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1. 下列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 月季扦插
B. 果树嫁接
C. 种子繁殖
D. 马铃薯块茎繁殖
2. 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结构[4]和结构[5]构成肾小体
B. 结构[2]中的液体与[1]相比,氧的含量明显减少,尿素含量明显增加
C. 结构[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结构[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D. B过程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3. 18~55周岁的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量为()
A. 200~300毫升
B. 500~600毫升
C. 700~800毫升
D. 800~1000毫升
4. 如图是果实的形成示意图,图中①与④分别代表()
A. 果皮,种子
B. 果皮,胚乳
C. 子房,胚
D. 子房,种子
5. 如下表是“探究四种动物绕道取食次数”的结果,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最低等的动物是
()
动物甲乙丙丁
尝试次数75158326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正常情况下,一个番茄果实内有许多粒种子,这是因为()
A. 一朵花中有许多个雌蕊
B. 一个胚珠中有许多个卵细胞
C. 一个雌蕊中有许多个子房
D. 一个子房中有许多个胚珠
7. 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生殖现象是()
A. 受精
B. 体外受精
C. 体内受精
D. 双受精
8. 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
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
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 减弱光合作用
B. 抑制呼吸作用
C. 降低蒸腾作用
D. 预防虫害侵袭
9. 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和生物圈的作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
B. 增加周围环境湿度
C. 促进水和无机盐运输
D. 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10. 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环抱“天下
第一湾”,植被类型为热带常绿性雨林和热带半落叶季雨
林。
森林由于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升大气湿度,促
进该地区的水循环,素有“绿色水库”之称,如图是该处
某植物叶片的横切面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挥发到空气中
B. 植物叶片中上表皮的⑥比下表皮的⑥多
C. 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根部对水和有机物的吸收和运输
D. ⑤处主要是营养组织,是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11.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
A. 骨膜、骨质、骨髓
B. 骨膜、骨松质、骨髓
C. 骨膜、骨髓腔、骨髓
D. 骨膜、骨密质、骨髓
12. 铅球运动员在推出铅球的瞬间,其肱三头肌的状态发生的变化是()
A. 收缩→舒张
B. 舒张→收缩
C. 舒张→舒张
D. 收缩→收缩
13. 下列疾病与引发病因不对应的是()
A. 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C. 大脖子病缺碘引起甲状腺补偿性增生
D. 巨人症——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14. 听觉的形成部位在()
A. 耳蜗
B. 内耳
C. 中耳
D. 大脑
15. 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80L,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左右,这主要是由于()
A. 身体大量出汗
B.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肾盂可以汇集尿液
16. 泌尿系统的组成是()
A. 肾单位
B.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C. 肾脏
D.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17. 尿液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主要是因为()
A.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 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
D. 输尿管能控制尿液的排出
18.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肾小囊腔、肾盂中的液体分别是()
A. 血浆、原尿、尿液
B. 血液、原尿、尿液
C. 血浆、尿液、原尿
D. 血液、尿液、原尿
19. 如图是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A. ①是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
B. 血液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①和⑤
C. 血细胞中具有吞噬作用的是③
D. ⑤的结构呈两面凹的圆盘状,主要运输二氧化碳
20. 对下列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血管A表示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刺入的血管部位
B. 乙图中如果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C. 丙图中如果b表示小肠处毛细血管,则C血管中流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D. 丙图中b通常表示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21. 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A. 血管
B. 神经
C. 心脏
D. 血管周围的肌肉
22. 如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控制血液只能按[4]→[6]的方向流动的是静脉瓣
B. 图中[5]中流的是静脉血
C. 肺泡中的氧气是通过[甲]呼吸运动进入血液的
D. 血液由[4]射出,流经[6],[7]到[1]的循环途径叫体循环
23. 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伤者最好接受的()型血液输血。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24. “测量血压”、“指尖采血”、“输液治疗”涉及的血管分别是()
A. 动脉、动脉、毛细血管
B. 动脉、静脉、静脉
C.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D.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5. 如图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其中箭头处血管表示静脉的是()
