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2章课堂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第1章《生命的世界》课
堂练习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面,这个“薄层”包括、、,这里有维持生命的、、
等条件,科学家称之为“”。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
1.请完成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图:
2.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的结果。
3.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中,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
4.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请完成生物的特征的概念图:
2.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
这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
3.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增大、增加。
4.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就是。例如:
(请举例两个例子)
5.绿色植物通过制造“食物”,动物吸入呼出、排出
和,这些都是现象。
6.生物体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和等生命活动。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的和统称为环境。生物在环境的同时,也能
和环境。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因素称为。
2.请完成以下概念图:
二、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环境;生物的生存也会环境,与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七年级生物第2章《探索生命》课堂练习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二、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1.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是:创立了生物分类系统,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建立了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理论;哈维发现了;
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2.分类学家们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可排列界、、、、
、、种等分类单位。
3.分类学家们将地球上2019年初,六个国家的生物科学工作者共同宣布已初步弄清了
,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
、、生态的科学。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4);(5);(6);(7)得出结论。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3.除了实验法以外,进行生物学研究还有其他许多方法,例如、、
、等。
【拓展练习】
1.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说明了生物能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说明生物能环境。
2.生物包含、、真菌、细菌、病毒等,这种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体现了
多样性,“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多样
性,除此之外,生物还具有多样性。
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中。
提出问题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1)作出假设是:。(2)设计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和
两种环境,以便进行对照。进行实验时,在以上两组装置中各装入(填1只或10只)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鼠妇进入以上两种环境的数量,统计10次,并计算10次的
值。
(3)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环境中。注意:实验结束后应把鼠妇。(填杀死或放回环境)
(4)如果把第1题中的问题改成“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则实验的假设是
,变量应该是。
4.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5)在向各鱼缸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期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表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
是。
(2)本实验的变量是,该如何设置对照组?。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
是。(4)控制废电池的危害的措施有哪
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