第43中学马曾伟
教材分析
本节容是第一节《食物》的第二课时。
安排学生在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并根据这些知识编写、表演课堂剧。
重点是让学生描述六大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
对于“食物中储存着能量”这一事实,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为帮助学生理解食物中含有大量能量,本节安排了燃烧花生种子的实验,教师还可考虑其他例子加以强调说明。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思想活跃,活泼好动,喜欢表现。
以课堂剧的形式学习知识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但实际教学中,要预见到学生考虑问题欠周全,教师要在课前抽时间分组检查或了解情况,减少突发事件影响课堂教学的可能性。
设计理念
1.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写剧本----制作道具----表演剧本”的过程,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写作与表演能力,锻炼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生物学、热爱生物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收集六大营养物质主要功能的资料,得出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
技能性目标:
尝试通过个人努力,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情感性目标:
体验积极学习的快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提前两周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课本和家庭藏书、书店和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分小组收集资料,了解六大营养素的主要功能,编写课堂剧“营养素争功”,并制作简单道具,为课堂表演做准备。
2.实验用品:花生豆、酒精灯、火柴、解剖针、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量筒等。
附:课堂剧《我真的很不错――之营养素争功》
“要说营养物质对人类的贡献呀,我们糖类首屈一指!因为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细胞“燃烧”我
们糖,产生能量,供给全身各个器官使用,这样身体才会运转起来,就像一架机器需要电能,汽车需要汽油一样。
要是没有我呀,人早就没命啦!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四肢肌肉不能运动;就连睡觉做梦时,也需要我们!而且,许多味美可口的食物中都有我”
蛋白质说:“糖类只能提供60~70%的能量,我们不仅能提供能量,还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皮肤、肌肉、脑、脏、指甲、头发等器官中都有我;人的生长发育更离不开我,像调节生理活动的酶和某些激素,与细菌病毒顽强作战的抗体“勇士”,都是我们蛋白质。
脂肪说:“我们脂肪的功劳也不能埋没,平时我藏在皮下,当糖类不足时,就靠我给人体供能,是人体的贮存能源;我还能防止人体热量散失,起到御寒作用;我还能固定人体脏各器官,如胃、小肠、大肠,减轻剧烈运动对脏的冲击”。
水说“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人的体重的2/3都是我们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所有的营养物质和各种代废物都必须由我们来运输,才能送到目的地。
知道吗,由于塌方而困在井下的矿工,十几天不吃饭,可因为有了一瓶宝贵的水,才坚持到被救。
”
无机盐说:“我们无机盐在体含量虽不多,兄弟姐妹可不少,作用也很重要!如果没有我们的钙、磷二兄弟,人的骨骼和牙齿,就会象果冻一样软,人能站立起来吗?更不用说走路了!如果没有‘铁哥’,人就会患缺铁性贫血,面色苍白,头昏眼花,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还有我们的‘碘小姐’,缺少了它,人就会患‘大脖子病’;缺锌,食欲减退,严重的会使青少年停止发育。
同学们,多吃虾皮、排骨、鱼,多喝牛奶、骨头汤,补钙吧!多吃海带、紫菜,补碘吧!”
