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作者:崔广伟

来源:《地理教育》2019年第01期

一、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篇,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也为学习后续的地区与国家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编排仅以亚洲一例作为区域学习内容,重点是通过亚洲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自主学习和分析其它大洲的地理环境。教材编写呈现突出方法主线,体现案例分析、方法应用的思路。本节“自然环境”内容分两部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复杂的气候”。重点在于如何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环境特点,并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年地理学习,已掌握相关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具备基本读图能力和简单分析、归纳地理信息能力,但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又是第一次接触区域地理。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读图、析图,总结、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其它区域自然环境的思路与方法,达到以案析理、以理及案之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进一步掌握从地理图像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地形与河流等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分析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过程中,学会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要素,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的方法,以及分析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的一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树立自然地理要素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重难点与方法

重点: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分布;亚洲主要河流及分布特点;亚洲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通过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思路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读图分析、问题引领、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应用等能力。

四、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本节课依据课标制订教学目标,根据学习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进而设计教学活动。这种优化的教学过程和有效的反馈评价,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并把握教学内容。这种基于过程、突出方法的教学结构构建有利于学生走进区域,以案析理;走出区域,以理及案。这样的教学真正能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本课通过据图设问、以图导学,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设置的问题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为学生提供“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与平台,强调学习的“过程”,很好体现了“方法”在“过程”中习得,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而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促进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山东省临沭县教体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员伏开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