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译文及阅
读答案
《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篇一」
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作战,曾立下不少战功。
[但是还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
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他去镇守一个重要的地方,临走之前嘱咐()他:“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一些史书、兵书,才能把事情办好。
”
吕蒙听了,感到很为难,摇头说:“军队里事情太多,哪有时间读书啊!”(本答案来自PuxUeWang、com)
孙权很不高兴,批评他说:“你这话不对,时间是靠人挤出来的!我过去爱读书。
主管国家大事以来,虽然很忙,[但是还是]挤出不少时间,攻读史书、兵书,收获很大。
汉朝光武皇帝,领兵打仗很紧张,仍然手不离书本。
你为什么不刻苦读书呢?”
听了孙权的话,吕蒙觉得很惭愧(),心里、嘴上都信服。
从此以后,他努力读书,知识越积越多。
有一次,吴国主将鲁肃和吕蒙讨论军事,吕蒙讲得很有见解。
鲁肃听了非常高兴。
他对吕蒙说:“我以为你还是一个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经变成了学问家,再不是过去的吕蒙了!”
吕蒙笑着说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看待咱们分别这么久你怎么还用老眼光看我呢
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他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在()里填入加点词的近义词。
2、从[ ]内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在上面打“√”。
3、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
手不离书本()
心里、嘴上都信服()
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看待()
4、给第六自然段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5、文中讲了哪几个人手不释卷的事情?
6、请你给短文分段,用“//”表示。
参考答案:
1、叮嘱羞愧
2、但是还是
3、手不释卷心服口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
5、孙权、汉朝光武皇帝、吕蒙
《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篇二」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译文】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要许多马和骡子随行,用来装书。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解释】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
先生,指顾炎武。
(2)厄塞:险要的地方。
(3)曲折:详细情况。
(4)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5)坊肆:坊:街肆:商店、店、客店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6)对勘:核对校正。
(7)径行:直接行走。
(8)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9)熟:仔细认真。
【阅读训练】
1、解释:(1)以:;(2)询:;(3)或;(4)发:;(5)足:;(6)诸:
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解释:(1)用;(2)询问;(3)有的';(4)打开;(5)值得;(6)各种
2、翻译:(1)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2)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黄,“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
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扩展:
顾炎武(1613—1682)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
江苏)人。
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
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诗多感事之作。
代表作《日知录》《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
中心思想
1、亭林先生手不释书体现了他书本不离手,形容他勤奋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
2、文章主要表现了顾炎武勤奋、刻苦、严谨、专注,认真好学的特点,并写了顾炎武读书,考察的内容。
作品赏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许多人对顾炎武的最初认识,恐怕就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
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自幼勤学。
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
《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顾炎武。
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书,“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
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书》。
《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篇三」
顾炎武手不释卷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译文】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要许多马和骡子随行,用来装书。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
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解释】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
先生,指顾炎武。
(2)厄塞:险要的地方。
(3)曲折:详细情况。
(4)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5)坊肆:坊:街肆:商店、店、客店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6)对勘:核对校正。
(7)径行:直接行走。
(8)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9)熟:仔细认真。
【阅读训练】
1、解释:(1)以;(2)询;(3)或;(4)发;(5)足;(6)诸:
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解释:(1)用;(2)询问;(3)有的;(4)打开;(5)值得;(6)各种
2、翻译:(1)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2)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黄,“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
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