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学习题及答案
1。

一国的出口供给就是该国的国内供给超过国内需求的数量。

当国内供给超过国内"需求时,由每个可能的市场价格下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之间的差额,可以推导出出口供给
曲线。

出口供给曲线表明了该国在每个可能的国际市场价格下所期望出口的产品数量. 2. 国家的进口需求量为国内需求超过国内供给的数量。

进口需求曲线的推导方法是,对于
每一个需求数量超过供给数量的价格,求出国内需求数量与
国内供给数量之差。

进口需求曲线表明了对于每一可能的国际市场价格,国家愿意进口的数量。

3. 很显然,开放贸易将使各国的价格趋向一致。

在竞争性市场中,这同时也意味着各国之间的边际成本也是相同的。

但是要维持这种平衡需要持续不断的贸易。

如果贸易停止了,世界就会重新回到没有贸易时的均衡状态中,在这种均衡中各国的价格不相同,因而存在着套利的激励因素.在自由贸易的均衡中,持续不
断的贸易是价格均等化的前提条件--贸易并不会自动消除。

4. 如果不存在废钢铁的出口,国内市场将以使国内需求数量等于国内供给数量的价格出清。

但是,美国的确出口废钢铁。

外国购买者的额外需求提高了废钢铁的市场价格,国内废钢铁使用者比没有出口时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因此,一些人将支持禁止出口废钢铁, 以便降低他们购买废钢铁时所需支付的市场价格。

5. a. 在自由贸易及每桶18 美元价格条件下:
国内生产数量Q S 为18=0。

6 十6Q S ,或Q S =29 亿
桶。

国内消费数量Q D 为18=42—4Q D ,或Q D =60 亿桶(见以下左图)。

b. 在无进口时,国内供给数量必须在国内均衡价格P 处等于国内需求数量(两者都等于Q N ): 42-4Q N = 0。

6+6Q N ,或Q N =41。

4亿桶(生�1。

7�1.7.1.7和消费的数量)利用其中一个等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国内价格为每桶25.44美元(见右图)。

c. 国内石油生产者将获益。

他们得到了以图中面积O代表的生产者剩余。

国内石油消费者将受到损失,即由图中面积o+i+l代表的消费者剩余。

6. a。

在没向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均衡要求国内需求数量(QD)与国内供给数量(QS)相等。

设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出没有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 350—(P÷2)
=-200+5 P 无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为P=100,将其代入其中的一个方程,我们可以求出无贸易情 2 况下的均衡数量为300。

b.当价格为120 时,比利时的需求数量为290,它的供给数量为400。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比利时将出口110 个单位的产品。

c.比利时的消费者剩余将减少.在无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00 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在自由.1。

7。

1.7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20 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三角形。

比利时的生产者剩余将增加。

在无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00 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小三角形。

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20 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
更大的三角形。

整个国家从贸易中获得的净收益为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之差。

这一收益的大小等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它的底边是产品贸易数量(110),它的高是价格的变化量(120—100=20)。

因此, 总收益为1100。

7. a.在图中,自由贸易均衡价格为P F 。

在这一价格水平,国家I 的出口供给数量等于国家II 的进口需求数量。

(国家I 的进口需求数量曲线与该国的一般需求曲线相同.)这一国际价格高于无贸易时国家I 的价格.自由贸易时的贸易数量为Q T 。

b。

在国家I,生产者剩余增加量为面积
a+b+c,消费者剩余减少量为a+b。

自由贸易导致的净国民收益为面积c。

在国家II,消费者剩余增加了面积a,这也是贸易带来的净国民收益。

因为无论在有无贸易时国家II 都没有国内生产,因此不存在生产者剩余的变化. 8. 不同意。

这种说法描述的是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意味着一国如果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它就会出口所有的产品,而不进口任何产品。

然而,李嘉图证明,互惠的贸易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根据最大相对优
势而进行贸易。

各国会出口那些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其他国并相对于其他产品而言)比较高的产品, 进口那些相对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的产品。

9. 同意.进口可以使国家消费更多的商品(或使用进口的资本品进行更多的资本投资), 任何出口的商品将不再能被用于国内消费(或资本投资)。

1.7。

1。

7�1。

7尽管这一点对国家是不利的, 但出口正像是一种"必要的坏事",因为国家要用出口收人来为商品进口进行支付. 10。

普格罗文亚拥有世界20%的劳动力(20//(20+80)),世界30%的土地(3//(3+7))。

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普格罗文亚是土地丰裕型和劳动力稀缺型的国家。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普格罗文亚应该出口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小麦)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布匹)。