A. B.
C. D.
26. 小李在做“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他观察到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无法判断
27. 如图是电镜下观察到的人体血液的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A. 图中的①是最小的血细胞,有细胞核,有止血的作用
B.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初期,血液中②的数目会增加
C. 图中的③是白细胞,与人的免疫功能有关
D. ④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有运载血细胞的功能
28. 下列对自我认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中医“把脉”把的是桡静脉
B. 手臂上的“青筋”是指静脉血管
C. 通常情况下,可以在上肢肱动脉处测量血压
D. 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
29. 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心脏的四个腔中,2的壁最厚。
因为它是体循环的起点
B. a血管内流动脉血,血液将被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
C. 当2和4收缩时,为防止血液倒流,1和3也处于收缩状态
D. 当心脏中的血液沿1→2,3→4的方向流动时,动脉瓣张开,房室瓣关闭
30.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
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看”的句子。
《魏风》所指系今日黄河以北以及山西广大地区,园中种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为园,则表明已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其果实清脆甜美,口感清爽,如图为桃从种子到结果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桃子是桃树的果实,是由图丁中[ ] 发育而来的。
(2)双受精是指在高等绿色开花植物一次生殖过程中,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还有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
(3)图乙中③代表植物的气孔,植物在气温高太阳光照强的时候会选择性关闭一部分气孔,原因是。
31. 人和动物之所以能完成各种各样的运动,与自身运动系统的结构有密切关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人的运动系统由[A] 、关节和肌肉组成,其中肌肉由肌腱和[B] 组成。
(2)人之所以可以灵活自如地运动,与关节的结构特点密不可分。
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增强关节的灵活性。
关节的牢固性则与(填序号)和韧带有关。
(3)如果运动动作不规范,可能会造成关节脱臼,关节脱臼是指①从[④] 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当发生脱臼时,不要乱动脱臼关节,更不可揉捏受伤部位,应尽快就医。
32. 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和谐统一的整体。
下图为子怡同学精心绘制的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间关联的概念图解,其中①②代表某类气体,③④代表生理过程。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子怡同学吃的早餐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消化终产物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后,在图中气体[______]______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提供学习所需能量。
(2)阳光大课间时子怡去操场跑步,下列能模拟她深吸气时肺和膈肌状态的是______。
(3)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
丁大爷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______(填代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内分泌腺______的功能障碍有关。
(4)子怡同学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途径,图中共呈现出______条。
(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33. 观察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分,【______】行为不同于其他三种行为。
(2)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来看,【______】行为不同于其他三种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______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4)动物行为受______和______的调节。
34. 下面是人体呼吸、泌尿及循环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就会有一部分经D内液体排出,形成糖尿。
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不足引起的,因而对该类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填注射或口服)这种激素制剂来治疗。
(2)图1经肺泡与毛细血管网的气体交换后,流动脉血的是(填A或B)。
(3)图2中D内液体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和肾小管的两个生理过程。
与血浆相比,健康的人尿液中除了没有葡萄糖外,也没有和,但是如果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BD、月季扦插、果树嫁接、马铃薯块茎繁殖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
C、种子繁殖中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C。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答案】B
【解析】解:A、4肾小球、5肾小囊构成肾小体,与肾小管共同构成肾单位,A正确;
B、结构[2]中的液体与[1]相比,氧的含量明显减少,尿素含量明显减少,B错误;
C、当血液流经4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5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因此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2中收集的液体是静脉血,C正确;
D、过程A、B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D正确;
故选:B。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静脉、3收集管、4肾小球、5肾小囊,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识图。
3.【答案】A
【解析】解: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
医学研究证明,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即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故选:A。
无偿献血是每个18~55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ml 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无偿献血的意义和原则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小。
4.【答案】D
【解析】解: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壁将发育成果皮,胚珠将发育成种子,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实的形成示意图:
两图对照可知,图中①与④分别代表子房、种子,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图中,①子房、②胚珠、③果皮、④种子。
掌握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依据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反之,动物越低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由分析知道:丁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丁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
故选:B。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动物学习行为特点。
6.【答案】D
【解析】解: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可见,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的数目取决于胚珠的数目,正常情况下,一个番茄果实内有许多粒种子,这是因为一个子房中有许多个胚珠.
故选:D
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柱头、花柱、萼片等结构都凋落,只有子房才继续发育,胚珠发育成种子.
明确受精后子房各部分的发育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受精方式,双受精指的是花药中的花粉粒落到雌蕊柱头以后,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释放出两个精子,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极核。
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双受精是指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胚珠中的卵细胞与极核结合的过程。
解题关键是掌握双受精的过程。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题关键是熟知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解答】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尽量在傍晚或是阴天移栽;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
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解析】解:A、蒸腾作用是散失水分,与大气中氧气含量无关。
A错误;
B、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B正确;
C、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
C正确;
D、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
这是对植物自身的意义,D正确;
故选:A。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调节气候,这是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可见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中考的热点,要注意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10.【答案】A
【解析】解:A、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A正确。
B、⑥是气孔,植物叶片中上表皮的⑥气孔比下表皮的⑥气孔少。
B错误。
C、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根部对水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和运输,C错误。
D、⑤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D错误。
故选:A。
题图中:①是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海绵组织,④是下表皮,⑤是叶脉,⑥是气孔。
掌握叶片的结构及功能及蒸腾作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骨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膜内有、血管、神经成骨细胞,血管与骨的营养有关,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前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两端。
后者质地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骨干,抗压力强;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胎、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
成年之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失血时有会转化红骨髓,造血功能又恢复。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骨质包括骨密质、骨松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骨的成分和骨的基本结构。
12.【答案】B
【解析】解: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铅球运动员在推出铅球的瞬间,是从屈肘到伸肘,肱三头肌由舒张→收缩。
故选:B。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明确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A 正确。
B、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所以当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患糖尿病,B正确。
C、大脖子病又叫地方性甲状腺肿,是饮食中缺碘使得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而导致的,C正确。
D、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巨人症,D错误。
故选:D。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掌握激素的作用以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所以,听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中的听觉中枢。
故选:D。
能接收到声音刺激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解答此题要明确耳蜗里有听觉感受器,不能形成听觉。
15.【答案】C
【解析】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成年人每天产生的原尿约180L;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液量约有1.5L左右。
因此,健康成年人每天产生的原尿18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却只有1.5L 左右,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选:C。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管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解题关键是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16.【答案】D
【解析】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其中肾脏又被称为“人体的过滤器”,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
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故选:D。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
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
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
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尿是间歇的是因为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
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
(2)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膀胱的作用。
18.【答案】B
【解析】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肾盂中的液体是尿液。
因此肾小球、肾小囊腔、肾盂中的液体分别是血液、原尿、尿液。
故选:B。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
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囊包绕在肾小球外面,与肾小管相连。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脏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19.【答案】D
【解析】解:A.①是血浆,为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运输养料和代谢产物,运载血细胞,A正确。
B.⑤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①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正确。
C.③白细胞当病菌侵入人体时,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侵入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C正确。
D.⑤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D错误。
故选:D。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图示所示的血液中①血浆,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