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前教育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时期,法国学前教育存在双轨制的现象,幼儿 园是上流社会子女的专利品,贫民子女只能进传统 的托儿所。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4、母育学校
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校”的先驱的教育家凯果 玛——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 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并将其纳入 国民教育体系。
⑤ 必须支持家庭每日的需要,以便增强家长的能力,改良儿童生活的文化 和家庭的环境。
⑥ 残疾儿童的教育以及其他状况必须加以改进,以便使他们能在所有的机 构中都得到和其他儿童一起享受相同的应有权利。
真题练习
1.法国学前教育承担着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四种职能 ,其课程涵盖的三大领域是
A.交往、科学及语言 B.社会、卫生及心理 C.社会、卫生及母育 D.情感、认知及运动 B 2.1844年,设立法国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的是( ) A.柯夏 B.马尔波 C.德瑞 D.奥柏林 B
(二)巩固发展时期
《费里教育法》
这一政令在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 ①统一了各 种幼教机构的名称,将母育学校纳入公共教育系统,使其目的 由慈善性质的看护机构变为看管加照顾的国民教育机构。 ② 以年龄编班取代封建色彩的性别分班,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教 育。③1881年政令,意味着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确立。
该文件明确指出:“法国母育学校的教育总目标在于儿童的各 种可能性得以发展,以便使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的人格,并且为 他们提供在学校和生活上取得成功的最佳机会”。
每个年龄班教学活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小班、中班、大班。
根据上述文件的规定,母育学校的具体目标有三方面:(1) 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2)使儿童社会化,(3)使儿童进 行学习和练习。
1881年,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统一为“ 母育学校”。以“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 体儿童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招收2---6岁儿童 ,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保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的 初步原理、语言训练等。教学方法强调利用实物。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4、母育学校
1881、1882年《费里教育法》,在官方教育文献中第一 次正式使用“母育学校”名称,标志法国近代资本主义 教育制度初步确定。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2、日间看护中心和托儿所运动
1844年,法国第一所托儿所由巴黎政府官员马尔 波设立。以出生15天到3岁的儿童为对象,地方当 局实行财政资助。马尔波撰写了《幼儿托儿所》呼 吁人们关心3岁以下幼儿的生命和健康问题。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3、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
别劳夫人系统介绍了福禄贝尔教育思想、方法及德 国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并向法国领导人提出在法 国日间看护中心引进福禄贝尔教育方法。把福禄贝 尔教育方法引进法国。
3.颁布《哈比教育法》与改革母育学校
20世纪70年代,法国政府更加重视公立学前教育的发展, 把它列为第七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1975年《哈比教育法》涉及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和中学的整 个普通教育领域。
目标是启发儿童个性;消除儿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差异 而造成的成功机会的不均等;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 的缺陷及身体器官上的残疾;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学前教育 向小学教育的过渡。
法国学前教育的对策及未来趋势
①早期儿童教育课程发展的方向应是多元化的。
② 课程方面,应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儿童交际的发展及认知能力发展中的 重要性。
③ 应进一步研究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以便使学习过程更易于为 儿童所理解和掌握,并更好地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避免学校学习方面的 失败。
④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以便考察社会决定因素及描述和分析家长的 态度、实践、语言和教育行为期望、角色、需要,动机和计划。
突出特点是“多能性”,教学内容涉及教育理论和 实践,学科基础知识,理论培训和校外实习,加深 选修课。
第二节 法国学前教育现状
2、职后教育
20世纪70年代后,在终生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法国在职 教师的进修有了较大变化。
思想上,肯定了教师培养应包括职前和职后两部分。 教育部规定,初等教师从工作第5年到退休前5年,有权带
法国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和经验
法国将学前和小学教师统称为“初级教师”,由省立师范学校培养,这 是法国幼小衔接的一个有效措施,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既体现出合理 的层次性,又反映了良好的过渡性。
