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
A(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A.管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2、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的过程。

A.提高
B.降低
C.提高和降低
D.以上都不是
3、剑刺穿某人头部并造成立即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剑很有可能刺中了()部位。

A.小脑(cerebellum)
B.大脑基底部(basal ganglia)
C.延髓(medulla)
D.脑桥(pons)
4、一侦探在某现场找到一张纸张残片,上有三个字符,他不得不猜测到底是“771”还是“ILL”。

这时他的知觉机制主要是()的。

A.材料驱动
B.刺激驱动
C.自下而上
D.自上而下
5、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下面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心境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几小时,长的可到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B.心境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
C.应激可以提高人的自我防御能力,对人的身体肯定有好处
D.激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6、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了画家的思路。

这属于()干扰。

A.不随意注意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动摇
D.随意注意
7、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又是回忆和再认的重要条件的是()。

A.重现
B.联想
C.识记
D.保持
8、言语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言语表达的基本形式是()。

A.音位
B.单词
C.词汇
D.句子
9、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是()需要。

A.生理
B.安全
C.归属和爱
D.自我实现
10、有动机功能的心理因素有()。

A.知觉
B.注意
C.能力
D.情绪
11、有些人的多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结合,能够高水平、创造性地完成多种活动任务,或完成某一领域中人们通常难以完成的特殊活动任务,这种人被称为()。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才能
D.天才
12、奥尔波特认为,在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最典型的、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一个人各方面行为的是()。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1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
D.社会学习
14、当一个人非常开心的时候,大脑皮层最活跃的区域是()。

A.左侧颞叶
B.右侧颞叶
C.左侧前额叶
D.右侧前额叶
15、关于婴幼儿触觉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是正确的。

A.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晚于手的触觉
B.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可以认识物体
C.眼口协调动作出现,是触觉发展的里程碑
D.能够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是视觉
二、多项选择题
16、构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冯特
B.铁钦纳
C.杜威
D.桑代克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意想象的有()。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
18、符合注意双加工理论观点的有()。

A.自动化加工是由刺激自动引发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不需要随意注意,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
B.自动化加工的速度很快,不占用系统的加工资源,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
C.控制加工是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过程,要占用系统的加工资源
D.控制加工更为主动和灵活,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有()。

A.对工作的好奇
B.获取丰厚报酬
C.避免受到处罚
D.对学习的兴趣
20、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

A.自然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
2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各种活动都具有最佳动机水平,而且最佳动机水平随任务难度不同而有差异,具体表现为()。

A.在高难度任务中处于较低动机水平的工作效率最高
B.在中等难度任务中处于较高动机水平的工作效率最高
C.在中等难度任务中处于中等水平动机的工作效率最高
D.在较低难度任务中处于较高动机水平的工作效率最高
22、构造主义学派认为,构成个体直接经验的基本元素有()。

A.行为
B.意象
C.情感
D.感觉
23、影响推理的因素有()。

A.知识经验
B.工作记忆的容量
C.对前提信息加工的充分性
D.前提中使用逻辑量词的气氛
24、掌握意识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A.一种觉知
B.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C.一种心理状态
D.一种自动化的行为
25、思维的特征有()。

A.分析与综合
B.间接性
C.概念
D.概括性
三、名词解释
26、认知过程
27、组块
28、发散思维
29、自陈测验
30、个体社会化
四、简答题
31、简述感觉对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有什么意义。

32、简述脑功能的机能系统学说的要点。

33、简述四种基本的冲突类型。

34、简述在视知觉中图形组织的原则。

35、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36、说明言语先天性的证据。

37、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主要观点。

38、弗洛伊德将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分为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
39、记忆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请你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人类的记忆系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6、【答案】AB
17、【答案】AB
18、【答案】ABCD
19、【答案】AD
20、【答案】AB
21、【答案】ACD
22、【答案】BCD
23、【答案】ABCD
24、【答案】ABC
25、【答案】BD
三、名词解释
26、答:认知过程一般是指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外界的信息在被人脑接受后,又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就是认知过程。

27、答:组块是心理学家米勒(Miller,195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短时记忆贮存系统一般接收7±2个单位的量。

改变组块的容量可以增加记忆容量和效率。

通过组块可以使人记住更多的知识内容。

28、答: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这种思维无一定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囿于传统方法,是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

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灵活、能随机应变)、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和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

29、答: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

自陈测验常通过自陈量表来实施。

自陈量表是一种要求被试自行报告,回答关于他们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或感受等问题的测量工具。

自陈量表因为记分规则比较客观、实施手续比较简便、测验分数容易获得解释而最常使用;缺点是稳定性差,被测试者容易弄虚作假。

30、答:个体社会化指个体学习其生存的社会的文化、知识、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适应该社会生活,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亦即社会将一个
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行为、有着健康
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贯穿于个体毕生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并受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等条件的制约。

它是通过社会与个体之间持续不断的双向互动过程实现的。

四、简答题
31、答: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特点。

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人们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
我调节。

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

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
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感觉剥夺”的实验表明没有由感觉提供的
外界信息,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

