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栌种子育苗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技术
N
23
2019年5月·下
黄栌种子育苗技术
卢 青
(日照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山东 日照 276800)
摘 要 本文介绍黄栌种子的育苗技术。
播种育苗要选好圃地、精细整地、处理好种子、精心播种和加强苗期管理,后期要适时锄草、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确保树苗健康生长。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
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
漆树科黄栌属,别名红叶、红叶黄栌、黄栌会等,是中国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叶片秋季变红,鲜艳夺目,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就是该树种。
黄栌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形成似云似雾的景观;黄栌也是良好的造林树种。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木材叶片可以提取工业原料,芳香油等;药用价值: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抗菌消炎等;观赏价值:秋季叶经霜变红,色彩鲜艳,美丽壮观,古人有“春点黄栌敛紫云,娇姿多目几缤纷。
唐人片叶留青史,定诱秋风染赤鳞。
”的美句。
黄栌多分布在中国西南、华北和浙江;南欧、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北部一带。
黄栌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冠圆形,高可达3-5m,木质部黄色,树汁有异味;单叶互生,叶片全缘或具齿,叶柄细,无托叶,叶倒卵形或卵圆形。
外果皮薄,具脉纹,不开裂;内果皮角质;种子肾形,无胚乳。
花期5-6月,果期7~8月。
黄栌性喜光,耐半阴,耐寒,耐干旱瘠薄和碱性土壤,但不耐涝,宜植于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
生长快,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
秋季当昼夜温差大于10℃时,叶色变红。
繁殖技术 :黄栌繁殖方法很多,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为种子繁殖。
1 种子采集黄栌果实的成熟期一般为6-7月,选择结果早,品质优良的健壮母树,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实成熟变为黄褐色时,及时采收,否则遇风容易将种子全部吹落。
将种子采集后风干,去杂,精选,晾干,存放到干燥通风阴凉处备用,并适时翻动。
防止虫害、鼠害。
2 种子处理
黄栌的果皮有坚实的栅栏细胞层,阻碍水分的渗透,因此必须在播种前先进行种子处理。
一般于2月中旬,先将种子放入容器中,加入清水,滤去不诚实的种子,剩余的用手揉搓几分种,洗去种皮上的粘着物,滤净水,再换清水并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浸泡3d。
将捞出的诚实的种子和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沙以手握成团,手松即散为宜)。
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处挖深约40cm,宽约60-80cm 的催芽坑(坑长视种子多少而定),然后将种沙混合物移入坑内,上覆2cm 左右的细湿沙,坑四角插束秸通气,防种子腐烂,沙上面铺一层草帘子,并经常喷水,防止种子落干。
在催芽过程中应注意经常翻倒,保持一定的湿度。
3月下旬
至4月上旬种子吸水膨胀,开始萌芽,大约有25-30%左右种子裂口露白即可播种。
3 整地消毒
3.1 圃地的选择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育苗地。
土壤粘度较大时,可结合整地进行土壤改良,切忌选择土壤粘重内涝地块。
3.2 整地
整地以育种前10天为宜。
整地时要深
翻细耕,施足基肥,每667m 2
施腐熟有机肥3000kg 左右,并施30~50kg 复合肥,拣去草根、杂物等。
3.3 土壤消毒
播种前3~4d 用每667m 2施50~100kg 硫酸亚铁以防幼苗立枯病。
另用50%辛硫磷
800倍液每667m 2
施200kg 以消灭地下害虫(土壤消毒可结合整地同时操作)。
3.4做畦 播种
黄栌育苗一般以低床为主,为了便于采光,南北向作床,苗床宽约1.2m,长视地形条件而定,床面低于步道10~15cm。
播前畦里灌足底水。
待水落干后按行距30cm 左右,深10cm 左右开沟,将种沙混合物稀疏撒
播,每667m 2
用种量6~7kg。
下种后覆土约1.5~2cm,并轻轻镇压,防止落干。
整平后覆盖地膜。
同时做好排水措施,特别是夏秋季雨水较多。
种子发芽前不要灌水。
一般播后2~3周苗木出齐。
4 苗木后期管理4.1松土除草
松土结合除草进行,除草要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基本原则,有草就除,同时注意不要碰伤幼苗,导致苗木死亡。
松土除草主要为了保墒。
4.2 追肥
追肥本着“少量多次、先少后多”的原则。
幼苗生长前期以氮肥、磷肥为主,苗木速生期应以氮肥、磷肥、钾肥混合,苗木硬化期,秋分过后以钾肥为主,停施氮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苗木抗寒越冬能力。
4.3 灌溉与排水苗木出土后,根据幼苗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确定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一般在苗木生长的前期灌水要足,但在幼苗出土后20天以内严格控制灌水,在不致产生旱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灌水,一般10~15天浇水一次;后期应适当控制浇水,以利蹲苗,便于越冬。
在雨水较多的夏秋季,应注意排水防涝,防止根系腐烂。
5 病虫害防治黄栌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立枯病,白粉病和霉病等。
5.1 蚜虫
主要危害叶片、嫩茎、花蕾和顶芽,造成叶片邹缩,卷曲,虫瘿以致脱落,严重时导致植物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可在早春刮除老树皮及剪除受害枝条,消灭越冬虫卵;蚜虫大量发生时,可喷40%氧化乐果、5~8月每15天喷一次乐果。
5.2 黄栌立枯病
可造成根部或根颈部皮层腐烂,严重时造成病苗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可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喷1:1:12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
5.3 白粉病5.3.1 症状
初期叶片出现针头状白色粉点,逐渐扩大成污白色圆形斑,病斑周围呈放射状,至后期病斑连成片,严重时整叶布满厚厚一层白粉,全树大多数叶片为白粉覆盖。
秋末正常叶片变为红色时,被白粉覆盖的病叶仍为暗绿色或黄色,并在白粉层上出现黑色小粒点。
受白粉病危害的叶片组织褪绿,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使病叶提早脱落,不仅影响树势,还严重地影响观赏。
病菌还侵染嫩梢。
8月底9月初,在叶片的白粉中出现小颗粒状物。
初为黄色,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为黑褐色,为病菌的繁殖体,内含供传播和浸染的大量孢子。
5.3.2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次20%粉锈宁800~1000倍液,有效期可达2个月;或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数次。
黄栌发芽前在树冠上喷洒3波美度石硫合剂。
5.4 黄栌枯萎病
5.4.1 症状:黄栌枯萎病是重要病害,轻者严重影响红叶景观,重者很快死亡。
感病叶部表现为2种萎蔫类型:黄色萎蔫型:感病叶片自叶缘起叶肉变黄,逐渐向内发展至大部或全叶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部分或大部分叶片脱落。
另一种是绿色萎蔫型,叶片出现卷叶枯焦型。
5.4.2 防治方法: 可以喷25%灭幼脲乳油800倍液防治,防治效果较好,且均无药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