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巧解应用题——浅谈关键词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关键词,巧解应用题——浅谈关键词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作者:王月山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38期
王月山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李府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应用题,既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方舞台,也是学生更进一步理
解相关数学知识的一条渠道。

归因于应用题数量关系不明朗、求解算式不明确以及验算方法不
唯一等,所以应用题也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事实上,为了化解应用题这
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准地抓住关键词。

换言之,教师可以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巧
妙地运用关键词教学法。

本文将围绕“抓住关键词,全面细致审题;抓住关键词,准确无误列
式以及抓住关键词,转换思路验算”等三个方面,并结合一些典型的应用题案例,浅显谈一谈
关键词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关键词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8-0099-02
应用题,顾名思义,就是旨在引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种题目,也将
其称之为“解决问题”。

尽管应用题中也有大量的计算,但是,应用题却又与计算类题目有着
本质的不同。

在解答计算类题目时,学生只要在掌握运算法则的前提下,一丝不苟地进行计算,准确及时地进行验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得数。

然而,应用题却并非如此,应用题并没有给出
既定的算式,而只是给出了一些已知项和未知项。

对于已知项与未知项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应
用题的求解算式等,都需要学生自主分析与自主探究等。

那么,学生如何计算出未知项呢?显然,学生必须要在研读应用题题目的基础上,理清题
目中的数量关系,即已知项和未知项之间的关系。

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根据已知项准确列出
算式,进而求出未知项。

而学生理清应用题题目中数量关系的前提是必须要对应用题题目中的
文字表述有精准的理解。

不仅如此,在求出应用题中的未知项之后,学生还必须要转换思路、
变换方式,将应用题题目中的未知项代入到相应数量关系中进行验算。

对于学生而言,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无论是梳理数量关系,还是列式求解未知项,或
是转换思路验算结果等,都离不开应用题题目文字表述中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是学生梳理
数量关系的切入点,是学生列式求解未知项的突破口,是学生转换思路验算结果的坐标系。


有抓住了关键词,学生才能够全面细致审题、准确无误列式以及转换思路验算等。

下面笔者将
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参考,以部分应用题案例为支撑,浅显论述关键词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应
用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抓住关键词,全面细致审题
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与关键所在。

审题不全面、不细致、不透彻,学生对于应用题题
目文字表述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就辨识不清、理解不透、了解不细致。

以审题为切入点,教师
就可以让学生理清应用题题目中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

在应用题题目文字表述中,有时候,看
似只有“一字之差”,但,所表述的数量关系却是千差万别。

正因为如此,对于学生而言,快速、准确审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应用题题目中的关键词。

学生抓住应用题题目中的关键
词审题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的过程。

关键词就好比是学生解答应用
题题目的一条蹊径。

循着这条“蹊径”,学生就可以在审题过程中少走“弯路”,就可以剔除
各种干扰因素,脉络清晰梳理出应用题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解答数学应用题奠定坚实
的基础。

对于一些熟练掌握了关键词法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学生而言,应用题题目中的关键词就好比
是一颗颗熠熠闪烁的珍珠,一目了然。

但是,对于一些对运用关键词法解答数学应用题掌握不
够熟练的学生来说,应用题题目中关键词则好似是一颗颗或明或暗的星辰,若隐若现。

有鉴于此,教师要将关键词法合情合理地渗透到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据此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抓住
关键词,全面细致审题的有效方法。

例题一:进入春耕时节,某农场在一开始调用三台拖拉机同时耕地,三天之内,三台拖拉
机一共耕地90公顷。

照这样计算,农场所有耕地不能够在春种时节按时耕完,有可能贻误春种的最佳时节(距离最佳播种时节还有6天)。

于是,农场主决定再调用同样的两台拖拉机。

问:5台拖拉机6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
在这道应用题中,题目语言文字叙述貌似详实,实则略显啰嗦。

因为语言表述啰嗦,所以
会让大部分学生觉得在解答这道应用题时毫无头绪,不知道究竟应该从何处着手?而这,又在
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

鉴于此,笔者指导学生尝试抓住这道应用题题目中的关键词,深入细致地审题。

在这道题目中,“一开始”、“三台拖拉机”、“同时耕地”、“三天之内”、“一共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再调用”、“同样的”、“两台拖拉机”、“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等都是这道题目中的关键词。

只要学生能够抓住这些关键词,就能够搞清楚这道应用题的主旨大意。

为了理清这道应用题题目中的数学关系,首先要从问题着手:5台拖拉机6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要想求出“5台拖拉机6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首先必须要求出“1台拖拉机1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根据“三台拖拉机”、“同时耕地”、“三天之内”、“一共耕地”、“90公顷”等关键词,学生就可以求出“1台拖拉机1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

而“1台拖拉机1天一共耕地的亩数”,学生就可以顺其自然地求出“5台拖拉机6天一共耕地的亩数”。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审题的时候,绝对不能够出现任何遗漏。

