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6
•
(2009·福建)下图示意我国及东
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
化情况。完成(1)~(2)题。
h
17
•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 A.Ⅰ
B.Ⅱ
• C.Ⅲ
D.Ⅳ
•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 带的是( )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 较大,生产力水 平较低
交通运输条件相对 较差
6
•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影
响
• 1.关联示意图: • 地理环境差异 影响 生产、生活差异
影响 区域发展差异
h
7
•
2.案例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
的区域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雨热同期
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是主要的能
源输出区,而东北地区虽然能源丰富,但它
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不能
自给,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故选
D。
h
19
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项选择)
()
• A.湖北大于河北 B.山西大于江西
• C.天津大于重庆 D.湖南大于海南
•
(2)我国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
率高于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双项选择)
()
• A.劳动者数量较多 B.市场化程度较高
• C.企业规模较大
高
h
D.经营管理水平较
15
•
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政区的
①水稻土为主;② 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③ 集中连片;④人 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 条 件
矿产资源贫乏
h
石油等矿产较丰富
9
•
长江三角洲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人 类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 花等作物
活农 动业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 Nhomakorabea差
异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
社会 因素 科教文化
对外开放程度
东部地带 高 高 高
中、西部地带 低 低 低
h
5
影响因素
发展基 础
经 济
因素产构业结
交通运 输状 况
东部地带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
济基础较好,近代 工业首先出现在沿 海 相对优越,第二、三 产业比重远大于第 一产业,生产力水 平高
水陆交通发达
h
中、西部地带
发展基础薄弱
深居内陆,对内外联 系不便,商业贸易 落后
h
11
•
方法技巧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
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
•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往往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
①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
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土地及矿
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h
12
•
②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区
认知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第(1)题,根
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
产率湖北大于河北、山西小于江西、天津大
于重庆、湖南小于海南,故选择AC。第(2)
题,与内陆地区相比,我国沿海地区科技较
发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市场化程度
较高,使其平均劳动生产率高,故选择BD。
• 答案:(1)AC (2)BD
•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h
18
•
该组题考查我国三大经济地带能源
利用状况差异。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
出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
应是我国能源缺乏的东部地带,而Ⅲ地带能
源自给率上升得很快,应该是能源丰富的西
部地带。第(2)题,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消耗的能源相对较小,且能源丰富,
模块四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五十五课
h
1
•
《考试说明》要求:不同区域自然环
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h
2
•
一、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
因
•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的发展差异,
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
h
3
影响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 海拔较高,高原、
旱地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 大豆等作物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 适宜发展畜牧 业
h
10
长江三角洲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①依
人 其 工 托农业发展轻工
类 他 业 业;②从国内外
活生
运入矿产资源发
动产
展重工业
差 异
活 动商
业
交通便利,对内外 联系方便,商业 贸易发达
松嫩平原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 资源和周围地区的 煤、铁等资源发展 重化工业,成为我 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农业、工业、商业、
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对区域发展的
有利和不利影响。
•
最后,总结在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具
体影响下形成的区域人类活动特点。
h
13
•
(2009·广东)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生
产率存在地区差异。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
回答(1)~(2)题。
h
14
•
(1)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
地理 环 地理 位于北纬30°附近, 境 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差 置 中部,长江入海口 异
北纬43°~48°之 间,地处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 部
h
8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大
气候 条 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陆性稍强,降水 较少;温暖季节 及作物生长期都
地理
较短
环 境 差 异
土地 条 件
地形 三级阶梯,多为低平 山地面积大,地
的丘陵和平原
形起伏较大
自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大部分位于非季风
然 气候 因
内,气候湿润,雨热 区,半干旱、干 同期,有利于农作物 旱地区和高寒区
素
生长
面积广大
自然 资 源
能源、原料不足,北方 各省市淡水资源不足
能源矿产资源具有 明显的优势
h
4
影响因素 城市化水平