11. (以布匹和小麦为例)在特定的布匹价格水平,布匹的生产及供给量由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一条其斜率等于相对价格比率(其负值)的直线的切点确定。

通过改变布匹的相对价格,可以确定在不同相对价格水平时的布匹供给数量。

利用这些数量点,可以画出布匹的供给曲线。

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步骤得出小麦的供给曲线.小麦的数量必须以生产可能性曲线对应的纵轴度量,小麦的相对价格为价格线斜率的倒数。

(在本例中,小麦的供给曲线实际上是一条弯曲的线,而不是一条直线.)(见下图) 12。

a.穆奈提德共和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一瓶酒需要更少的工时(10〈15).穆奈提德共和国在奶酪的生产上也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每一公斤奶酪所需要的工时数也更少(4〈10). b。

穆奈提德共和国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奶酪的生产上,它具有最大的相对优势(4//10)<(10//15)。

温特兰德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它在葡萄酒生产的比较劣势更小
(15//10)〈(10//4).在无贸易情况下,温特兰德的奶酪相对价格为每公斤奶酪2//3(=10//15)瓶葡萄酒,在穆奈提德共和国为2//5 (=4//10)。

在穆奈提德,奶酪相对更为便宜。

3 c.(见上图)。

d。

开放贸易后,穆奈提德共和国出口.1�7。

1。

7酪而温特兰德出口葡萄酒。

如果均衡自由贸易价格为每公斤奶酪1/2瓶葡萄酒,穆奈提德共和国将完全专业化于
奶酪的生产,而温特兰德则将完全专业化于葡萄酒的生产.
e.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穆奈提德共和国将生产5(=20//4)百万公斤奶酪.如果它出口2百万公斤,它便消费掉3百万公斤.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1百万瓶葡萄酒。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温特兰德生产2=(=30//15)百万瓶葡萄酒。

如果它出口1百万瓶,它便消费掉1百万瓶。

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2百万公斤奶酪.
f.两国均从贸易中受益。

两国都能够消费掉比它们本国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更多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自由贸易消费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

)两国均达到了更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I 2 而不是I 1 )。

13。

与美国和加拿大相比,墨西哥有丰裕的低技能劳动力资源并且缺乏局技
能劳动力。

.1。

7.1�7。

1.7更加自由贸易的条件下,黑而哥将出口更多的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更多的高技能第11题图 4 劳动密集型产品。

根据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向自由贸易的转变将提高墨西哥低技能工人的实际工资,降低美国或加拿大低技能工人的实际工资,减少墨西哥高技
能工人的实际工资,提高美国或加拿大高技能工人的实际工资。

14. 不正确。

首先,本陈述的含义是不明确的。

实际工资以单位劳动时间来衡量,而实际地租是以单位土地来度量。

由于劳动单位与土地单位不可比较,因此无法说明实际工资与实际地租是否"相等”.其次,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对于各个国家的各种要素收人都成立.该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使不同国家的(特定类型或技能的)工人享受同等水平的工资。

它还认为,自由贸易会使不同国家(特定类型土地)的实际地租相同。

15. 不同.1。

7。

1�7�1。

7。

开放贸易在短期内的确会损害进口替代产业人员的利益——主要是由于生产者剩余的损失。

而开放贸易的长期影响则不同,因为人员和资源可以在产业间流动,但每个人从长期看都不会获益。

如果贸易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得到发展,那么该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人将受到损失。

由于该国进口这类要素密集型产品,贸易使这类要素的稀缺性下降,进而减少了这类要素的受益. 16. 第一,你可以指出,停止贸易也将停止出口,这会使出口产业失去很多就业岗位,就业量是否得到净增加是不清楚的,即便有净增加,也会是少量的。

此外,整个经济中的总就业量实际上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最好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加以解决。

