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3)地球上的水
(3)地球上的水1、(2019高考全国卷I)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三道小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2、(2019西藏昌都高三周考)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cm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见的深度。
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分布图。
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A.海水深度变小B.水质较清的暖流流经C.海水深度变大D.水质较浑的寒流流经2.夏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 )A.向东移动B.向南移动C.向西移动D.向北移动3.从总体看,我国四大海域中渤海透明度最低的原因是( )①表层浮游生物密度大②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③入海河流含沙量大④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19河南洛阳高三模拟)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下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19江西玉山高三期中)下图示意某年6月琼东沿海某地理事物分布(甲图)和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
2017-2019年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_专题04 地球上的水
专题04 地球上的水〖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7题。
7.【洋流】图示区域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答案】7.C【解析】7.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错;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错;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错。
故选C。
(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16—17题。
16.【河流水文特征】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17.【河流水文特征】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答案】16.D 17.D【解析】16.地下水一般是常年性补给,A项错误;由材料“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可知,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不在春季,B项错误;内蒙古主要位于高原,境内高山高度不是特别高,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C项错误;该地虽然降水集中在夏季,但冬季也有一定降雪,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春汛,D项正确。
故选D。
17.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A项错误;生活用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不会在夏季有明显影响,B项错误;主要为草原,达不到植被繁茂的状态,况且蒸腾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影响,河流附近的植被影响力有限,C项错误;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牧业和部分种植业)用水量较大,D项正确。
故选D。
(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专题04 地球上的水-三年(2020-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4 地球上的水一、单选题(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
读图,完成下面1-2题。
1.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2.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答案】1.A 2.C【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O点的水位高低于P点水位,故O点水位在上涨,P点的水位在下降,因为洪水过程前水位低,洪水过程后水位高,水位不断在上涨,则流速较快,水位回落则流速较慢,故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选A。
2.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流量小,原因是河床的泥沙抬高了水位,故C正确,流量小,侵蚀作用弱,含沙量小,故A错误;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洪水水位高,流量小,故BD错误;故答案选C。
(2022·湖南·高考真题)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温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
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
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3-5题。
3.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蒸发量D.地表径流量4.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A.1961-1979年B.1970-1989年C.1980-1999年D.2000-2020年5.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A.沙尘天气增多B.灌溉面积扩大C.湖岸线较稳定D.绿洲面积增加【答案】3.D 4.B 5.D【解析】3.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不是气温、降水量、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讲义含考题演练卷附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讲义含考题演练卷第10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及补给特点、原因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能够分析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读图10-1,回忆下列知识。
图10-1(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和大气水。
陆地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2)由图甲可知,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水体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湖泊水与地下水。
(3)结合图甲及所学知识,说明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哪些?(4)图乙中左图表示(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补给。
(5)图乙中右图表示(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补给。
(6)各类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2..自然界的水循环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2),回忆下列知识。
图10-2(1)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
(2)主要环节:①⑧,②④,③,⑤,⑥,⑦,⑨。
(3)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表示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表示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
(填序号)(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
(5)人类活动对(填序号)环节影响最大,主要表现:改变时间分配规律——,改变空间分布规律——。
(6)简要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读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布统计图(图10-3,未包含南极洲),回答相关问题。
图10-3①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和浅层地下水。
②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表现大洲图中的A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其次是E洲,而F 洲最少国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排在前6位的国家:、、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③简要分析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专题04 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五年(2019-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4 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命题规律考点分布考点01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23·海南·高考)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
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
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2.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A.东部低西部高B.东部高西部低C.自北向南递减D.自南向北递减(2023·全国·高考)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
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①工业①农业①内河运输①公路运输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A.河流水比例上升B.河流水用量减少C.地下水比例上升D.地下水用量最多5.(2022·上海·高考)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地表径流,下列措施直接改变地表径流的是()①引水灌渠①人工消云①填海造陆①裁弯取直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022·全国·高考)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
