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复习课)
牟秋香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
1课程标准、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2023年初中生物新课标要求传递的重要概念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并明确提出要教师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相关报告,同时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和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颁布之后,初中生物学教师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这四大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出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23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节内容主要涉及《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生物与环境”这个一级主题,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多样性等主题都有联系,意在帮助学生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的思想。

2课程观和设计背景思路
课程观: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作为生物老师,本质上也是生物科技工作者,这堂课虽然是复习课,但也想给孩子留下一些生物科技启蒙;复习课不是老师上复习课,而是引导学生复习,把教的课堂变成学生学的课堂;复习课也不是简单知识再现,还应该要启发兴趣和发展思维,落实核心概念,并放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利用;寻找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最后让学生暴露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进来。

练习与反馈中,采取梯度设题,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题完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与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进行合作及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关注学生个体及其差异的基本原则。

设计背景:近二十年,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在太空中宇航员的生存成了比较关注的话题,因为航天时从地面向空间补给物资十分昂贵,而到月球和火星的长期空间飞行,几乎不可能再补给,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空间站上建立一个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达到长时间供给,就非常有必要。

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国内也称之为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CELSS),我国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绿航星际”、“月宫一号”。

在月球或火星等太空环境中,将有限资源进行反复处理与再生,从而源源不断地生产食物、氧气和水,确保为航天员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

本节课以月宫一号为知识背景,共同探讨月宫一号的结构与功能;
设计思路:本堂复习课带领学生走进“月宫一号”,以“月宫一号”为问题情境,设置问题串贯穿于教学中,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框架,达到一定的复习效果;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会产生更多生成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而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

也使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比较自然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3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分析
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生命观念,比如:系统观,认识到生物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进化观,生命因遗传而延续,因变异而多样;生命存在着精巧的适应性;以及生态观,生物与环境构成一个整体;以及初步形成稳态与平衡观念;但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观以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有机联系等知识内容还有难度。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基础上,对本节内容已经建立较为笼统的知识框架,对重要概念也有初步了解,但对许多重要内容只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其中“食物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准确把握有一定难度,同时不能很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社会生活中,对生物和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八年级学子在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水平都在快速提升,同时也处于“感性——理性”“形象--抽象”认知过渡时期,有初步的科学思维,具备一定的观察、阅读、分析推理的基本能力。

学生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完成小组活动(学习、分析、理解、合作、交流等),但分析问题归纳与概括已经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升。

语言组织能力稍许薄弱,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4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认识到地球永远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

当前人类无法复制。

理性思维目标:通过“月宫一号”分析归纳出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实例分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通过对几个概念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并构建知识框架图,(知识目标),知识迁移运用。

科学探究目标:在模型建构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目标:介绍我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求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月宫1号”营员选拔,明晰“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要求”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2.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

6教法学法
教法:这堂课采用的是“GSPD”式教学模式,所谓“GSPD”式,也就是guide 、search 、probe 、disscuss,意思为引导,观察,探究,讨论,即以明确的任务驱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学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7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教案、学案、教学ppt;
学生准备:课前分组。

8 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基础练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C.循环流动,逐级递增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A、生产者和分解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物质和能量
D、空气和水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可以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A 螳螂→蝉→黄雀
B 树→螳螂→蝉→黄雀
C蝉→螳螂→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
(二)巩固练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上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1)上图说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于图中的作用。

( 2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依次流动的。

当能量在逐级传递时,由于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其中的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因此,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会逐级。

( 3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这一规律,可知图中个体数量最多的,储存的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2、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

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植物的作用进入食物链。

进入食物链的“碳”主要以的形式在食物链之间进行传递,最终主要通过和两条途径返回到无机环境中去。

(三)感受会考,挑战自我
1、某校生物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对某个生态系统调查后,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绘制了如下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产者可通过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和。

(2)图中的乙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
返回无机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称为。

(3)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称为。

由许多条这种链条式联系彼此交错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老师讲解,并带领学生总结考点/知识点,做题的方法,答题的语言准确性
落实核心素养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把控
(1)看了我国在“绿航星际"“月宫一号”人工建造生物圈方面的努力与成
就,你有何感想? (2)这2项实验的持续时间都不很长,它给了我们哪些启
示? (3)你认为月宫一号能够长期稳定存在吗?将来能够成功吗?生态
系统稳定性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思考并回答带着问题
走进课
堂,又带
着问题走
出课堂,
并为下节
课做铺垫
9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