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梦溪笔谈》二则作业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溪笔谈〉二则》作业

一、积累·整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喙.()梵.天寺()胠箧

..()()岁以大穰.()如土中狗蝎.()殆.以金钗()

2.解释列出的字。

(1)宋州界生方子虫界:____________(2)千万蔽地蔽:_______________

(3)悉为两段悉:_______________ (4)患其塔动患:_______________ (5)匠师如其言如:_______________(6)乃以瓦布之布:_______________

3与“方为秋天之害”的“之”字意义相同的是:()

A.以钳搏之

B.旧曾有之

C.土人谓之

D.钱帅登之

E.喻皓之妻

F.便实钉之

4.在《以虫治虫》中,用极其简单的开头介绍了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范围,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的形状和消灭虫子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应用

(一)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以虫治虫》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钱塘人,________代作家。

2.解释字词。

①蔽()②悉()③旬日()④穰()

3.翻译加粗句。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虫旧曾有之。()

②土人谓之“傍不肯”。()

5.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市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殆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郑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文章开头简单地介绍了建塔的时间、地点和建塔人。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塔建之初期,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匠师们开始时以为是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喻皓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问题解决了吗?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话解释木塔便得稳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喻皓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匠师,课文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皆伏其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索·创新

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①行:操行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⑤淫漫:荒淫,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

....,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