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复习题(共38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解析:选C 北宋时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
体现了北宋时期形成了一种冗官局面,反映了君主专
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 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 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 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 ) 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 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提高工作 效率,标志君主
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 专制达到顶峰并
监都不得在侧)
走向衰落
军机处是个很特殊的“一不四无”政权机构。它不 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而直接附属于皇帝之 手。它无官署(只有值班办事的地方,称“值庐”、 无定员、无长官、无属吏。军机处“一不四无”的 特点( ) A.不利于提高办公效率 B.有利于破格用人 C.有利于加强皇权 D.不利于国家政治稳定
宋太祖只是不愿史书记载其失误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 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 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 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A.各部门之间互相牵制与制衡,导致了行政效率降低
B.各部门分工合作,有利于责任明确,减少决策失误 C.中书、门下省的设立,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D.各部门权力分散,实质上有利于皇权集中
宋:二府三司制
皇
政事堂
帝
(非机构、 议 事、办公地点)
二
府
中书门下
枢密院
(掌行政) (掌军事)
三司(掌财政)
同中书 参知 门下平 政事 章 事 (副 (宰相) 相)
——形成行政、军事、财政 三大权分立的局面,宰相的 权力大大削弱
(2017•惠州一模)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
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
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
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
了北宋( )
A.宰相权力的扩大
√C.君主专制的强化
5.(2016·江西联考)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 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 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 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 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表明 A.皇帝权力受到削弱
√B.政事堂地位日益突出
C.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 D.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批
(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清顺治皇帝说:“尔等(内阁大学士)
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
正者,皆朕亲裁。”这说明
()
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 B.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
C.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 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
解析:军机处始设于雍正皇帝时期,故A项错误;内阁享有 票拟权,故B项错误;内阁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为专制皇 权服务,故C项错误;据材料“皆朕亲裁”可知内阁权力受 到了皇权限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初,唐因隋制,以三
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 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一》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相权三分,相互牵制 职责明确,提高效率 协商政务,集思广益 制度约束,节制君权
御史台
意义:标志着官僚体制的成熟
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相互监督和牵制,避免权臣大权独揽, 利于加强皇权; 3)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腐败。
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所继承与发展;利于维护
影响
国家统一;利于兴办大型工程;局限性:政治上强化“人 治”的传统,易形成决策失误。经济上到明清时期阻碍资
义萌芽;思想上易禁锢思想,阻碍古代科技文化的进步。
中国古代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方式
1.多人共行宰相之职,多层分割相权。 2.另设中枢行政机构。 3.设置监察系统监督官员。 4.确立皇权至尊,神化皇权。
元:“一省二院” 皇帝
相权反弹
中书省
最高行政; 直辖腹里
枢密院 军事
宣政院 宗教及西藏等
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背 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景 会导致社会动荡
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 措施
皇帝负责
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栏目 索引
考点1 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考点3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考点4 古代选官制度的不断成熟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权
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影响
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明太祖:置殿阁大学士,充当顾问,不参决策 明成祖:大学士参与决策,标志内阁正式确立。 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明神宗:内阁职权逐渐扩大,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 明末:宦官专权,渐朵内阁之权,内阁制名存实亡
[探究]大学士叶向高言:“我 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 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2014·全国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 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 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 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 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其意在说明( ) A.中国古代并非是政治专制、由皇帝一人独裁 B.“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说法是片面的 C.明、清两个朝代都是一切由皇帝专制、独裁 D.汉唐宋皇权与相权是划分的,并非皇帝专制
反映出阁臣仅 限顾问,不具 宰相之权,一 旦威胁到君权
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 ,还会招来灾
职掌,终以取祸。”
祸,从本质上
——《明神宗实录》 反映出君主专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 制的强化。
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
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 依据史料并结合
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 ,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此制度始终伴随两对矛盾: ①皇权与相权矛盾 (中央政府内部矛盾) ②中央与地方矛盾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朝代
演变
秦朝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汉朝 汉武帝时形成“内朝”与“外朝”并立局面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宋朝 二府三司制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 雍正帝时设军机处
秦:三公九卿制
皇帝
三公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帮助皇帝 处理政事
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 兼理监察事务
管理军事 (虚有其位)
九卿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
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
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
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
变更中央机构以加强君主专制
朝代
演变
秦朝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汉朝 汉武帝时形成“内朝”与“外朝”并立局面 隋唐 实行三省六部制,设政事堂
宋朝
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三司分掌军事、财政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 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规律 相权日益削弱并最终被废除,皇权日益加强。
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
事反映了
宋太祖闷闷不乐的主要
原因是担心自己的失误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会在史书上留下记载, 这反映了重史传统对帝
王言行的影响。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说法太过于绝对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材料没有涉及史官与君主间的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
A.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
B.取代了丞相的地位,权倾朝野 C.在宫廷内参与决策,削弱相权
C
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
西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
东汉时期:尚书台取代三公 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新设立中书 省与门下省,但未成为中枢权力机构
材料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 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 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 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 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 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 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 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 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赵翼《檐曝杂记》
(4)特点: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
简 吏,人员精干
军机大臣全为兼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后 职,由皇帝临时 速 直接交相关部门执行,减 任命,没有制度
少了中间环节,办事效率 上的保证,军机
较高
处始终不算正式
地处宫廷,外界干扰少, 衙门
密
外官不得擅入,机密性强,
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皇
3.(2012·全国卷)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
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
清朝: 设立军机处
(1)背景:
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②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③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设立:
办雍理正西年北间军,务①,在用雍兵正西帝北时两设路立。,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保3)职直能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①选地接近内受阁宫皇中廷帝书,召之便见,谨于跪密宣受者召笔入。录直为。缮军写机。大后臣名者军,机皆处亲,臣、② ②重按臣皇。帝于旨是意承拟写旨成出文政,,传皆达在给中于央此各矣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B 项正确。
答案:B
4、(2017·晋冀豫联考)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 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 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
小结
①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 省六部制直至宋元发展,以及明清的强 化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 弱的趋势。
②历代封建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都 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体 现了中国封建统治“家天下”思想的根 深蒂固。
1. (2016·全国乙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
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
复习课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宗法贵族 君主制
(奴隶社会)
以秦 为界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 476年)
夏、商、周
(公元前221年— —1912年)
秦
清朝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2016·南昌二模·26)“在唐代,皇帝的出令都受到 明确的规制。制敕由中书省负责,皇帝不能径自制敕。 中书省若认为‘词头’(即皇帝的诏书要点)不妥,可以 封还,要求另发‘词头’。中书省草拟制敕以后,交门 下省复核。门下省如果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没有中 书出书、门下复核,皇帝是不能发布合法诏敕的。”关 于古代这种国家机构的设置产生的效应,下列评述中不 正确的是
所学知识,分析 内阁与宰相在与 皇帝的关系上有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何根本不同?
不同
宰相制
内阁制
“百官之首”,
地位
地位巩固
总领行政,参与决策, 职权
有属官
仅是顾问侍从, 权力源于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无决策权,
无属官
性质 国家法定中央机构 始终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影响 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对皇权无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