1975年《阿比改革法》、1989年《教育方针法》、1990年《教育法案 实施条例》中都提出要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1833《基佐教育法》将日间看护中心看作初等教育的基 础。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2、日间看护中心和托儿所运动
1835年,颁布了《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的特别视 学官的规定》,视学官有权视察和监督。这是法国政 府正式管理日间看护中心的开端。
1836年,布雷文件,标志着法国日间看护中心由面向 平民的慈善救济事业转向面向全体的国民教育事业。
1848年,政府把它改为国立“幼儿师范学校”。后 来,法国母育学校和小学教师有省立师范学校培养, 1990年,逐步由大学的师范学院培养母育学校的教 师。
1、职前教育 1.招生:名额由省、学区、教育部三级确定; 时间由学区长决定; 凡持有2年或2年以上高等教育文凭,均可报考。 2.教学:师范学校教学目标是培养能胜任母育学校和小学 全部课程的人;
第六章 法国学前教育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法国学前教育现状 法国学前教育存在问题
及发展趋势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一)初创时期
1、创立编织学校
法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编织学校。1770年,法国 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照顾和教育4-7 岁的学前儿童。旨在培养儿童纪律性,使儿童理解宗 教教义和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儿童勤劳品质,并使他 们掌握劳动技术的幼儿教育机构。每周开放两次,开 设的课程有:编织、缝纫、阅读、书法、唱歌、背诵 、算术、自然史、圣经等。
(三)改革和发展时期
2.采用三段分期教育法
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在初等教育阶段全面推 行合科教育以取代传统的分科教学。
1969年,“三分段教育法”(三分制教学): 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启蒙知识科(历史、 地理等)和体育。主要为了克服分科教学的绝对 性,使各科有机联系,使儿童统一、协调和整体 地去认识世界。
根据此法令,法国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即教 育、补偿、诊断治疗及与小学衔接的作用。
4.确定教育优先区与修订《教育方针法》
中央、省和市镇三级政府分摊经费
教育优先区
1989年,《教育方针法》规定学前教育目标:对美感 的启蒙、对身体的意识、对灵巧动作的掌握,对集体 生活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和个性,发现 幼儿在感觉运动和智力方面的障碍并及早诊治。强调 了法国学前教育的四重作用:启蒙作用、社会化作用 、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衔接作用。
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问题
①教育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文件过 多,形成“文山“。教育行政部门机构庞大,教育 管理体制官僚化,效率不高。
②对学前教育研究重视不够。改革往往没有明确 的理论基础,存在着较强的随机性或政治性。
③尚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仍是有 待解决的问题。
母育学校 幼儿学校 最传统最主要的免费学前教育机构 2--6岁 幼儿班 3--5岁 主要任务是为儿童入小学做准备 托儿所 集体托儿所、家庭托儿所、临时托儿所
职能: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 把社会、卫生和心理三者综合起来。
(三)学前教育课程
1、母育学校的课程目标
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发布了《对母育学校的方向指导》
5.建立“学习阶段”与出台《幼儿学校大纲》
20世纪90年代,受终身教育观念影响,包括母育学校和小学 的整个初等教育中,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阶段”。
初步学习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和深入学习阶段。其意义在于重 视学生个别差异和幼小衔接,并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幼儿学校大纲》 教育目标 课程分类:共同生活、语言学习、行动世界、发现世界、形象感 知和创造 综合性、经验性、以幼儿为中心的特点
①法国政府决定在1991—1992学年首先在33个示范省实施“学习 阶段“的尝试。即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在包括母育学校和小学整 个初等教育中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 一体。把儿童按年龄划分为三个“学习阶段”,能有效防止重复学 习,使母育学校与小学阶段得以更好地衔接。
② 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视导监督工作,利于两者的进一步衔接。
③增中男性教师。
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特点:①政府重视,视之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解 决母亲不能照顾子女的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②建立有效的教育行政和管理制度,通过教育 立法和有关规定和文件,使学前教育工作有章 可循;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自主权。
③重视研究儿童的个别差异和教学的个别化。 ④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工资接受累计时间为1年的继续教育。 培训时间:长期、中期和短期;培训内容:补学新专业、
新教法、新的教学手段;培训方式:专题讲座、共同商讨 、相互交流、强化训练为主。
三、法国学前教育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法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低龄儿童入学需求未得到满足 2、教育经费有待提高 (二)发展趋势 1、通过立法确保学前教育机会均等 2、追求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3、不断完善幼小衔接措施
二、法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教育行政和管理制度
