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十月阶段性检测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每题3分)
1.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青春万岁>序诗》)
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致橡树》)
C.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D.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

( 《六月,我们看海去》)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1)适逢深秋时节,_______江碧舸流,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

①独立洲头。

俯瞰山红林染。

②独立洲头俯瞰。

山红林染。

③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④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三组是推荐给南京一中高一学生的阅读书目,文学社为每组书目拟了一个标题。

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第一组:《大地上的事情》《瓦尔登湖》《一个人的村庄》《遥远的向日葵地》
第二组:《曲院风荷》《美的历程》《文心雕龙》《林泉高致》
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围城》《红楼梦》
A.自然回响美的沉思人间百态
B.自然风物人生智慧百家争鸣
C.钟灵毓秀人生智慧人间百态
D.人间天堂它山之石故事新编
二、名著阅读(21分,每题3分)
4.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群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B.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C. 《红楼梦》有“两个世界”,一是大观园、荣宁二府的现实世界,一是青埂峰、无稽崖、女娲补天余下一块顽石、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太虚幻境与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共同组成的超验世界。

D.《红楼梦》第一回写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

一日,他听到了道入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5.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玉在箧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中秋之夜,甄士隐在院内赏花时,吟诵此诗以表逸兴与抱负。

B.甄士隐为《好了歌》作注,指出盛衰荣辱瞬息变化,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的险恶气氛,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C.贾赦、贾珍是宁国公贾演的后代,贾蓉、秦可卿等是宁府中人;贾政、贾敏是荣国公贾源的后代,其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玉、贾兰等等是荣府后人。

D.贾宝玉有一怪癖,必得两个女儿陪着读书,方能认得字,说“女儿”这两个字时,必“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这是一种女性崇拜心理。

6.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宝玉在李纨房内看到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忙说“快出去!快出去!”表明他自由率真,追求平等,反对老于世故,厌恶虚伪丑恶。

B.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王熙凤、妙玉、秦可卿、香菱、李纨。

C.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带他游历了太虛幻境,并品了千红一窟茶,饮了万艳同杯酒,看了“薄命司”的册子,听了名叫《红楼梦》的曲子。

D.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
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

7.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比黛玉更得贾府上下喜爱。

这令黛玉感到了一丝不平,因此经常与宝玉闹别扭。

B. 林黛玉念书时,凡书中有“敏”字,都念做“密”字;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

贾雨村并未如此教她,当时只觉得黛玉言语举止另是一样。

直到冷子兴告诉他林如海的夫人是贾敏,他才知其中原因。

C.薛姨妈带着儿子薛蟠,女儿宝钗到金陵城投奔亲戚,贾政母子留他们住在梨香院,薛蟠也很乐意住在此处。

不上一月,贾宅中有纨绔习气的子弟,引诱得他比以前更坏了。

从此打消了移居之念。

D.王狗儿当年依附王夫人的娘家,认了同宗,后来家境败落,他家的岳母刘姥姥便到府来求助。

刘姥姥费了一些周折,才见到了管家的王熙凤,王熙凤抹不开脸面,就送给她二十两银子。

8.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秦钟的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

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养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

那儿子便是秦钟;女儿小名唤可儿,就是秦可卿。

B.为了尽早和秦钟相聚,宝玉择定了上学的日期。

当日早晨收拾完毕,宝玉分别拜见了贾母、贾政和王夫人等人,最后来到林黛玉处辞行,遭到林黛玉善意的嘲笑。

C.贾政将宝玉的跟班李贵训斥了一顿,同时让李贵转告学里太爷,让宝玉不仅要念《诗经》古文,更要将《四书》讲明背熟。

D.秦钟在书塾里和香怜交友,遭到金荣取笑,秦钟、香怜向贾瑞告状。

因贾瑞偏袒金荣,宝玉等非常生气。

李贵激茗烟闹事,贾蔷息事,贾瑞怕事情闹大,只得逼着金荣赔礼。

9.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贾瑞母亲早亡,只有父亲代儒教养。

代儒素日管教最严,忽见贾瑞一夜未归,便发狠将贾瑞打了三四十板,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功课来方罢。

B.跛足道人送给贾瑞一面镜子,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

跛足道人告诉贾瑞,此镜只可照正面,千万不可照反面。

但因贾瑞经不住诱惑,不听跛足道人告诚,最终送了性命。

C.林如海身染重病,写信特来接林黛玉回去。

宝玉听后,心中很不自在,于是便在贾母面前多次拦劝,想不让黛玉回去。

怎奈父女之情,人伦之常,贾母也没有办法。

D. “金陵十二钗”中最先香消玉殒的是秦可卿,她在临死之前,先托梦给王熙凤,提醒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

10.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秦可卿死后,丫鬢瑞珠,触柱而亡,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

小丫鬟宝珠甘心愿为秦氏义女,誓任摔丧驾
灵之任。

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

B.在给秦可卿送葬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后来宝玉把这串念珠送给了黛玉,黛玉欣然接受。