“行了,无机盐,听我的吧:我们维生素可是个大家族,有30多位成员呢,虽然我们既不是构成细胞的原料,也不提供能量,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绝对少不了我们。
如果长期缺乏我们中的一种,就会引起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缺乏维生素C时刷牙易出血;缺乏维生素B1时易患神经炎,引起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严重时患脚气病;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维持骨的正常发育。
儿童严重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出现鸡胸、方颅等症状。
朋友们,知道吗,猕猴桃等水果中,西红柿等蔬菜中,都有我们家族的大批成员。
”
三、怎样实现合理膳食
市第40中学郭学艺、周素芬
教材分析
《怎样合理膳食》这一小节通过同学们对聪聪和明明一天的膳食是否合理、营养是否平衡的探究,来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探究竟是难点,合理膳食是本节的重点。
这一小节指导学生合理膳食、平衡营养,这也是这一章的主旨所在,所以它在这一节乃至在本章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析
本节与学生的饮食有关,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对重量单位“克”没有直观的认识,对“热价与热价单位kj”也很陌生,这是学生在探究竟时的障碍。
所以本节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疏导障碍,效果会更好。
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会随年龄、身材、健康状况和劳动强度的不同而不同。
2.说出青少年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特点。
技能性目标
尝试利用资料、信息进行探究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关注自己的饮食,合理膳食。
2.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要对本节的探究竟和小辞典进行预习,预习课本后的部分食物营养成分表(附表一)和课本后的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附表二),老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表格,容分别为聪聪、明明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营养物质种类、重量、营养物质能量、钙含量。
学生分成12个大组,每组备一个计算器(自带)。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市4中学文平
教材分析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是本节的的基础,对于消化的概念科学表述与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学生验证唾液对食物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与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动手能力非常重要。
同时要注意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生分析
由于消化概念较抽象,而此名词在日常生活中有经常用到。
所以要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或不准确的理解,从而形成科学准确的概念。
设计理念
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学
习的乐趣,提高能力,并从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2.说明消化的概念。
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并完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事的精神。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为学生实验准备:淀粉溶液、馒头、碘液、蒸馏水、试管、烧杯、玻璃棒等;
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多媒体课件(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的flash动画);人体消化系统挂图
二食物在胃肠的消化
市4中学文平
教材分析
食物在胃肠的消化是《食物的消化》一节的核心知识,且课本中提到很多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名词,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所以新的信息量较大,是学生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可利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析
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为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通过本节的教学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明白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设计理念
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学生自学、讨论等手段,是学生很好的掌握此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淀粉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2.说明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从图中读取所需信息,并加以总结。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通过酶的发现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求知欲望,从小树立勇于攀登、勇于拚搏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酶片、鸡蛋、研钵、烧杯、试管等;人体消化系统挂图;胃的解剖图;食物在胃肠中消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蛋白质在胃里的初步消化flash动画,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的flash动画)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市二十七中学丽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的。
编者力图通过几个层层深入的实验,引导学生建立小肠结构的模型,同时理解小肠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这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了关于营养物质的作用与消化的过程的知识,进一步来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应该是容易承受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人体血液循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方面的知识,对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有一些难度。
另外,本节实验容较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考验。
小肠标本学生容易心生厌恶,教师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鼓励学生端正态度。
设计理念
本节容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设计了几个实验,从用肉眼观察小肠环形皱襞的实物结构,到模拟小肠环形皱襞的制作,再到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旨在向学生传递科研方法的信息,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能力目标
1.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结构。
3.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的准备:猪的小肠、人的小肠壁切片、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剪刀等。
教学幻灯片: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
学生活动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纸和笔, 4人为一小组,确定组长。
第四节食品安全
市裕华区教研室红英
市外国语学校付志强
教材分析
本节容是本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的扩展和延伸。
食品安全在改革开放的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现象值得人们去探讨和思索,所以,本节容与当今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重点是让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增强辨别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对有害食品有一些了解,但缺乏鉴定食品安全的知识。
对《中华人民国食品卫生法》知道的更少。
食品安全和同学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学生本身有强烈的学习食品安全的要求,而且安排的实验简单易行,因此这一节学习起来很容易。
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懂得食品安全不仅仅是国家的事、社会的事,而且是我们每个同学与每个中华人民国公民自己的事。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几种鉴别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利用石蕊试纸测定液体食品是否腐败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关注食品安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收集2~3种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2、实验用品:玻璃棒、烧杯、石蕊试纸等。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是“生命之源”