法国学前教育机构和初等教育机构都归教育部学校司管辖。 中央集权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一切教育必须接受国家的
指导和监督。法国的中央行政机关有教育部和大学部,其中 学前教育由教育部主管。
二、法国学构有公立和私立之分,都不属于义务教育。 类型: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1、创立编织学校
学校有两名指导老师,一名任手工技术指导,另一名任文化 、游戏方面的指导,另挑选一些年龄较大的女孩作为“助教 ”,教学内容包括:标准法语、宗教赞美歌、格言和童话故 事、植物采集与观察、绘画、地理、以及儿童游戏等。
奥柏林的编织学校实际上把教育置于比保育更重要的地位 。奥柏林的编织学校和当时普遍存在的“教会学校”有相 同的性质,都是一种慈善机构。
在学前教育史上,人们一般都把奥伯林的编织学校看作近代 学前教育设施规范建设的萌芽。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2、日间看护中心和托儿所运动
1826年,柯夏创立了法国第一所日间看护中心。招收因 年龄太小不能上学,或因父母太穷或太忙不能受到照顾 的2--6岁儿童,其课程是宗教教义、阅读、拼写、画线、 手工、唱歌和体育练习。
这一时期,法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方面已形成制度。公立 的母育学校由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开办并支付费用,母育学校 实行免费制度。
(三)改革和发展时期
1.《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并强调教育必须照 顾儿童的个别差异,要求根据儿童的年龄、能力和心理 特点来设计学校,被称为一个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 可以改革计划。其原则影响战后几十年法国教育改革的 方向和进程。但从未实施
母育学校的课程
体育活动 全身运动机能活动、运动协调活动、人体表现活动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活动; 艺术与审美活动; 科学技术活动 对教师的要求
扎实的普通文化,关于不同活动领域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了解儿童、关心儿童
(四)学前师资培养
1831年,柯夏在其托儿所附设托儿所教师养成所。
1847年,一个私人慈善团体在巴黎开设幼教师资培 训机构“学习之家”。
母育学校的保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初步的道德教育;二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 • 三是唱歌、绘画、书法、初步阅读、语言练习、儿童故
事、博物和地理的基础概念;四是手工作业的训练; • 五是按年龄阶段进行的身体锻炼。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4、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的特点
• 一是母育学校的教育特别偏重于智育,学习范围较广泛; • 二是清除了宗教教育内容,而代之以资产阶级道德教育; • 三是注意让儿童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 • 四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教育; • 五是采取直观教学法,注意儿童的游戏活动。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4、母育学校
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校”的先驱的教育家凯果 玛——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 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并将其纳入 国民教育体系。
⑤ 必须支持家庭每日的需要,以便增强家长的能力,改良儿童生活的文化 和家庭的环境。
⑥ 残疾儿童的教育以及其他状况必须加以改进,以便使他们能在所有的机 构中都得到和其他儿童一起享受相同的应有权利。
真题练习
1.法国学前教育承担着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四种职能 ,其课程涵盖的三大领域是
A.交往、科学及语言 B.社会、卫生及心理 C.社会、卫生及母育 D.情感、认知及运动 B 2.1844年,设立法国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的是( ) A.柯夏 B.马尔波 C.德瑞 D.奥柏林 B
(二)巩固发展时期
《费里教育法》
这一政令在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 ①统一了各 种幼教机构的名称,将母育学校纳入公共教育系统,使其目的 由慈善性质的看护机构变为看管加照顾的国民教育机构。 ② 以年龄编班取代封建色彩的性别分班,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教 育。③1881年政令,意味着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确立。
该文件明确指出:“法国母育学校的教育总目标在于儿童的各 种可能性得以发展,以便使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的人格,并且为 他们提供在学校和生活上取得成功的最佳机会”。
每个年龄班教学活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小班、中班、大班。
根据上述文件的规定,母育学校的具体目标有三方面:(1) 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2)使儿童社会化,(3)使儿童进 行学习和练习。
1881年,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统一为“ 母育学校”。以“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 体儿童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招收2---6岁儿童 ,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保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的 初步原理、语言训练等。教学方法强调利用实物。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4、母育学校
1881、1882年《费里教育法》,在官方教育文献中第一 次正式使用“母育学校”名称,标志法国近代资本主义 教育制度初步确定。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2、日间看护中心和托儿所运动
