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 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 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 导致事故。 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 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 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 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 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 大的联系
ACTION
检查纠正
频率分析
严重度分析
持续改进
DO
改善计划或 管理控制
维持管理 No
危险评价
CHECK
可接受风险 ?
Yes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
Hale Waihona Puke 五、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过程的基本步骤及要求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步骤的示意图
步骤1
危险源辨识
三种状态 三种时态 六个方面
步骤2
风险评价
1、能量载体。 2、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 3、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 设备、场所。如压力容器。 4、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 5、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6、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 体。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 、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 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
4、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 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 量 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该单元称为 重大危险源。 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 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 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 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 业(如石油、化工、冶金等)、具体 的一个企业(如炼铁分公司)就是一 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 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 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 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 同层次来进行。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 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 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三、危险源的几个定义
1、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 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 程。 3、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 风险范围的全过程。
步骤3
新工艺 新物质 新厂区 危险源辨识新知识 OHS法规变化 ……
1类危险源辨识频率分析危险评价维持管理改善计划或管理控制检查纠正评审改进可接受风险yesdodocheckcheckactionaction严重度分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五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过程的基本步骤及要求五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过程的基本步骤及要求步骤步骤1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步骤步骤2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步骤步骤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新工艺新工艺新物质新物质新厂区新厂区危险源辨识新知识危险源辨识新知识ohsohs法规变化法规变化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六个方面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步骤的示意图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步骤的示意图收集资料事故类型影响因素事故机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度危险值确定危险分级制定计划落实减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一基本步骤一基本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确定风险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风险控制计划的充分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11划分作业活动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二)OHSMS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发 展的要求。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程度 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经营模式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 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 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国际上一些大的跨国 公司和现代化联合企业在强化质量管理的同时, 也建立了与生产管理同步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形象和控制职业伤害给企 业带来的损失,这些企业开始建立自律性的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 体系。
四、危险源与隐患的区别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 释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 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 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 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 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 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 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 同。
(四)我国已加入WTO,在国际贸易中享有与 其他成员国相同的待遇。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可 能对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潜在和巨大的影 响,应充分引起我国政府和经济界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国际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健 康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提高很快。中国的 安全生产现状与工业发达国家比较明显落后, 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法规体系不够健全,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和安全卫生基础研究 与应用技术落后等方面。这种落后局面给我国 在国际贸易中造成了一道“绿色壁垒”,影响 到国际经济贸易活动。
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 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 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 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 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 物—环境方面的问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 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类危 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 和控制更为困难。
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OHSMS的主要输入 OHSMS的几乎所有其他要素的运行均以危险 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 需对其加以考虑。 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OHSMS运行的动 力 危险源辨识到风险评价,评价出可容许风险采 取维持管理方法,不可容许风险制订改善计划或 管理控制,两者都通过检查纠正到审查改善,再 到新一轮的危险源辨识,因为危险源辨识、风险 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信息要“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 新”,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2类) 其中:照明光线不良;(3类) 通风不良;(7类) 作业场所狭窄;(1类) 作业场地杂乱;(4类)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1类)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1类) 地面滑;(3类) 贮存方法不安全;(1类)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1类)
评审改进
危险源辨识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 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 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 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 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 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 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重 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 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 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 意义。
(三)OHSMS产生另一个原因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 发展的需要。WTO的最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其中包含 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美欧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提出: 由于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 多的参与,各国职业健康安全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 和贸易竞争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 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较少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 造成的“不公平”,因而是不能接受的。他们已经开始采取协 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北美和 欧洲都已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规定:只有采取同一职业健康安 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加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以期共 同对抗以降低劳动保护投入作为贸易竞争手段的国家和地区, 以及那些职业健康安全条件较差而不采取措施改进的国家与地 区。最近,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讨论在纺织、成衣、玩具、鞋 等轻工产品企业推行SA8000标准(主要是美国提出的社会责 任标准,涉及工作条件、安全健康等九个方面),旨在将劳工 标准等社会责任同国际贸易联系起来。
(六)晋煤集团于2002年依据当时国家经贸委 编制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指南》和 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制定的矿山职业卫生安全 管理体系等资料,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编制了质 量、环境和职业卫生安全“三位一体”管理体 系,并通过了中质协质保中心的审核认证,是 煤炭企业第一家“三位一体”认证企业。其后 经历了三次换版工作,变更为现在的一体化管 理体系,而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也由国家认 证认可委统一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 GB/T28001-2014。
(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7 月决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参照OHSAS 18001和OHSAS 18002,制定国家标准 GB/T28001《职业标准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和GB/T 2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指 南》。该系列标准的制定采纳了ISO9000和 ISO14000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思想,并考虑了 三者的兼容性,使之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企业 全面自身管理水平,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七)危险源辨识则是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中的一个基础要素。为了确保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每年体 系覆盖单位至少开展一次危险源辨识工 作,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可 靠的措施进行控制,达到降低和控制风 险的目的,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1、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下简称 OHSMS)的问题核心 组织建立与运行OHSMS,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危 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所以危险源是整个OHSMS的 核心问题。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OHSMS建立的基础 OHSMS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而基础是危险源辨 识和风险评价。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用人单位所有 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 的危险程度,依据法规要求和组织OHS方针确定不可容 许的风险,而后针对不可容许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 和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加强培训、 提高OHS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如何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
张智锋
一、危险源辨识的由来
(一)危险源辨识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OHSMS)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 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它与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 管理体系)等标准规定的管理体系一并称为后 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最开始起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日本 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程度而开展的一项管理 方法。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19类) 其中:无防护;(11类) 防护不当;(8类)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8类) 其中:设计不当,结构不合理;(7类) 强度不够;(4类)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3类) 维修、调整不良;(4类)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 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 或有缺陷; (2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6类)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类) 3、使用不安全设备;(3类) 4、手代替工具操作; (3类) 5、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 放不当;(1类)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11类)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修、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或场合中,忽视其 使用; (8类) 12、不安全装束; (3类)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类)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 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 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 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 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 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 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 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 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 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 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 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