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论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人教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最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加强估算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但是,因为估算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其在解决问题策略上的多样性和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以估算教学也就成为老师们困惑的教学内容之一。

困惑一:教师对估算重视不够,引导不足。

一直以来我们老师比较重视的都是精确算,教材也是这样编排的。

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是不重视让学生来感悟估算的意义,体验估算的价值,只是按照教材的程序让学生蜻蜓点水式地讨论一下估算的方法和结果,从而使估算成了“鸡肋”,教之无味,弃之不能。

这样的估算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的评价,
(1)
(3)
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理解,以为用正确值来估计是一个高明的办法。

总的来说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估算。

二是一部分题目用笔算也很简单,学生觉得不需要估算就直接可以得出正确值,为什么还要估算。

三是我们一般是先学算准确值,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估算也是这样的计算,其实估算要比一般的计算要求更高,它更加挑战思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数感和灵活运用所学只是的能力。

误区三:为估算而估算的思考
对于教学估算应用题时,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是否需要(必要)进行估算呢?题目中没有“大约”等字样,很多学生不会选择去估算。

如教材四年级上册60页例5“五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如果此题不是出现在估算这一课,那么肯定有很多同学选择直接计算,试问有多少同学会想到要用估算呢?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学生选择了精确计算,老师也会给他批改正确。

所以,在这里,关键是看老师怎么去创设这个情境。

老师
可以提示,这是去春游,你们看,老师如果带的钱刚好是5096元,合理吗?从而引导学生来一起探讨这一类生活中的需要用估算的但是题目中却隐形“大约”之类词语的题目。

估算的结果只要是能够满足实际问题的需要,就是合理的。

而有时候,题目中有这些词语,确是不需要估算的,比如:三年级上册87页第二题,“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由题目的数字可见,如果把1500看作2000再使用估算的话是明显不适合的,其实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明白,1500米已经是个大约数,不必要再估成其他数字来计算,而结果1500×6=9000米也已经是一个大约数了。

与此同类的题目,如三年级89页第一题: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

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少米?此题中65米、8分钟已经是大约数,计算成65×8也已经是近似值,不必再做成估算,但是结果确是近似数。

在这样的习题分析之下,学生渐渐明白,有些写有“大约”等词的题目,其实通过精确计算得出
”所
(一)
时,
元。

妈妈

(二)
,再买24
1
2
3、探寻估算的方法,学生自主去探究,在汇总的时候明确,把124看作大约是一百多,一百多乘以三是三百多,这时候是回答几百多的;如果要求回答是几百几十多,则就要这样处理:把124看成一百二十多,一百二十多乘以三是三百六十多。

这样来体会估算教学,学生能够理解。

策略二:感悟估算的方法
估算的方法很多,但是并不是任何的估算方法都是对的。

错误的估算方法会导致错误的决策,这说明估算策略有成功和不成功的区别。

虽然这比一般的应用题还要复杂些,可是学生经过有效的点拨引导也可以领会。

(一)了解估算的一般策略
数学估算应该有原则可循,它必然是采用口算形式,在允许的范围内,越简单越好。

但它的形成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教师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更需要教师长期有效科学地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估算的一般策略。

首先是简约策略。

即把数简化成比较简单的形式,从而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

如8725可以简约为8700。

其次是转化策略,它使问题进一步简单化。

如,当要估算53+49+46的答案时,一个好的估算者可能会把该问题转化成一个乘法形式的题目。

这样的学生会想:50乘3是150,所以答案差不多是150。

(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估算教学贵在估算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估算的基本方法:(1)化整估算法。

在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时,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保留到整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

如3.14×7.21,学生就可以根据3×7=21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1左右,进而算出准确结果。

(2)数位估算法。

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算积或
(3
,商小于被(4
(5
先估计
1.
如在计算2613除以13
2.
生逐步体验估算的可行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和计数器代替完成,有很多生活事件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进行精确计算。

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对计算进行验算,这是完全必要的。

但有些教师无论什么问题一律要求学生用笔算按逆运算的关系或再算一次严格验算。

这样不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使学生变得死板。

其实,有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不要每一题都用笔算去检查错误。

在教学中通过估算的这些作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对估算由被动变为主动。

3.变“单一估算”为“多样估算”。

教学中一方面鼓励学生解题前预算结果。

另一方面每次完成作业后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粗验算。

再次是现实生活中鼓励学生估算,如:购物后估算购物款,并鼓励他们以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记录。

这样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对书及其关系的理解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并尝试根据问题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自我判断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可谓是一箭三雕。

这一是提高作业的正确率;二是巩固了估算的技能,培养了估算意识;三是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
习的乐趣。

当估算成为一种习惯后,我发现在学生当中有一种现象:很多的同学总是会为自己估算得最接近而洋洋得意。

例如:小红的妈妈买一台洗衣机3025元,一个电饭锅204元,大概需要多少钱?同学们交流了各自的算法:算法一:把3025看成3000,204看成200,大约是3200元;算法二:把3025看多一点3030,把204看少一点200,这样大概是3230元;算法三:把3025看成3050,204看成200,结果是3250元。

大家通过比较,大家认为3230最接近精确值。

学好数学的指标不是会解题,而是会用数学,什么时候该用到估算,什么时候不要用到估算,这是教师所要关注的问题,估算方法的提炼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但是在方法掌握之后,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甄别意识是很重要的,什么时候要估算,什么时候不要估算,能辨别才是学生估算意识形成的标志。

估算和学生的数感是分不开的,这种感觉是依靠“意识”来支撑的,当前解决“估算”教学的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