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DNA技术详细概述(ppt 41页)(共40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在大肠杆菌体内的表达
凝血因子VIII高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及其原理
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基本步骤
准备供体动物,分离受精卵; 准备注射用转基因DNA溶液;
将转基因DNA显微注射到一个受精卵的雌性原核之 中,进入的DNA通过非同源重组插入到基因组之中 ; 将受精卵移植到代孕母鼠的子宫之中; 对出生的小鼠进行筛选,挑出转基因小鼠。
蛋白质工程一般有三个目的:(1)改变催化性质。这包括提高Vmax、降低 Km值、改变最适pH、去除抑制剂作用位点、改变反应的特异性或去除导致 蛋白质不稳定的氨基酸残基等;(2)改变结构性质。这包括改善热稳定性 、提高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改变理化性质或改变对配体结合的特异性; (3)创造新系统。这包括合成融合蛋白或多功能蛋白、添加有利于纯化的 标记或增强药用蛋白质的药效。
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半期随DNA同源 重组原理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是指在分子 水平上,使用特定的手段,将一个结构已知但功 能不详的基因去除,或用其它顺序相近的基因取 代,使原基因功能丧失,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 物的表型变化,进而推断相应基因的功能。这与 早期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切除部分-观察整
要使克隆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首先需要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带有基 因表达所必需的各种元件的载体之中,这些载体通称为表达载体。目的 基因可以放在不同的宿主细胞中表达。针对不同的表达系统,需要构建 不同的表达载体。 表达载体可分为融合载体和非融合载体两类,前者在插入位点上“预 装”了另外一个蛋白质或多肽的基因,因此,插入的外源基因将会与 它发生融合,表达出来的是一种融合蛋白。使用融合载体的主要好 处是方便了目的蛋白的纯化。 理想的表达系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表达载体具有合适的MCS,以便 使外源基因能够插入到正确的表达位置,或者至少是含有3个以上阅读框架 的系列;(2)能够形成正确的翻译后修饰和三维结构,以形成有活性的或 有功能的分子;(3)为可诱导的表达系统,允许细胞生长和诱导表达,防 止毒性蛋白质的积累;(4)易于分离和纯化;(5)最好能分泌到胞外。
II类限制性内切酶的三种切割方式
不同类型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性质以及粘端之间的退火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是接受、扩增和表达重组DNA的场所。理 论上,任何活细胞都可以作为宿主细胞,但最为常 用的宿主细胞有大肠杆菌、酵母、草地贪夜蛾的培 养细胞和哺乳动物的培养细胞等。
大肠杆菌是最常用的原核宿主菌,原因是对它比较 了解,操作起来也特别容易。酵母是最常用的真核 宿主细胞,其很多性质与大肠杆菌相似;草地贪夜 蛾的培养细胞专门用来接受改造过的昆虫杆状病毒 载体。
改造蛋白质的主要手段是体外突变。突变分为特异性突变和非特异 性突变。
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其它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发展 起来一门新技术,也叫DNA芯片、DNA微阵列或寡核苷酸阵列 ,它采用原 位合成或显微打印手段,将数以万计的DNA探针固定在支持物表面上,产生 二维DNA探针阵列,然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 的强弱,对生物样品进行快速、并行和高效地检测或医学诊断,由于常用硅 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备过程运用了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所以称 之为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以其无可比拟的信息量、高通量、快速和准确 地分析基因的本领,在基因组功能研究、临床诊断及新药开发等方面显示出 巨大的威力,已成为人类研究和维护生命的一大利器,因此,被誉为是基因 功能研究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5. Southwestern/Northwestern 6. 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7. DNA序列分析
蓝白筛选法图解
基因克隆的详细步骤
获得外源DNA序列和目的基因;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相连; 将重组体导入特定的宿主细胞; 目的基因序列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获取目的基因的手段
人工合成 使用酶切将目的基因直接从另一种克隆 载体中释放出来 反转录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基本过程
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工程就是使用遗传和化学手段,从改变或合成基因入手,改变一种蛋白质 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产生具有特殊的、符合人们意愿性质的新产物的一项技术。 它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综合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晶体学、计算机学辅助设计等知 识和技术发展起来的研究新领域,开创了按人类意愿改造和设计人类需要的蛋白 质的新时代,在技术方面有诸多同基因工程技术相似的地方,因此蛋白质工程也 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中心法则
编码链,有意义链, Crick 链
转录
翻译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步骤
基因克隆的载体
载体的作用是容纳被克隆的目标基因,以便将它们带入 到特定的宿主细胞中进行扩增或表达。一种理想的载体 至少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大多数载体含有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区,以便于在原核系统 中的扩增;
(2)某些载体还含有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区,以方便在真核 细胞内的自主复制;