C.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D.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可见其贪婪与狠毒。

三、文言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5 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 下列加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是故圣益圣圣:圣明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困惑
C.不耻相师师:学习
D.君子不齿齿:并列
2.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而.耻学于师锲而.舍之
B.其.皆出于此乎其.曲中规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蚓无爪牙之.利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不知有汉
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文中层层对比抨击了“耻于相师”的世态,主张恢复从师求学。

B.圣人,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如孔子从汉朝以后被历代帝王推崇为圣人。

C.句读,语意未尽须停顿的地方为“句”,语意已尽为“读”,同“逗”。

文中泛指文字的诵读。

D.巫医,巫师和医师,古代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为祝祷、占卜等,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14. 翻译文段中的句子。

(6分)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15 分)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语,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想功第一,想不平之。

想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二项是( ) (3 分)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16.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诗风清奇悲凄、幽峭枯寂,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后人并称为郊寒岛瘦。

B.“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中的“内外”,指内亲外戚。

内亲即司姓的亲戚,是宗族血亲;外戚是异姓的、姻亲的亲戚,主要是对母亲、妻子一方亲属的称谓。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古人常称某人的谥号以表示尊敬,比如称韩愈为韩文公,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D.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

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B.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想对碑文内容不满,后来皇帝磨掉了韩愈碑文,让别人另外写。

C.韩愈因为谏阻佛骨,上疏惹恼了皇帝,被贬潮州,但他关心民生疾苦,得知鳄鱼成灾百姓贫苦,于是杀猪羊祭祀并祷祝,最终湫水干涸,消除了鳄鱼之患。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即使后来仕途显贵,也仍然像以前一样宴饮酬唱,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子理睬。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3 分)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3分)
四、诗歌鉴赏(10分)
饮酒(其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①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①班荆:铺利于地,②行次:斟酒、伙酒的先后次序。

19.请比较此诗与《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情感的差异。

(6 分)
20.对最后两句的理解,-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诗人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一种认为“悠悠”指趋名逐利之徒,“那些人迷恋于虚荣名利,而我则知酒中有深味”。

你倾向于哪种理解?(4分)
五、名句默写(20分)
2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0 分,每题2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中“,。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阐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涉江采芙蓉》中写相思相爱之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是:,。

(4)曹操《短歌行》中多化用前人诗句,如“__ ,”,引自《诗经》,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对贤才的思慕。

(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鸡犬相闻”一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
两句诗形成对应。

(6)韩愈的《师说》一文中点明老师的作用的经典名句是:,。

(7)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体现了李蟠的儒学素养,“”说明了他对抗流俗的精神。

(8)黄庭坚在其《登快阁》一诗中用典抒情,借伯牙和阮籍来抒发自己孤独无聊心境的诗句是
,。

(9)陆游的《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10) 《沁园春·长沙》一词中,毛泽东由湘江秋景引发深思,继而发出了激昂慷慨的一问,,
?表现其博大胸襟和凌云壮志。

六、作文(60分)
请以“有诗相伴的日子”为题,写-篇80字以上的记叙类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类型的判断。

C答案为联觉,“温暖的名字”。

其他答案为比喻。

2.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诗歌的技巧与特点,要看诗歌叙述对象是否一致,句式、音韵是否一一对应。

第一句中由后三小句都为四个字可以推断相连的空白处也应该是四个字;第二句由“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可以推断前面为描写树枝的内容,而非树根。

3.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阅读量和理解能力。

A选项中的书名关键词“大地、村庄、向日葵地、瓦尔登湖”都贴近自然。

“钟灵毓秀”更加强调有人文气息的景观,不选。

B答案中《美的历程》为李泽厚的文艺理论著作,李泽厚为著名的美学家。

《文心雕龙》为刘勰的文艺理论著作,谈的也是文学之美。

所以“美的沉思”更为合适。

第三组都为小说,讲述人间百态。

二.名著阅读
4. [答案] D
[解析]顺序不对,应为英莲被拐后,甄家被烧。

5. [答案] B
[解析] A答案应是贾雨村在院内赏花,吟诵此诗。

C惜春为宁府后人。

D甄宝玉有一种怪癖。

6. [答案] C
[解析] A答案不是李纨房内,而是秦可卿。

B十二金钗并没有香菱。

D是表现贾政生活的朴素不张扬。

7. [答案] C
[解析]薛蟠其实并不乐意居于此处。

8. [答案] C
[解析]秦钟原著作“秦业”,据脂砚斋批语其名谐音“情孽”,五十三岁时得的儿子。

他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

并非抱养。

9. [答案] D
[解析]贾瑞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府义学塾贾代儒的长孙。

贪图便宜又好色,欺自己的嫂子,死于王熙凤设的“相思局”中,贾代儒并非其父亲。

B选项中,只可照反面,不可照正面。

C中宝玉多次阻拦表述不准确。

10. [答案] B
[解析]黛玉并没有欣然接受念珠。

实际情况是“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鹤鸽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

