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中学中考化学实验题试题及答案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中学中考化学实验题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中考化学实验题
1.图1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红磷燃烧停止后,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说明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______。

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才放入集气瓶内,造成的实验缺陷有______(答一条即可)。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______。

(5)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最后注射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约为______mL。

2.现有两组实验小组的同学参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1)甲组同学采用课本实验装置(图2)。

他们先用图1的组合装置在空气中点燃红磷,
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然后慢慢地将燃烧匙从上到下插入广口瓶中,目的使上、下层空气中的氧气都能得到充分
消耗,直到橡皮塞塞紧瓶口,红磷在瓶中维持燃烧直到熄灭,等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
夹。

但这样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大于1/5,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

(2)图1、图2装置是课本实验装置,本身在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请从环境保护角
度分析这种缺陷是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先查阅资料(如下表),然后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3所示的改进,
右玻璃管上端开口(其它仪器忽略)。

颜色、状态熔点/℃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密度(g/cm3)红磷暗红色固体590240 2.34
白磷白色或黄白色固体44.140 1.82
乙组同学红磷换成了白磷的优点是___________。

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玻璃
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一段距离,此时他们应该待充
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两边的高度使容器左右中的液面___________才能读取
左管液面的刻度。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面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不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3)装置A相比其它装置的优点是______,此装置不适宜粉末状药品与液体反应的理由
是______。

(4)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于观察蜡烛燃烧实验现象,可选用______(填字母“D”或“E”或“F”),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5)有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提出“铁丝能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呢?”,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已知在点燃的条件下,镁带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
方案①: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方案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你认为方案______(填①或②)更为科学,理由是______。

4.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研究小组同学根据图1进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实验。

①比较试管①②③得出铁生锈的条件:_______。

②在铁柜表面喷漆,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_,喷漆前用稀盐除铁锈(产物为氯化铁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研究小组同学对铝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在锥形瓶中放入铝片和稀盐酸,将橡皮塞连接气体压强传感器,塞进橡皮塞并打开传感器,一段时间后后,得到如图所示的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①AB段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CD段气体压强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CO₂并检验CO₂化学性质的装置。

(1)A是CO2制取装置,反应容器内装有______;长颈漏斗内应注入______;
(2)B内装有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3)C内装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
(4) D中有两支高度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6.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实验室里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1)如图1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发生装置,a仪器名称___________,b仪器名称___________。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填序号);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___________(填序号),收集一瓶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如图2是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

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降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烧瓶,形成___________色的喷泉。

(3)当喷泉实验结束后,测烧瓶内溶液的pH。

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手撕一小段pH试纸,放到干净的玻璃片上。

步骤二: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步骤三: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

步骤四: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取pH。

该实验步骤有几处错误?___________处,请改正:___________。

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1)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既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又可以用于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在A一E中选),图H实验中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着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由此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NH3
B、H2
C、O2
D、CO2
(5)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

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气体;
②然后,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6)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和稀盐酸
②碳酸钠固体和稀硫酸
③锌粒与稀硫酸
④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8.下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蜡烛、氢气燃烧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
(1)图1实验,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材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秒后取出,根据图中现象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是往环境中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2)图2实验,点燃纯净的氢气(如图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图乙实验点燃氢气后,开始时安静燃烧随即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氢气的燃烧与爆炸的反应原理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______。

(3)图3实验,如图甲,都能观察到______,再如图乙会发现______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

因此,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为______,根据此现象推测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与反应物的______有关。

9.(1)如图1所示,A处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若另取一相同形状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

(2)用如图2置探究物质燃烧条件V玻璃管中A处盛有90℃热水,
①若A、B处放入白磷,观察到B处白碳燃烧,而A处白磷不燃烧,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若A、B处放入红磷,观察到红磷都不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3中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可观察到
________(填“a”或“b”)管中试纸先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0.请用如图实验装置完成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1)仪器 a 的名称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当产生的氧气从 D 的左边导管通入时,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同时可以观察到 E 中______,G 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用 H 装置可以收集剩余气体,依据是______。