1844年,法国第一所托儿所由巴黎政府官员马尔 波设立。以出生15天到3岁的儿童为对象,地方当 局实行财政资助。马尔波撰写了《幼儿托儿所》呼 吁人们关心3岁以下幼儿的生命和健康问题。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3、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
别劳夫人系统介绍了福禄贝尔教育思想、方法及德 国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并向法国领导人提出在法 国日间看护中心引进福禄贝尔教育方法。把福禄贝 尔教育方法引进法国。
3.颁布《哈比教育法》与改革母育学校
20世纪70年代,法国政府更加重视公立学前教育的发展, 把它列为第七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1975年《哈比教育法》涉及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和中学的整 个普通教育领域。
目标是启发儿童个性;消除儿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差异 而造成的成功机会的不均等;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 的缺陷及身体器官上的残疾;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学前教育 向小学教育的过渡。
法国学前教育的对策及未来趋势
①早期儿童教育课程发展的方向应是多元化的。
② 课程方面,应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儿童交际的发展及认知能力发展中的 重要性。
③ 应进一步研究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以便使学习过程更易于为 儿童所理解和掌握,并更好地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避免学校学习方面的 失败。
④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以便考察社会决定因素及描述和分析家长的 态度、实践、语言和教育行为期望、角色、需要,动机和计划。
突出特点是“多能性”,教学内容涉及教育理论和 实践,学科基础知识,理论培训和校外实习,加深 选修课。
第二节 法国学前教育现状
2、职后教育
20世纪70年代后,在终生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法国在职 教师的进修有了较大变化。
思想上,肯定了教师培养应包括职前和职后两部分。 教育部规定,初等教师从工作第5年到退休前5年,有权带
法国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和经验
法国将学前和小学教师统称为“初级教师”,由省立师范学校培养,这 是法国幼小衔接的一个有效措施,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既体现出合理 的层次性,又反映了良好的过渡性。
1975年《阿比改革法》、1989年《教育方针法》、1990年《教育法案 实施条例》中都提出要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1833《基佐教育法》将日间看护中心看作初等教育的基 础。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2、日间看护中心和托儿所运动
1835年,颁布了《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的特别视 学官的规定》,视学官有权视察和监督。这是法国政 府正式管理日间看护中心的开端。
1836年,布雷文件,标志着法国日间看护中心由面向 平民的慈善救济事业转向面向全体的国民教育事业。
1848年,政府把它改为国立“幼儿师范学校”。后 来,法国母育学校和小学教师有省立师范学校培养, 1990年,逐步由大学的师范学院培养母育学校的教 师。
1、职前教育 1.招生:名额由省、学区、教育部三级确定; 时间由学区长决定; 凡持有2年或2年以上高等教育文凭,均可报考。 2.教学:师范学校教学目标是培养能胜任母育学校和小学 全部课程的人;
第六章 法国学前教育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法国学前教育现状 法国学前教育存在问题
及发展趋势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一)初创时期
1、创立编织学校
法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编织学校。1770年,法国 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照顾和教育4-7 岁的学前儿童。旨在培养儿童纪律性,使儿童理解宗 教教义和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儿童勤劳品质,并使他 们掌握劳动技术的幼儿教育机构。每周开放两次,开 设的课程有:编织、缝纫、阅读、书法、唱歌、背诵 、算术、自然史、圣经等。
(三)改革和发展时期
2.采用三段分期教育法
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在初等教育阶段全面推 行合科教育以取代传统的分科教学。
1969年,“三分段教育法”(三分制教学): 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启蒙知识科(历史、 地理等)和体育。主要为了克服分科教学的绝对 性,使各科有机联系,使儿童统一、协调和整体 地去认识世界。
根据此法令,法国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即教 育、补偿、诊断治疗及与小学衔接的作用。
4.确定教育优先区与修订《教育方针法》
中央、省和市镇三级政府分摊经费
教育优先区
1989年,《教育方针法》规定学前教育目标:对美感 的启蒙、对身体的意识、对灵巧动作的掌握,对集体 生活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和个性,发现 幼儿在感觉运动和智力方面的障碍并及早诊治。强调 了法国学前教育的四重作用:启蒙作用、社会化作用 、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衔接作用。
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问题
①教育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文件过 多,形成“文山“。教育行政部门机构庞大,教育 管理体制官僚化,效率不高。
②对学前教育研究重视不够。改革往往没有明确 的理论基础,存在着较强的随机性或政治性。
③尚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仍是有 待解决的问题。