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
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
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
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讲义含考题演练卷附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讲义含考题演练卷第10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及补给特点、原因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能够分析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读图10-1,回忆下列知识。
图10-1(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和大气水。
陆地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2)由图甲可知,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水体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湖泊水与地下水。
(3)结合图甲及所学知识,说明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哪些?(4)图乙中左图表示(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补给。
(5)图乙中右图表示(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补给。
(6)各类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2..自然界的水循环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2),回忆下列知识。
图10-2(1)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
(2)主要环节:①⑧,②④,③,⑤,⑥,⑦,⑨。
(3)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表示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表示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
(填序号)(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
(5)人类活动对(填序号)环节影响最大,主要表现:改变时间分配规律——,改变空间分布规律——。
(6)简要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读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布统计图(图10-3,未包含南极洲),回答相关问题。
图10-3①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和浅层地下水。
②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表现大洲图中的A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其次是E 洲,而F洲最少国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排在前6位的国家:、、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③简要分析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019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4】地球上的水(含答案解析)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专题四、地球上的水(一)自然界的水循环【考点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特征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2011 地理,2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A. ①B. ②C. ③D.④【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④为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其特点是净流量最小且季节变化最小;②为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①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由于城市化后植被覆盖率下降,其特点是径流量的峰值最大;③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由于受到水库的调节,其特点是径流量的峰值最小。
读图2,回答问题。
2.(2011 地理,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答案】D【解析】考查世界地理空间定位以及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综合性较强。
根据经纬度等图示信息,可知此岛位于南美洲北侧,加勒比海上。
此岛常年受东北信风控制,岛上多山地,地形雨丰沛,为热带雨林气候。
因此甲乙两河均为全年都是汛期,A错;图中可看出,甲河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河流长度较长、支流较多,因而地势起伏较小、流速较慢、流量较大、流水侵蚀相对较小(植被覆盖率更高)、含沙量较小。
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图示意图。
读图3回答下题。
3.(2011 文综,8)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A. 干流流速缓慢B. 峡谷险滩广布C. 支流短小急促D. 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河段海拔大多处于10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河流流速较慢,A正确,B错;上游河段的支流较长,流速也较慢,C错;赞比西河流域海拔几乎全在2000米以下,且地处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地区,是不可能有冰雪融水的,D错。
三年(2019-2021)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地球上的水(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4地球上的水(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
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题。
11.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A.岛屿众多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D.受东亚季风影响(2021年湖南省高考真题)18.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
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
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
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枳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
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
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1)根据上述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202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
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
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
右图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由左图可知,当流量从14 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16.根据右图,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202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版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专题04-地球上的水(第05期,含答案)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专题04-地球上的水(第05期,含答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区的湖泊松木希错流域示意图及该湖面积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3. 松木希错结冰期大致为A.5个月 B.6个月 C.7个月 D.8个月4.对松木希错面积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流域面积 B.月均气温 C.月降水量 D.月蒸发量5.下列关于松木希错流域的自然环境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低 B.河湖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C.多发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 D.农业以放养牦牛为主【答案】3.C 4.A 5.C【考点定位】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区域自然环境湖泊面积大小的影响因素(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该河干流区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2.该河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B.松花江C.淮河D.珠江【答案】1.C 2.A【考点定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区域特征的判断,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判断地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拓展】地理学上影响蒸发量的因素:在气象学上,要考虑到自然界蒸发的实际情况,所以影响蒸发速度的主要因子有四个:水源、热源、饱和差、风速与湍流扩散强度.(一)水源没有水源就不可能有蒸发,因此开旷水域、雪面、冰面或潮湿土壤、植被是蒸发产生的基本条件.在沙漠中,几乎没有蒸发.(二)热源蒸发必须消耗热量,在蒸发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供给,蒸发面就会逐渐冷却,从而使蒸发面上的水汽压降低,于是蒸发减缓或逐渐停止.因此蒸发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热量的供给.实际上常以蒸发耗热多少直接表示某地的蒸发速度.(三)饱和差蒸发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快.(四)风速与湍流扩散大气中的水汽垂直输送和水平扩散能加快蒸发速度.无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单靠分子扩散,水汽压减小得慢,饱和差小,因而蒸发缓慢.有风时,湍流加强,蒸发面上的水汽随风和湍流迅速散布到广大的空间,蒸发面上水汽压减小,饱和差增大,蒸发加快.除上述基本因子外,大陆上的蒸发还应考虑到土壤的结构、湿度、植被的特性等.海洋上的蒸发还应考虑水中的盐分.在影响蒸发的因子中,蒸发面的温度通常是起决定作用的因子.由于蒸发面(陆面及水面)的温度有年、日变化,所以蒸发速度也有年、日变化.(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下图为华北地区局地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近三年(17-19)高考试题汇编精讲:04 地球上的水(可编辑).doc