遗漏任何一个关键词,就会使得学生对于应用题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误解等。

如果学生对应用题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偏差,或误解应用题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那么,就会
导致学生无法准确解答应用题。

二、抓住关键词,准确无误列式
准确无误的列式是解答数学应用题过程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环节。

“承上”是指应用题
的求解算式是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来的;而“启下”则是指学生根据应用题的求解算式,再经过一丝不苟地计算,最终就会计算出未知项。

因此,在这个“承上启下”环节,学生要特
别小心,要非常细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生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列式错误,以及计算错误等。

而这,又会使得应用题解答过程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准确无误地列式呢?实践证明,关键词法有助于学
生准确无误的列式。

只要学生能够抓住应用题题目中的关键词,他们就能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
关系,而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准确无误地列式也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既然关键词是学生准确无误列式的重要依据,那么,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解答各种数学应用
题时,就要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熟练掌握抓住应用题题目中的关键词,准确无误列式的具体方法。

例题二:某服装厂原来做一套男士西服需要布料3.2米,而今,因为旧款过时,所以市场
对旧款衣服的需求量严重下滑。

于是,该服装厂又紧跟时代潮流,开始生产新款男士西服,已
知做一套新款男士西服需要布料2.8米。

那么,原来做791套旧款男士西服的布料,现在能够
做多少套新款男士西服?
以下是教师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列式的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要想计算出现在能够做多少套新款男士西服,首先需要知道哪些“量”呢?
生1:老师,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做一套新款男士西服需要多少米布料以及该服装厂一共有
多少布料?当我们知道了“做一套新款男士西服需要多少布料”以及“该服装厂的布料总量”
之后,用“该服装厂的布料总米数”除以“做一套新款男士西服需要的布料米数”,即“总量
÷单位量=单位份数”。

师:那么,我们知道做一套新款西服需要多少米布料吗?
生2:知道呀!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做一套新款男士西服需要布料2.8米”。

师:对!“新款男士西服”“需要布料”“2.8米”这些就是我们准确列式的一部分关键词。

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就可以知道“单量”。

师:该工厂一共有多少米布料,或者说,布料的“总量”,我们知道吗?
生3:不知道!这道应用题题目中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该工厂布料的“总量”是多少?
生4: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工厂布料的总量”,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于另外一
层数量关系计算出来。

根据题意,我们知道“做一套旧款男士西服需要布料3.2米,现在剩下
的这些布料能够做791套旧款男士西服”。

根据这一层数量关系,我们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
米布料?“剩下的这些布料能够做791套旧款男士西服”,其实上,正就是“单位份数”,而“做一套旧款男士西服需要布料3.2米”则是“单量”,“单量”和“单位份数”的乘积,就
是“该工厂布料的总量”。

师:“旧款男士西服”、“需要布料”、“3.2米”、“能做”以及“791套旧款男士西服”等也是我们准确列式的关键词。

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解答应用题题目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因此,学生列式的方法也
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据此提升自身
的应用题解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

三、抓住关键词,转换思路验算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对于任何一位小学生而言,在解答应用题题目的过程中,出现各种
各样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为什么有些小学生最终能够做到“零失误”呢?其中一个很重
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验算习惯。

验算是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一条基本
途径。

然而,尽管有些学生也在验算,但是,他们却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这些小学生进行追踪调查,笔者发现,这些小学生之所以在验算过程中仍然无法发现自己的错误,主要是因为他们仍然在使用原来的方法解答,而这,也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在理关系、列算式、做计算的过程中重蹈覆辙,再次掉进同一个“陷阱”。

而那些能够在解答应用题时做到“零失误”的小学生,他们通常会抓住关键词,变化思路进行验算。

比如说,教师在指导学生验算的时候,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另辟蹊径,采取不同的方法求解。

因为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所以他们就会列出不同的算式,整个计算的过程也会不同,他们也就不会再重蹈覆辙、再次掉入同一个“陷阱”。

再以“例题二”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算时,可以这样变换思路,即无论是新款男士西服,还是旧款男士西服,其布料的总量是不变的。

而学生这样变换思路的依据正就是这道应用题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即“原来”、“做791套旧款男士西服的布料”、“现在”以及“能够做多少套新款男士西服”等。

依据这些关键词,学生就会通过求解“生产旧款男士西服的布料总量”和“生产新款男士西服的布料总量”是否相等,变换思路进行验算。

由此可见,因为学生抓住关键词、转换思路验算,所以他们也就不会重蹈覆辙,他们的验算实效自然也会显著提升。

总而言之,抓住关键词是解答应用题之前提,解答应用题是抓住关键词之目的。

抓住了关键词,学生就能够迅速准确地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准确无误地列出算式以及转换思路验算等。

数量关系理清了,求解算式列准确了,验算思路转换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实效自然也会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当然也就得到了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钟桂林.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J].《江西教育》.2015(15):50.
[2]宋红玲.试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3):234.
[3]韩国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探讨[J].文理导航,2015(9):33.
[4]陆春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文摘版),2016(11):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