第二,国民福利不仅仅意味着就业。

如果停止所有贸易,将会失去贸易收益。

贸易使一国能够将其一部分产品以出口。

1。

7。

1�7方式售
出,并可以用出口收人对进口进行支付。

进口还可以使国家通过得到低价商品(以及本国不能或不生产的商品)而扩大本国消费. 17。

里昂惕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进行其研究的,当时似乎显而易见的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美国资本充裕而劳动力稀缺。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美国当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在利用美国生产和贸易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中,他发现,
美国出口相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

18。

a。

若价格等于100,两个等式为: 100=60w十40r 100=75 w十25 r 解此联立方程,得出工资率为1,地租率也为1。

单位小麦产出的劳动成本为60(60个单位的劳动,每单位成本为1美元),单位布匹的劳动成本为75,单位小麦的地租成本为40,单位布匹的地租成本为25。

b.在新的布匹价格条件下,两个等式为: 100=60w十40r 120=75 w 十25 r 解此联立方程,新的工资率约为1。

53,新的地租率为0.2。

c.相对于小麦商品的实际工资从0.01(或1//100)增长到约0.0153(或1.53//100),相对于布匹商品的实际工资从0。

01(或1//100)增长到约0。

01275(或1.53//120). 平均工资水平高于过去—-工人从布匹价格上涨中受益。

相对于小麦商品的实际地租从0.01(或1//100)下降为0。

002(或0。

2//100),相对于布匹商品的实际地租从0。

01 (或1//100)下降为约0.0017(或0.2//120)。

平均地租水平下
降—-布匹价格的提高使土地所有者的实际收人减少。

d。

这些结果是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的一个特例。

小麦为相对土地密集型产品,布匹为相对劳动密集型产品。

布匹价格的上升提高了工人(布匹生产大量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人,降低了其他要素(土地)的实际收入。

19. 普杰罗瓦。

1.7。

1。

7。

1。

7要通过扩大出口产品产业而向国外出口更多的产品.这种出口供给的增长将降低该国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因此,普杰罗瓦国的贸易条件(出口品相对于进口品的 5 价格)会恶化。

20。

不同意。

根据雷布任斯基定理,一国劳动力的增加将导致劳动密集商品生产的增加,以及其他商品生产的减少。

新增加的劳动力将工作于劳动力密集产业,但是,该商品生产的扩大,在需要更多劳动力的同时,还需要更多的非劳动力资源(如土地)。

这些附加的非劳动力资源要来自于其他产业,因此其他商品的生产将下降。

21. 干旱本身将减少这些拉丁美洲国家的生产并将降低其福利(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收缩).但咖啡出口供给的减少将提高咖啡的国际价格,进而使这些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贸易条件的改善又会提高其福利(出口收人的购买力提高)。

如果其贸易条件改善得足够多,这些国家的福利将得到改善。

目前的出口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要大于出口量(以及生产量)下降所减少的收益.有关福利的情况会是:(1)如果这些拉丁美洲国家占有世界咖啡供给的很大一部分,那么其供给
的减少会对咖啡的国际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2)如果国外对咖啡的需求对价格缺乏弹性(正如实际上可能的那样),那么供给的下降会使咖啡价格大幅度上升;(3)如果咖啡的出口占这些国家经济的很大一部分,贸易条件的改善便会给这些国家带来明显的收益(本答案是贫困化增长例子的一个"反例’). 22。

不同意。

如果经济增长使国家的贸易意愿提高,进而使国家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就会发生贫困化增长.如果国家的贸易对国际价格几乎不发生影响,经济增长便几乎不会影响其贸易条件,发生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23. 研究与开发是一种高技能劳动力(科学家与工程师)密集性的生产活动,而且可能也是资本密集性的生产活动.这种
资本乐于承担巨大的风险(如风险资本).工业化国家有相对充裕的高技能劳动力和风险资本。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生产活动将分布于拥有丰裕的它所大量使用的资源的地方。

24。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某种产品的技术发明国最终会进口该种产品.但是该国的贸易状况不一定会变成持续性”赤字".技术发明国会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它将在进口老产品的同时出口这些新产品。

25。

a。

这是一种通过增加要素禀赋而实现的平衡型增长。

生产可能性曲线成比例地向外扩张,因此其形状不变。

b.这是一种平衡型增长,它是通过两个产业实现类似程度的技术进步而实现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成比例地向外扩张,因此其形状不变。

c。

1。

7。

1�7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布匹轴的交点不变(如果没有小麦生产,小麦生产技术的改进并不会增加国家的生产总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其他部分向外移动.这是一种偏向于小麦生产的增长。