近三年(17-19)高考试题汇编精讲:04 地球上的水(可编辑)专题04地球上的水〖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7题。
7.【洋流】图示区域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答案】7.C【解析】7.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错;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大雾出现,B错;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错。
故选C。
(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16—17题。
16.【河流水文特征】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17.【河流水文特征】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答案】16.D17.D【解析】16.地下水一般是常年性补给,A项错误;由材料“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可知,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不在春季,B项错误;内蒙古主要位于高原,境内高山高度不是特别高,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C项错误;该地虽然降水集中在夏季,但冬季也一定降雪,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春汛,D项正确。
故选D。
17.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A项错误;生活用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不会在夏季明显影响,B 项错误;主要为草原,达不到植被繁茂的状态,况且蒸腾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影响,河流附近的植被影响力限,C项错误;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牧业和部分种植业)用水量较大,D项正确。
2019年高考地理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专题04 地球上的水【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江苏卷)【自然界的水循环】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11~12题.1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1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1.B 12.C【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11.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
读图判断即可。
12.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
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
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
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
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选C。
【点睛】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2019年北京卷)【洋流】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019年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考点1水循环【全国卷】(2015年全国Ⅰ卷,1~2)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雨水花园”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很容易使上层经过植物及各填充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再加上蒸发作用,使种植土层的水分变化较大。
为保证地表植物的生长,必须保持种植土层的水分,树皮覆盖层才能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目的。
第2题,地表雨水下渗后途经种植土层和砂层,这两层可过滤、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答案】1.D 2.B(2016年全国Ⅲ卷,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3题,植被遭破坏后,局部小气候也随之受到影响,降水量减少,下渗减弱,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致使河流年内径流量波动变大;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河道淤积,但与该问题关联不大。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高考物理试题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江苏卷)【自然界的水循环】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1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1.B 12.C【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11.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
读图判断即可。
12.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
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
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
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
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
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选C。
【点睛】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2019年北京卷)【洋流】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019年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考点1水循环【全国卷】(2015年全国Ⅰ卷,1~2)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雨水花园”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很容易使上层经过植物及各填充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再加上蒸发作用,使种植土层的水分变化较大。
为保证地表植物的生长,必须保持种植土层的水分,树皮覆盖层才能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目的。
第2题,地表雨水下渗后途经种植土层和砂层,这两层可过滤、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答案】1.D 2.B(2016年全国Ⅲ卷,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3题,植被遭破坏后,局部小气候也随之受到影响,降水量减少,下渗减弱,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致使河流年内径流量波动变大;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河道淤积,但与该问题关联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地球上的水【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江苏卷)【自然界的水循环】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1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1.B 12.C【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11.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
读图判断即可。
12.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
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
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
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
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
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选C。
【点睛】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2019年北京卷)【洋流】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答案】7.C【解析】7.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
故选C。
27.(2019年江苏卷)【河流水文特征、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4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15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________。
