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Scientific name:Andrias davidianus)是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之一,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

大鲵被誉为“两栖动物之王”,是中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鲵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以及岷江流域的溪流中。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大鲵长1-1.8米,体重可达60公斤,雄性比雌性大。

大鲵的头部比身体大,呈长条形,眼小而黑。

头部有褐斑和黄白色的斑点。

四肢短小,趾蹼明显,背部呈深褐色。

大鲵的皮
肤相当敏感,且呈暗黄色并有许多的大大小小突起。

口内有一副上下颌钩状的牙,共64颗牙齿。

2.分布
大鲵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以及岷江流域的溪流中。

由于采石场开采、乱捕滥猎
等不良行为,使得大鲵的数量遭到了极大的威胁,目前大鲵仅分布于中国。

3.习性
大鲵属于夜行性动物,喜欢栖息在清澈、流速适中的岩洞或者石缝之中,白天则一般
躲在水下的岩缝或半水中的洞穴里。

大鲵以鱼为主要食物,而且能捕食直径达7厘米的小鱼。

二、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在野外数量已经非常少,因此大鲵的人工种群被看作
是保护大鲵,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最近几年,大量研究表明,大鲵的人工繁殖是有可能的,而且已经有人进行过成功的实践。

以下是一些技术细节:
1.饲养环境选址
大鲵繁殖需要有合适的饲养环境来进行,环境的湿度要求在80%-95%之间,水温要求
在12-18℃。

在长江中游地区,从春季到夏季,水温十分适宜,这是进行大鲵人工繁殖的
重要时期,因此选址要注意水温和环境湿度。

2.新养殖方法
大鲵的一般繁殖方法是雌鲵游到洞穴里产卵,雄鲵将精子放在卵的外面,这样会有一
定的损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些新的人工繁殖方法出现了,比如让雌鲵产卵后“静养”一段时间再放回洞穴里,或者将鱼卵取出进行试管人工受精等方式。

3.空气采样和环境监控
大鲵是一种高灭绝的动物,需要人工繁殖进行保护,因此饲养中也要进行空气采样和
环境监控等措施,以确保饲养场的环境和空气是干净的,有利于大鲵的生长和繁殖。

总之,大鲵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需得到认真的保护。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我们可以
保护这个物种,使它在未来也能够得到良好的生存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