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通过____(填下列选项的字母序号)实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通过____(填下列选项的字母序号) 实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才能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12.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
(1)请写出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

(2)反应发生后a 处的现象是________,该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b 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移开挡板后,烧杯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可推出2CO 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因此在日常生活中CO 2可用于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化学实验题
1.225P+O P O 点燃 氮气 不支持燃烧(不燃烧) 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槽中的水压入集气瓶 红磷的量不足(或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选一种即可) 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或是在伸入瓶内过程没有迅速塞紧瓶塞导致瓶内空气受热逸出,最终测量结果偏大) 先膨胀后变得更瘪 4
【分析】
本题考查则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详解】
(1)红磷燃烧是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符号表达式为225P+O P O 点燃,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红磷没有继续燃烧,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化学性质),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物理性质);
(2)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导致瓶内氧气未完全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才放入集气瓶内,造成的实验缺陷有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或是在伸入瓶内过程没有迅速塞紧瓶塞导致瓶内空气受热逸出,最终测量结果偏大。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燃烧放热导致瓶内气压先增大,实验结束后装置冷却至室温,由于氧气被消耗,瓶内的气压最终小于初始气压,故气球的变化是先膨胀后变得更瘪。

(5)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进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约等于空气总体积的
15,最后注射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15023045mL mL mL -⨯=。

2.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可能向瓶口塞入胶塞过慢,由于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被赶出一部分 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白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的发生燃烧 相平
【分析】
(1)根据红磷的燃烧现象、反应结合压强知识分析,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会压着水进入集气瓶;
(2)根据装置特点分析解答;
(3)白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的发生燃烧,可以据此解答。

【详解】
(1)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故填: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故填: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大于1/5,说明装置内出来的气体多了,即有可能向瓶口塞入胶
塞过慢,由于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被赶出一部分,故填:可能向瓶口塞入胶塞过慢,由于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被赶出一部分;
(2)图1、图2装置是课本实验装置,红磷在燃烧的过程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填: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3)乙组同学红磷换成了白磷的优点是:白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的发生燃烧,故填:白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的发生燃烧;
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两边的高度使容器左右中的液面相平才能读取左管液面的刻度,故填:相平。

3.长颈漏斗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B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粉末状固体漏入试管中与液体混合后不能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H 2O 22MnO 2H 2O+O 2↑ D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c 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② 镁能在CO 2中燃烧,而火柴不能
【详解】
(1)仪器a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或C ,不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故填:CaCO 3+2HCl=CaCl 2+H 2O+CO 2↑;B ;
(3)装置A 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粉末状固体漏入试管中与液体混合后不能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粉末状固体漏入试管中与液体混合后不能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22MnO 2H 2O+O 2↑;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由于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要想在实验过程中证明有水生成,则收集的氧气中不能有水,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先在集气瓶底聚集,若用G 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c 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故填:2H 2O 22MnO 2H 2O+O 2↑;D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c 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验证铁丝是否能在二氧化碳内燃烧,需要在二氧化碳内点燃铁丝,看铁丝是否燃烧,方案①中点燃的火柴伸入二氧化碳中,不再燃烧,无法使铁丝点燃;而方案②中,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引燃到铁丝,观察铁丝是否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填:②;镁能在CO 2中燃烧,而火柴不能。

4.与水和氧气接触 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2332Fe O +6HCl=2FeCl +3H O 铝表面的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 322Al+6HCl=2AlCl +3H ↑ 铝已经反应完,温度逐渐降低,压强逐渐减小
【详解】
(1)①试管2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锈蚀;试管3中的铁钉只与空气接触,没有锈蚀,而试管1中的铁钉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发生了锈蚀,由此可知,铁的锈蚀条件是与水和氧气相接触;
②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所以铁柜表面喷漆可以延缓钢板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332Fe O +6HCl=2FeCl +3H O ;
(2)铝与空气接触在其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会先与盐酸反应; ①AB 段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
②BC 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铝片表面的氧化膜逐渐消失,金属铝开始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BC 段压强上升,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22Al+6HCl=2AlCl +3H ↑;
③CD 段气体压强逐渐下降是因为:铝已经反应完,温度逐渐降低,压强逐渐减小。