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

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
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32、答:机能系统学说由鲁利亚提出,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

人的各种行为
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

(1)第一机能系统,也称动力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由脑干
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

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
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的系统。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实现对信息的空间和时间整合,并把
它们保存下来。

(3)第三机能系统,也称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
行为的系统。

它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

它的基本作用是产生活动意图,形成行为程序,实
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

当这些脑区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33、答:从形式上看,动机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双趋冲突。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
通常出现双趋冲突。

最典型的就是“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2)双避冲突。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他们又只能回避
其中一种目标时,就产生双避冲突。

例如,某人得了虫牙,疼痛难忍,但他迟迟不肯就医,因为他知道让牙科大夫治疗虫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他或者接受由虫牙带
来的苦痛,或者接受牙医的治疗。

(3)趋避冲突。

这种冲突是在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接近的同时,又故意回避它,从而引起内心的冲突。

例如,孩子愿
意跟随爸爸、妈妈外出,但同时又怕受到约束。

(4)多重趋避冲突。

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
排斥两方面的作用。

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
多重的选择。

由此引起的冲突叫多重趋避冲突。

34、答:图形组织的原则包括:
(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当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方向对图形组合也有重要意义。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35、答:(1)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种类及其特点
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记忆可以分为:
①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感觉记忆及其特点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称为感觉记忆。

它是记忆的开始阶段,存储时间大约为0.25~2 秒。

观看电影时,图像是运动的,就是由于感觉记忆存在的结果。

b.短时记忆及其特点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

容量为7±2个单位。

编码方式为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c.长时记忆及其特点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

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②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a.情景记忆及其特点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

b.语义记忆及其特点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

③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a.外显记忆及其特点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b.内隐记忆及其特点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
又称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其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

④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a.程序性记忆及其特点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这类
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b.陈述性记忆及其特点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它的提取
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36、答:言语的先天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包括先天语言能力说、自然成熟说。

(1)先天语言能力说,即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说
①转换生成说认为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语法
是生成的。

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的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
的过程。

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

②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

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语音等),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③ 1970~1977年美国“人工野孩”吉妮(Genie)的个案研究公布以后,乔姆斯基对其
理论补充道,作为言语获得基础的这种先天机制,后天必须及时地暴露于语言的刺激下而
被激活,否则就会失败。

(2)自然成熟说,代表人物勒纳伯格
该理论认为,生物遗传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

语言获得是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
语言获得有个关键期,最容易获得语言的时期是从出生到青春期之间。

根据言语的先天论,言语的习得必须以生理的成熟为基础。

因此,无论哪个种族的儿童,其言语的发展过程都
是极为相似的,都遵循单词句、双词句、简单句、复杂句这样的发展模式。

同时在言语的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那么言语的发展将受到损害。

比如,从小与
动物生活在一起的“狼孩”,由于错过了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即使后来进行言语的训练也
仅能掌握很简单的语言。

37、答: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

奥尔波特于1937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认为,人的人格是包括各种特质的动力组织,这些特质
决定了个体适应的独特性。

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1)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

(2)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根据个人特质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首要
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①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如多
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狡猾奸诈是曹操的首要特质。

②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如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等都属于她的中心特质。

③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这些
次要的特质除了亲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

如一个人在外面很粗鲁,而在自己的母
亲面前很顺从,则“顺从”就是他的次要特质。

38、答: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

弗洛伊德将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各个发展阶段都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功能固着就没有补救的方法,因而每个
阶段的经验,将决定个体成年后的适应型态和人格特征。

(1)口腔期(出生12~18个月)。

儿童在这一时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活动是吃奶。

这一时期的欲望主要是通过口腔的动作来获得满足的。

(2)肛门期(1~3岁)。

这一时期,儿童最感兴趣的是排泄,对大小便的控制和训练,是父母与儿童之间最主要的互动行为。

(3)性器官期(3~6岁)。

这一时期,本我冲动的对象集中转向生殖器,性器官成为
儿童获得性满足的主要来源。

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4)潜伏期(6~11岁)。

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儿童
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

(5)两性期(青少年期)。

这一时期即青春发育期,性的能量又重新涌现出来,复又投向生殖器区域。

这一时期青少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建立起自己的生活。

如果前几个阶段都发展顺利的话,这一阶段就会走向婚姻、成熟的性生活,以及繁育
和教养后代。

五、论述题
39、答: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外部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

根据记忆中信息的输入、编码方式的不同和储存信息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人脑中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如,感觉后像。

瞬时记忆编码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编码。

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瞬时记忆的特点是容量大、具体形象、保持时间短,大约0.25~2秒。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是直接记忆;另一个是工作记忆或操作记忆。

短时记忆持续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容量有限广度为7±2(一个字、词、词块),主要以言语听觉方式编码。

(3)长时记忆
信息在记忆中超过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的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

(4)三级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
按照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

所谓结构性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

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这些子系统虽然在信息的保持时间和容量方面存在差别,但它们处在记忆系统的不同加工阶段,因此相互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那些引起个体注意的感觉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存贮的信息经过加工再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而这些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时又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