(3分)(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____________(4分)(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____________(3分)(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____________(4分)【答案】(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3)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提供水源不利:引发洪涝灾害(4)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解析】考察水循环相关知识。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河流的补给类型,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因素以及水循环的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恒河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靠雨水补给。
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该流域地区常年最稳定的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因此共有三种类型,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2)流量的差异可以从流量的总量大小以及流量的季节变化两方面去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大于恒河,尤其是在上半年,并且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七月份流量最大,而恒河在九月份流量最大。
布拉马普特拉和出现峰值时间较早,这是因为与流域的补给类型有关,布拉马普特拉河受印度西南季风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并且时间较长,因此月均流量大,出现峰值时间早。
(3)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谈。
有利影响:河流流量较大,带来泥沙较多,有材料可知,该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河口处泥沙沉积有利于促进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靠近河流有利于进行灌溉。
提供了便利的水源。
不利影响,要结合去的气候特征去谈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4)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要从开源和节留两方面去谈。
该区域洪涝灾害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不均特征。
同时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等不同的国家,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流域内水资源。
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要节约用水,尤其是要合理利用地下水,防止过度开采。
【点睛】第一题要注意潜在的终年补给类型为地下水补给。
容易遗漏地下水补给。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水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以及凌汛等方面去看。
而该区域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因此水文特征最突出的主要是水位、水量以及含沙量和汛期的长短以及季节变化特征。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要从开源和节留两方面去谈。
【2019年高考模拟题】(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得分训练)径流的形成与变化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下图是甲河两次相同降水量条件下形成的流量过程曲线。
据此回答1—3题。
1.区域气候因素是影响径流的决定因素,其中降水过程对径流形成过程的影响最大。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T1的降水强度大B.T1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慢C.T2的降水历时短D.T2的降水损失小2.甲河的流量过程曲线T1出现的频率很高,则推测甲河的流域形状为A.B.C.D.3.甲河流域内的下列人类活动对其径流形成影响程度最小的是A.旱地改水田B.修建调水工程C.覆盖地膜D.坡地改梯田【答案】1.A 2.B 3.C【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T1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峰值高,径流量变化大,说明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速度快,故A正确,B错误;T2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变化相对平缓,说明降水强度小,径流速度慢,下渗量大,蒸发量大,所以降水损失大,故C、D错误。
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读图分析可知,流量过程曲线T1说明该河水量汇集快,流速快,据此推测可能是多条河流在此汇集,只有B项形状符合题意,上游和两侧支流同时来水,水流汇集快;其他三项支流的分布,径流汇集量相对较小,速度较慢,与T1线不符。
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根据上题分析结果,甲河流域内旱地改水田会使农业用水量增加,径流量减少,A错误;修建调水工程,径流量会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坡地改梯田,坡度减小,使径流发生显著变化,D错误;覆盖地膜会减少径流下渗,但甲河径流速度快,下渗量小,故影响程度小,C正确。
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9年高三5月调研考试)下图示意R河流域,R河最终注入L湖。
L湖后期因面积缩小一分为二。
据此回答4—6题。
4.R河径流量从源头到河口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5.L湖“一分为二”的原因不包括A.人类过度引用河水B.流域内蒸发量增大C.源头冰川融水增加D.湖泊中部地势较高6.L湖萎缩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A.农业灌溉水源减少B.空气水汽含量增加C.当地气温日趋升高D.土地的荒漠化加剧【答案】4.C 5.C 6.D【解析】本题以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区域为例,考察河流径流量的变化、湖泊水文特征及面积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本题考查河流流量的变化,据图分析R河发源于祁连山两山之间,有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水量不断增加,逐渐流出山后,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增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量减少,并出现断流,据此判断R河流量:先增大后减少,故选C。
5.本题考查湖泊水量变化的原因,L湖“一分为二”说明湖泊水量减少,面积萎缩,结合选项,人类过度引用河水、流域内蒸发量增大、湖泊中部地势较高都会造成湖泊一分为二;而源头冰川融水增加会增加湖泊的水量,湖泊水位上升,不会造成一分为二,故选C。
6.据材料分析,L湖萎缩,说明水量减少,会导致农业灌溉水源减少,但不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A 错;湖泊面积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B错;当地气温的变化与气候变化一致,C错;当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面积萎缩会加剧当地土地的荒漠化,D正确。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简图(图中箭头表示7月份表层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7—8题。
7.影响7月份甲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大气环流B.地形、地转偏向力C.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D.海陆分布、大气环流8.1月初A.斯里兰卡岛各处降水稀少B.乙处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C.乙处洋流使得马累降温减湿D.科伦坡乘船至马累顺风顺水【答案】7.D 8.D【解析】7.读图可知,图示海域位于北印度洋海区,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为东逆向顺的季风洋流,7月份,甲处的洋流流向为是北向南顺时针方向流动,与季风有关,季风属于大气环流排除BC。
洋流是海水的定向流动,与陆地地表形态的关系没有影响,A错,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形成中低纬及中高纬海洋环流,D对。
故选D。
8.1月初斯里兰卡倒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岛屿东北部降水较多,A错。
乙处没有寒暖流交汇,不会形成渔场,B错。
乙处洋流属于暖流,使得马累增温增湿。
C错。
1月初该处为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科伦坡乘船至马累,顺风顺水,D对,故选D。
(广东省惠州市2019届高三4月模拟)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
近年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
同时,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
据此完成9—11题。
9.“井渠结合”灌溉主要为了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B.提高地下水位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提高农田单产10.是否适合“井灌”,取决于A.耕地类型B.作物类型C.黄河水文条件D.地下水质条件11.每年定期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A.1—2月B.5—6月C.7—8月D.10—11月【答案】9.C 10.D 11.D【解析】9.由材料可知,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方式,是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弥补黄河水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是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提高了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C对;“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对于地下水的矿化度没有影响,A错误;地下水位提高会导致盐碱化加剧,B错误;提高农田单产应该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减少病虫害等方面入手,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