5.石灰水或大理石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22CaCO +HCl CaCl +H O+CO −−
→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223H O+CO H CO −−
→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
(1)实验室常用石灰水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A 是CO 2制取装置,反应容器内装有石灰石或大理石;长颈漏斗内应注入稀盐酸;
(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内装有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符合表达式为:3222CaCO +HCl CaCl +H O+CO −−→;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该反应的符合表达式为:2223H O+CO H CO −−→;
(4)D 中有两支高度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 2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6.试管 酒精灯 D C 用向下排空气法 红 两 不能用手撕一小段pH 试纸,应用镊子撕下一小段pH 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湿润pH 试纸,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 试纸上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a 仪器是试管;b 仪器是酒精灯;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因此发生装置选D 装置;而制取氨气是“固固加热反应”,因此发生装置选C 装置;根据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且易溶于水,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2)根据氨气溶于水会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因此加有酚酞的水遇到氨气会变成红色,
形成红色喷泉;
(3)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有两处错误,改正:不能用手撕一小段pH试纸,应用镊子撕下一小段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 试纸上。

7.分液漏斗 2KMnO4Δ
K2MnO4+MnO2+O2↑ BD 密度比空气大氧气(或空气)
CD CO 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①③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装置A是固体受热发生装置,且图中试管口处放有一团棉花,则选择装置A制取氧气的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写为:2KMnO4Δ
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也可以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均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反应,都需要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都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D来收集,故填BD;
图H实验中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着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底层的棉芯先接触二氧化碳而熄灭,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进入烧杯中的二氧化碳将烧杯中的空气排出,造成蜡烛窒息熄灭,从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故填氧气(或空气)。

(4)F装置中的进气管是长管,将被收集的气体直接排到瓶底,表明被收集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该气体能够被浓硫酸干燥,表明该气体不与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四种气体中的氨气与氢气的密度均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氨气还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F装置不能用来收集氨气与氢气,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且都不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用F装置来收集,故填CD。

(5)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混合气体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可收集到的气体是CO,故填CO;
②然后,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进入瓶中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即此时可以收集二氧化碳,故填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

(6)该装置可以通过玻璃开关的开闭改变装置中的压强,从而引起装置中液面的升降,导致液体与固体接触或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①大理石是块状固体,可以放置在多孔塑料板上,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可以选择该装置,选项正确;
②碳酸钠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很快,不适宜选择该装置,选项错误;
③锌粒是粒状固体,可以放置在多孔塑料板上,即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可以选择该装置,选项正确;
④二氧化锰是一种粉末,不能放置在多孔塑料板上,即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不适宜选择该装置,选项错误,故填①③。

8.外焰 释放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氢气+氧气 点燃水 验纯 相同,都是生成了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有水雾生成 蜡烛火焰上方 二氧化碳和水 组成元素
【详解】
(1)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秒后取出,外焰部分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是往环境中释放热量;
(2)点燃纯净的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点燃氢气氧气水;
图乙实验点燃氢气后,开始时安静燃烧随即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否则氢气与一定量的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氢气的燃烧与爆炸的原理相同,都是生成了水,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故都能观察到有水雾出现; 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蜡烛中含C 、H 元素,因此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氢气中含氢元素,因此燃烧生成了水,故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与反应物的组成元素有关。

9.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变红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b 2223CO +H O=H CO
【详解】
(1)根据分子是运动的,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变红;若另取一相同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 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①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若A 、B 两处放入白磷,观察到B 处白磷燃烧,而A 处白磷不燃烧,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
②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若A 、B 两处放入红磷,观察到红磷都不燃烧,B 处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位于下方的b 管中试纸变色比a 管明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3CO +H O=H CO 。

10.酒精灯 222222H O 2O H n O+O M ↑ B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稀盐酸沿导管进入 F 变红 2223CO + H O = H CO CO 2 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