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体现新课堂教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体现新课堂教学思想
1 问题的提出
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全国上下掀起课改浪潮,如何能使“课堂学习”,着眼点在学生上面,就是我们的老师更多地着眼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种主动的状态,教师教学的实施也罢,它一定是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而不是以完成教学为目的。

这是一个根本的价值取向。

当你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过程,那目标的设计、活动的设计,包括课堂上及时生成的资源、生成的问题,教师都会想着如何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师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尤其显得重要。

2 理性掌握教材内容的设置
我在以往的教学中,首先要熟悉教材,设计好每一课的目标要点,教学的方案程序.重视知识的完整性。

如何能体现新课堂教学思想,那我们现在应该如何设置教学内容呢?
第一,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我们这节课目标,也是我们课堂的灵魂。

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分析那些知识是学生看书能知道的,哪些是需要用专业术语描述的,哪些是需要比较理解区分辨认的,那些事需要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哪些是要求掌握使用应用的。

必须作明确的说明,并分类。

分成基础层次及探究层次(知识迁移应用),当然基础层次的知识主要依靠学生预习课本,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完成,探究层次主要依靠独立思考,学生之间交流,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总来完成学生学习。

我们明确了教材“显形”(即教材直接交代的内容)还必须明确“隐性”教材(教材本身所凝结的含而未露的智能价值或知识外延所蕴藏的或道德),认真反复推敲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知识一个合理的定位,同时也给学生很多学习空间,与探究讨论空间。

第二,课程设置要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上我们要把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放在首位,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批判能力,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

那么秉持这样的理念,我们必须将课堂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有梯度,有探究,有思
考广度的问题,做为一个师生群体交流对有关课程内容的感受和理解的一个场合,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把握课程的情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存在的问题,去检查,去点拨,去督促,去示范,去激励,对一些重点的内容,组织必要的练习,了解自已教学的成果或是存在的问题,以便明确调整方向,这样目标就明确了。

让学生在课堂互动的群体效应中得到启发,得到锻炼,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话,我们就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

第三,课程设置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本领。

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探究的意识,养成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和旺盛的激情,敢于质疑,敢于求新。

逐步提高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阅读,学会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根据掌握的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养成的思考习惯和分析的习惯。

逐步发展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要让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进而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3 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还要重视对整个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质量的考虑,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问题的提出,给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就要求在思想观念模式上实行深刻的变革。

教师则应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的培养,也即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

教师应把握住每一次机会,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能够成为推动民族创新的有用之才。

其次,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程设置中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

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一堂好课首先要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始终能保持有效的互动。

同时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中差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前提。

教师平时对学生态度的结果,会延伸
到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教师充满敬意,喜欢这位教师,在课堂上会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课堂气氛活跃生动,进而提高综合教学质量。

第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每个学生的生命中都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都有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作为教师,应用心地珍爱它,精心地呵护它,不断地滋润它,真诚地锤炼它,而不是窒息它、摧残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全班所有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心、尊重、牵挂每一位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应努力创设一种情境,教学生方法,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学习倾向的延伸,让他们直面人生,直面社会,让他们体验生命的鲜活和新奇。

体验到自由和探索的精神,体验到自我价值,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

另外我们对学生要多了解,要熟悉学生学习的起点。

这样才能设计好课堂中我好问题,才能设计出激发学生好学放热激情,才能让学生多去阅读课本、去发现自己未知的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爱好。

4 结语
本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双层次导学案的教学方法,有预习,课堂讨论,自主检测,课后总结归纳,练习反馈等等,也必须注意获取反馈信息的内容、时机,也要注意获取信息的方法。

例如提问,学生板演,讨论等等。

尽管这种反馈和矫正更需要灵活的教学机智,但事前必要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同时教学进度也要把握好,应该尽可能选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以增大教学信息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较为重要的提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廖哲勋,田慧生[主编].课程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沈伟基[主编].货币金融学[M].北京工业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