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总结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总结范文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职教育的特点就是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质
量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体目标。

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的生
命线,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

计算机系深入调研兄弟院校人才培养经验,积极展开校内试点,结合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经过广泛论证,进行了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改革创新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
1.主要内容:改进学生成绩评价方式,进一步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
引导、激励作用。

2.主要措施
3.主要目标:(1)形成贯穿教学过程的考试制度,(2)建立相应
考试制度的质量监控体系。

(2)创建“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主要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2.主要措施:按理论课、实验实训课分类制定“以效率为目标”的
课堂评价标准,实施校、系、学生分级评教。

精品课程主持人、任课
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要带头创建“优质课堂”。

开展优质课堂教
研活动,举办公开课、示范课,优质教案展评、优质课堂观摩、竞赛,优质课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

(3)加大示范专业与精品课程建设力度,提升学校知名度
1.主要内容:培育省级精品课程,打造省级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

2.主要措施:
以“立体化”教材(教师教的教材、学生学的教材、教学的参考书、
电子教案、助教课件、学习指导、训练自测;一些素材如动画、图象、标本、影视频等;一些知识点、案例、技能点等的集合)建设为重点,进一
步提高现有校级精品课程的品位。

各系开展“立体化”教材研讨活动,加
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

通过
对系级精品课程的评估,选出第一批校级精品课程。

4月中旬进行校
级第一批精品课程申报,遴选推荐校级、省级精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按照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课程体系、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材、一流
的设备实训条件、一流的培养模式、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学成果的
要求遴选和重点建设4个以上校级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四月份申报,11月份精品课程进行审查评估。

3.主要目标:(1)力争打造一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四门以上校级
精品课程。

(2)建设好2个以上校级示范专业,推荐一个参加省级示范
专业评选。

(4)进一步拓展校内实践实训空间,扎实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1.主要内容:进一步开放实验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2.主要措施:
各系制定本学期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考核方案。

扎实有效地组织学生
进行省、校级专业技能大赛的训练。

3至4月份组织好省技能大赛的
比赛项目的选拔推荐,进行重点训练。

实施“项目导师制”,师生共同开
展创新实践活动,进行实用性实践性项目研究,并以此推动校内实训场所
的开放。

3.主要目标:省级技能大赛力争取得比去年更好的成绩。

每个系至
少确定一个项目化教学改革课题,并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验实训资源
和人才资源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每学期组织了五个专业技能兴趣小组,
共100余人参加,由于部分指导教师多次带队参加技能比赛,有丰富的训
练经验,至使有些技能小组学生整体水平较高。

(5)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主要内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校企双方合作,利用企业生产与
经营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考核签定的实践教学场所
2.主要措施:
主动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

校企共同优化实践教学设计和共同开发实训课程与教材。

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使校
企双方的合作能从体制和制度上得到保障。

3.主要目标
通过校外实践便宜学生直接参加实际生产服务工作,并接受现场指导,促进学生巩固技能、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