市第二十三中侯晓蔚
教材分析
血液的成分与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以探究实验引入观察血细胞,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有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大家谈、想一想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分析或实践更好的掌握本节容。
学生分析
学生对血液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如血液是红色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液对人体很重要,失血过多会死亡要输血救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的功能,增强健康意识,合理饮食,预防青少年贫血的发生。
设计理念
学生动手探究活动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与同学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解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
技能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进一步获得显微镜操作能力。
2.人血常规化验单的化验数据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学生查找贫血症状的资料;试管1盛有加入柠檬酸钠静置1小时的鸡血;
试管2盛有加入柠檬酸钠静置12小时的鸡血;试管3盛有未加入柠檬酸钠静置1小时的鸡血
形态: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血浆成分:水90%、蛋白质7%、无机盐0.9%、葡萄糖0.1%、维生素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废物
血液
血细胞
二、鉴定血型和输血
市第二十三中侯晓蔚
教材分析
鉴定血型和输血是本节的重点。
学生动手模拟实验学会鉴定血型的方法,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凝集反应这一难点,并为理解四种血型间输血关系奠定了基础,掌握同型输血的原则。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占其体重的7-8%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对健康没什么影响,参加义务献血光荣。
学生分析
学生对血型知识、输血知识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失血过多要输血。
但并不清楚ABO血型命名的依据是什么。
在本节课的的学习中,学生表达血型不合原因常出现问题,让学生牢固掌握四种血型各含的凝集原、凝集素才能准确表达异型输血之间是否可以进行或为什么会发生凝集反应的原因。
设计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与学生间交流合作的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解释输血和血型的关系。
技能性目标:尝试鉴定血型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认同无偿献血光荣,确立对社会和人类的爱心和责任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实验材料的准备:模拟配置两种血清,四种血型的化学药剂
A型血清:0.02mol/LAgNO3 B型血清:0.02mol/LNaI
“”A型血: 0.02mol/LPb(NO3)2 ““钱”B型血::0.02mol/LBaCl2
“”AB血:A型血和B型血等量混合“”O型血:蒸馏水
2.学生活动材料准备
用硬纸板剪出2种凝集素、四种血型的红细胞含凝集原(教师用的后面贴上双面胶)
3.查询自己和父母的血型
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
一、血管的作用
市第17中学玉华
市桥西区教研室丽洁
教材分析
不论是营养物质的运输还是代废物的排出主要是由人体的血液循环来完成。
血液主要是在血管和心脏中循环流动,因此,血管作为运输物质的主要器官之一,是学好后面知识的基础。
让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是怎样与其功能相适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容。
而在显微镜下辨认三种血管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从观察“血液在血管流动的现象”入手,以使学生获得对血管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实验有极大的兴趣,但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不求甚解,不善于思考和总结,需要多加指导和点拨。
设计理念
表达以学生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从学生的感性知识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归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用学到的生理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增加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血管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2.概述各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
3.描述毛细血管的特点,解释其结构与它有利于物质交换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技能性目标
尝试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情况。
情感性目标
体验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现象,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课时安排
本节容需要一小时完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棉花或纱布、盛有清水的烧杯、绷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二、心脏是“生命之泵”
市第17中学玉华
市桥西区教研室丽洁
教材分析
心脏是“生命之泵”是本节的重点容,血液所以能在循环管道中不停地流动,就是依靠心脏有节律地舒缩活动,因此,心脏是运输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循环的动力器官。
本节重点容是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与四个腔分别相通的8条血管以与两组瓣膜和其作用。
难点是心脏的舒缩与心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关系。
学生分析
由于初一学生没学过脊椎动物心脏的知识,也没有血液循环的初步知识,因此本节课的容有一定难度,不太好理解,所以首先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这是基础,心脏收缩和舒时,房室瓣和动脉瓣如何动作以与如何控制血流的方向是难点,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突破,以便于学生掌握。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比传授他们知识更为重要。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心瓣膜的开关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3.说出心脏的位置、心输出量的概念。
技能性目标
1.尝试解剖哺乳动物的心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运用心脏结构的基础知识,尝试分别向与心脏四腔连通的血管注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关注心脏健康的道理。
课时安排
本节容需要1课时完成。
课前准备
哺乳动物的新鲜心脏、解剖刀、镊子、水、多媒体课件
三、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市第36中学贾艳丽
市桥西区教研室丽洁
教材分析
本节在了解心脏和血管知识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提高学生了解生物知识的兴趣。
通过探究体育运动和脉搏的关系,得出结论:心率与脉搏的关系以与体育运动对脉搏的影响,同时为后面学习物质运输的路线与心脏、血管的保护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学生对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学生们能对问题做出假设,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制定并实施好这一探究计划。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个、活泼、合作的课堂氛围。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典型的探究课。
设计上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心率与脉搏的关系与体育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2.分析实验结果。
技能性目标
1.尝试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测量脉搏。
情感性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认同科学探究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确立严谨的科学探究的态度,形成愿与人合作、交流以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将学生5-6人分为小组、每组一个秒表,投影片、实验记录表格、多媒体课件等;每组有部分学生课前不要做剧烈运动,一部分学生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