26。

a。

这会导致贸易模式的反转.如果原来稀缺的要素有足够的增长,它将成为国家相对丰裕的要素。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该国的贸易模式将发生反转. b.这将导致贸易模式的反转。

如果国家原来因为在某种产品生产方面的优势而出口该产品,那么技术向其他国家的扩散会使后者成为该产品的低成本生产者,由此,第一个国家又变成了该产品的进口者。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了这种变化规律. c.这可以导致贸易模式的反转。

设某国原来出口小麦,如果本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此时急剧向小麦转移,对小麦需求的扩大会使国家不再有多余的小麦供出口,而且还可能需要进口一些小麦,以满足增加了的国内需求。

27. a。

整个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但这种外移更加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果美国的贸易模式符合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这种商品应当是机器,增长偏向于机器的生产. b.根据雷布任斯基理论,机器的生产将增加,布匹的生产将减少;更多的资本被用于
生产更多的机器。

与新增的资本配套,机器产业也必须雇用更多的劳动力.新增的劳 6 动力来自布匹产业,因此布匹产业的生产下降。

c。

美国的贸易意愿增强。

随着生产和收人的增长,美国要消费更多的商品,由于国内需求增加而国内
生产减少,对进口布匹的需求增加(由于国内机器生产的增加大于国内机器需求的增加,机器的出口供给亦增加). d.对进口商品需求的增加会提高布匹的国际均衡相对价格水平(出口商品供给的增加会降低机器的国际均衡相对价格水平).
e.国际均衡价格比率的改变,使美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美国的福利会因此而下降——这可能会是贫困化增长。

如果贸易条件下降得足够多,这种消极作用就会大于生产能力增长的积极作用。

28. a。

一般而言,我们预期东亚的干旱将使该地区需要进口更多的食品,因此东亚国家将变得更加愿意进行贸易。

b。

东亚国家食品进口需求的增加(或等价地,世界食品供给的减少)将导致食品的均衡相对价格提高。

c。

美国没有发生干旱,因此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不会发生变化.
食品相对价格的提高(布匹相对价格的下降),使生产点由S 1 移动到S 2 ,即在国内更多地生产食品和更少地生产布匹。

在新的生产点S 2 ,美国可以以新的价格比率进行贸易,并达到消费点C 2 .与初始消费点C 1 相比,美国达到了更高的福利水平,即达到了社会无差异曲线I 2 ,而不.1.7。

1。

7�1�7I 1 。

(更高的福利是由贸易条件的改善所致。

)布匹的相对价格下降,美国的实际收人上升,因此布匹消费量
上升。

由于食品的相对价格上升,美国的食品消费量将减少。

食品消费量的实际变化将取决于收人效应与替代效应两者大小的比较。

d.根据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密集使用于
食品(价格上升商品)生产的要素(土地)取得实际收入,密集使用于布匹(价格下降商品)生产的要素(劳动力)失去实
际收人。

29。

a.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除与商品轴相交之点以外的各点均向外扩张。

这是一种偏向布匹生产的增长。

b.美国的贸易意愿会下降,因为美国目前能够以更低的成本
生产进口替代品.尽管增加的生产与收人导致了美国对布匹需求的增加,但由技术进步导致的布匹供给的扩大会更大,
因此,美国对布匹的进口很可能会下降。

c。

美国进口需求的下降,会降低布匹的国际均衡相对价格水平.美国的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 30。

a.世界其他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发生变化,但布匹的均衡相对价格下降。

世界其他国家的生产点从S 1 转移至S',其布匹生产下降,食品生产上升.这些国家可以以新的价格比率进行贸易,其消费点从C 1 转移至C',无差异曲线从I 1 转变到I',后者为一条更7 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因此其福利下降。

在世界其他国家,食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实际收人下降,因此其食品消费量下降。

布匹消费量可能下降,可能保持不变,也可能上升。

实际收人的下降会减少布匹的消费量,布匹相对价格的下降会增加布
匹的消费量。

实际的变化将取决于这两种效应中哪一种更大。

b.贸易条件的恶化使世界其他国家的福利下降。

布匹出口价格的下降使其出口收人的购买力下降,因此,该国.1。

7。

1。

7能进口更少的商品,进而使国家更加贫困。

31. 不同意。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表明,各国出口一些产品(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要素的产品),同时进口一些产品(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赫克歇尔-俄林理论预见了产业间的贸易,但它没有预见各国将从事大量产业内贸易,这种贸易指进口和出口同一种(或类似的)产品。