常见的几种RE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点性质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大肠杆菌是最常用的原核宿主菌,原因是对它比较了解,操作起来也特别容易。 基因芯片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其它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发展起来一门新技术,也叫DNA芯片、DNA微阵列或寡核苷酸阵 列 ,它采用原位合成或显微打印手段,将数以万计的DNA探针固定在支持物表面上,产生二维DNA探针阵列,然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 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对生物样品进行快速、并行和高效地检测或医学诊断,由于常用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 备过程运用了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所以称之为基因芯片技术。 整个PCR反应由多个循环组成(循环次数为30次~40次),每循环一次,DNA复制一次。 使用酶切将目的基因直接从另一种克隆载体中释放出来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结构和外源DNA的插入 不同类型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性质以及粘端之间的退火 常见的几种RE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点性质 准备供体动物,分离受精卵; 不同类型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性质以及粘端之间的退火 λ噬菌体载体的构建、重组和包装 这类酶的作用需要Mg2+、SAM及ATP; 一般说来应用基因芯片分5步进行:(1)生物学问题的提出和芯片设计与制备; PCR使用的引物是人工合成寡聚DNA,而不是像体内由引发酶合成的RNA; 克隆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 原位光蚀刻法合成制作基因芯片的基本流程
酶:不具有修饰酶活性,只由一条肽链组成,需要Mg2+,但不需要SAM和ATP,其切割 DNA特异性最强,且在识别位点内部切断DNA 与Ⅰ类酶相似,需要Mg 2+和ATP,但切点在识别序列周围 25bp~30bp范围内。显然,II类限制性内切酶最适合于基因克隆,通常在重组 DNA技术中提到的限制性内切酶都属于此类。
(3)含有集中了多种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切点的多克隆位点选择性标记,有利于克隆 的筛选和鉴别;
目前使用的载体多衍生于质粒、噬菌体和病毒。
pUC18/19质粒的基本结构
λ噬菌体载体的构建、重组和包装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结构和外源DNA的插入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由美国科学家Kary Mullis于1984年发明的一种简单、快速、 灵敏和应用广泛的在体外选择和特异性扩增特定DNA序列或片段的方法。
PCR的原理并不复杂:理论上,DNA分子数目经复制呈指数增长,如果提供足够的
引物和dNTPs,1分子DNA复制n次后,可产生2n个DNA分子。但与体内DNA复 制不一样的是:PCR的解链反应使用的是热变性,而不是解链酶;PCR使 用的引物是人工合成寡聚DNA,而不是像体内由引发酶合成的RNA;为 了增加DNA聚合酶的稳定性,PCR使用的是耐热的DNA聚合酶。 整个PCR反应由多个循环组成(循环次数为30次~40次),每循环一次, DNA复制一次。每一个循环由三步反应组成:(1)DNA变性—采取热变 性,使模板DNA在95℃左右的高温下解链;(2)退火—降低温度(通常 在50℃– 65℃),以使引物与模板DNA配对;(3)延伸反应—在DNA聚 合酶催化下的,在引物的3′-端合成DNA,温度通常在72℃左右。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 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表达有功能的蛋白质,以纠正目 的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 种治疗方法。 根据治疗的细胞对象,基因治疗分为性细胞基因治疗和体 细胞基因治疗两种类型。性细胞基因治疗,是在患者的性 细胞中进行操作,用来彻底根除并使其后代从此再也不会 得这种遗传疾病。然而,由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有限,难以 解决关键的基因定点整合(或称基因打靶)问题,加之相 关的伦理学问题,以及愿意接受治疗的志愿患者甚少,还 不能进入临床试验。体细胞基因治疗才是当今基因治疗研 究的主流。 根据治疗途径,基因治疗可分为体内基因治疗和回体基动物和植物 基某种载体上能够代表所 有可能序列并且可以稳定维持和使用的DNA片段的集 合。根据序列的来源,可分为基因组和cDNA 。
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用合适的方法,从文 库中鉴定出特定的一个克隆对其进行鉴定。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是按照酶的来源菌的属名和种名而定,由属名的第一个 字母和种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的三个斜体字母缩写而成。如有菌株名,再加 上一个字母,其后再按发现的次序添上罗马数字。例如,第一种限制性内切 酶是在大肠杆菌RY13(E. coli RY13)被发现的,按照上述规则,它被命名为 EcoRI。 已发现三种类型的限制性内切酶,它们在组成、与修饰酶活性关系和切割性 质上有如下差别:(1)Ⅰ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由3种不同的亚基组成,兼 有修饰酶和依赖于ATP的内切酶活性,它能识别和结合于特定的DNA序列位 点,但随机切断在识别位点以外的DNA序列(通常在识别位点周围 400bp~700bp)。这类酶的作用需要Mg2+、SAM及ATP;(2)Ⅱ类限制性核酸内切
将重组DNA引入到宿主细胞的途径
转化
转染 电穿孔
脂质体介导
弹道基因转移
重组体的选择和筛选
直接筛选
1. 根据抗生素敏感性和抗性变化进行筛选 2. 根据营养需要进行筛选 3. 根据噬菌斑类型进行筛选
4. 蓝白斑选择 间接筛选
1. 核酸杂交法 2. PCR法 3. 免疫化学 4. 受体/配体的结合性质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将外源序列或目的基因插入载体,主要 是靠DNA连接酶和其它工具酶的配合使 用。根据末端的性质,它们的连接方式 主要有三种:(1)载体和目的基因具有 相同的粘性末端;(2)载体和目的基因 均为平端;(3)载体和目的基因各有一 个粘性末端和一个平端。选择哪一种连 接方式主要取决于载体的性质(特别是 MCS的性质)和目的基因的来源。
酵母人工染色体的结构和外源DNA的插入
将外源基因或序列导入载体的工具
将外源基因或序列导入到载体需要特殊 的工具酶,其中以限制性内切酶(RE) 和连接酶最为重要,此外,有时还需要 DNA聚合酶、多聚核苷酸激酶和S1核酸 酶等。
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具有高度位点特异性的DNA内切酶,它们识别双链 DNA分子内部特殊的碱基序列(通常为4bp~6 bp的回文序列),切开DNA的两条链, 产生特定的末端。
一般说来应用基因芯片分5步进行:(1)生物学问题的提出和芯片 设计与制备;(2)样品制备;(3)生物杂交反应;(4)结果探测 ;(5)数据处理和建模。
原位光蚀刻法合成制作基因芯片的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