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观性的局限性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客观性的局限性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常丽娟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2期

【摘要】新闻客观性原则被西方新闻学者称为“只可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在新闻实践中,客观性原则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即分析了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三点局限性:商业利益的驱动、政治因素的影响和个人局限性的影响。但是,我认为现今新闻客观性原则仍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新闻理想,像一面旗帜一样引领着新闻学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它作为新闻职业道德可以约束新闻从业人员,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良知。

【关键词】客观性;专业;局限性;现实意义

在《自由与新闻》所提出的对新闻业改造的设想中,李普曼提出要将新闻业从一个行业转变为一个专业的观点。而在寻找新闻专业化的依据时,李普曼选择了客观性。李普曼治疗新闻业的药方是科学,他认为追求科学的方法不仅能使新闻业专业化,而且能使它更加自由,更富有英雄气息。因此,新闻客观性是西方媒介专业化的一个标志。可见,在李普曼看来,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能成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新闻学也和其他很多专业一样,最初并不是一个专业而只是一个职业。从一个职业转变成一个专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主义的出现是新闻从职业变成专业的哲学基础。理性主义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它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更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而在新闻学的发展中,客观性显然以一种理性的姿态使其具备成为一门科学的可能,客观性原则成为理性主义在新闻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准则。新闻客观性原则促进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进程,使新闻学也能同其他社会学科一样充满理性色彩。简言之,新闻客观性的历史作用就是促进新闻从一个职业到专业的转变,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础。

然而,随着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发展,西方的一些新闻学者逐渐对这一理念提出质疑和批判。他们认为新闻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实践中是只能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新闻报道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本身存在倾向性,永远不可能做到纯客观。为什么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呢?新闻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实践中具有怎样的局限性?下文是对新闻客观性原则局限性的几点分析。

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局限性

商业利益的驱动。商业利益是新闻客观性诞生的动因。客观性诞生之初即是由商业利益驱动使然,贴着浓厚的商业标签。新闻的客观性最早萌芽于美国,19世纪30年代,政党报刊在美国逐渐没落,政党报刊的主要内容是政论,即使有新闻也大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或偏见。政党报刊说到底是一种“观点纸”,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新闻纸”。政党报刊上的攻击谩骂逐渐招致读者的反感,恰在此时以《纽约太阳报》为先声的商业报刊时期到来了。自1833年《纽约太阳报》问世以来,整个19世纪中期的美国报业就是廉价报纸的天下,但是这种廉价的便士

报“激情主义”的报道风格遭到有识之士的反对。此时,一位在新闻客观性的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的人物——亨利·雷蒙德出现了,他和金融界的两位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份报纸即著名的《纽约时报》。他们认为把意见和观点加入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不再受读者欢迎,在拥有50万人口的纽约市,创办一份“公正、稳健、客观、冷静、全面”的报纸一定会受到那些有头脑有判断力的读者欢迎。他们认为采用客观的报道手法可以提高报纸销量。于是,客观性原则开始被应用于新闻业。可见,客观性原则最初被应用于新闻实践中是出于商业利益的需要,是为了使报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一开始,商业利益就是促使客观性原则应用于新闻写作的诱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闻客观性原则在其后来的发展中一直在竭力摆脱商业利益的影响。

商业利益对报刊的影响从未停止过。自从党政报刊没落以后,商业报刊逐渐崛起。商业报刊的一大特色便是“标榜独立”。“本杰明·戴在创办《纽约太阳报》时宣称:我们决定创办一个独立的报纸,我们采取独立的方针。詹姆斯·戈登·贝内特在创办《纽约先驱报》时也宣称:我们将不支持任何政党,不做任何集团的机关报。”[1]虽然商业报刊一直在标榜自己的独立,但其独立化的一个最主要方面便是企业化经营。唯有争取经济上的独立才能赢得新闻报道上的独立。作为一个企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赢得利润,如果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报社作为一个企业,自然也要遵守企业的生存法则,惟其如此才能维持报社的正常运营,使之不受制于任何党派。然而,报社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客户,既要盈利,就会不可避免地从党派的束缚中走入广告客户的束缚中。所以商业报刊时期各家报纸也并非真正做到了绝对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新闻客观性也受制于广告客户。一百多年过去了,现如今西方的报纸仍旧以“客观、公正、独立”来标榜,但实际上在西方的报业巨头们看来媒体也不过是生产新闻的企业,追逐商业利益始终是商人的本性。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体制下,媒体要摆脱商业利益的影响,在新闻报道中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是天方夜谭。我国的媒体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现如今我国的媒体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作为企业,媒体要自负盈亏,必然也要追逐商业利益。在我国,广告是媒体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得罪了广告客户无异于自绝财路,因此广告客户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可见一斑。一旦触及广告客户的利益,媒体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就岌岌可危。

政治因素的影响。新闻与政治似乎从来都紧密相连。虽然西方媒体一直标榜自己客观公正,他们被称为独立于各党派之外的第四权力,发挥着良好的舆论监督作用。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经济领域经历了五次比较大的并购浪潮,这五次并购浪潮推动了美国新闻业垄断的发展。“1982年,美国学者本·巴格迪坎研究发现,美国的全部新闻与娱乐业实际上控制在50家大公司手里;到1996年,他发现对传媒的垄断更集中在10家公司手里。到2000年,美国的传媒娱乐业几乎被五大财团垄断。”[2]而这几大高度垄断的传媒集团又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通常是各党派幕后的财团,他们不可能做到完全中立客观。这一点从美国的总统大选中可见一斑,每一次的总统大选,美国国内的媒体都是用大量篇幅宣传和报道自己支持的政党和候选人,甚至于竭力报道对手的丑闻,这些媒体如此旗帜鲜明倾向性明显地报道新闻时显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所以,即便在民主制度已经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新闻媒体想要完全摆脱政治因素的干扰,做到绝对的客观中立也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