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5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______。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同性原则√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就是巩固性原则。
2.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______。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______。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解析: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
信度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
区分度指测验对被试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
难度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4.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并与教师的电脑相连形成局域网,同时配有网络教学监控系统,这属于______的课堂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全班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
解析:
5.有经验的医师能从模糊不清的X光照底片上发现病兆,这是______。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解析: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此为工具,对该对象进行加工,并以概念的形式对其进行命名或归类。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
6.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背景。
这是______。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解析: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
这种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
7.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__。
B.决定作用
C.辅助作用
D.基础作用
解析: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v向为职责的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角色,是由教育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决定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具有必然性、辩证性。
8.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______。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解析: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
故正确答案为C。
9.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______年编写的。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
解析: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0.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_。
A.社会实践
B.遗传
C.教育√
D.成熟
解析:学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决定着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这里的学习即为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1.以下属于正式团体的是______。
A.班级√
B.小组√
C.少先队√
D.小集团
解析:正式团体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
D属于非正式团体。
12.在反射弧中,直接与外界刺激接触的有______。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直接与外界刺激接触的有感受器和效应器。
13.问题行为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______。
A.心理问题行为
B.品行性问题行为√
C.性格性问题行为√
D.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解析:问题行为的划分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将它分为扰乱性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两种,还有一种是将它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14.对教育评价信息的要求有______。
B.全面性√
C.可靠性√
D.简洁性
解析:教育评价的信息应尽可能全面,还应有相当的信度和效度。
15.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______。
A.高效性√
B.循序渐进性√
C.实践性强
D.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解析:班级授课制缺乏实践性,这是它的弊端之一。
16.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______
A.记忆术√
B.记笔记√
C.提问√
D.生成性学习√
解析: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记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1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____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8.小学儿童学习准备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______
A.动作技能水平√
B.人际交往水平√
C.自我意识水平√
D.智力发展水平√
解析:
19.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______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选择作用√
解析: (1)导向作用。
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选择作用。
教育目的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基本范围,也为选择相应的教育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
(3)激励作用。
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4)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0.“三个面向”主要是指______。
A.面向21世纪
B.面向现代化√
C.面向世界√
D.面向未来√
解析:
三、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
21.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1。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2。
解析:学科课程标准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
22.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 1、 2、 3。
解析: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23.课的类型大致分为 1课和 2课两大类。
解析:单一综合
24.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 1、 2和 3三种。
解析: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25.教学是 1和 2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解析:教师教学生学
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0.00)
26.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27.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改变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整合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使课程实施过程更加生动、合理。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调整课程评价方式。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五、材料分析题 (总题数:2,分数:20.00)
28.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
”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
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
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根据某课题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
请依据以上案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以上案例告诉我们,“排名榜”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奋起直追的动力,但不容否认,必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厌学、厌世,甚至轻生。
这是违背“排名榜”初衷的。
(2)“排名榜”还带来了老师对学生教育的简单化。
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集体,总有各方面发展得好一些的学生,也会有各方面发展得差一些的学
生。
教师要使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后进生跟上整个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就不能不研究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排名榜”想通过排名次达到优的更优、差的变优的目的,愿望虽好,但往往事与愿违,把教育的复杂性简单化了,肯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3)“排名榜”还把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简单化了。
排名次往往是排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主要是记忆、理解书本知识)的名次。
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显然是不科学的。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说明他的其他智能差;同样,学习成绩好,不等于其他方面的智能好。
因此,“排名榜”不科学,应废止。
29.下列是某小学一个班的主题班会设计,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设计进行评价并阐述组织好主题班会的要求。
又到了3月5日学雷锋的时间了,学校要求我们每个班为周围的社区做一件好事。
可我认为学雷锋不能图表现,只用一天的时间来表示一下,而应该制度化、经常化,把爱心献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我决定先在班上召开一个“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的主题班会,形成我们全班共同的意见,找到一致的办法,因此对主题班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第一步:全体同学收集雷锋的动人事迹;
第二步:请学生代表宣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第三步:分小组讨论目前存在的学雷锋种种现象;
第四步:我们该怎么办(各小组表达自己今后学雷锋的设想与办法);
第五步:全班讨论,形成学习雷锋的统一意见和行动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这个主题班会的设计较好。
因为它基本符合一个好的主题班会的要求:
第一,精心设计主题。
主题必须服从于教育方针和班级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班集体的健全和完善。
该班会针对社会和学生思想实际,抓住学习雷锋的教育时机,把学习雷锋精神落到实处。
第二,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
主题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学生需要,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影响和深刻的教育。
第三,开拓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针对社会实际和时代的不同,找到学习雷锋的方法。
第四,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
小学生一般都有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需要,主题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将知识性与艺术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寓教、寓学于活动。
班会有讲故事,有事迹介绍,有讨论,形式多样。
第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主题活动应体现学生的自主、自治和自动,要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人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
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商量,学习雷锋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学生自己提出和解决的,学生是班会的主人。
六、教育写作题 (总题数:1,分数:30.00)
30.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集体?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备了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展示自己的才能。
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至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