32. 当特定时期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单位(或平均)生产成本下降时,便存在着规模经济。

(1)规模经济对于垄断竞争型市场的主要作用在于,它为每个产品品种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动因。

产品是差异化的,但并不是完全按照每个消费者的要求而定制的。

每个品种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以受益于规模经济效应,而且,这种规模经济主要存在于相对低水平的生产中。

因此,有大量的厂商和产品品种可以在市场中存在和竞争.(2)
规.1.7。

1。

7.1。

7经济在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促使企业变得更大,进而形成少数公司主宰市场的局面。

这种规模经济存在于大规模生产的情况。

这使得相对于市场规模的大型公司与更小型的竞争对手相比,拥有更大的成本优势。

33。

有两种主要理由.第一,产品差异化可以导致产业间贸易。

进口不会导致国内产出的下降,因为出口代替了很多原来的国内需求。

各产业的产出水平并没有改变多少,因此,(l)各产业间不会发生要素需求的转移;(2)不会产生使要素价格改变的压力。

斯托尔伯—萨缪尔森效应会使受损失者数量减少。

第二,贸易会导致由所有人分享收益,即
可以得到更多花色品种的商品的收益。

一些本来会认为自己是受损失的集团,如果看重更多花色品种的好处,也会认为自己是受益者。

34. 如果政府将允许自由出口面条(无出口税收或出口限制),那么政府应当选择使产业成为垄断型的。

如果厂商向外国购买者索要更高的价格,国家会得到更多的
收益,因为国家将受益于更高的出口价格和更好的贸易条件。

同规模相当但却是竞争型产业中的均衡价格相比,垄断型企业将索要更高的价格则便使利润最大化)。

由于所有的产品都被出口,因此无需担心对国内消费者索要更高的价格,其目标在于向外国购买者索要高价格。

由贸易条件的改善所带来的收益主要成为了垄断者更大的利润.只要垄断
企业由本国居民所拥有(或本国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而得到一部分利润),国家便可以从中受益。

35. a.外部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某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其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

在自由贸易和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生产将集中于一个地理区域,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能够扩大其生产规模的地区可以使其。

1.7�1�7均生产成本降低,更低的成本可以使该地区的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进而又使它们销售出更多的产品,实现更大的增长, 并达到更低的生产成本。

最终,生产会在某一低生产成本的国家或地区进行。

8 b。

两个国家都会从这种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贸易中受益。

重要的效应在于,随着生产集中于某一地区,其平均生产成
本会下降.如果该产业是竞争性的,那么其产品价格将随成本的下降而下降。

在进口国,消费者因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得到的收益要超过由于当地产业停止生产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

在出口国,生产者的供给会随着生产的扩张而增加,尽管这一效应会受到价格下降的抵消。

在出口国,消费者剩余随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因此,出口国可以从两方面受益: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 36。

a。

市场均衡价格将取决于波音与空中客车为获取定单而进行竞争的激烈程度。

如果波音与空中客车为得到更多的订单要通过激烈竞争,包括通过削价而夺取对方的订单,便会形成低均衡价格。

如果波音和空中客车意识到,价格竞争的更主要结果是同时压低两家公司的利润,这便会抑制两公司的削价竞争动机,进而形成高均衡价格。

b.从美国或欧洲的福利角度讲,高价格均衡更为可取,因为它导致了更高的出口价格。

这种均衡将导致对本国购买者销售价格的提高,因此会造成一些国内价格效率损失。

然而,国家通过高出口价格和贸易条件的改善而获得的收益很可能会更大,因此,从总体上讲,高价格均衡是更为可取的。

c。

对于像日本或巴西这样的完全依赖于大型客机进口的国家来说,低价格的结果是更为有利的.进口价格的降低会改善国家的贸易条件。

d.是的,日本或巴西仍旧可以从进口飞机中�1。

7。

1。

7�1�7益。

这些国家可以获得一些"消费者剩余”--这也正是它们为何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