母育学校 幼儿学校 最传统最主要的免费学前教育机构 2--6岁 幼儿班 3--5岁 主要任务是为儿童入小学做准备 托儿所 集体托儿所、家庭托儿所、临时托儿所
职能: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 把社会、卫生和心理三者综合起来。
(三)学前教育课程
1、母育学校的课程目标
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发布了《对母育学校的方向指导》
5.建立“学习阶段”与出台《幼儿学校大纲》
20世纪90年代,受终身教育观念影响,包括母育学校和小学 的整个初等教育中,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阶段”。
初步学习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和深入学习阶段。其意义在于重 视学生个别差异和幼小衔接,并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幼儿学校大纲》 教育目标 课程分类:共同生活、语言学习、行动世界、发现世界、形象感 知和创造 综合性、经验性、以幼儿为中心的特点
①法国政府决定在1991—1992学年首先在33个示范省实施“学习 阶段“的尝试。即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在包括母育学校和小学整 个初等教育中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 一体。把儿童按年龄划分为三个“学习阶段”,能有效防止重复学 习,使母育学校与小学阶段得以更好地衔接。
② 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视导监督工作,利于两者的进一步衔接。
③增中男性教师。
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特点:①政府重视,视之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解 决母亲不能照顾子女的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②建立有效的教育行政和管理制度,通过教育 立法和有关规定和文件,使学前教育工作有章 可循;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自主权。
③重视研究儿童的个别差异和教学的个别化。 ④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工资接受累计时间为1年的继续教育。 培训时间:长期、中期和短期;培训内容:补学新专业、
新教法、新的教学手段;培训方式:专题讲座、共同商讨 、相互交流、强化训练为主。
三、法国学前教育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法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低龄儿童入学需求未得到满足 2、教育经费有待提高 (二)发展趋势 1、通过立法确保学前教育机会均等 2、追求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3、不断完善幼小衔接措施
二、法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教育行政和管理制度
法国学前教育机构和初等教育机构都归教育部学校司管辖。 中央集权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一切教育必须接受国家的
指导和监督。法国的中央行政机关有教育部和大学部,其中 学前教育由教育部主管。
二、法国学构有公立和私立之分,都不属于义务教育。 类型: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1、创立编织学校
学校有两名指导老师,一名任手工技术指导,另一名任文化 、游戏方面的指导,另挑选一些年龄较大的女孩作为“助教 ”,教学内容包括:标准法语、宗教赞美歌、格言和童话故 事、植物采集与观察、绘画、地理、以及儿童游戏等。
奥柏林的编织学校实际上把教育置于比保育更重要的地位 。奥柏林的编织学校和当时普遍存在的“教会学校”有相 同的性质,都是一种慈善机构。
在学前教育史上,人们一般都把奥伯林的编织学校看作近代 学前教育设施规范建设的萌芽。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2、日间看护中心和托儿所运动
1826年,柯夏创立了法国第一所日间看护中心。招收因 年龄太小不能上学,或因父母太穷或太忙不能受到照顾 的2--6岁儿童,其课程是宗教教义、阅读、拼写、画线、 手工、唱歌和体育练习。
这一时期,法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方面已形成制度。公立 的母育学校由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开办并支付费用,母育学校 实行免费制度。
(三)改革和发展时期
1.《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并强调教育必须照 顾儿童的个别差异,要求根据儿童的年龄、能力和心理 特点来设计学校,被称为一个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 可以改革计划。其原则影响战后几十年法国教育改革的 方向和进程。但从未实施
母育学校的课程
体育活动 全身运动机能活动、运动协调活动、人体表现活动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活动; 艺术与审美活动; 科学技术活动 对教师的要求
扎实的普通文化,关于不同活动领域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了解儿童、关心儿童
(四)学前师资培养
1831年,柯夏在其托儿所附设托儿所教师养成所。
1847年,一个私人慈善团体在巴黎开设幼教师资培 训机构“学习之家”。
母育学校的保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初步的道德教育;二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 • 三是唱歌、绘画、书法、初步阅读、语言练习、儿童故
事、博物和地理的基础概念;四是手工作业的训练; • 五是按年龄阶段进行的身体锻炼。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4、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的特点
• 一是母育学校的教育特别偏重于智育,学习范围较广泛; • 二是清除了宗教教育内容,而代之以资产阶级道德教育; • 三是注意让儿童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 • 四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教育; • 五是采取直观教学法,注意儿童的游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