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遂掷而不取。

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


三.文言文阅读
11. [答案] B
[解析]此处“惑”翻译为“糊涂”
12. [答案] D
[解析]A选项转折;假设。

B选项表推测;代词。

C选项取独,定后标志。

13. [答案] C
[解析]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拼音为ju dou ,也称为句逗。

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不仅是现行白话文中的句号与逗号的统称。

这里指句子停顿。

14. [答案]
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智之处。

1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意断句。

正确断句应为: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译文:(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天,然后送回法门寺。

王侯公卿士大夫与平民百姓,人人急于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

(以致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与手臂来祈求供养佛骨。

16.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

D项言唐宋八大家系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无误。

然唐宋八大家应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司马光不在八大家之列。

17.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理解与分析。

首先须找到D项原文出处在“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二句,其次要明白此二句主语均为“韩愈”,则句意可知:韩愈后来虽显贵,但待孟郊、张籍二人与往常无异,然而视豪门权贵却如奴仆一般。

18.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虚词解释、句子翻译。

(1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却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于是)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

(累:多次,黜:贬官,喻:开导)
(2)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此改任韩愈为太子右庶子。

(坐:因为)
四诗歌鉴赏
19. [解析] 19.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原诗意思为“老朋友深知我的高雅之趣,邀伴携酒来相陪,铺开荆条和友人在青松下饮酒,体现田园生活的雅趣,大家饮酒尽欢尽兴,醉态酣然,诗人醉后则物我两忘,心无挂碍,沉湎于酒,酒中自有深意味”。

诗中描写的是酒逢知己的欢宴场景,也写出了诗人沉醉于酒中的自得与独特感受,表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物我两忘,与自然融合的至高境界。

而《归园田居》其一更加强调作者厌倦官场,喜爱归隐生活,表现隐逸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两种观点都可以支持。

比如支持前者,悠悠: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样子。

迷所留:谓沉缅留恋于酒。

深味:深刻的意味。

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却世俗,消忧免祸。

五、名句默写
[答案]
1.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8.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9.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六.作文
[解析]非常文气的命题作文,“有诗相伴的日子”。

诗人荷尔德林曾经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人安置一隅,写一写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拾掇诗意、乐享讲情呢。

诗可以理解为文学作品的一种题材一诗歌,可以写自己与诗歌为友的故事,阅读诗歌给你带来的独特的人生感悟。

这一类作文的写作就需要同学有广泛的阅读量,在大量积累和背诵的基础上来写这篇文章才更有底气。

另外诗也可以理解为诗意,诗意是枯燥生活的润滑剂,如果生活不再有诗意,那人类与牲畜无异,我们可以参考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构想的那个世界,当文学、艺术成为人类文明的阑尾之时,对于鲜花和阳光的追求因巴甫洛夫效应的反复作用而萎缩,人类的日子又该何去何从,人的尊严又应该如何定义?
俗世繁芜,多久没有认真聆听过-首诗的心跳?记叙文写作要有前后情感态度对比与转变,这样才能表现作者内心丰富情感的变化。

有诗相伴的日子可以是过去时,主打情感写怀念、愧疚、遗憾;有诗相伴的日子可以是现在,主打情感写充实、奋斗、勤奋;有诗相伴的日子可以写想像,写对往圣追思,对古学惊叹。

[参考阅读]
有诗相伴
曾几何时,我一直向往着,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杯绿茶,手执-卷喜爱的书,心无杂念,目光中文字的风景在流动,或喜、或悲或平和、或忧愁。

几段文字读罢,心头感慨万千。

手执一支铅笔,在白纸上涂鸦出几行小诗,让心灵,在纸张上发出轻轻的颤音。

生命,在静谧的时光中变得澄澈而丰满。

是诗歌,让思绪灵动起来。

是诗歌,让情感,有了停泊的港湾。

有诗相伴,是一段精彩的旅程。

生命不能没有诗。

无诗,我们焦躁的心灵何处安放?当你厌倦了人生中紧张、繁忙的快节奏生活,想慢下来,这时,可以读一读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心,瞬间能安静成一汪清泉。

当你面对钢筋水泥浇筑成的建筑出现审美疲劳时,可以读一读山水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大山拓宽你的视野,让瀑布涤荡你无言的困惑。

诗,如一缕清风,吹拂掉心头的微尘。

诗,如一盏萤灯,微微照亮落寞的心空。

生活不能没有诗。

无诗,日子就会变得索然寡味,没有情调。

华灯初上的夜晚,一杯红酒,一根红烛,生日的晚宴上,朗诵一首精致的小诗。

情感在诗歌中悄悄孕育出唯美和浪漫,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只有诗歌的声音在空气中流动和回响。

有诗,我们就能体味出生活中的善心与温存。

有诗,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彼此隔膜的距离。

诗,恰似一座连心桥。

著名作家王鼎钧在《有诗》一书中写道:“只要天空还有一抹蓝,就有诗。

只要雪有影、雨有痕、雷有声、水有纹,就有诗。

只要有一滴泪、一条小径、一阵惘然,就有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